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封湛
第二天清晨,戚夙容從暖和的被子中爬出來,慵懶地伸了伸懶腰,穿衣梳洗,打開房門,對着屋外一片寧靜的白雪微笑地道了一聲:“早安。”
邁着輕快的步子來到廚房,生火燒水,準備餐點。
待家人醒來,她已經做好了熱騰騰的早餐。
戚母見她眉宇間都是春se,忍不住問道:“容兒,今日有何喜事?”
“新年新氣象,怎能不喜?”戚夙容笑意盈盈。
戚母也笑了,不再多問。
飯後,戚夙容給官家丫鬟都發了一個紅包,又放了兩天的假。
戚父的妾侍,則由戚母安排,戚夙容并不插手。
大年初一本是省親的日子,但戚家在京城已經沒有了其他長輩。原以為會是安閑無事的一天,誰知晌午過後,戚家的大門便被陸續敲響,來的大多是附近的街坊鄰裏,為了感謝戚夙容推廣盤炕之法,他們懷着忐忑的心情上門致謝,并帶了些薄禮。
因為顧及戚家的名聲,他們不敢多做停留,只是放下禮物便走了,但這已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禮物雖薄,卻是意義非凡,這代表如今的戚家正在重新被世人所接受。
接下來幾天,戚家又相繼收到了來自顧錦雲、莊俏娥、張小姐以及戚父以前一些同僚和世家的禮物。
戚夙容一一記錄,然後分別準備回禮。
這一世,戚家不再是門口羅雀,而是逐漸恢複了些許人望。這半年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嗯?封湛?”戚夙容看到禮單上的名字頗為訝異,“他回來了?”
封湛乃京城封家之長子,現任朝議郎行衛尉寺丞,兩年前被委任為外交使臣,出使阿羅巴、大運等國。
Advertisement
他從小與戚夙容關系不錯,長大後見面機會減少,卻常有書信來往。
兩年時間,物是人非,想不到他竟然還記得自己。
柳家。
“封大哥回來了?”柳倩兒欣喜道,“哥,我們何時約他出來一聚?”
柳慕涵望着妹妹,笑道,“他三天前才回來,還帶來了阿羅巴的使節團,想必這幾日都沒空。”
“哦。”柳倩兒失望地應了一聲。
“你倒是很惦記他。”柳慕涵取笑道,“放心,待他忙完,為兄一定将他帶來給妹妹過目。”
“哥。”柳倩兒跺了跺腳,羞着臉跑了。
一路跑回房間,柳倩兒對着銅鏡露出微笑。
等了盼了這麽久,終于将人盼回來了。
她放下發髻,拿起梳子緩緩梳理,眼含春se,嘴角噙笑。
兩年都等了,可是如今多等兩刻都是煎熬。
柳倩兒精心打扮一番後,便乘馬車朝皇宮的方向駛去。
在宮門外不遠處停下,她掀簾往外看,目光不斷在來往的達官貴人身上掃過。
雖不能堂而皇之地上前攀談,但遠遠看一眼也是好的。
她就這麽等着,等着封湛從皇宮中出來。
不知過了多久,心心念念的人終于出現在她的視線中。
柳倩兒的呼吸略有些急促,目光灼灼。那人比兩年前更加成熟俊逸了,舉手投足間,依然帶着幾分率性,如冬日暖陽一般,令人心安。
“封大哥……”柳倩兒低喚出聲。
封湛接過侍衛遞來的缰繩,躍上駿馬,閑庭信步般地從柳倩兒眼前穿過。
“跟上去,別讓他發現了。”她立刻下令。
馬夫應了一聲,緩緩跟了上去。
柳倩兒既緊張又雀躍,努力壓制想要叫住他的沖動,遠遠跟在他身後。
封湛徑直朝封府的方向行走,柳倩兒以為他是要回家,卻不想他竟然越過家門,繼續向前。
他這是想去何處?柳倩兒心中疑惑。
很快,她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
封湛明顯是朝戚家而去。他先在被貼上封條的戚府外停了一會,随即便向戚家目前所在的東街走去。
轉過街角,封湛拉住缰繩,坐在馬背上遙望着戚家的大門,背影看起來有些蕭索。
足足看了一刻時,他才駕馬離去,完全不知遠處的馬車上,有一名女子正在關注他。
“戚夙容,他還記着戚夙容!”柳倩兒緊緊握拳,指甲幾乎掐進了肉中。
她擡頭朝戚家的方向看去,目光充滿憤恨。
“戚家已經失勢,戚夙容還有何資格與我争?”柳倩兒冷聲命令道,“回府!”
戚夙容完全不知道因為封湛的回歸,她又被某些人視作了眼中釘。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世間本無事,奈何人心複雜,恩怨難平。
春節過後,雲容秀莊重新開業。
戚夙容以卓凡的身份,給所有繡女都發了一個紅包,讨個吉利。
這些繡女在此做工皆頗覺惬意,對這位小公子也甚是喜愛,雙方合作愉快,閑暇時,戚夙容還會教繡女們一些新的刺繡方法。
在上一世,她有十年時間都是靠刺繡為生,針線在她手上如指臂使,變化多端,技藝遠超現今的水平。
繡女們雖然對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竟然掌握了如此高超的刺繡技巧感到驚奇,卻也沒有追根究底。對她們而言,多學一分本事,就能多賺一分錢。至于其他,都不在她們的考慮範圍。
另一邊,夙寶回到英書閣,繼續跟随許先生學習。
原本許先生門下只有他和季雲兩名學生,今年伊始,卻又多了兩名。
許琛指了指身邊兩人,介紹道:“季雲,夙寶,這是黃徵和孫淩軒,以後便是你們的同學了。”
四人相互見禮。
許琛又道:“還有一名學生,名叫‘卓凡’,她比較特殊,平時不常來書閣,以後有機會再介紹給你們認識。”
四人皆露出好奇之色,特殊?如何特殊法?
許琛像是看穿了他們的想法,卻又不作答,敲了敲桌道:“好了,我們開始吧。”
在戚夙容的記憶中,許琛上一世只收了三名學生,如今多了她和夙寶,不知對未來會有什麽影響。
她暫時還不能将女扮男裝之事告訴夙寶,他年紀太小,很可能藏不住秘密。她決定選擇每隔七天的休息日去書閣一趟,正好錯開夙寶。
拜許琛為師,除了需要一個身份之外,還有機會參與時事的讨論。
畢竟作為女子,見識有限,唯有不斷與他人交流才能開闊眼界。
許琛的幾名學生,只有孫淩軒住得比較遠,故而他一般兩三個月都不會回家。
這天英書閣的同窗都離開,只剩下他一人在書房溫習功課。正在這時,他透過窗口,看到一名少年在仆人帶領下朝內堂走去。
咦?那是何人?難道是許先生曾提到過的最後一名學生——“卓凡”?
孫淩軒好奇心起,放下書本朝內堂走去,但當他走到門口時,卻被仆人告之不得進屋打擾。
孫淩軒皺了皺眉,倒也不惱,走到涼亭,喝茶等候。
這一等便是一個時辰,他端的是好耐心,竟趁着空閑之時将近日學的文詞來回背了好幾遍,直到那名少年從內堂出來。
那少年不過十二三歲,相貌俊秀,氣質雅靜,舉手投足間隐隐透着貴氣,頗有世家之風,一看便知出身不俗。
“這位小公子請留步。”眼見少年即将離開,孫淩軒出聲喚道。
少年回過頭,注視片刻,笑道:“原來是孫兄,小弟卓凡有禮了。”
孫淩軒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問道:“你怎知我是孫淩軒?我們見過?”
“不曾。”少年解釋道,“剛才聽許先生介紹過幾位學兄,小弟便記下了。”
“只是記下名字,又怎知我是幾位學兄中的哪一個?”
少年笑道:“今日留在書閣的不是只有孫兄一人嗎?”
“啊!”孫淩軒拍了拍自己的額頭,好笑道,“看我糊塗的。”
他走到少年身邊,問道:“卓學弟這是準備回家?”
“正是。”
“明日還來嗎?”
“不了。”少年回道,“我閑事頗多,恐怕無法與幾位學兄一起學習。”
“那真是可惜。”孫淩軒遺憾道,“半月後将有一場文比,幾座學院的學子皆會參與,不知卓學弟屆時能否與我們一起鬥戰其他學院?”
少年好奇道:“文比如何比法?孫兄可否與我詳細道來。”
“你從未參加過文比?”
“是的。”
孫淩軒于是解釋道:“文比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每座學院都會派出幾人到數十人不等參加比試。比試內容包括詩詞歌賦、經史策論、琴棋書畫等等,參比者年齡限于二十歲以下,一個學院最多派出二十人參加。每人可選擇一個或幾個題目,只有奪得前三名者才有得分,所有得分将計入各自所屬的學院中,最後根據總分排名。拔得頭籌者,将會頒發文書。我聽說,去年季雲學兄,以一人之力搏戰群英,為英書閣奪得了二十二分,位于總分排名第三,真是令人佩服。”
“厲害。”少年贊許。
孫淩軒期待道:“此次英書閣多了我和黃兄,勝算了又多了幾分。不知卓學弟可有擅長?”
少年想了想,回道:“我學識淺薄,也就在琴棋書畫上有些造詣。”
“琴棋書畫的得分雖沒有經史策論高,卻也不可忽視。卓學弟來參加吧!就算不想上陣,觀看他人比鬥亦能增長見聞。”
“嗯,我會考慮的,多謝孫兄。”少年抱了抱拳,告辭離去。
孫淩軒望着他的背影,總感覺他有些特別,卻有說不出來哪裏特別,似乎……很有親和力?
他好笑地搖了搖頭,念着詩慢悠悠地踱回自己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