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擺正位置(二)
“唉,聖上此舉大大不妥啊,當斷不斷,久後必亂,朝堂就此多事矣!”
“确是如此,索額圖一倒,太子已無臂助,豈有幸理哉,聖上縱使強托,怕也難護得周全,這又是何苦來哉?”
“事已至此,當急思對策才是!”
……
自古以來,從龍都是天功,就沒誰不想得的,梁緒文、陳觀照二人自是也不例外,本以為此番太子必倒,而正當紅的三爺大有青雲直上的可能,正自憧憬着從龍之功從天而降,卻萬萬沒想到居然會有如此之變化,心下裏的失落自是濃得可以,絮絮叨叨的話裏滿是怨疚,就跟兩受了氣的小媳婦一般無二,倒是孟光祖還有些擔當,只是說到應對策略麽,卻也一樣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子誠有何可教我者?”
胤祉對孟光祖等人的能力原本就已有不滿,此際見諸人廢話連篇,自是更加不耐了幾分,将諸般人等外放之心也就此更堅了幾分,但并不打算在此際說破,也沒去理會孟光祖等人的無聊感慨,而是直截了當地将問題抛給了近來表現出衆的李敏铨。
“不敢,屬下只有些淺見,或能對王爺有所助益。”
這一見三爺不問旁人只找自己,李敏铨心中還真有些小得意的,只是得意之餘,卻也不禁有些發虛,概因他所言的一切都不是自個兒思忖所得,而是出自弘晴的提點,也正因為此,其發紅的臉色大部分不是因為激動而是心虛。
“子誠有話只管直說,本王聽着便是了。”
三爺本身講規矩,對于李敏铨居功不自傲的謙遜态度,自是滿意得很,臉上的笑容自也就更柔和了幾分。
“王爺明鑒,屬下以為聖上之所以不急廢太子者有三,其一,索額圖既滅,太子已失臂助,何時要廢,不過一句話之功夫罷了,原也不急于一時;其二,聖上尚未定下屬意之人選,驟然廢了太子,聖上亦不知該擇何人為繼;其三,聖上正值春秋鼎盛之際,自不愁社稷不穩,大可慢慢行了去,為後世挑一賢明之主,有此三者在,聖上又何須急哉?”
李敏铨謙遜地拱了拱手,飛快地整理了下思路,而後将弘晴的分析細細地道了出來。
“嗯,子誠所言正合本王之所思,既如此,本王又該如何立身方妥?”
胤祉對康熙老爺子的行事背後之奧秘雖有所思索,可其實卻并未想得那般深入,此際聽得李敏铨暢談若此,心中頓有撥雲見日之快感,幾乎是不假思索地便同意了李敏铨的分析。
“好叫王爺得知,此番太子雖是定能過得關去,可一番苦頭卻是少不得的,就算阿哥們不動本,言官們也定然不會輕饒了去,若是某料得不差,明日早朝定會一番大風波,王爺若是不信,且請拭目以待。”
Advertisement
這一見胤祉接連對自己的意見如此之高看,李敏铨得意的小尾巴頓時便露了出來,言語間的肯定意味越來越濃不說,還賣起了關子,先說結論,而不言應對之道。
嘿,這厮不去當戲子還真是梨園的一大損失,得,還真挺像一回事的麽?很有做傳銷的潛質!
眼瞅着李敏铨越演越投入,弘晴當真很有種狂翻白眼之沖動,不過麽,心中也有着點小自得,不為別的,只因他才是真正的導演,不止眼前這出戲,說起來整樁索額圖謀逆案都是按着他弘晴的指揮棒在演着,唯一的小曲折僅僅只是未能料到康熙老爺子的提前歸來,可這與整出戲的圓滿卻并無甚大的關礙,能以一人之力,指揮得整個朝堂都團團亂轉,弘晴自是有着十足的自得之理由。
“唔,依子誠看來,本王當如何行事為妥?”
胤祉顯然很是認同李敏铨的論斷,不禁便動起了随大流參太子一把的心思,在他想來,康熙老爺子雖是要保太子,卻也不見得沒有給太子一個教訓的想頭,借此機會整整太子,似乎該是順理成章之事,當然了,想歸想,胤祉卻并不打算将心中的算計道将出來,而是想先聽聽李敏铨的主張。
“王爺當力保太子為上策!”
談到了具體策略,李敏铨可就不似先前那般神采飛揚了,而是心虛地先瞥了弘晴一眼,見弘晴微微地颔了下首,這才一咬牙,一派斬釘截鐵狀地給出了答案。
“嗯?”
一聽李敏铨此言,胤祉不由地便是一愣,老半天回不過神來。
“荒謬!太子之過如此礙眼,已是人人喊打之鼠類,此際力挺之,豈不是自讨沒趣!爾安敢出此下策,是欲王爺平白受辱不成!”
一見到胤祉面色有異,自覺已被李敏铨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孟光祖頓時來了精神,雙眼一瞪,張口便是一通毫不容情的呵斥。
“王爺,某也以為此策萬不可行,縱使聖上欲保太子之位,卻也未必沒有教訓其一番之打算,此際與太子站在一起,殊為不妥。”
“不妥,不妥,子誠老弟此言大謬也,某以為靜觀其變方是上策!”
梁、陳二人一來是不願見李敏铨得了勢,二來麽,本心也不以為該幫太子緩頰,原本還打算婉言進谏的,這一見孟光祖如此大聲疾呼,自有心幫襯一二,這便先後開了口,對李敏铨之建議表示了明白無誤的異議。
“嗯!”
胤祉此時早已被李敏铨的“睿智”所折服,自是更加看不上孟光祖等人的鼠目寸光,這一聽孟光祖等人再次廢話連篇,心中的不耐已是再也忍不住了,毫不客氣地一揮手,止住了衆人的啰唣,而後微皺着眉頭,神情凝重地望向了李敏铨,沉吟着開口道:“子誠為何如此說法,可否為本王詳解一二?”
“此策之理由有四:其一,聖上既是要保太子,王爺力挺則合了聖心,并無不妥之處;其二,王爺一向與太子親善,今若是袖手旁觀,難免遭小人诟病,力挺則可全兄弟之誼,何樂而不為哉?其三,聖上用人專看本心,并不計較外相,首重者,仁孝也,王爺何吝仁心乎?再者,王爺如今聖眷正隆,本就是旁人攻讦之目标,縱使再小心,也難免遭明刀暗箭之侵襲,既如此,何妨示人以柄,且看聖上又會如何妥為回護,如此一來,既可全仁孝之道,又可立忠賢之名,有何不可行之說。”
李敏铨對此問早已從弘晴處得到了答案,應對起來,自是從容得很,但見其手一舉,五指屈伸間,便已将理由一一擺明了出來。
“嗯,好,就這麽定了,明日一朝,本王定當為太子力辯,以明是非!”
三爺本就是精明過人之輩,李敏铨都已話挑得如此之明了,他又豈會不明白個中之關竅,心中大定之餘,興奮之情已是溢于言表……
“小王爺,李先生找您呢。”
一個早上又是接旨,又是議事,折騰來折騰去,愣是弄到了午時将至,這才算是消停了下來,餓了一晌午的弘晴得了空便蹿回了自家小院,緊趕着吩咐萍兒随便整治了些小菜,弄上一大碗的素面,正自稀裏呼嚕地大幹快上之際,卻見劉三兒笑呵呵地跑了來,神秘兮兮地湊到弘晴的耳邊,低聲地禀報了一句道。
嘿,這老小子憋不住了!
盡管劉三兒沒說李敏铨找自個兒的緣由何在,可弘晴卻是瞬間便明了了李敏铨的動機何在,左右不過是這厮乍然得了重用,心虛了,想找弘晴搞個聯合罷了,卻也無甚稀奇可言。
“小爺沒空,三兒,去,将這份東西還給那厮。”
對李敏铨的個人能力,弘晴雖是不太看得上眼,可他那張嘴,對弘晴還是有着不少的用處的,與其聯合,說起來也是兩利,不過麽,弘晴要的不是盟友,需要的只是個聽話的奴才罷了,自是不會就這麽遂了李敏铨的意,不僅不去,反倒是從寬大的衣袖裏取出了上回李敏铨留下的口供,漫不經心地往劉三兒懷裏一丢,不甚耐煩地吩咐道。
“這……,好叻,小的這就去!”
劉三兒眼尖得很,盡管不曾攤開那份文檔,可一眼就認出了那東西是啥玩意兒,不由地便是一愣,再一看弘晴的眉頭已然皺起,自不敢怠慢了去,趕忙應了一聲,急匆匆地便向後花園跑了去。
“小王爺,李先生就在外頭,說是要面見您呢。”
劉三兒去得快,回來得也不慢,弘晴一碗面還尚未見底,這厮已是又轉了回來,有些個心虛地湊到弘晴身邊,滿臉堆笑地請示了一句道。
呵,算他識趣!
一聽李敏铨自己來了,弘晴不由地便是一笑,笑容裏滿是不假掩飾的自得之情弘晴敢将把柄還給李敏铨,自是不怕其脫了鈎去,此無它,三爺可不是好糊弄之人,就李敏铨那點能耐,沒弘晴的幫襯的話,三兩下就得露了餡,一旦出了大岔子,三爺又豈會輕饒了其去,在這等情形下,李敏铨只要不傻,那都得緊緊地拽住弘晴的大腿不放,當然了,他自己找上門來,盟友是肯定當不成了,也就只能當一聽話的奴才罷了,若是敢有異心,弘晴要收拾他,也不過是覆手間事耳,卻也不怕其能翻了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