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皇帝駕臨弘農的事,直到禦駕走了,在王家也沒有引起多少讨論。衆人說起時,只遺憾道,可惜王恒未跟來,不然去道旁湊湊熱鬧也是可以的。

相比之下,長安劉公子就讨喜多了。

第二日,王璟就按着戚氏的意思,給周浚寫了信,讓家人送去長安。

對于衆人的浮想聯翩,徽妍很是無語。戚氏問她對劉公子如何看,徽妍只說這不行那不好,卻不敢說出實話,聽上去道理牽強。

看 她滿面通紅,又支支吾吾的,戚氏只當她是害臊,和氣地笑着說,“你也莫以為母親是恨不得将你嫁走,待你姊夫打聽清楚了,若他不好,母親自然作罷。可若是 好,你也不可再托辭嫌棄,我看這位劉公子,無論才貌談吐,都不比司馬楷差,又對你有意,世間好男子可是不錯,你切莫錯過。”

徽妍哭笑不得,委婉道,“母親從未見過這位劉公子,怎知光憑着打聽便可知曉其人?司馬家與我等也算舊識,姊夫上回打聽了一遭,不還是出了纰漏?”

“那 怎能怪得你姊夫?”戚氏瞪她一眼,嘆口氣,“說來,司馬楷也算君子,既要成全孝道,又要顧忌那女子體面,你長姊與姊夫多番打探,仍探不出個風聲,也可見其 謹慎。”說罷,卻握着徽妍的手,露出笑意,“可劉公子是不一樣,你未聽他說?父母皆已離世,如今是一家之主。徽妍,女子到了夫家,最要小心的人,倒不是丈 夫,而是舅姑。多少新婦是因為舅姑難侍奉,過得半生愁苦。而若是嫁給這位劉公子,你進門便是主婦,安心相夫教子,不必看人臉色,就算是個繼室又如何,強過 一幹舅姑在堂的元配。”

她說得振振有詞,皇帝在她心中似乎什麽都是好的,徽妍都無法反駁。

說得這般響亮,你也是在堂的姑君啊……徽妍心裏讪讪道。

其實,徽妍倒不覺得周浚能打聽出什麽來。他最多在宣明裏問一早,或者找徐恩下手,可那等精明之輩,豈能撬得動嘴。就算他打聽到了真相,他大概也不敢聲張,告知戚氏也毫無益處。

想到皇帝,徽妍只覺頭疼。不管他是為何而來,她一點也不覺得高興,更不會覺得他纡尊降貴是平易可親。相反,她有些生氣。

他總是這樣,明明高高在上,掌握着萬物生殺,卻喜歡不走尋常路,放低姿态,仿佛想告訴你,他其實人畜無害。

他 不是司馬楷,或者別的與她同樣出身的人,如果把司馬楷換成他,徽妍就算有一萬個膽子也不敢提什麽退婚。所謂親民,在她看來,不過是上位者的小情趣罷了,玩 一玩微服出行,美其名曰與民同樂。他登門而來,捉弄她,看她一家人被蒙得團團轉,似乎很有意思。不知者無罪,可徽妍卻明明知道他是誰,他也很清楚,她面對 他的時候,有多窘迫,多害怕。而他,就像一個頑劣的孩子,捕了小鳥獸來,欣賞它們驚恐的模樣,得意洋洋。

徽妍感到憤懑。自歸漢,她從未期許過皇宮裏的尊榮,天家之愛,她想都不敢想,更承受不起。

但皇帝在那書房中,卻告訴她,他是來祭拜王兆,順道看一看戚夫人的。

他看着她,神色正經,仿佛在說,你千萬莫想歪了。

Advertisement

徽妍越想越覺得可氣,重重地把杯子放到案上,“砰”一聲響。

在旁邊的王萦被吓一跳,看着她,“二姊……”

“無事。”徽妍忙道,瞅瞅衆人奇怪的眼神,只得尴尬走開,繼續一個人氣悶。

************************

徽妍曾擔心皇帝離開之後,他會不會意猶未盡,弄些什麽後續。

但之後兩日,家中皆是安安靜靜,什麽客人也沒有。

倒是徽妍派去槐裏問信的家人回來禀報,說裏長與鄉人商議,覺得徽妍提議之事可行。徽妍很高興,親自又去了一趟槐裏,與裏長立契,将此事定下。

如今正是将新絲織布之際,徽妍也不耽擱,回家之後,将佃戶手中缫好的絲統統收下,加上府庫中無用的存貨,足有五百斤,一并送去之後,計量損耗,定下了織成素縑的斤數,約下交貨之日,又立一契。

佃戶們見主人家竟來收購蠶絲,皆詫異不已。徽妍讓曹謙告訴他們,日後凡有好絲,皆可賣與王家,按市議價,絕無虧待。這兩年蠶絲價低,而徽妍給的價錢卻是合理,佃戶們又不必勞心勞力去找收絲的商販,自然樂意。

曹謙向她禀報時,道,“年中農閑,女君這般打算,諸佃戶都想多養蠶,下回收絲,當可獲更多。”

徽妍颔首:“如此。”

曹謙有些猶豫,道,“女君,小人有些疑慮,不知當講不當講。”

徽妍道:“管事但說無妨。”

曹謙道:“女君,小人算了賬,女君上月新帶回來的錢財,已經都使光了……”

“無妨。”徽妍将記賬的木牍收起,道,“新的錢,不久就會會倆。”

曹謙苦笑:“女君,小人是擔心,經商風險難測,萬一何處出纰漏,女君這裏便要吃虧。”

徽妍不以為意,笑了笑,“世間何事無風險,掌事,便是拜郎做官,不也多的是性命不保之人。”

管事聽得這話,面色變了變,忙道,“女君,小人并非此意……”

“我知曉管事之意。”徽妍和氣地說,看着他,“管事放心,我每做一事,皆三思而為,并不致大患。且管事亦知曉府庫境況,若沒有些膽量,這家中生活如何維持?”

曹謙聽得這話,無言以對,笑笑,一禮,“女君遠見,小人不及。”

徽妍亦笑,“管事哪裏話,我一人之力不足,諸事還需管事相助才是。”

忙碌了數日,諸事落定,徽妍終于閑下來。看着一張張契書,還有賬冊,她心中竟有些充實感。

送 去槐裏的絲,可織成素縑百餘匹,跟前番置辦給李績的量差不多,但滿打滿算,每匹成本也不過五百錢,與陝邑市中的價錢相比,居然還便宜了百餘錢。徽妍雖也算 經商之人,卻是如今才明白什麽叫利。當初她打算自己造素縑,為的不過是把控貨源,卻發現此法竟可将成本再壓低這麽多,不禁欷歔。

王璟和陳氏擔心,下次李績若不要這麽多素縑,豈非虧本。這一點,徽妍并不擔心。今年以來,年景看着頗不錯,若無意外,稼穑可豐收。市中糧價低,缯帛則貴,就算賣不到胡地,徽妍将這些素縑買到市中,也不會虧本。

徽妍這廂忙碌着,戚氏那邊也盼來了周浚的回書。

出乎徽妍意料,周浚在信中說,他在宣明裏打聽了一番,姓劉的有七八家,其中,确有兩家的家主,室中無婦人,其中一人五十多歲,而另一人,二十多歲。

徽妍聽着,訝然。

“自然是那位二十多歲的!”戚氏喜道。

“可并非叫劉重光。”王璟看着信,面色疑惑,“叔容在信中說,那位是個宗室子弟,鯉城侯劉澹。”

呃?

不僅徽妍,連戚氏、陳氏和王萦亦詫異不已,面面相觑。

“說不定就是這位鯉城侯。”陳氏率先反應過來,道,“書中可曾說了字?或許字重光。”

後面這句倒是對了。徽妍心中讪讪道。

王璟搖頭:“不曾。不過叔容說,鯉城侯前些年一直在封邑,襲爵之後方才入朝,到長安居住,也是近來之事。”

戚氏愣了愣,道,“鯉城侯,我當年在長安時倒是聽說過,似乎甚是了得,記得封邑是五千戶還是七千戶?”

“那八成便是了!”王萦興奮道,“長嫂,你不是說徐內侍對劉公子頗禮讓麽,若是鯉城侯,正好對上!”說罷,一臉遐想,“未想這般貴胄,竟也知情識禮,毫不以身份壓人。”

“若他未告知本名,卻也在情理。”陳氏笑盈盈,“想是怕說出了身份,驚着了我等,拘束應對,反倒不美。”

徽妍張了張嘴。

見衆人越說越來勁,忙道,“還是莫着急,或許是弄錯了,不是他……”

“怎會弄錯?”王萦道,“二十幾而獨身,家世不凡,宣明裏就這麽一人,不是他還會是誰?”

徽妍結舌。

“莫争了,有甚好争。”戚氏笑起來,一拊掌,對王璟道,“伯鈞,再致書叔容,讓他再打聽清楚些!”

王璟應下。

徽妍看着他們,哭笑不得。

正在此時,家人忽然來報,說有有客人登門,說是宮中的張內侍,要見徽妍。

衆人皆詫異,徽妍則更是茫然,卻不敢怠慢,忙起身,出門去看。

只見一輛馬車停在門前,一人立在車前,頭發花白。徽妍吃一驚,竟是張挺。

“張內侍!”徽妍忙上前,向他一禮,“未知張內侍莅臨敝舍,有失遠迎!”

張挺笑而搖頭,道,“老夫失禮,貿然登門,女史勿怪才是。只是事關重大,老夫等不及,只得親自動身來見女君。”

徽妍訝然:“未知何事?”

張挺看着她,收起笑容,嘆氣,“女史可知,烏珊單于去世了?”

徽妍聽了,陡然變色,“單于?”

“正是。”

徽妍心中一沉,忙接着問,“那王庭……”

“王庭亂了。”張挺面帶憂色,低低道,“女史,老夫在雒陽得信,右賢王殺了屈渾之太子,蒲那王子與從音居次皆不知去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