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現在胤禩已經習慣了每日早起去尚書房讀書,下午練習騎射,徬晚回來陪陪小九小十。

宮中之人也都知道八阿哥與九阿哥十阿哥交好,宮女太監對着八阿哥多了份小小翼翼,惠妃眼中也會不小心流露出算計,不過她仍在觀望之中,萬般想法都藏在心間,宮中的人沒有蠢的,即使沒有七竅玲珑心,也會時刻掌握宮中形勢。

胤禩對于胤禟胤俄帶來的變化,倒沒有特殊的想法,每個地方都有适于它的法則,你若想改變,就要成為站在頂端的人,在沒有掌握足夠強大的力量之前,你只能适應法則。

“皇上駕到!”有些尖利的小太監的聲音響起時,胤禩正在努力控制手中的毛筆,一本正經的小臉,顯得異常可愛。放下手中的筆,看着軟趴趴的黑字,僞正太不禁有些臉紅。

康熙曾言“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儲貳為國家根本……朕觀古昔賢君,訓儲不得其道,以致颠覆,往往有之,能保其身者甚少。如唐太宗亦稱英明之王,而不能保全儲副。朕深悉其故,雖聞見戡寡,惟盡心訓誨。”不論以後如何,此時康熙對于子嗣的教育是異常看重的。雖然政務繁忙,亦常常親往上書房,檢查各位皇子的學業,莫不怪諸位皇子皆是人中龍鳳。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設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弊,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太子講講你的理解。”

“司馬遷認為,秦始皇與漢武帝均奢極欲,巡游無度,繁斂重刑,刑法嚴厲,外事四夷,喜打仗,做了許多明君不能做不該做的事情,不顧民生疾苦。兒臣以為司馬先生之見,有失偏頗,秦皇漢武的窮兵黩武,窮奢極欲,需要引以為戒,我們皇室之人是須謹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言一行不能不顧黎民百姓,言行舉止皆為天下楷模。但司馬先生對于兩位未免太過主觀,秦皇漢武文治武功成果顯著,開疆拓國,招攬人才,改革內政,宏謀遠慮,他們的非凡魄力值得我們學習,兒臣願意為父皇平定天下,讓大清四海升平,周國來朝。”

作為毫無争議的皇儲,康熙最為寵愛重視的兒子,太子可以放心的在康熙面前表達自己的宏圖壯志,而絕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被最親近的父皇猜疑,會一點點被磨去如今的銳氣與驕傲。

“太子有此大志,頗肖朕躬,朕心甚慰!”康熙看着太子,滿是欣慰,有些想法雖顯稚氣,但這是自己的兒子,朕可以手把手地教他治理家國天下,朕定将他打磨成更勝于朕的出色帝王,也算對得起與赫舍利氏少年夫妻的情分。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胤褆,你來說。”康熙這才轉向其他皇子提問,時刻都彰顯了太子的特殊地位。

這就不怪身為長子的大阿哥心生不忿,人呀就怕有對比,面對無上權利的誘惑,本就難以抵制,且又有他人蠱惑,賭一把,勝了,就能俯視衆生。誰又願意屈居人下,沒有人去想失敗的後果,是不願想,不敢想,是權利的滋味太誘人,同父異母的兄弟之情,在那把椅子前就淺薄的可笑了。

如今諸位阿哥,年齡還小,康熙還算年輕,且這些年來積威甚勝,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太子與大阿哥之争尚屬于小孩争寵範圍,整體局勢穩定和諧。

“小八,這是你寫的字,你自己可能認出,嗯?”被戳到痛處,胤禩差點惱羞成怒,跳起來向康熙吼,‘我想寫什麽樣的字就寫什麽樣的字,跟你有一個銅板的關系嗎,怎麽,看不順眼?有本事你咬我啊!’啊,當然這些不會發生,萬佛啊,胤禩的理智還在。

“兒臣…,兒臣以後會勤加練習的”才不會再給你嘲笑的機會。胤禩啊,是你想太多了,康熙還不至于嘲笑自己5歲的小兒子,那也太掉價了。

作者有話要說:

設定:胤禩5歲(周歲5歲,虛歲六歲,第一年進上書房)

胤禟,胤俄3歲

胤禛7歲

胤礽9歲

純屬虛構,與史實不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