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1)

黑夜裏, 那雙眼格外具有侵略性。

沈妝兒挪身往後退了下,緩緩爬坐起來,試探着問, “王爺?你怎麽回來了?”出現的太突然, 令她措手不及。

朱謙也跟着松開一只手,翻坐起身。

興許是許久不曾喝水,他嗓音有些幹啞,

“軍演結束,我有要事回京禀報父皇, 回來看你一眼,明日還要去大同。”

沈妝兒一雙漂亮的眸浮在幽幽的夜色裏, 淡漠地應了一聲“哦..”。

兩人,一個垂眸不語,一個凝睇着,眼神分外專注。

他吐息粗重,很難讓人忽略。

沈妝兒略生幾分尴尬,不知與他說什麽, 思及他剛回來, 該是沒喝茶,便趿鞋下榻,點了牆角一盞宮燈,去到外間替他斟了一杯茶來, 遞與他。

有了朦胧的光亮,方看清他的面容。

顯而易見消瘦許多, 眼眶略陷, 棱角越發分明, 攜無往而不利的氣勢, 一身的肅殺與渾闊,令人不敢親近。

尤其是那雙深邃的眼,此刻跳躍着一團焰火。

手中的茶盞晃了一下,輕聲道,“王爺請喝茶。”

朱謙視線依然凝在她身上,接過茶一口飲盡,又遞與她。

她神色太平靜了,淡的如同浮雲。

朱謙心裏是略生失望的,他原本急着入宮,半道轉回王府,想來看看她再走,不成想,她眼底并無任何欣喜。

Advertisement

他心裏裝着太多事,一時也沒與她計較,便道,

“妝兒,有勞你了,你那個夢,與我有大裨益。”

沈妝兒聞言定了一下心神,撫裙坐在了塌沿,問道,“軍演順利嗎?那些敵國有沒有挑釁咱們?”

朱謙回想這兩月在大同的經歷,頗有幾分意氣風發,眼底漾出志得的神采,

“很順利,我暗中布置的幾位軍将大放異彩,被擢升到重要位置,”先前商議軍演計劃便有言在先,根據軍演結果授職,他這次回來便是要請旨,再從吏部走文書,将結果給肯定下來,不給昌王與六王可乘之機。

“蒙兀這一次派出脫脫不花底下的四大虎将之其二,單打獨鬥被他們贏了一場,但軍陣演練時,咱們派了精銳的神機營将之團滅,狠狠震懾了蒙兀,至于其餘幾國,雖各有千秋,大抵都被擊退,不敢造次。”

沈妝兒問道,“那六王與昌王的人呢?”

朱謙臉色越發溫和,“幸在你提醒我,我有意打落一人,争取一人..”

“哦?誰呀?”沈妝兒下意識拽緊了繡帕,前世昌王帶兵殺入皇城腳下,若非段文玉突出奇兵,否則六王怕是成了階下囚,這個段文玉明顯是顆重要的棋子。

朱謙一笑,這一笑褪去往日冷靜與自持,眉宇間盡顯笑睨和疏狂,

“我設下一計,讓王剛上陣,他死于敵手,我腹背無憂,而段文玉呢,此人着實有幾分能耐,眼下他還是父皇的人,我不宜輕舉妄動,暗中救了他一把,他甚為感激,我打算想法子争取他,但不是現在....”

段文玉是聰明人,等将來他看清楚形勢,自然會投效。

此次軍演,昌王怯戰已被衆将知曉,衆将暗中十分不齒,而他臨危不懼,勇于擔當,數次親自出戰,挫敵威風,最難啃的骨頭都是他這個煜王在啃,民心所向,他們知道作何選擇。

想到大業已成了一半,他忍不住握住妻子的手,那一貫冷硬如鐵的眸子,溢出幾絲柔情,

“妝兒,你再給我些時間,今後斷不會再叫你受委屈。”

等着他成為太子,禦極天下,那些曾經數落過沈妝兒的人,全部都得跪在她腳下俯首稱臣。

沈妝兒聽了這話,也只是極輕地笑了笑,配合道,“多謝王爺。”

她記得前世這個時候,朱謙從邊關回來,并不如眼前這般意氣風發,也就是說,這次軍演,朱謙定是大獲全勝,想來,昌王已是一個空架子,而六王也被斷了兩只臂膀,若皇帝真的駕崩,想必朱謙也能控制住場面,總之,她現在狡兔三窟,若亂,便躲去邬堡,若平安,自然留在京城。

沈家覆滅的風險,也基本被解除,沈妝兒壓在心口深處那顆巨石,得以松懈,她由衷長籲一氣,

“王爺辛苦了....”

朱謙順勢将她往懷裏一帶,還未抱住她,恍惚想起一身風塵仆仆,連忙尴尬地将她推開,苦笑道,“王妃,可否給我備水沐浴?”

沈妝兒也嫌他身上味兒重,卻也不曾表現出來,低眉順眼應下,出去喚人送水。

朱謙回來的突然,後院也不是一點都不知曉,今夜是隽娘守夜,她麻溜地去後院燒水去了,這會兒正好與婆子一同将水擰來浴室。

念及朱謙不喜她,利索地退下了。

朱謙的衣物一半在前院,一半留在淩松堂梢間的箱櫃裏,沈妝兒親自去尋了他的衣裳來,待抱着衣物踏入浴室,一條又深又紅的傷疤撞入瞳仁裏。

明顯是一道深壑般的劍傷。

她吓了一跳。

朱謙正褪去下裳,跨入浴桶,回眸瞥見沈妝兒臉色發白,知她吓到了,忙道,

“別怕,都過去了....”

沈妝兒确實心有餘悸,他是她丈夫,總歸盼着他好。

她将衣物置于一旁,怔怔看着他的身,前胸後背布滿溝壑,新傷舊傷加在一處,簡直慘不忍睹。

他這是拿命在拼。

平心而論,他身為丈夫是沒心,但他身為皇子,身為大晉的統帥,足以媲美古往今來的有為君王。

前世也好,今生也罷,他護過萬民。

唯獨沒護過她。

她也不需要他護,她能護好自己,也會努力護好家人。

如今他們夫妻,各司其職,做好分內之事。

也挺好。

沈妝兒自眉眼綻開一抹清透的笑,将帕子遞給他,轉身要離開。

朱謙心口募的空了一下,下意識拉住她的手,

“王妃,我胳膊疼。”這是讓她幫忙的意思。

沈妝兒看了一眼他左右胳膊,着實有幾道新傷,便挽起袖子上前替他擦拭。

大約兩刻鐘後,二人收拾妥當出了浴室。

沈妝兒睡過一覺,精神尚好,往外瞥了一眼,天色到了最暗的時候,應該過了子時,想起朱謙明日還要去大同,便催促道,

“王爺歇一刻吧。”

朱謙星夜兼程趕路,也着實累了,合衣便躺了下去。

沈妝兒見他穿得單薄,一件薄薄的寬衫合在身上,現在還不到天冷的時候,只是夜裏也生了幾分涼意,她懼冷蓋得是被褥,朱謙定嫌厚,打算去梢間櫃子裏尋一薄衾給他,才轉身一步。

手腕被他箍住,“別走...”嗓音暗啞又濃稠。

她身上的梨花香從他鼻尖竄來竄去,他實在受不了。

沈妝兒回眸,他已坐起身來,衣裳敞開着,露出精壯的身子,暈黃的燈芒歇在他眉角,他眼裏帶着幾分肆無忌憚與散漫。

他力道過重,她被箍得痛,秀眉尖尖道,“王爺,我替你去拿薄衾...”

“不必。”

順手将她往懷裏一帶,将那柔軟的細腰往掌心一箍,堪堪握住。沈妝兒身微的一顫,只是念着前世的日程也快要到了。

她若不與他同房,哪來的孩子,便随了他。

等到結束時,他沉沉睡去,沈妝兒亦是筋疲力盡,便倚着角落裏的引枕補個覺。

朱謙并未睡多久,大致歇了一個時辰便醒了來,晨曦微亮,他急着入宮觐見皇帝,回眸看她一眼,一面穿衣,一面目不轉睛盯着她。

那張小臉陷在被褥裏,面頰猶殘存一些紅色,只是秀眉不知何故,稍稍蹙起,仿佛在經歷痛楚,朱謙略有些擔憂,俯身過去,輕輕撫了撫她眉角,她眉眼果然綻開,漸漸露出平和的神色。

朱謙唇角一勾,轉身大步離開。

來到奉天殿觐見,皇帝聞他趕回,喜不自禁,親自出禦書房而迎。

晨光洋洋灑灑,将奉天殿前的丹樨渡上一層金光。

朱謙身姿清落立在殿宇前,革帶勾勒出筆直又秀挺的身,襯着那雙冷肅又清隽的眸,恍若谪仙,他行了大禮,

“父皇,兒臣幸不辱命,替父皇震懾四境,賀您皇儀無極,恩威浩蕩。”

“好!”皇帝器宇軒昂,上前一拍他的肩,伸手将他攙起,“好樣的,我兒果然是出類拔萃!”

父子倆相攜而入,朱謙将軍演的情形事無巨細說與皇帝聽,事實上,皇帝早派了東廠與錦衣衛的人暗中刺探消息,軍演之事,他了如指掌。

朱謙親口訴說,臣子邸報,再有錦衣衛與東廠的密報,幾廂信息對比,他便知真相如何。

朱謙事無巨細不敢隐瞞,将軍演排兵布陣悉數禀之,唯獨略去他親自上陣之事,皇帝卻曉得,他幾番出生入死,救朝廷臉面于危急。

比起老大和老六時不時朝他訴苦,動不動求個恩典,皇帝看着朱謙沉穩肅靜的模樣,心中忽然泛起一絲心疼,

“謙兒,你上前來,讓父皇看一眼你的傷。”

朱謙愣了一下,跪着筆直不動,“父皇,軍人以護衛江山為天職,只要沒死,便不是大事,當然,即便兒子死了,也是為國争光,不足挂齒。”

皇帝聞言哼了一聲,“你這脾氣就是拗,也不知像了誰!”

馮英在一旁笑眯眯攏着袖,“岑妃娘娘性子和軟,煜王殿下只能是像了您!”

皇帝一怔,少時的自己可不就是這般嗎,看着馮英撫掌道,“還真是!”

“呵呵呵...”馮英咧開嘴笑得陶醉。

皇帝見他只顧笑,臉色拉了下來,“愣着做什麽,快些将煜王拉上來,讓朕瞧一瞧。”

朱謙成功地從皇帝手裏讨到聖旨,随後便趕來吏部公堂。

早有吏部侍郎将朱謙迎入堂上奉茶,不多時,內閣首輔,吏部尚書王欽自內堂步出,瞥見朱謙端坐在上首,從容一揖,

“臣賀王爺攜勝而歸。”

朱謙面如冰霜,也不瞧他,徑直将兜裏的聖旨往桌上一放,言簡意赅道,

“陛下聖旨,司禮監朱批,還請王大人迅速簽押,着通政司發诏天下。”

王欽接過聖旨,淡淡掃了一眼,幾乎已将朱謙心思猜了個明白,朱謙雖不要他相助,王欽卻不會趁機為難,當即着人取來內閣印戳,蓋下又發去吏部相關衙署。

“诏書馬上便可送去通政司,亦會張貼在吏部公榜上,至于其中人事變動,待臣與兵部尚書相議,具體定下後,着一發布文書官印,送去邊關。”

朱謙聽明白王欽的話了,意思是不會為難。為什麽不為難?因為沈妝兒?

朱謙臉色越發難看,茶盞未碰,擡步便離開了吏部。

侍候在側的官員明顯察覺到了不對勁,苦笑着問王欽,

“王大人,您好像得罪了煜王?”

煜王雖不算好相處,卻也不是目無下塵之人,平日對官吏們還算客氣,如今日這般都不給王欽一道正眼,還是頭一遭。

王欽淡淡一笑,不在意道,“無礙的,不必放在心上。”

官員卻苦勸,“怎麽能不在意呢,這陣子兵部邸報一封一封往內閣遞,煜王大展神威,狠狠将昌王壓下去了,說句膽大的話,煜王文治武功,其他皇子難以望其項背,被立太子指日可待,您得罪煜王,這烏紗帽還保不保得住?”

王欽緩緩拂袖,背手張望明空,慨然一笑,“我王欽心中磊落,願為朝廷獻八尺之軀,主子用我,我殚精竭慮,主子不用,我泰然自處。”

官員憂心忡忡,錯身在他耳邊壓低道,“可不就是擔心您得罪了煜王,煜王秋後算賬嗎?”

王欽長笑一聲,不做辯解。

他對朱謙還算了解,不是攜公報私之人,只要他對朝廷有利,朱謙便會用他。至于心裏膈應不膈應便是另一樁事了。

況且,他并未對沈妝兒做出任何逾矩之舉,朱謙拿不到他的把柄,無非是吃吃幹醋罷了。

正中王欽下懷。

朱謙這一趟回京,來的悄無聲息,走得更是突然,沈妝兒跟做夢似的。

廊蕪下擺着一張羅漢床,沈妝兒成日帶着幾個丫鬟在院子裏話閑,天南海北的吃食均送到她眼前,留荷坐在廊庑下打絡子,隽娘折了一只竹雀給她把玩,聽雨遠遠地捧了一盤蓮子過來,

“王妃,奴婢清晨摘得蓮蓬,可嫩着呢,您來嘗一嘗...”

盤子還未遞到沈妝兒跟前,卻被容容一把奪過去,雙手護在懷裏,

“王妃不宜吃這些寒涼之物。”

容容曉得沈妝兒急于懷孩子,吃食上越發注意。

聽雨明白過來,讪讪一笑,

“是我疏忽了,”趁着容容不備,又将那盤蓮子給搶了回來,悉數倒在自己兜裏,笑眯眯躲去留荷身旁,挨着坐在錦杌上,“那我自個兒吃。”

容容也愛吃嫩蓮,追了過去,從她懷裏搶,幾個丫鬟鬧成一團。

沈妝兒瞧着眼饞,趁着四人不備,悄悄搶了兩顆,吃的太急,一時連皮都塞入了嘴裏,一口咬下,又苦又澀。

待鬧夠了,容容又趁人不在時,悄悄與沈妝兒道,

“主子,昨夜您雖與王爺同過房,可日子并不算很好。”

沈妝兒一聽心裏泛咯噔,“什麽叫日子不好?”

容容年紀輕,平日臉皮極薄,近來為了沈妝兒尋有經驗的老妪讨教,得了一些要領,說起話來頭頭是道,

“這同房的日子最好是兩頭月事當中那幾日,王妃的月事再有五六日便來,此次不一定能懷上,奴婢先與您說明白,省得您回頭失望....”

沈妝兒着實是失望的,怔怔坐在羅漢床上,好一會方回神,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些什麽?”

她現在就像是信女一般,生怕犯任何忌諱。

容容絮絮叨叨說了一些,沈妝兒認真記在心裏。

如此小心翼翼,如此滿懷忐忑,說到底是太在意那個孩子。

當年孩兒在她肚裏整整六個多月,她永遠忘不了第一次覆在肚皮時,他極輕地往她掌心踹了一下,那一瞬間的悸動,如顫麻滑遍全身,更似暖流驅散了她心底的寒意,他在她最難的時候,陪伴她喜怒哀樂,是朱謙離開後無數個風雨兼程的夜,唯一的一絲慰藉。

哪怕到如今,每每回想,都能讓她情不自禁露出笑。

偶爾夢醒,他在她腹中踢打翻滾,她都在想,這定是個調皮的孩兒,不像她,也不像朱謙。調皮也好,煜王府太冷清了,如果可以,她希望他活得像個小太陽,肆意飛揚。

容容所料沒錯,五日後,沈妝兒來了月事,雖說少不了失望,可大抵還受得住,這幾日,便平平淡淡過了。

自朱謙走後的十來日,日日皆有賀客上門拜訪,皆被溫寧拒之門外,官員們走不通溫寧的路子,便遣自家夫人尋沈妝兒獻殷勤,沈妝兒挑揀着些,若是平日名聲好,又不曾有過節的,便見上一面,若是趨炎附勢之輩,一并驅走。

朱謙這一去,半月方歸。

夜裏自然是寬衣解帶,欲行周公之禮,沈妝兒将容容的話記在心裏,算了算,她月事五日前剛結束,如今還不到中間那幾日呢,也就是說,哪怕今夜與朱謙同房,亦懷不上孩子,既如此,何必累着自個兒?

便以身子不适為由拒了他。

朱謙哪裏曉得沈妝兒的算盤,還細心體貼問她哪裏不舒服,夜裏将那寬厚的手掌覆在她小腹。沈妝兒只得由他。

朱謙回來第二日便是中秋家宴,內外命婦均入宮赴宴,宴席上言笑晏晏,融洽熱鬧。

沈妝兒也去了,這一回形勢又顯著不同,昌王妃待她和善,六王妃硬着頭皮主動示好,就連皇後都對她客客氣氣的,寧貴妃言語間更是頗有幾分親厚之意。

沈妝兒寵辱不驚,一貫冷淡打發,不會無緣無故去得罪,也不會随意放過了她們,便這麽不輕不重吊着,反倒是令這些王妃們心裏沒底。

一場宴席下來,沈妝兒又得了帝後不少賞賜。

岑妃托病不出,朱謙便攜她去鹹福宮探望,若是沈妝兒一人,她壓根不會去,朱謙在場,只得由着他,好在岑妃一心關懷兒子傷勢,顧不上瞥她一眼,落了一行淚便叫他們出宮歇着。

朱謙有個習慣,一旦沈妝兒告訴他身子不舒服,連着三日他都不會碰她。

沈妝兒睡了三日踏實覺,待八月十八晨起,朱謙離開後,容容便輕手輕腳鑽入淩松堂,一面将暖宮的姜糖茶遞與她,一面道,

“主子,是時候了....”狡黠地朝她擠了幾個笑眼。

這段時日,主仆倆達成了某種默契,沈妝兒自然明白意思,輕輕一笑,先喝了茶,又悄聲問她,

“你不是說會給王爺準備藥膳麽?”

“已準備好了....”

夜裏朱謙忙完回淩松堂,掃見那一桌熟悉的膳食,不動聲色看了沈妝兒一眼。

沈妝兒端得是八風不動,這還是重生後第一次給他備這樣的膳食,

為了孩子,也只能豁出去。

便主動與他盛湯,盛的正好是一碗豬腰枸杞湯。

朱謙看着面前的湯碗,熟悉的腰片沉在湯水裏,若隐若現,零星些許枸杞漂浮不定,已漸漸化開,看樣子該是炖了好幾個時辰。

冷落了他半年,從未主動給他備膳,更不用說這般殷勤。

明明眼神裏平平靜靜的,一點嬌羞都沒有。

為的什麽?

孩子。

恰恰他也想要孩子。

他默默嘆了一聲氣,擒起湯碗一飲而盡。

将碗擱下,心裏想,

他要孩子,也要她。

鴛鴦紅帳輕晃,一束黯淡的光芒從廊庑洩了進來,照向拔步床一隅,

這一隅,臉紅心跳,經久不息。

沈妝兒聽從容容建議,做一晚歇一晚,朱謙既然明白了沈妝兒的打算,自然也就順她的意。

待中間那段時日一過,沈妝兒便一腳将朱謙踢去前院,

“妾身要養身子,還請王爺去前院歇幾日。”

朱謙氣得不輕,罕見對她動了怒,“王妃,你真以為我是你招之則來,揮之則去?”

沈妝兒也料到朱謙會發火,輕輕福了福身,如實道,“王爺,并非妾身要趕您,實則是這樣有利于受孕....孩子大抵會在這段時日來,若您繼續留在後院,我擔心承受不住....”

朱謙久戰而歸,身子又強悍,真不是她能消受得了的。

朱謙聞言怒氣難消,無語地瞪了她一眼,

“難道我與你睡一處,就只為那事....”

沈妝兒聞言心頭震撼,仿佛不認識他似的。

他與她同寝時,除了她不舒服的幾日,哪回不是為了那事?

朱謙見沈妝兒一副欲言又止,也是心頭一哽,漸漸回過味來。

俊臉微微泛青,神色略有不自在,默了片刻,承諾道,

“以後定征詢你同意....”舌尖抵着唇齒,咬牙道,“這陣子不碰你便是。”

“哦....”沈妝兒別了別鬓發,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畢竟以往食言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男人一旦焚身,妻子又睡在身旁,不一定克制得住,

堅持問道,“那,您可以去前院住一陣嗎?”杏眼純澈又明淨,清清滌滌倒映着他的容顏。

明顯不信他。

尴尬在屋子裏無聲鋪開。

朱謙恨鐵不成鋼地看着她,悶了一肚子火,掉頭跨出門檻。

沈妝兒舒展了腰身,往拔步床上鑽了去。

睡到半夜,留荷焦急将她搖醒,沈妝兒迷迷糊糊睜開眼,

“怎麽了?”

“王妃快些起來,王爺派人來傳話,請您穿戴好,随他一道去九王府。”

沈妝兒揉了揉腦門,連忙坐起身來,“九王府出什麽事了?”

“說是今晚九王妃發作,胎位不好,九王爺哭得跟什麽似的,驚動了聖上,說聖上乃九天神主,懇求他去王府坐鎮,驅走那些妖鬼魔神,聖上平日寵着九王爺,便去了,此刻聖上已親臨王府,王爺叫您一道過去。”

女人生孩子便是走一趟鬼門關,沈妝兒心也跟着沉下來,迅速洗漱穿戴,匆匆出了淩松堂,留荷親自提着風燈,護送她一路至前廳,朱謙坐在廳中,衣裳整潔,神色略有幾分疲憊,看樣子是沒睡,瞧見她,二話不說牽起她,便往外頭走。

到了九王府,方發現幾位皇子王妃均來了,便是林嫔與九皇子的生母賀妃亦在場,林嫔悄悄朝沈妝兒眨了眨眼,沈妝兒亦輕輕納了個福,猜到今夜大概是林嫔侍寝,後聞九王跪叩宮門,皇帝便帶着林嫔,喊上賀妃一道趕來。

已至子時,整座王府燈火惶惶,人煙穿梭。

羽林衛訓練有素地散開,護在四周,皇帝被簇擁着坐在花廳正中,面前跪着兩名太醫,一五一十與他回禀九王妃的情形,皇帝越聽眉頭越發皺得厲害。

一衆皇子王妃分立左右,屏氣凝神。

産房就在正院的西廂房,算不上遠,偏生聽不到半絲動靜,看樣子九王妃怕是不太好,人人臉上蒙着一層陰影,大氣不敢出。這樣沉重的氣氛像極了她前世早産之時。

六個多月的孩子,遠遠不到足月,卻是硬生生往下墜,最後一團血污從她下身滑了出來....

沈妝兒不敢想,每每回想那個畫面,整個人要窒息了。

朱謙偏頭瞧她,發現她額尖滲出一層細細密密的汗,臉色更是煞白如紙,連忙用力地握了握她的手,“妝兒,不怕,她會沒事的....”

有些後悔帶她來。

皇帝極重子嗣,尤其九王妃又是肱骨大臣的獨女,當年烈武将軍戰死時,将唯一的女兒托付給皇帝,皇帝平日也比較關照這個兒媳,養成九王妃嬌憨迷糊的性子。

朱謙對九王妃沒什麽印象,瞥見沈妝兒吓得發顫,心裏想,将來她生孩子時,一定要守在她身旁,她膽兒這麽小,怕她出事。

随着時間一分一刻滑過,焦灼的等待中,後院終于有了動靜,

“陛下,陛下,王妃醒過來了,如今有了力氣,還能繼續生....”

再過半個時辰,宮人又道,

“陛下,孩兒頭已出來了....”

一字一句均牽動着花廳諸人的心。

無論平日多少陰謀算計,在九死一生與新生命降臨洗禮中,衆人眼底皆帶着期許。

産程加快,半個時辰後,孩子總算呱呱墜地。

是一位小郡主。

太好了。

沈妝兒提着那口氣緩緩松懈,後背更是滲出一層涼汗。

在一片恭賀聲中,皇帝扶着腰站起,一面喜上心頭,一面問,“九王妃如何?”

禦醫揩着汗答,“雖是出了不少血,性命倒是無礙。”衆人只管下跪道“天威護佑”,皇帝龍顏大悅,“走,随朕去瞧一瞧這小孫女。”

衆人一道來到正院明堂,好在夜裏無風,奶娘将孩子包裹好,送與皇帝瞧,皇帝當了這麽多年父親,抱孩子已是家常便飯,輕車熟路接過襁褓,心滿意足看着乖巧的小嬰兒。

抱了片刻,餘光不知怎麽瞥見了沈妝兒,神色一亮,朝她招手,

“來來來,老七媳婦,你來抱抱....”

民間有沾喜一說,皇帝顯而易見期待着沈妝兒給朱謙誕下嫡長子。

沈妝兒呆了一下,數十道目光注視着她,有豔羨也有嫉妒,她臉頰登時一片緋紅。

倒不是她害羞,而是緊張的。

她還沒抱過這麽小的孩子....

該怎麽抱...

她立在那兒不敢動,被身側的五王妃與林嫔給往前一推,

“快些去抱,沾沾喜氣!”

來到皇帝跟前,僵硬着擡起雙手,略有些無措地看着皇帝,“父皇....”

皇帝被她模樣逗樂,小心地将襁褓塞給她,“怕什麽,摔不了...”

沈妝兒一聽,心裏越發繃緊了弦。

目光落在那小嬰兒上時,不自覺變得柔和。

她太可愛了....

細細的絨毛,覆在她面頰,帶着初生的真摯。

肌膚紅彤彤的,吹彈可破,黑睫又長又密,如一把小扇子。

不都說初生的孩子很醜嗎,這個小孩兒怎麽如此漂亮。

沈妝兒壓根舍不得挪眼。

皇帝将襁褓擱在她胳膊肘,還示範地告訴她,“你扶着她脖頸之處,再拖着她,斷無大礙。”

沈妝兒照做,只顧着看孩子,露出嬌怯的笑,慢慢地将手心收緊,将她緊緊摟在懷裏。

那粉琢可愛的小嘴不經意地蠕動了一下,淺淺的眉更是蹙起,漸漸露出皺巴巴的模樣,惹得沈妝兒一笑。

愛不釋手,也看不夠,滿眼的饞勁。

一旁的昌王等人朝朱謙擠眉弄眼的,朱謙負着手,神色紋絲不動,只在目光落在她眉梢時被那抹難以言喻的柔和給撼動。

她是着實喜歡孩兒。

皇帝看得分明,八字胡一揚,深深看了一眼朱謙,眼神透着意味深長。

回到馬車,沈妝兒猶覺雙手是僵硬的,仿佛有柔軟的東西落在上頭,她不敢撒手。

抱一抱小孩沾了喜氣,自然是高興的,可高興過後,随之而來的是排山倒海的壓力。

聖心難違。

皇帝這是盼孫子。

皇帝那麽多兒子,卻盼朱謙的孩子,何意?怕是對朱謙有立儲之心了。

沈妝兒緩吸一氣,覆在小腹,深深地閉上眼。

馬車一晃一晃,她身姿卻繃得緊,一動不動,朱謙便知她倍感壓力,擡手輕輕地将她抱上膝蓋,圈在懷裏,下颚壓着她發梢,

“妝兒,你別急,相信我,我們會有孩子的....”

沈妝兒蜷緊了身子,聽了這話,又在他懷裏緩緩放松下來,

“我沒事的....”

不是她急,是孩子本就要來了。

接下來這段時日,沈妝兒整日坐立不安。

這麽下去,會将身子給熬壞的。

留荷提議她去探望沈玫兒,走一走親戚,省得整日被那一抹期待給耗空。

昨夜剛下了一場秋雨,桂花濕漉漉的綴在梢頭,沈妝兒披上一件銀紅的披風,秋寒攜恬淡的花香一齊竄入鼻尖,她忍不住打了個寒顫,留荷替她緊了緊系帶,與聽雨簇擁着她前往楊府。

廣寧伯夫人的病已好得差不多,楊家上下皆把沈妝兒當做救命恩人。如今,她的身份在京城更是獨獨一份,人還未到楊府,楊府的婆子便侯在巷子裏等着,瞥見煜王府馬車行來,連忙奔去裏屋通報。

不多時,楊夫人帶着沈玫兒出來相迎,簇擁着沈妝兒入了內,擺上瓜果餅子,招呼人陪着她打葉子牌,一日便這麽度過去了,問過沈玫兒害喜的反應,

沈玫兒眉眼生動地笑着,“左不過是心裏膩得慌,吃不下,又餓得緊,好不容易舒服了吃下些東西,不一會便又吐出來了,倒是酸的辣的比較能入嘴。”

沈妝兒溫柔淺笑,默默地記在了心裏。

回到王府,恍惚聽見有陌生的聲音,沈妝兒掀開車簾,卻見一宮人立在正門外,不知與溫寧說了什麽,溫寧臉上露出幾分不情不願。

沈妝兒認出人來,正是岑妃身旁的女官。

馬車停在了石獅處,溫寧瞥見立即上前見禮,

“請王妃安。”

沈妝兒朝他颔首,踏上臺階,看着那名女官,

“柳姑姑怎麽來了?”

女官穿着一件深褐色的褙子,上了些年紀,言語頗有幾分疾色,“王妃來的正好,都說孝為大,王妃近來不入宮伺候娘娘也便罷了,卻為何苛待王爺的姨母,那洛夫人可是娘娘嫡親的姐姐,也是王爺至親,娘娘有旨,宣洛夫人入宮觐見。”

自然不能讓她把人帶走,否則過不了多久,那對表妹怕是也會被放出來。

沈妝兒懶懶地籠着袖子,冷冷看着她不說話。

溫寧在一旁忍無可忍,低喝道,

“柳姑姑也算是宮裏的老人了,你一個奴婢,見到王妃不行禮,言語不恭敬,口口聲聲拿孝道壓王妃,是誰叫你這般行事的!”

柳姑姑面色脹得通紅,看了一眼沈妝兒,見她慢條斯理四處張望風景,連個眼神都不給她,氣得咬牙切齒,“溫長史....老奴是代娘娘規勸王妃。”

溫寧滿臉譏诮之色,“哦?那敢問柳姑姑,你從何處得知王妃苛待了洛夫人?還請把話說明,否則,誣告當朝煜王妃,是什麽罪名,不用我提醒你吧?”

柳姑姑臉色大變,青一陣紅一陣,險些站不穩腳,“你.....”

溫寧礙着岑妃面子,也不能真的把柳姑姑怎麽了,只得無視她,往前撩袖,“王妃累了,還請先回院子休息。”

沈妝兒掩嘴打了個哈欠,目不斜視從她身旁經過。

溫寧跟了進去,朝門房使了個眼色,那門房恭恭敬敬往前一指,

“姑姑,時辰不早,還請回宮?當然,若姑姑要在府上住,那小的這就去給您安排客房....”

柳姑姑再體面也只是一介奴婢,哪裏能在王府留宿,氣得灰溜溜離開了。

上了宮車,還不忘對沈妝兒的背影扔下一句話,

“王妃還是仔細着些,陛下千秋節在即,屆時王妃必定要去宮裏赴宴,娘娘自有話與王妃交待。”

沈妝兒也好,溫寧也罷,默契地不曾朝朱謙提起此事。

那畢竟是他母妃,雖有不到之處,卻也得顧念着面子。

将人氣走便得了。

轉眼到了九月初,秋意濃,落英滿地,寒風刺骨,一陣陣往內室卷,留荷怕凍着沈妝兒,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