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回複@(天涯網友)

@北國洪晔看得深刻,基本上把我作品中的問題都點出來了,這點我确實佩服,想來你是一位人文素養不錯的人。盡管我已經回複過了,但還不夠,一是手機打字不便,二是有些問題需要具體答複。現在正式的答複一下。

首先作者我既不是作家的後代,身邊的親朋也沒有一個是與文藝沾邊的人,而作者我又不是什麽博覽群書的牛人,經歷也不豐富。因此,自身條件就擺在這兒了,但我絕不甘心只如此,所以寫下了這很長的答複。既是整理自己的想法,也是給@北國洪晔一個認真的答複,又是讓諸位讀者們了解《大明天師》的創作。

(一)引文:“本文以儒家的論點去讨論鬼神之事,是一個有趣的點子,但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個觀點一直是被大家接受的,你要寫,就需要多一些可信的、代入感強的理論系統,以及背景設定,在本文中實在不足。對正氣等東西的應用從頭到尾只有作者一張嘴在誇獎,有些YY的味道,難以勾起讀者的認同,而且在這種儒家的系統中又夾雜着道術,方術,主次不分。”

1.對儒家我不熟悉,只是從課本和講座、小說上了解一點。本文不是以儒家的論點去讨論鬼神之事,更準确地說,是用儒家的正氣去消失鬼怪。讨論與消滅是兩個概念。因為是從這點出發,所以不可能跟“子不語怪力亂神”進行交叉或證明,更不會去搞可信的理論。

這是靈異小說,有一位老師直接把它認為是幻想小說,雖然分得不夠清晰準确,但至少說明,這不是寫實的作品。既然這樣,當然不可能搞得很嚴肅和學術。那樣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也有違幻想小說的前提。當然,有了對儒家更深入的了解,寫出來文章絕對比現在高幾個層次,即便忽悠人也能忽悠瘸了,想必這點才是仁兄想要表達的,而不是真的讓我去搞學術。

2.我用正氣去殺鬼,圖得是一個痛快。現實中的我是一個怕鬼的人,一想到鬼的可怖面容,便會心驚膽戰。當然,現在長大了,不像以前那樣怕了。也因為經常見到小說和電影中,鬼可以高人一等,随意欺負人,而人無可反抗,甚至因此喪命,從而心生憤怒。

魯迅先生曾說過,鬼怪什麽的都是人想象的,與普通只是多了耳朵、手臂、頭顱等。

如此,怎麽去寫鬼都行,只不把它寫成人不認識的東西就可以,反過來讓人痛揍鬼也不是不可以。開始的時候,我曾想過熱血踩鬼、虐鬼、打鬼,後來一想算了,怕弄巧成拙。然而,行文不知不覺中,還是多少帶有了這樣的色彩。

也罷,帶就帶吧,寫這種作品又沒有什麽太大的限定,适當YY也可以。我敢說,鬼話版塊的作品多少都YY,只是深淺程度不一,像見大老總大美女、遇高人奇人學異術、深入絕地險地等等。很多作者都是社會中的普通人,怎麽可能有這麽離奇而又豐富的經歷?其實,連接的撞鬼就是一種最大的YY,尋常人一生遇到幾件常理解釋不了的怪事,已是不易,哪可能動辄撞鬼?只是這種YY大家已經習慣,所以不覺得是。

3.“正氣等東西的應用從頭到尾只有作者一張嘴在誇獎”,我要是不解釋大家根本不了解,這東西不像道術在靈異作品中如吃飯喝水般出現,不解釋大家根本不了解。

“有些YY的味道,難以勾起讀者的認同”,那只能說明我不會YY,YY的高手都是讓讀者爽快的。YY無罪,就看怎麽應用。靈異作品有搞笑的,一反以往的嚴肅和恐怖,如果出現了YY也可以,只是我應用得不精。另外,因為作品名字的嚴肅,內容的不嚴格,使人産生了違和感。

4.“儒家的系統中又夾雜着道術,方術,主次不分。”,關鍵儒家的人不會、不能殺鬼啊,他們多是手無縛雞的書生,估計一個長跑就能累趴下古時大半的儒生(包括夫子)。就算儒家有驅鬼的東西,就憑他們的身子骨,折騰不了幾下就完蛋了。

這點你是提了之後,我才發現了的,未動筆前的構思只想到了正氣,所以出現了這樣的書面。儒門有正義之輩,所以有了浩然正氣的說法,但若按現實來說,這正氣狗屁作用也沒有,充其量讓人有氣質、有威嚴,擺pose可以,但殺鬼就別想了。

正氣吼殺鬼邪,君子立危牆之下而心生警兆,這是我在別的作品中看到的,但都不屬于真實儒家的東西,是在儒家的基礎上了加了道術或YY。

構思之時,除了用正氣殺鬼外,還想過用儒家的外衣,包裹一個混和了道家、釋家的大逍遙、大自在,喜則笑,悲則痛的自由人。後來一想,主角要當天師的,大逍遙、大自在的話,就只能當書生,所以便作罷了,只是偶爾透露一點,但不敢多了。

我不喜歡儒家的君臣之道、禮法什麽的,那太過階級了,人人不平等,人人不自在。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儒家這套的确适合人的社會、生活(即入世),現在國家要複興國學,其實複興的就是儒家這一套,只是有所取、有所舍罷了。國家卻從來不肯提倡道家、釋家那一套,因為那不符合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但道家和釋家所構想的,也是人們所向往的。至少,我願做個大閑人,每日無憂無慮,不思建功立業,痛痛快快、自自在在活一生。

Advertisement

繼續正題,若不夾雜道術什麽的,主角連鬼也看不到,如何解決詭異事件?何況,儒家的頭頭孔夫子都敬畏鬼神。現在主角打鬼殺鬼,豈不是與老祖宗相悖?因此,主角必須會一些別的東西,所以我選擇了沒什麽技術含量的劍術、望氣、天眼,用以輔助。但正氣仍然是主要的,沒有正氣,能看見鬼也殺不了鬼,反倒會被鬼殺死。

(二)引文:“從語言及敘事方面,既然是大明天師,但你對明朝的背景以及滲透于文字中的文化環境描寫太少,出去你的名字以及出現的少數幾個歷史人名,感受不到任何明代氣息。在敘述故事時,語言太過直白,故事波折不夠,很難抓住人。對人物的描繪,缺乏足夠的棱角,很難讓大家明确的繪出某個配角或主角的圖像在心中,似乎主角是一個完美無缺,畫在畫上的人物。”

1.《大明天師》中的“大明”,是這樣來的:

本來我也想跟《**甄寰傳》一樣,弄個類似大周這樣的架空朝代(原著小說是這樣寫的),但我想了想,明朝多好,是我最了解、最喜歡的朝代,就用這個吧。為此,暑假的時候,特意看了看了《明史》,說實話,看起很累,也找不到我想要的資料。

我想要的就是那時代的衣着、房子、生活、喜好之類,但《明史》并沒有交代這些,或者說極少極少,只是幾個字略過,想想也是,史書怎麽可能非常詳細的交代這些小物。于是,只從《明史》少取得了很少的東西便作罷了,這些很少的東西有的忘了用,有的情節不需要。

于是,就把明朝架空了,只是要了一個空殼子。對于這一點,我并不在意,但還是那樣,有了對明朝的了解,寫在文章中,那麽文章的層次就上升幾個臺階,這是不争的事實。但,我确實沒有這樣的知識儲備,對于這方面的要求也不嚴,所以都出現忘了使用從《明史》中取得的材料。

引入明朝,純粹是我因為我對明朝的喜愛,沒想到卻犯了這樣的錯誤,看來以後對于作品的立意、背景有要所注意了。

2.“在敘述故事時,語言太過直白,故事波折不夠,很難抓住人。”

閱歷(讀書和人生經歷)、經驗(寫作技巧)、靈感(構思、想法、天賦)決定了,我想這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提高,不是一時之功。我是近些年才開始看小說,以前幹脆連小說也不看,這閱讀方面的。至于人生經歷,就可以忽略了;除了這部作品外,之前寫過一部長篇和多個短篇,加起來四十多萬字,就寫了這麽點,而我這人也不夠聰明,所以經驗、技巧什麽的很爛的;閱歷和經驗決定了想法,雖然文藝創作還講究個天賦,但沒有前者作為基礎,光有天賦也不行的。我的天賦如何?至少現在還沒看如何的高。

3.刻畫人物,這也是寫作經驗決定的。我知道一個常用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就是給人物設定缺點、口頭禪之類,經常性地提起,這樣就會讓讀者有印象,便于對人物的塑造。

在這部作品中,我實在想不到給主角安排什麽缺點好,比如靈異作品中常的膽小怕鬼,這點肯定不行的。貪財好色,這也不符合擁有一身正氣的人;再者口頭禪吧,我也确實想不到什麽好的,總不能學孫悟空,老說那句“我還沒打,你就倒下了”,這樣也太煩了。我倒是給主角設定了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但除了第一卷用到,其他的地方着實插不進去……

配角的情況類似,或者忘了設定。因為我是作者,對于筆下的角色相當了解,但這也陷入了一個不利的地步,就是不能察覺所創造的角色是否生動,這也是刻畫人物的一個難點所在。

…………

雖然作品仍然存在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但進步是毋庸置疑的,《大明天師》比我的上部長篇作品《異人》,要好得多。《異人》的帖子連載完,在鬼話的點擊連一千都不到,很少有書友留言支持。(當然,那時候在一品故事網受到了一些網友的喜愛,不然,你們現在估計看不到《大明天師》了。)

而《大明天師》則不同,在天涯的鬼話連載不久,便有天涯讀書的編輯幾次找我簽約,年底更是被推薦到聚焦的人文版塊。這部作品同時也在起點文學網連載,那裏的編輯也找過我簽約,放寒假的一周前,我的作品一直在書友周點擊榜的前七待着。

經過這麽一對比,是能讓人感覺到正能量的,若是天天跟名家比較,那實在令人絕望。當然,也不能因此而自足,一天一個小進步,一年就是一個大進步,說不得我也有成為作家的一日!至于為什麽拒絕兩個網站的簽約,不是我高風亮節、大德大賢,乃是我自個清楚自個的水平,只怕簽約後很難掙錢不說,搞不好連少有的讀者都跑光了。寫書不掙錢,我能夠接受,但受不了無人問津的寂寞,所以我來到天涯的鬼話發文,圖得就是那種被人認可的愉悅!

=============================

寫了這麽多,是我沒想到的,比平日的一個章節都要多,因為@北國洪晔太厲害了,不僅指出了許多缺點,也讓我有了想要傾訴、想要交流的沖動,于是就寫出來了。文中會有偏頗之處,請不要責怪,還請@北國洪晔以後可以多多指點,感激不盡!

一個好的讀者就像皇帝身邊的良臣,能夠輔佐皇帝走得更遠,乃至創下千秋偉業。也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作者的面貌,要比光憑記憶中的想象清晰得多。所以,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也可以随時提點我一下,謝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