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胤禩近日讀了些雜書,得知一種植物易得可食,現下山東大旱,弟弟也聞有人食不飽腹,若是能幫助一二,就再好不過了,弟弟年幼,還需太子哥哥指點。”
“哦,你且細說一下。”
“《闵書》中有記載,番薯,瘠土礫沙之地,皆可以種,如瓜萎、黃精、山藥,山蓣之屬,而潤澤可食。”
胤禩看到胤礽的眉頭皺了下,知道《闵書》因語言樸實,多是采用市井之語,文辭頗異于‘清高不群’的古風,正經史冊遠之,胤礽對此不以為然也屬正常。
“另外《農政全書》,《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無論如何胤禩還是希望勞苦百姓能夠少些苦痛的 。
胤礽當下翻開書,邊看邊沉思,若是真能當做糧食推廣食用,則是一件利國利民的長遠大事,也是自己的一件功勞。
“這件事我會向皇阿瑪禀告,你暫且不要向他人提及此事。”
“是”
“胤禩,此次你能關心黎民生計,朕很高興,若此次事情圓滿,天下蒼生都會感謝你的。”康熙已經派人調查研究番薯是否能夠廣泛種植,陰郁的心情也有了好轉。
“只是盡綿薄之力,兒臣慣愛雜學,最重要的還是皇父與太子殿下英明。”
“不要沉溺于雜學之中,終不是正統。”對于兒子小小年紀就不驕不躁很是滿意,康熙也就提醒了兩句,沒有多說。
“是,皇父”胤禩有些猶豫接下的話要不要繼續說。
“有什麽話就說,朕還能把你怎麽着不成,男子漢,扭扭捏捏像什麽樣子!”康熙輕斥。
“哦,兒臣只是想起,據說有些國家吃的是玉米土豆之類,不知道我們是不是也可以?”
“這個朕也知道,不過番邦之地、、、咱們情況不一樣,也沒有種子。”
“試試總是好的,若是不行,也沒什麽損失,這只是兒臣的一點點想法,讓皇父見笑了。”有些話點到為止即可,他還不想落給人小小年紀就妄議朝政的把柄。
“叫朕皇阿瑪!”聽着胤禩疏離的稱呼,康熙有些不舒服,他也沒有苛待這孩子呀,好吧,以前是有些忽視,難道是有下人不敬,讓小八對朕不滿了。
“皇、皇阿瑪”聲音有些低,在康熙眼中是有些小別扭,有些不好意思,倒是別樣可愛。
‘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想起前世康熙的狠絕,胤禩小心的斂去周身的冷意,那點淡薄的父子之情早由康熙先收回了。
“今天在這裏陪我用餐吧。”康熙決定與兒子培養下感情。
奉承着‘寝不言食不語’,飯桌上沒有一丁點聲音。與皇上共同進餐,是莫大的榮幸,更妄論此時飯桌上僅有兩人,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驚喜且戰戰兢兢的,但胤禩是個例外。
康熙看着胤禩自在悠然的舉止,心中驕傲兒子的風度,又遺憾地想着若是胤禩能像其他兒子那樣高興的手腳都不知怎樣擺放,也定是極為可愛的。
還有答應了給太子的禮物,應該送些什麽呢,身為太子什麽樣的物件沒有見過?對于這位前半生風光無限後半生壓抑直至癫狂的太子他倒不讨厭。
太子出生之日也是其生母逝世之時,所以雖為太子,卻連生辰宴也沒有。
在太子生辰那天,胤禩黑着眼圈到了毓慶宮。胤禩過來時,胤礽正在書房,臉色并不好看。
胤禩把自己熬了十幾天完成的畫,遞給了胤礽。“這是西洋的畫風,雖比不得水墨畫意境悠遠,挺寫真的,想着把太子哥哥的風采留在紙上,也是種紀念。”
只見紙上一大片碧綠蓮葉粉紅荷花在朦胧細雨中搖曳,微風細雨夾雜着荷香仿佛撲面而來,洗滌去塵世喧嚣浮沉。湖邊精致的小亭中坐着一位正在賞景的五官精致的少年,少年年歲雖小卻讓人不容輕視,透露出一股雍容華貴。
胤礽臉色有些好轉,視線落在少年的臉上,畫工細致,栩栩如生,可見繪畫人下了不少功夫。
“胤禩的字還沒練好,太子哥哥題幾句話吧。”
發現胤禩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胤礽輕挑嘴角,笑意一閃而過。“要自己寫才有誠心,放心,哥哥不會笑話你的。”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字體雖顯稚嫩,已可窺見大家風範。
“嗯,還不錯,沒有偷懶,弟弟的一片心意我可要好好留着。”
“還有這枚玉佩,是送給太子哥哥的生辰禮,養生護體,祛邪免災,保平安,還望太子哥哥不要嫌棄。”
這枚玉的品級并不高,雕有蓮葉荷花,紋理細膩,雕工上佳,身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胤礽見過的許多玉飾比這枚要好上許多。可如今,胤礽緊緊握着這枚玉佩,過了會心裏才平靜下了,“我很喜歡!”,當下把腰間的原有玉佩換下。
每年他的生辰總是被忽略過去,這一天皇阿瑪也不願見他,父皇是怨他的吧,是他害死了額娘,可他也不想啊。有時他想着,若是能換額娘回來,他就把這條命還給額娘好了。因着康熙的态度,沒有人給他送過生辰禮物,每到這一天他就忏悔自己的罪,呵,他的出生是種罪呢!明知不該,對于父皇母後,他也是有怨的。這是他得到的第一份生辰禮,就像是有人對他的存在進行了肯定,他也是有人祝福的,心裏的怨氣都慢慢地散去。
這一刻胤礽真正地把胤禩當作了弟弟,納入了自己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