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現在正值春夏交替,劉興背着小半背簍玉米前往金溝村, 身後還跟着劉支書。

正在村口啃着玉米的衆人見了, 就笑道:“劉支書,又來找裴靜姝呀?”

劉支書就道:“今年多虧了裴靜姝從城裏帶回來的玉米種, 我看她把種子分給我們了, 自己地裏也沒有種玉米, 就給她背些過來。要不是她把這些玉米種分給我們, 我們今年還不知道是什麽光景呢!”

正在啃玉米的村民們聽了,也都略帶慚愧。雖說他們也是花錢從裴靜姝手上買回來的種子,但裴靜姝大可以留着自己種, 這些種子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那幾分種子錢。以前他們從裴靜姝手上免費拿的那些菜種,裴靜姝也一分錢都沒有收。他們倒是種在地裏自己吃了,卻沒有回報過裴靜姝, 更不要提裴靜姝還教他們做涼粉做蛋糕做餅子等手藝。

等劉支書兩叔侄離開之後, 劉明秀就說道:“靜姝給了我們這麽多好處,我們也該給她送些東西過去。”

“我地裏的豌豆長得不錯,我給她送點豌豆過去。”

“你送豌豆,那我就送蠶豆, 我那蠶豆長得嫩, 而且每顆都很飽滿, 我現在就去地裏摘一些新鮮的。”

“你們把我想送的都送了,那我送什麽?”

“你的毛豆不是長得挺好?李大娘, 你也別舍不得了, 主席都說吃水不忘挖井人, 又不是缺那麽一點吃的。就算你送十斤出去,你地裏的收成也比去年多。”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着,很快就安排下來,誰送什麽送多少,免得一會兒誰家送多了誰家又送少了,送多了覺得虧送少了臉上也無光。雖說這都是各人的心意,但大家商量好,這樣才有利于團結。

劉支書和劉興兩叔侄來到裴靜姝家中時,這裏也聚了一群人,裴家人、顧老三和燕明都在,正高高興興地啃着玉米。

“今天是什麽好日子?怎麽大家都往這邊背玉米?跟商量好了似的。”羅小慧笑着說,趕緊幫劉興接住背簍。

“早知道你們這邊有這麽多玉米,我們就不今天背來了。”劉支書見屋角堆了不少新鮮玉米,也笑着說道。

原來今天生産隊放月假,大家都看自家地裏的玉米長得不錯,就都想着給裴靜姝這邊掰些過來,裴家、顧老三、羅九娘那邊,還有燕明。今天正好是周末,燕明沒有上學,過來教裴朝辰和顧珊珊數數識字。

燕明這小孩真不錯,不僅學習認真,種地也有模有樣,裴靜姝看過他送來的那些玉米,個頭可都不小。當初裴靜姝送了些作物種子給他,就是怕他在家裏沒東西吃,她雖然能接濟他一時,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燕明想要過上好日子,還是得靠他自己。

他有這份知恩圖報的心,也足見他懂事明理,果然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Advertisement

“現在正是吃嫩玉米的季節,再過一久這些玉米長老了就不好吃了。靜姝這次買的玉米種比我們往年種的那些玉米好吃多了,産量還不錯,我屋後那塊自留地不向陽,還以為這玉米肯定長不好,沒想到今年也結了不少。不過挨着竹林那一片才剛剛開花,今天送過來的都是向陽地裏的。”楊孟英臉上也滿是笑意,她今年在裴靜姝這邊拿了不少作物種子,每一樣都長得很好,這可把她高興壞了,看誰都覺得順眼。

“我們村裏的人都說還從來沒有吃過這麽軟糯香甜的玉米,他們可都羨慕我了。”燕明一臉驕傲,現在斷風崖那邊沒有人敢欺負他,大家對他也很照顧,他上學去了,張大嬸還會幫他照看地裏的作物,免得被雞給啄了。

他姐姐燕麗去上學之後,家裏的兩塊自留地都是他在做,今年他也種了不少大豆、玉米和紅薯等。不過紅薯要等到秋季才能吃,他用來做種的那塊紅薯地長得非常茂盛,鄰裏們知道他是從裴靜姝這邊帶回去的新品種,都争相去他地裏割紅薯條回去扡插。

能夠幫助到大家,燕明這小孩也變得越來越開朗,逢人就禮貌大方地問好,再加上他的身世可憐,認識他的人都對他格外照顧。

見着燕明這樣的成長,裴靜姝也非常欣慰。

“你們都太客氣了,快坐下一起吃玉米,剛剛出鍋的。”裴靜姝給劉支書劉興遞了玉米過去,“其實你們要是鮮玉米吃不完的話,可以賣一些給蕭長風。他收一分錢一斤,帶殼稱。”

玉米這東西比較沉,而且裴靜姝給的種子好,兩只基本上就有一斤多。還有那些在裴靜姝這裏挑了牛糞去當肥料的,種出來的莊稼更是不錯,就算按一分錢一斤,一塊地的玉米還是可以賣到好幾塊錢。

雖說往年他們都不願意賣玉米,玉米在他們的觀念中就是糧食,但今年的收成好,也可以賣掉一部分。

劉家人口多,土地也多,玉米還可以和紅薯混種,是适用性非常好的作物。今年劉家種了二十多平方丈的玉米,自然是吃不完的,更別說還有大豆和紅薯等,賺點錢起來存着也不錯。

劉支書就笑道:“那他什麽時候來收?我那地裏還多着呢!”

“他上次說明天會來,到時候我讓他到你們家去收。”裴靜姝說道。

“不過靜姝姐,你給我們的玉米種子種出來的玉米也是兩個味道,白的那種非常軟糯,黃色的雖然長得也不錯,但始終沒有白玉米好吃。”劉興說。

“這本來就是兩個品種,是兩種味道就不足為奇。白色的是糯玉米,适合人吃,黃色的澱粉含量高,可以用來做澱粉,或是給豬吃,當豬飼料也是很好的。”裴靜姝說。

當初她和蕭長風去買的時候,其實只買了少量的糯玉米,那研究所裏面大部分都是黃玉米,這種玉米長出來的個頭很大,但是口感不怎麽樣。裴靜姝從農田系統裏加了許多糯玉米的種子進去,賣出去的也是糯玉米居多,而且還是她農田系統裏的種子。

劉支書笑道:“玉米可是糧食,人都沒有吃飽,哪敢給豬吃這種東西?”

“你們不要聽她亂說,她就是一個浪費糧食的。”楊孟英說道。

張慧英笑:“大嫂這也不叫浪費糧食,不管怎麽說,大嫂養的豬可是我們生産隊出了名的壯,我看別人養一年的豬還沒有大嫂養半年的豬壯呢!”

“張慧英這話倒是說對了,只能說裴靜姝有頭腦有本事有魄力,她養的那些豬賺的錢也可以覆蓋這些成本。”劉支書附和道。

他們也都是見過裴靜姝賺錢的,那一頭三百多斤的豬,就算按五毛錢一斤的毛利來算,也是一百五。這一百五十塊錢可以買多少玉米蔬菜了?更何況裴靜姝做的風吹排骨、櫻桃肉等,可不止按肉價算。

不過別家想效仿裴靜姝這種辦法卻不是那麽容易,首先這些糧食就不好收集,裴靜姝這邊收的價高,才有人願意把紅薯和蔬菜賣給她。

當然,見裴靜姝養豬賺了這麽多錢之後,也有人蠢蠢欲動,想跟着裴靜姝學。

曾家就是最眼紅的人之一,他們去年因給顧大娘修房子得到了一大筆賠償,手上拿着這筆錢就想像裴靜姝一樣搞一番事業。他們又沒有裴靜姝的手藝,只好想多養兩頭豬,養豬是最簡單最方便的。

曾老二一家買了三只豬崽,又學着裴靜姝高價收購糧食和蔬菜。

說起來這曾家也是承山大隊的大姓人家,曾老二家裏的人口不少,自留地也多,他們也在裴靜姝手上買了不少玉米種。不過也不知怎的,他們的運氣不好,買回家的玉米種和往年種到地裏的玉米沒什麽太大的差別,竟然沒有一株糯玉米,全都是口感粗糙的黃玉米。

好在這黃玉米的産量還算不錯,他們也等不及,掰了些玉米喂豬,想着如果能像裴靜姝那樣,四五個月就可以把豬養到三百斤,就算喂這些豬吃大米,那絕對是值得的。

不過他們家的玉米地也經不住正在長個的豬吃,就又高價收購糧食蔬菜。他們開的價錢比裴靜姝還要高一些,大概是知道如果他們定的價錢和裴靜姝一樣,賣家肯定還是更願賣給裴靜姝。只有打價格戰,他們才有優勢。

楊孟英對此意見非常大,私下裏嘀咕了好幾次,“你看曾家那種忘恩負義的,手上有兩個錢,就想和你搶生意了。”

正好今天有人到裴靜姝這邊用小麥換面條,那人就道:“他們把價錢定得那麽高,還是沒幾個人願意把東西賣給他們。”

裴靜姝卻不以為意,“他們願意給你們開高價,你們不必放棄這麽好的機會。這樣的錢白賺白不賺,我都有些心動,想賣東西給他了。所以你們不用顧慮我,先把錢賺到手,你們多賺了錢,可以到我這邊來多買肉,我很快又要殺一只豬,正愁找不到銷路呢。”

裴靜姝那語氣又不像開玩笑,倒像是真的鼓勵他們賣給曾家。有了裴靜姝放話,還真有人去曾家那邊賣東西換錢。現在這季節地裏的菜也陸陸續續成熟了,大家也不愁沒菜吃,賣紅薯藤的尤其多,紅薯藤這東西本來就是豬食,而且長得也很快,減掉一部分,它很快又會長出來。

不過賣玉米大豆的還是非常少,一來玉米大豆确實都是糧食,農村人也非常珍視,嫩玉米基本上都被蕭長風收去城裏賣了。大豆現在還沒有完全成熟,都還在地裏呢。

初夏的雨水特別多,常常都是連夜大雨,那些水田裏的水便漫溢出來,這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季節。因為一遇上漲水的天氣,河溝土溝裏都是泥鳅。

不過當地人并不盛行吃泥鳅,大部分人捉這種泥鳅都是拿來烤幹當貓食。不得不說,這裏的貓吃得挺好的。

要知道在後世,這種天然的泥鳅價格可貴了。

窦濤是個正值十多歲的男孩子,最喜歡跑去捉泥鳅,一遇上下雨天,連個人影都看不見。

顧珊珊和裴朝辰兩個小孩也喜歡跟在他後面看熱鬧,兩個小家夥有雨鞋,裴靜姝倒也由着他們去。不過楊孟英嘴上卻十分念叨,怕小孩子把褲子弄濕了。

裴靜姝被她念得煩了,就說道:“這是他們當小孩子的樂趣,你要是連他們這點樂趣都剝奪,那他們的童年就太無聊了。”

“一會兒他們一身泥回來,你給他們洗?”

裴靜姝無所謂道:“反正又不用你洗。”

窦濤這小子在捉泥鳅這種旁門左道上很有天賦,出去半個小時,就提回來滿滿一魚簍的泥鳅,還有一些大小不一的鲫魚。

裴靜姝見了之後問道:“你會處理這些魚麽?”

窦濤趕緊點頭,“我在家裏經常做這種活。”

“那行,你把這些魚給我打理出來,今天我們吃炸小魚。”裴靜姝道。

顧珊珊和裴朝辰都高興壞了,又有新鮮的好東西吃。

窦濤找來一顆釘子,一個小錘子,以及一塊刀片,把泥鳅用釘子釘在木板上,那泥鳅就沒法滑動,只能任他宰割。裴靜姝站在一旁看了一會兒,總算發現了窦濤這小子的優勢。

看得出這小子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傳統的農活一樣做不好,在這些被當地人看作是旁門左道的事情上,倒是非常熟練,游刃有餘。

也沒過多久窦濤就将一魚簍的魚全部處理了,至于那些小的,實在沒法處理,就用一只小盆裝起來。

現在的農田都沒有用農藥,也沒有人用機器打魚,田裏面的水生物也特別多,尤其是泥鳅,基本上每塊田都有。一到漲水的季節,這些泥鳅就會浮出水面,經常在土溝和田埂上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裴靜姝給這些小魚抹上澱粉糊和其他佐料,等到鍋裏的菜油八成熱時,就将小魚放到鍋裏油炸。

“你們真是吃得怪,連這些給貓吃的東西也不放過。”楊孟英看了之後十分嫌棄地說。

“媽要是不喜歡,一會兒不吃就是了。”裴靜姝說道。

“奶奶不喜歡吃魚。”

“你這個臭小子,我什麽時候說過我不喜歡吃魚?”楊孟英在裴朝辰的後背上不輕不重地拍了一下。

“你說魚是貓貓吃的。”裴朝辰很委屈,他說一句實話,怎麽就又被打了一巴掌?

楊孟英以前确實不喜歡吃魚,不過裴靜姝炸的魚特別香,她還沒有嘗,就聞到鍋裏的香味了。她不喜歡吃的是那種沒鹽沒油的烤魚,裴靜姝倒了那麽多油在鍋裏炸,能不好吃麽?

第一鍋魚出鍋,楊孟英就用筷子夾了一條,那油炸的鲫魚又香又酥,連魚刺都是脆的,讓人吃得欲罷不能。

“我也要!”

“我也要!我也要!”

顧珊珊和裴朝辰兩個小家夥夠不着,就圍着楊孟英又鬧又跳。裴靜姝給了顧珊珊一只半大不小的,提醒她:“要慢慢吃,不要卡住了。要是嚼不動就吐掉,一會兒喝鲫魚湯。”

裴靜姝挑了幾只大的鲫魚,已經在爐子上的小鍋裏熬着了。

這誘人的香味很快就勾來了周圍的鄰居,一個個都好奇不已,“我還說靜姝家又在做什麽好吃的,原來是在炸小魚。你可真舍得放油,這麽大一鍋油炸出來的魚,我老遠就聞到香味了。”

“難怪我就說剛才怎麽看見窦濤在田溝裏,竟然捉到了這麽大一鍋。”

“我門口那一塊水井田還有許多,你們去田溝裏,沒準還能捉到呢!”劉明秀說道。

“想吃的就嘗吧!”裴靜姝招呼他們。

這些人也不客氣,一人拿了一根泥鳅吃起來。

“這味道可不能讓我家那只饞貓知道,不然怕是能吃掉一碗。”

“你家的饞貓哪裏有你饞?”

大家開着無傷大雅的玩笑,都稱贊裴靜姝手巧,無論什麽吃食經過她手上,都可以變得好吃。就連這又腥又有刺的魚,也能成為一道美味。

顧老二也趁着這漲水的天氣去河裏撈了一桶河魚回來,他們家最近過得也艱苦,去年沒有殺年豬,今年連臘肉都沒有。他們又不會別的活計,只能老老實實掙工分,可就算他們兩口子再怎麽苦幹,還是掙不了幾個錢。

他撈了這一桶河魚,想着趕集的時候去街上賣掉,只是不知道現在的河魚能夠賣多少價?

顧老二第二天就背着一背簍魚上了街,這一去才發現街上賣魚的可多了,根本就沒幾個人問津。現在的人都更喜歡吃肉,魚并不是那麽普及,因為魚做得不好的話,味道和豬肉等就差遠了,而且還有很多刺,又損耗豬油。

顧老二都已經把價格壓到一毛錢一斤了,還是沒有人買,最後又只好背回家。

回來的時候,見着有外村的人擔着兩筐魚往裴靜姝那邊趕,顧老二回去猶豫再三,還是上門去找上裴靜姝。

“大嫂,我這裏也有一些魚,你這裏還收嗎?我可以便宜一點賣給你。”顧老二緊張道,臉色也漲得通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