第9章

二少早就想去趙州拜訪聞名天下的文學大家韓糾了,只是苦于不得空,如今考試已過,閑在家中,正是時機。

韓糾原在朝為官,居高位,任右丞相一職,後年長,也無心廟堂之争,遂辭官回鄉,退隐江湖。韓糾學識淵博,通曉古今,其文風格流暢潇灑,最擅剖析議論。二少極其敬佩這位老先生,任教國子監時,他也曾教授過自己的父親,父親對他是贊不絕口,極其恭敬。

趙州這塊偏僻單調的土地因韓糾而生輝見靈。

燕奇山腳下,一座小木屋,山環水繞。二少正與韓糾暢談文章。先生雖年老,亦不減往日風采。

韓糾撫須笑道:“你爹柴靖行文嚴密,但困陷啰嗦;林照措辭精巧,卻無意中華而不實;宗厲風格豪邁,難免流露傲慢狂放;靳敘中規中矩,樸實平凡。文學家都有各自的缺陷。我也不例外,我啊和你爹有一樣的毛病,也不知你爹是不是把我這壞毛病也給學去了。”

二少道:“可我讀先生的文章并不感到啰嗦。”

韓糾笑道:“那是因為我那些啰嗦的文章都被我藏起來了,哈哈。”

二少失笑道:“老先生......”

韓糾又道:“年輕人,我看你的文章敘述靈動不失嚴謹,詩作清新雅致,風格與現如今不同,确實讓人眼前一亮。”

二少謙遜道:“謝先生贊譽,先生能否指點一二?”

“雖說你年紀輕輕能寫出這樣的詩文,已經不錯了,但有些字句的雕琢痕跡過重,推敲适宜,稱奇,推敲不當,反壞了平衡。”

二少聞言思索,“先生有理,晚生确有這樣的毛病。”

韓糾說:“最初文乃心生,乃意生,乃情生。随後加以修改,雕飾,點綴,使其能錦上添花。”

二少心中大喜,反複咀嚼韓糾的話,笑道:“多謝先生指教,晚生銘記在心。”

“既要銘記在心,也要落實于筆。”

二少更加尊敬,“是。”

韓糾大笑,抄起一壺酒,将兩人面前的杯子滿上,道:“我朝文才衆多,如珍寶,國之大幸。老夫欣慰,來,喝酒。”

二少也不掃興,端起白瓷酒杯,溫聲道:“敬先生,福壽安康。願我朝,繁華昌盛。”

韓糾又是放聲大笑,“好好好!願我朝,繁華昌盛,陛下萬年。”

昔日的丞相,雖退離官場,只身一人,以文為伴,依舊心系國家。二少不由感動,對這位享譽天下的名士,心中充滿了敬佩與羨慕。

太子跋山涉水來到趙州城。

“你們先在這候着。”太子對侍衛說。

走近前方若隐若現的小木屋,便聽見了一老一少的笑聲,老者滄桑卻也爽快,少者清脆而沉穩。太子微怔,在門前站了一會,聽兩人談論文壇趣事。太子對這類東西一向無感,聽得迷迷糊糊的。無意中碰到了門,木門咯吱一聲。

太子索性敲門。

二少見到太子,一愣,驚訝道:“太子殿下?”

太子看了眼他,心髒跳動,清了清嗓子,“......是我。”太子看向韓糾,“老師好。”

韓糾笑道:“該是老夫向太子殿下行禮......”

太子扶起他,“不必了,老師年長,多注意身子。”

“多年不見,太子殿下也會關心人了。對了,殿下如今學習可還認真?是不是還逃課,惹先生生氣呢?”

聽韓糾打趣,二少彎起嘴角,笑了笑。太子無奈道:“沒有。”

二少道:“殿下書畫可厲害了。”

韓糾搖頭道:“未來天子,光是書畫厲害有什麽用?殿下最該學的應是治國之道,史學,法儒以及帝王之術。”

太子道:“先生我知道了,您就別說了吧。”

韓糾啧啧:“還跟以前一樣。我猜,你此行也不是來找我這個老頭子的吧?”

太子下意識瞄了二少,“我來燕奇山作畫。”

韓糾笑道:“燕奇山?殿下是畫厭了天下第一山了嗎?不遠萬裏來趙州這個小地方畫燕奇山這座小山?”

“世間山水,各有千秋。”

二少輕笑。

“殿下說得好,我這個老頭子倒狹隘了。”

離開的時候,韓糾叫住二少,“你将來若是入了官場,必定是個好官,良臣。可若是将來風雲變幻,也切不要失了胸中大義。”

似是贊許,又似是期盼。

二少笑道:“柴溫謹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