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兩幅巨作

第一天的展會很順利,不過由于正值國慶期間,所以光是十月一號的人流就突破了30萬,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沖着中心會場的藝術品而來的普通觀衆,至于那些收藏家等等專業人士只占了一小部分。

忙活了一整天,張淩幾乎都沒時間看那些畫作,除了吃飯的時候能掃幾眼以外,其他時間幾乎就杵在那裏跟游客周旋,解釋游客的疑慮,等到晚上閉館的時候,一大幫子的志願者才有時間瞧一瞧這無數的頂級藝術品!

張淩掃了幾眼身後的《蒙娜麗莎》,這才發現,原來這畫真的是沒有眉毛的,不過畫的意境什麽的,對于張淩這個藝術品白癡來說,根本就是白搭,不過雖然如此,張淩在之前還是了解了一下這副畫作的基本資料。

這幅畫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代達·芬奇所作的肖像畫作品。畫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新貴喬孔多的年輕的妻子蒙娜·麗莎,這幅畫畫了4年。後來經過使用x光照射,發現蒙娜麗莎嘴部塗畫40層顏料,每一層都很薄。證實并不是用筆所畫,而是達芬奇把顏料塗在手上繼而畫在上面。而每一層顏料都要幾個月才能風幹,推算大約4年以上才畫好蒙娜麗莎的微笑。

那時,蒙娜麗莎的幼子剛剛夭折,她一直處于哀痛之中,悶悶不樂。為了讓女主人高興起來,達芬奇在作畫時請來音樂家和喜劇演員,想盡辦法讓蒙娜麗莎高興起來。

這幅畫完成後,端莊美麗的蒙娜麗莎臉上那神秘的微笑使無數人為之傾倒。後即以“蒙娜麗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測的微笑,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

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産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隐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隐若現,沒有明确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時隐時現,是與人體視覺系統有關,而不是因為畫中人表情神秘莫測。

研究眼睛與大腦對不同對比和光暗的反應的專家說蒙娜麗莎的笑容紙所以忽隐忽現,是由于觀看者改變了眼睛位置。因為人類的眼睛內有兩個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視網膜上的淺窩)負責分辨顏色、細致印記。環繞淺窩的外圍部分則留意黑白、動作和陰影。

所以當人們看着一張臉時,眼睛多數集中注視對方的雙眼。假如人們的中央視覺放在蒙娜麗莎的雙眼,較不準确的外圍視覺便會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圍視覺并不注重細微之處,無形中突出了顴骨部位的陰影。如此一來,笑容的弧度便顯得更加大了。不過,當眼睛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中央視覺便不會看到陰影。如果看着她的嘴巴,那我們就永遠無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麗莎的笑容若隐若現,源于人們的目光不斷轉移。

不過對于這個微笑的來由卻是有許多滑稽的理由,張淩當時看資料的時候在喝着水,差點就噴了出來,有人說蒙娜麗莎的嘴唇是一個男人的脊背,有人說蒙娜麗莎笑不露齒是因為她的牙齒難看,有人說蒙娜麗莎由于女兒剛剛夭折,所以微笑之中帶着憂郁寡歡,難掩凄楚之态,更誇張的是,有人說她根本就是一個**,所以微笑之中才有這些譏嘲和揶揄。

至于那些說她中風的,懷孕了的,吃了興奮劑的則是數不勝數了,總之是千奇百怪的理由都有,也只有達芬奇的這樣一幅畫作,才能引起這樣的效果了!

這樣的一幅畫,張淩也體會不到那些高深的東西,相反,在他身後的另一幅畫則是簡單得多,那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這畫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主要內容是展現了北宋風俗,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

這幅畫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原本存于BJ故宮博物院,和其他無數國寶級的文物一起。

這幅畫分成幾段,前面是郊野在疏林薄霧中,掩映着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着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着楊柳雜花,轎後跟随着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Advertisement

中間是碼頭,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裏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橹,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鈎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着什麽。船裏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着。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裏是名聞遐迩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面是市集,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紮“彩樓歡門”,懸挂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征。

相對于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這樣一幅以細節著稱的畫,才真正是震撼張淩的,畫家在一幅畫裏居然能将這幾百個人畫得活靈活現,将一個時代的普通一天展現在後人的面前,這才是真正的大師!

————————

本章補回1號欠下的章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