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西狩

一場虛驚,來的是二百多名清軍騎兵,帶隊的是個六十多歲的胖老頭,滿身征塵,汗流浃背,到了近前滾鞍下馬,跪在太後車駕前請罪:“臣馬玉昆救駕來遲,請皇太後、皇上恕罪!”

“馬提督何罪之有,快快平身。”危難之時,慈禧太後哪裏還敢斥責救駕大臣,撫慰還來不及呢,馬玉昆帶來這麽多兵馬,再加上巴圖魯劉彥直,她吃了顆定心丸,好歹沒那麽擔心了。

“這老頭什麽角色?”劉彥直悄聲問周嘉睿。

“馬玉昆,直隸提督,相當于河北省軍區司令,這老頭行伍出身,打過不少硬仗,和撚子幹過,在新疆和阿古柏打過,在朝鮮和日本人拼過,這又和八國聯軍玩命來着,是條硬漢。”周老師答道。

劉彥直肅然起敬,這樣的人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骨,真正的鐵血軍人。

馬玉昆帶來的這些人馬包括武衛左軍、虎槍營和神機營的一部分,還有一幫逃出京城的大臣,一個個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慈禧問起城內狀況,馬玉昆回答說将士們死戰不退,現在整個北京城都在打巷戰,說到悲怆處,老提督忍不住大放悲聲。

這哭聲不是作假的,作為一名軍人,眼睜睜看着京城淪落敵手,這份憤懑不甘可想而知。

慈禧溫言撫慰了兩句,也跟着掉了幾滴淚,忽然想到劉彥直曾經提起想要一杆好槍,便問馬玉昆有沒有堪用的長槍。

虎槍營就是專門使長槍的部隊,馬玉昆找人要了一杆虎槍過來,慈禧讓他交給劉彥直。

這杆虎槍可不簡單,槍頭銳利,沒有紅纓,并非那種整根白蠟杆做的槍身,而是全鐵槍杆,外面包上一層竹片,再纏上絲線、皮條和藤皮,外層覆蓋麻布,塗一層大漆,這樣的處理方式既保證了槍杆的剛性,又兼有彈性,冬天握持不會凍手,交戰時兵器震蕩也不會将顫動傳遞到虎口,只是制造成本高昂,費時費力,尋常部隊不會裝備,虎槍營是皇帝狩獵時候的警衛部隊,才會有這種神兵利器。

當然,再厲害的冷兵器,也敵不過最老式的火繩槍,慈禧只是看了劉彥直槍挑賊人,産生了這種情節罷了,賜槍也是一種儀式和恩典,在危難之時對忠臣良将的勉勵。

劉彥直得了這杆虎槍,再次謝恩,也向馬玉昆抱拳施禮,馬玉昆看他血染戰袍,目光炯炯,便知是一員虎将,向他略一點頭,以示嘉許。

援兵既到,慈禧心安了幾分,吩咐繼續上路,隊伍逶迤向前,有穿蟒袍的王公,有穿一二品官服的大臣,有穿盔甲的禦林軍,也有穿新式軍裝的武衛左軍,更有大批換上百姓袍服的勳貴們,五花八門,顏色各異,踉踉跄跄,愁眉苦臉,向西北行進。

八國聯軍随時會追過來,西狩隊伍不敢停歇,一口氣跑到頤和園,慈禧連園子也不敢進,一直走到傍晚時分,才在離京七十裏遠的貫市紮營,這兒有回民世代聚居,阿訇聽說太後銮駕到此,急忙讓出清真寺請太後皇帝下榻,當晚,六十多歲的老将馬玉昆親自挎刀荷槍在門口守衛,分毫不敢懈怠。

次日清晨,銮駕再次上路,中午時分抵達南口,散兵游勇肆虐,老百姓都舍棄了房屋,攜家帶口牽狗趕羊藏進了深山,侍衛們到處搜刮,才找到一些小米和雞蛋,用農家鍋竈煮熟,供太後和皇上充饑。

慈禧在農舍裏坐着歇息,這已經是村裏最好的房子了,也只是半截青磚,上半截是夯土的,大炕上鋪着髒兮兮的席子,小炕桌上擺着茶水,鄉下哪有什麽好茶葉,只有京城苦力們喝的高沫兒沏的茶。

太監哆哆嗦嗦捧上粗瓷大碗,碗口還帶一個豁子,慈禧瞄了一眼就皺起了眉頭,宮裏用的是都是貢瓷,透亮雪白,堪比玉器,此等粗劣餐具看着就沒胃口,小米粥燒的滾燙,也沒有湯匙,只有一雙黑跡斑斑的木筷,兩個雞蛋煮的火候不對,宮女小心翼翼的剝皮,還是剝的斑駁難看。

平日裏慈禧錦衣玉食慣了的,一天兩頓正餐都是幾百道菜,當然這只是宮廷帝後飲食的定式,實際上這幾百道菜慈禧連嘗都不嘗,擺完了就撤下去賞給宮女太監們吃,太後只吃禦廚精心烹制的各種江南小菜,随便哪道菜都蘊含着禦廚們的心血,費盡心機只為老佛爺吃的開心,吃的滿意,即便如此,太後還是三天兩頭的找茬,總之一句話,太後的嘴刁着呢。

逃難走得急,餐具沒帶,炊具沒帶,禦廚也沒帶,這小米粥和雞蛋是宮女們燒出來的,味道可想而知,慈禧心煩,擺擺手說撤下去,哀家不想用膳。

李蓮英噗通就跪倒了:“老佛爺,您惦記着京城的子民,奴才們都知道,可是您也得保重鳳體啊。”

“給皇帝端過去。”慈禧擺擺手,閉上了眼睛,可是肚子卻不争氣的咕咕叫了起來,現場氣氛就有些尴尬了。

李蓮英見機行事,讓宮女暫且将飯食端下去晾着,天氣炎熱,滾燙的小米粥自然難以入口,等會兒老佛爺心情好點了,指不定就用了。

事到如今慈禧還在矯情,其他人連小米粥加雞蛋的待遇都沒有,王公大臣和當兵的一起跑到野地裏找食吃,好在庚子年是豐年,遍地都是成熟的莊稼,瓜果雜糧,應有盡有,只要動手就餓不着。

只見穿蟒袍和貝勒和穿號衣的大兵同蹲在田埂上,手拿着甜瓜,狼吞虎咽吃的滿臉都是汁水,吃完了拿袖子一抹嘴,下地繼續摘,什麽體面,什麽尊嚴,誰也不要了,先填飽了肚子再說。

小米粥涼了,李蓮英親自端過去,哀求道:“老佛爺,您就用點吧。”

慈禧心情惡劣,揮手将粗瓷大碗拂在地上,這下連小米粥都沒得吃了。

李蓮英吓得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老佛爺,老佛爺,奴才該死。”

“哀家想靜一靜。”慈禧沒心思責罵他,擺手讓他出去。

李蓮英倒退着出了農舍,恰好林懷遠拎着一個木制食盒過來,打千道:“李總管,您吉祥。”

“林大人這是?”李蓮英狐疑地看着盒子。

“臣預備了些糕點,請總管大人進獻太後。”林懷遠打開盒蓋,露出裏面的貨色,雖然只是民間糕點,但也做的精細無比,金黃色的糕上綴着青紅絲,看着就有食欲。

“虧你有這份忠心。”李蓮英正愁太後的飯轍呢,一張老臉頓時陰轉晴,忙不疊地接過了食盒。

“李總管,這是一點心意。”林懷遠從袖子裏摸出一錠馬蹄金,硬要塞給李蓮英,這錠金子也是周嘉睿為他準備的打點之物,李蓮英貪財人盡皆知,即便是非常時期,該有的禮數也不能少。

豈料李蓮英板起臉道:“林大人,咱家還缺這點黃白之物麽。”伸手擋了回去,提着食盒進了農舍,呈獻在慈禧面前。

慈禧其實早就餓了,只是撐着架子不願意吃粗劣飯食而已,她微微閉着眼睛,鼻翼聳動了兩下,糕的香味讓她頓生津液,恨不得立刻抓起來塞進嘴裏,但她依然漫不經心的問道:“小李子,這是什麽?”

“回老佛爺,是戴罪犯官林懷遠預備的一些點心,請老佛爺品嘗品嘗。”李蓮英答道。

“哦,看着怪喜歡人的,不知道味道怎麽樣。”慈禧說道,緊皺的眉頭舒展了一些,随手拈起一塊,慢慢的吃了,一邊吃一邊端着茶碗喝水,吃的那叫一個香。

李蓮英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卻又悄悄抹起了眼淚,他是忠心耿耿的奴才,伺候主子幾十年,沒見過慈禧如此狼狽,豈能不心酸。

慈禧吃了幾塊糕點,讓人将剩下的給光緒和隆裕送去,抽出手帕擦擦嘴,問道:“小李子,林懷遠是什麽官兒?”

“回老佛爺,林懷遠撤差之前是近江知府。”

“哦,等回了京,給他弄個籓臺當當吧,這事兒你替哀家記着。”

“嗻。”

李蓮英從農舍裏出來,林懷遠還在遠處眼巴巴地等着呢,只見總管太監沖他一招手:“林大人,恭喜了。”

“李總管,喜從何來?”林懷遠颠颠跑過來問道,心中充滿忐忑。

“老佛爺說了,等回了京,給你提個籓臺當當。”

“謝太後隆恩,謝李總管。”林懷遠感激涕零,恨不得五體投地。

“罷了,以後用心辦差,老佛爺少不得還要提拔你哩。”李蓮英說完,轉身回去了。

林懷遠感慨萬千,十年寒窗苦讀,二十年兢兢業業為官,抵不上一盒不值二兩銀子的點心啊。

隊伍打尖完畢,繼續開拔,過居庸關,經四十裏關溝,山路坎坷,車馬無法通過,太後也得下車步行,騎兵全部下馬,牽着馬前行,再次休息的時候,連小米粥都沒得吃了,侍衛們到處搜刮,才弄了兩個窩頭給慈禧充饑,其餘人等只能餓着肚子,席地而坐,把腰帶勒的緊緊的抵擋饑餓。

劉彥直等人同樣沒得吃,不過周嘉睿鎮定自若,他告訴劉彥直,明天就能抵達懷來縣,此地縣令叫吳永,是個很有本事的官員,屆時就該進行第三步計劃了。

說着他拿出一疊紙來,上面寫滿蠅頭小楷。

“這是我寫的奏折,拜托你遞交給慈禧,咱兄弟的前程都在這上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