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蕭長風在裴家住了一個晚上, 裴靜姝讓他找的壓水井沒有找到, 這倒也沒什麽奇怪的,畢竟這個特殊的年代,人們被限制得太多了。也許等政策放寬之後, 打壓水井的會出現吧!

不過蕭長風倒是給她帶來了不少書籍和報紙,書籍都是一些中外名著,報紙就很有時代氣息了,其中有一張報紙還刊登了關于她的報道,是上次李光采訪她的內容。

“你看看, 你做過的英勇事情已經上了頭版, 真是讓人羨慕。”蕭長風拿着那張報紙從頭看了個遍。

裴靜姝淺笑道:“你上次也幫我抓住了那個小偷,追回了我的財産損失。”

“我那哪能跟你這種比,你看你都上報紙了。”

裴靜姝笑着說道:“你想上報紙何其簡單, 正好我還認識那個記者,我幫你推薦。”

“哈哈!這樣刻意為之就失去意義了。”蕭長風搖頭說道。

裴靜姝把書籍和報紙收好, 又問他:“這些一共花了多少錢?”

“不用花錢,是我撿來的, 還有你要的書單在這裏。”

“那便謝過了。”裴靜姝接過書單, 粗略掃了一眼, 現在的書可真少, 也沒有那麽五花八門, 實用的居多。報紙上有許多關于知青下鄉的文學作品, 算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既然蕭長風不要錢, 裴靜姝就送了他一些風吹排骨和一罐肉醬作為回禮。

“你以後還要些什麽東西盡管給我說, 我這裏不收錢,你只需要做了好東西記得給我嘗鮮就行。”蕭長風非常豪爽地說道。

裴靜姝想了想,“你既然這麽說,那我就不客氣了,下次幫我帶兩斤棉花來,我用新菜品給你換。”

“怎麽新菜品?”蕭長風湊過去問。

裴靜姝狡黠一眨眼,“我現在還沒做出來,做出來你就知道了。”

那雙漂亮的桃花眼眉眼彎彎,帶着幾分得意的笑意,看得蕭長風一時失了神。

Advertisement

而那撩撥人心的人卻抱着書籍潇灑地轉過頭,走進卧室裏去了。

蕭長風摸了摸下巴,随後帶了一點自嘲地笑了笑:蕭長風啊蕭長風,這次你完了。

裴靜姝在地裏種了幾批棉花,這些棉花已經全部收在家中,可是這些棉花卻又不能直接用來蓋在身上,還需要做成棉花被才行。

她就這麽讓人來家裏彈棉花,別人肯定會好奇這些棉花到底是從哪裏來的,眼下只能利用蕭長風這個礙眼法了。畢竟上次蕭長風輕輕松松就給她弄來五十斤白糖,這是可是讓承山大隊不少人都開了眼界,大家都在紛紛八卦蕭長風的身世背景。

蕭長風簡直就是作者筆下的一個bug,畢竟是絕對男主,總是與衆不同,能夠獨立在這個時代規則之外。

兩斤棉花對蕭長風來說只是小case,他也非常爽快地答應了。

接下來的日子還算平靜,有燕麗和窦濤兩個幫手,裴靜姝輕松了許多,但家裏一日三餐的飯量也是驚人。

窦濤每頓都能吃上三四碗,而且他吃得很快,像是怕有人跟他搶一樣。喜歡計較的楊孟英對他頗有怨言,說他喜歡偷奸耍滑,每頓吃飯又搶得最多。

楊孟英就對窦曉霞旁敲側擊地說:“你侄兒來了這麽久,你娘家人那邊肯定也擔心吧?”

“有什麽好擔心的?他們都知道窦濤是來了我們這邊,又不是去別處。”窦曉霞也裝作自己聽不懂。

“你娘家那邊還真是放得下心,以前我們家窮的時候,他們怎麽沒說把人送過來幫我們做事?”楊孟英直言。

窦曉霞就不再說話了,當自己是啞巴。

裴靜姝也發現窦濤喜歡偷懶,尤其是和燕麗一起做事的時候,燕麗那女孩子老實,又不會多說話,只埋頭幹事兒。不僅如此,窦濤這小夥子還特別心機,裴靜姝和楊孟英等人在的時候,他表現得特別好,背了她們就開始偷懶。

早飯過後,大人們出去掙工分了,家裏就剩燕麗、窦濤和裴靜姝。

裴靜姝看窦濤拿着菜刀和燕麗坐在地上一起宰豬草,便說道:“燕麗,今後你不用宰豬草了,我們今後的事情要分工一下,你負責洗衣服、掃地和屋內的衛生;窦濤,你就負責宰豬草,煮豬草喂豬和擔水。”

燕麗非常高興地應下,窦濤一聽裴靜姝這樣說,心中難免覺得裴靜姝偏心。為什麽燕麗做的活就是那麽輕松,他要做的就是一些辛苦活。

不過他也沒有辦法,現在這裏裴靜姝最大,人人都聽裴靜姝的話。而且裴靜姝家裏的夥食真的開得很好,比他們家過年吃的還要好,窦濤也想一直留在這裏,每天不僅能吃飽,還有肉有糖。

以前他和燕麗一起宰豬草,倒是沒覺得有多難,今天自己一個人做,很快便腰酸背痛。裴靜姝家裏雖然養的是兩只小豬仔,但後面還有很大一群雞,那些雞喂的也是紅薯米糠玉米粉等,這些全部都要放到鍋裏煮,一共要煮兩大鍋,煮完之後再倒在豬圈和雞舍。

窦濤實在想不明白,幹嘛把那些豬和雞喂得那麽好?他們窦家的豬喂的都是野草,裴靜姝這邊卻喂糧食蔬菜;那些雞就更不用說了,別的人家全部都是放養在外面,讓它們自己去找蟲子吃,裴靜說卻要把糧食煮熟給它們吃,也難怪別人說裴靜姝家的牲畜吃得比人還好。

裴靜姝除了收購蔬菜糧食之外,也在收購雞鴨,不過現在的農村養雞的比較多,養鴨的非常少,她到現在才總共收了兩只鴨,大大小小的雞卻有很大一群了。

最近的日子平靜了許多,殺了豬之後,裴靜姝這邊的夥食頓時上升了一個檔次,幾乎天天都有肉吃。一道最為簡單的酥肉煮青菜,他們能把湯汁全部喝掉。

臘月初八的晚上,衆人在裴靜姝家中忙活了一個夜晚,直到淩晨才把那些訂單全部做好。現在接近年關,那些餅子蛋糕糖果越來越好賣,裴靜姝這邊的工作量一次比一次重,不過大家都幹勁十足,沒有絲毫抱怨。

裴靜姝留衆人一起吃完宵夜再走,她在菜板上用擀面棒把揉好的面團展開,切成一條條細細的面條。

鍋裏的水已經開了,滿滿一筲箕面條倒入一鍋沸騰的水中,竈臺周圍圍了一圈人,都在等着今天早上的美味兒。

其實這個地方并不怎麽産小麥,大部分家庭每年收割的小麥都不多,所以會做面條的人也少。當地的小麥要不就是像稻米一樣直接蒸來吃,要麽就是磨成面粉像吃糯米一樣做成麥粑。

而要吃面條,只有在專門的面條廠才可以用小麥或者面粉換曬幹的細面。當然,那些國營飯店倒是有直接用面粉揉成的面條,不過要吃那玩意兒得要糧票,鄉下人是吃不起的。

大家看着裴靜姝有條不紊地煮面條,眼睛都快掉進鍋裏面去了。

裴靜姝打開放肉醬的罐子,在每個碗裏舀了一勺肉醬,又放了一塊新鮮豬油,倒上一些醬油和鹽,喜歡吃辣味兒的就再加一勺辣椒。等到鍋裏的水再次沸騰,她再在每個碗裏舀一勺面湯,把一旁已經洗幹淨的青菜葉子放入鍋中燙熟。

“靜姝真是手巧,無論做什麽都有模有樣,不像我們這些粗人,東西都不知道怎麽做來才好吃,只要煮熟就行,哪像她這麽講究,我看那些下館子的也不過如此。”羅九娘笑盈盈地說道。

“她也是藏得住,學了這些本領,我們也不知道。不過幸好她藏得住,不然可就要便宜某些幺蛾子了!”楊孟英陰陽怪氣地說。

這幺蛾子當然就是指顧大娘和顧老二那兩房人。

羅九娘感慨道:“靜姝是個聰明人,不像我這種天生愚笨的。”

她是一個人生活,老公死得早,在羅家那邊也很受排擠,很能體會楊孟英那番話。

裴靜姝沒插嘴,她不喜歡和別人說這些,她現在有新房子住,有一個金手指農場,手上也有錢,能夠為自己做主,她不需要去理會別人的看法。只要不觸犯她的底線,她都樂得當個空氣人。

她把煮好的面條和青菜夾到碗中,“面條好了,要加姜蒜蔥的自己去加。”

熱氣騰騰的面條帶着青菜和面粉的清香,還有肉醬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我活了這六七十年,還從來沒有吃過這麽香的面條,我的老婆子現在吃了靜姝做的這些東西,就算這樣死去也沒什麽遺憾了。”何婆婆感慨地說。

她又想起家中的兒子,不知道他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活,心中又是一陣酸楚。

她吃了一口後,不好意思地說道:“靜姝,你給我裝的這一碗太多了,我怕是吃不完,你再給我一只粗碗,我分一些起來,給阿江他爸帶回去。他最近晚上都睡得不太好,半夜要起來一趟。”

她知道在裴靜姝這裏,別人吃不完的東西大半都會倒給豬吃,何婆婆經常看她倒掉顧珊珊沒吃完的飯菜,心疼過好幾次。

“何婆婆只管吃就是,吃不完放在那裏,我拿去喂豬。鍋裏面還有不少面條,我給他重新撈一碗,一會兒你給他帶回去。”裴靜姝說。

何婆婆的心思,她怎麽會猜不出來?雖說何婆婆年紀大了,看上去很滄桑,但她的胃口一直很不錯,跟楊孟英不相上下。也許經歷過饑荒年代的人都特別能吃,總想着把過去沒有吃的那些補起來。

何婆婆趕緊阻止道:“怎麽好意思,不用重新撈了,我這裏給他分就夠了。”

“大嫂就是心善,何婆婆你也別客氣了,這也是大嫂的一份心意。”張慧英勸道。

“這碗是老三的,你給他端過去吧。”裴靜姝又舀了一碗給張慧英。

張慧英臉皮厚,高高興興就接下,給顧老三端過去。最後裴靜姝給何婆婆撈了滿滿一大碗,又給她加了很大一勺肉醬,放了豬油和醬油,讓她端回去給兒子和孫子吃。

何婆婆對她謝了又謝,高高興興端着面條回家,衆人也吃得一身暖和,從裴靜姝家裏走出來時也絲毫不覺得冷。

羅九娘走在回去的路上,想着自己遠嫁的女兒,不免一發傷感。她女兒嫁的那個夫家也不好,男人嗜酒如命,吃了酒又喜歡打人。

可是這年頭的女人就是這樣,要是嫁得不好,一輩子就毀了。她以前也動過讓她女兒回來的心思,可是她女兒回來又能怎樣?生産隊已經沒有她女兒的立足之地,自留地沒了,也無法在生産隊裏分得一杯羹。

羅九娘自己在羅家都備受排擠,活得辛苦,要是她家小慧回來,只怕更是會被別人視為眼中釘。

最近裴靜姝有意再找一個幫工,羅九娘也想去看看自己女兒,問問她的想法。要是實在過不下去,還是回來吧。受人白眼和排擠,也總比那酒瘋子男人把她打死強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