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科舉
第二天的科舉照常進行,只是文舉這邊的監官卻變了很多。國子監的監官們消失得一幹二淨,代替的是太仆寺卿、翰林院侍讀學士和舍人來代替消失的國子監人做監官。
起初得到消息的時候翰林院是驚訝的但卻很積極。但看到科考試題之後翰林院的人是驚訝的,是新奇的。
而進貢院科考的考生們看到科考試題的時候絕大部分懵了。這份科舉試卷并不是流傳在外的那份試卷,這試卷上的考題是他們從未見過和學過的。一時間大家絞盡腦汁地去答卷。
武舉這邊的考試就太簡單了,開考的簡單,只要你識字就行了。第一輪沒人被刷下來。後面接着考的激起了軍漢子子們的血性,一時間鬧哄哄地如同菜市場。
馬射、比武、摔跤等都是武舉的考試項目之一。九王爺上頭看着。下面的考生較勁着。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太子的表兄、鎮北大将軍的世子呂牧歌。這匹今年殺出的黑馬在武舉這邊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三場科舉考試結束之後,有人一走出貢院就昏倒在地。
比起開始滿滿的自信,再出來之後,沒有一個人臉上是帶着笑意的。今年的科舉試題實在是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國子監的事情在朝中鬧得很大,文臣們忽然感到了一絲危機。但科舉此等大事誰都不想跳出來和九王爺打“口水仗”。這麽幹無異于找死。
考生的試卷收上之後,有一名官員在看到一張試卷之後忽然吓得跌倒在地。
“幹什麽呢。”蕭德才不悅地道。
“大、大人此卷……”
蕭德才看下官臉色變得蒼白拿着試卷不住地顫抖便上前将試卷收了看,在看到滿滿一卷的控訴之後蕭德才快速将此卷收了于是對下官說道:“此卷不要傳出去!”
“是、是!下官什麽都沒看到。”
蕭德才拿着卷子風風火火地去兵部找九王爺。
九王爺在看到蕭德才的時候還挺意外的,沒想到蕭德才會有找自己的一天。
“九王爺。”
Advertisement
“什麽風把蕭尚書吹來了。”九王爺道。
蕭德才臉上一抽随即将試卷交到九王爺手中。九王爺還以為出了什麽曠世奇才蕭德才忍不住要和自己共享呢,誰知把試卷打開之後九王爺的臉上也跟着變了。
聞人音看九王爺的變色不太對便上前:“發生了何事。”
“有個要告禦狀的。”九王爺臉上露出意味不明的笑容:“真是有趣、有趣。”
聞人音将試卷拿着看了之後,臉上一肅:“羽王!”
羽王,荊羽。先皇的第四個兒子,是個被封了番地的藩王。
先皇有九子。九王爺荊封是第九子,但這九個兒子之中,長子成了皇帝。二子到八子被先皇調出上京劃了封地封了藩王。七個藩王被調出上京之後,只留幼子九王在上京皇宮給當年的太子現在的皇帝帶着長大。
羽王的封地在南方,他的封地在南方。也是調得最遠的藩王。
“這徐子明的膽子倒是大得很。”九王爺的話讓隐在暗處的小六覺得耳熟。
好像在哪裏聽過?
哪裏呢?對了!在少壬那裏聽過?那不是趕考的秀才麽?他惹出什麽事來了?還牽扯到親王?
“這事情老臣就交給九王爺了。科舉放榜之前,老臣不想再看到什麽事。”對于九王爺整治國子監的事情逼迫自己使用他的試題蕭德才對九王爺實在是不放心啊。這九王爺你要是不看着,下一刻他就能給你捅出大事出來。
“蕭尚書放心。本王自有打算。”九王爺說道。
“那老臣就不操心了。只是不妨告訴九王爺一聲,九王爺還是少往這煙花之地湊,這朝中文臣哪個不唾棄這不檢點之人。”
聽了蕭德才話,九王爺含笑。
國子監和武舉之事讓朝中敏感的文臣們感到不安。九王爺現在就是懸在文臣脖子上的利劍。聰明酸腐的他們現在明裏暗裏诋毀九王爺的名聲。科舉結束之後,這群文臣就該狠狠地參九王爺一本了。
這作風不檢點的九王爺!
蕭德才把那試卷交給九王爺之後便離開了。今年科舉之事實在是讓人手忙腳亂。
九王爺對聞人音道:“如此大逆不道之人竟敢告親王,就有勞少卿将此人關押起來了。”說完,九王爺繼續忙武舉事情去了。
聞人音将試卷收了之後便出門。
沒多久,聞人音出現在上京一家破舊的小客棧之中,在客棧之中飄着一股血腥味。聞人音抽出手中的劍以輕功快速到後院一劍擲出,那把劍刺穿一要抹掉徐子明脖子之人。
那要殺徐子明之人的血濺到徐子明的臉上。徐子明臉色蒼白。
聞人音将自己的劍抽出撥開那死人對徐子明說道:“大理寺少卿聞人音。”
徐子明起身伏身在聞人音面前:“叩見大人!草民要告羽王禦狀!”
“跟我走吧。”
徐子明起身跟着聞人音離開了。
科舉後等着放榜的日子,之前一直在拼着自己的文采學識的秀才書生們現在詭異地沉寂下來。倒是武舉那幫人難得來上京一次,愣是在上京吃吃喝喝。
等待放榜的日子是難熬的。
待到桂花的香味飄滿整個上京的空氣之時,等待放榜的日子終于到來。
武舉這邊不出意外的是鎮北大将軍的世子呂牧歌得了個武狀元。而文舉這邊得狀元的是泯州某個縣某個村出身名不經傳的年輕書生,當得知自己得了狀元之後,年輕書生臉上的表情是不敢置信的。随即瘋狂不已。
貢院裏出了個舉人,探花落了上京一大臣家。
今年的科舉實在是太令人意外,意外到讓人反應不過來。
随即許多人覺得不公平,今年的試題還涉及到明法、明算、農司等,在他們的修學裏這些學科根本就不重視。
但不公平又有什麽辦法。
文舉這邊是烏雲密布,武舉那邊倒是和他們相反。殿試之後便是鋪天蓋地參九王爺的本子。九王爺含笑看着這些文臣們。而國子監的案子由大理寺卿接手查下來了。
斬!
那些參九王爺的大臣們看到皇上臉上的表情莫名恐懼起來。
皇上一直傾愛文臣,這一次怎麽下這麽狠的手?
誰能懂帝王?
國子監祭酒最後由禮部侍郎暫時接手去了。對此,蕭德才十分不滿。禮部已經很缺人了,還從自己身邊把人挖走。
不滿歸不滿。皇上的旨意就得從。
皇上召見了武狀元呂牧歌。用小六的話來說就是進行慰問一番,畢竟是鎮北大将軍的世子、太子的表兄、武狀元的身份,他的臣子。
呂牧歌是和太子前去的。
在召見了他們之後。皇上把九王爺召進宮裏。九王爺進了宮中之後,皇上深深嘆了一口氣:“封兒,朕想留給你們一個清清白白的江山啊。”
聽到皇上的話,九王爺心中“咯噔”不安地一跳:“皇上多慮了。這麽多年來,皇上帶給大越祥和安定,大越的子民都念着皇上的好。”
“朕知道朕越老越糊塗。封兒,幸好朕有你。幸好朕有你。”皇上說道。
很多年以前,自己還年輕,那時候還是太子身份的他帶着九王爺上從城牆看着上京、看着大越,他說:“封兒,朕讓你看看這大好河山,這盛世江山。”
那時候輕狂,年輕俊朗的臉上是如此篤定。
那時候九王爺仰望着自己的大哥充滿了崇敬之情。
可白駒過隙,九王爺漸漸長大,皇帝漸漸老去。皇上沒有做到他承諾過的話。從宗人府到國子監讓皇上看到大越國在他的手中越來越腐爛。如果沒有九王爺這把利刃,這大越早就在他手中爛完了吧。皇上不能失去九王爺。所以在朝中文臣聯合彈劾九王爺的時候,皇上毫不猶豫地切了文臣一刀。
他太獨寵文臣,以為只要文能治國就足夠了,結果只能讓他們越發地放肆。當文臣們參九王爺的時候,皇上是生氣的,這也點醒了他:這麽多年來,是他給了文臣們如此放肆的權利!
所以他們敢參九王爺!所以他們敢在自己眼皮子地下收受賄賂和貪污。
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皇上痛心啊。
“皇上,封不會講皇上和大越棄之不顧。”九王爺再次承諾道。
“朕懂。”
自從國子監常祭酒被斬再加之文臣們摸不透皇上的态度,這段時間一直在嚣張至極的文臣們都收起了尾巴小心翼翼地看着皇上的臉色。
大理寺卿這邊,徐子明被聞人音收押之後,沒多久徐子明要告禦狀的案卷卷宗便擺在九王爺的案頭上。
九王爺拿着案卷卷宗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随即,九王爺臉上露出意味不明的笑容。這笑容看得小六膽寒。
這九王爺又要對誰開刀了。
“阿一、小六、老四、小五還有小七,準備好,三日後,我們去随州。”
“是!”
随州,大越國遙遠的南方。羽王的封地!
作者有話要說: 如果您喜歡,請打分。您的支持是作者更文的動力~(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