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聞家內宅

災荒年月,也吃不了什麽好東西。所謂的吃飯,無非就是一些野菜。

今天運氣好,除了野菜,吉祥還摘到了幾個野果。

野果雖然還不成熟,有些青,但在這特殊年月,已經算是極佳的美味了。

起碼,比野菜好太多。

果子不多,卻也不算極少,就五個。

沒辦法,現在大家都沒米下鍋,一個個在生計面前也管不了太多,都冒險去深山尋吃的。這樣一來,山裏的食物是越來越少了。

就這幾個果子,還是因為生長極為遲緩,才躲過了衆人的眼睛,殘存到現在的。

家裏發飯的是趙玉喜。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飯都是她發的。

在任何人家,管家都是大權。

大戶人家管的是府中上下的日常開支,小戶人家管的是一家人的吃喝用度,而在溫飽線上掙紮的農家,有一樣有小日子要管理,這種則一般體現在誰發飯發物上。

畢竟,對他們這種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家來說,吃飯穿衣就是天大的事!

而尤其是這災荒年月,發飯,則是最大的家庭權柄。

原本,這事應該是大娘秦月蓉做的。但是趙雲喜非要掌勺,說自己以前都是自己管家,有管理經驗。

秦月蓉也就沒争了。

畢竟,以前在聞府,自從趙雲喜成了妾室且生了孩子後,就開始漸漸得聞老爺歡心,掌管府中內務了。

沒辦法,誰讓人家能生呢。

就算生的是女兒,起碼還是能生。而秦月蓉卻是實實在在生不了的。

既然如此,将來秦月蓉是肯地沒孩子的,而趙雲喜一直生下去,總能生到兒子的。所以,将來聞家的一切都會是趙雲喜的兒子的。

母憑子貴。将來這家是趙雲喜兒子的,也就是趙雲喜的。雖然寵妾滅妻在古代是大忌,但聞家不是官府之家,純粹是經商人家,對妻妾之間的鴻溝,化的也沒那麽深。

畢竟一個人的成長與父母的教育分不開,而父母的見識和能力,則會深深篆刻在孩子的血液裏。所以,作為聞家将來掌舵人的母親,趙雲喜的見識和能力還是需要提高的。

什麽是見識?

什麽是能力?

這些都需要錢打底的。

有錢有權,見過的東西多,自然有見識;而早早開始管家,長期鍛煉下來,能力也就上來了。

所以,想要将來的兒子更優秀,早早提升其母親的地位是重要的。

就這樣,在趙雲喜三番四次的谄媚要求下,聞老爺也就半推半就将家中內務交給了趙雲喜打理。

當然,在名分上還是沒有委屈秦月蓉,每次出門會客帶的都是正妻,而且明确指示每月給秦月蓉的月錢是最多的,足足是趙雲喜的兩倍。

但即便如此,府中的內宅管理卻全權交給趙雲喜了。

這裏面水分就多了。

誰都知道,管家這事油水太大了。只要趙雲喜想,整個家都能給搬空大半。

趙雲喜嘛,也确實想。

而聞家,也确實是被她搬空了大半。

也正因為如此,聞家才倒得那麽快。

其實,如果只是聞老爺的病,錢還花不了那麽快。但是,許多錢都被趙雲喜浪費掉了。

一方面是她自己各種虛榮各種花,另一方面,還搬了許多去娘家。

她本就是被賣到秦家的丫鬟,簽的是死約,也就是一輩子不能贖身的那種。

也正因如此,秦月蓉才會帶她一起嫁到聞家來。

但是,趙雲喜管了聞家的家後,就開始四處嘚瑟,漸漸也就傳到了娘家耳裏。

她娘家也是窮到了根子裏的,一輩子渴望錢,對錢比對一切都親。正因為如此,才會把女兒直接給賣了。

其實,古代賣女兒做丫鬟的很多,畢竟每家都有自己的難處,有的是當時日子難過缺錢,有的甚至是根本養不起女兒,所以把女兒賣了。但,大部分賣的都是生約,有一定年限的。

這樣,将來女兒還是可以出府回家嫁人,不耽誤過正常日子。

極少數才會簽死約,這種人家都是家裏實在沒辦法,當時有急事需要籌錢的。畢竟死約比生約價格高得多。

可趙雲喜家卻不一樣,他們就是純粹想要更多錢,所以在她嫂子做主下,就直接把趙雲喜給整個賣了。

聽說趙雲喜管理了聞家後,他們知道好日子來了,便毫無心理壓力地來打秋風。

先是父母齊上陣,拉着趙雲喜一頓抹眼淚說想念;待把趙雲喜的親情和眼淚也勾出來後,便開始哭訴家裏日子難過……最後,大包小包得償所願,便卯着勁誇贊趙雲喜有出息,自己這輩子最對的事便是生了這個女兒。

偏偏趙雲喜很吃這一套。長期下來,聞家也就空了。

及至後來,聞家敗落了,趙雲喜娘家反而成了當地有名的富戶,光每日倒掉的吃不完的肉就有好幾桶。

當然,那時候聞家已經開始吃不起肉了。

可,即便是在聞家連頓飽飯都吃不起的時候,趙雲喜奉聞老爺之命上門借錢,也是借不來半個子兒的。

就因為這個,聞老爺收了趙雲喜的管理權,将這個家交給了秦月蓉。

不過,彼時聞家已經沒什麽可管的了,窮得叮當響。所謂的掌管家務,每天還得操心如何用最少的錢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所以趙雲喜也懶得去争。

這兩年是因為遇到災荒了,大家的飯完全不夠吃。

而附近的農家鄰居們,每家都是家裏的掌權人發飯。也就是說,每個人吃多少飯,都是家裏掌勺人分配的,一點都多不得。

趙雲喜看得眼饞,便又開始奪管家權。

因為有六個女兒幫腔,秦月蓉也就順水推舟放了權。

當然,趙雲喜也不敢把秦月蓉怎麽樣。起碼,秦月蓉在明面上吃的并不比趙雲喜差。

而聞靖是寶貝兒子,也是聞家唯一香火、将來一家人的指靠,自然也是克扣不得的。

所以,她拿到放飯權後,也不過是克扣幾個女兒和童養媳的飯菜罷了。

女兒是賠錢貨,吃的少是應該的。

而童養媳嘛,雖然将來是自己兒媳,算是自家人。但自古婆媳是天敵,兒媳什麽的,就是用來給婆婆磋磨的。趙雲喜是丫鬟出身,好不容易有了名正言順磋磨別人的機會,她可不想浪費。

以前她在聞家當家的時候,就喜歡磋磨底下的下人們。現在沒了下人,只有一個準兒媳婦,她可不想浪費。

這日吃飯,又是故伎重演。

五個果子,先是兩個長輩一人一個,然後是文靜一個,這是肯定的。

剩下的兩個,則是一個給了大女兒,一個給了小女兒。理由很簡單:古代崇尚長姐如母,大女兒的身份自然不同;而小女兒自然要相對其他姐姐多得父母些寵愛。

文靜皺眉:這有些過分了。果子本來就是吉祥采摘的。哪有自己采摘的東西自己還吃不到的?

而這還不是讓她最生氣的。

最生氣的是,大家雖然都是一人一碗野菜粥,但吉祥的碗明顯要小很多,而且裏面的粥也幾乎是清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