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玉嬛來魏州時,梁靖早已在外歷練,他偶爾回魏州的時候也沒張揚,兩人沒打過照面。不過這個名字玉嬛卻聽謝鴻和馮氏念叨過幾回,加之梁章常将他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二哥挂在嘴邊,聽也都聽熟了。
她便點了點頭,“怎麽,難道那位鼎鼎大名的魏州才俊要回來了?”
“聽說過些天天會到,正趕着梁老夫人的壽辰。他們難得阖府齊全,又有永王殿下在,壽宴怕是會辦得很隆重。”
“唔。”玉嬛點了點頭,對素不相識的梁靖不太關心,卻無端想起了他的弟弟梁章,旋即攀住馮氏的胳膊,低聲道:“老夫人壽辰,咱們得去賀壽吧?那……梁老夫人打算的事情,”她咬了咬唇,低聲問,“能回絕了嗎?”
梁老夫人的打算,母女倆心知肚明,只是先前沒捅破,不過各自揣測而已。
馮氏沒明着說,玉嬛也就當作不知道。
如今梁靖歸來,他跟沈柔華的事便得推到臺面。不管最終梁靖是否會點頭,這口子一開,梁章的事便也推不得了。玉嬛即便是個縮頭的鴕鳥,也無處可躲,索性早點說清楚,免得出岔子。
而馮氏今日過來,也确實是為了這事。
原以為玉嬛跟梁章相處得挺好,她會稍有眷戀,聽她斷然回絕,倒是意外,“你不願意?”
玉嬛抿着唇笑了笑,沒說話。
馮氏觑她神色,不像是口是心非,遲疑了下,又試探道:“那你覺得,先前在府裏養傷的晏平,怎麽樣?”
“他啊……”玉嬛沒想到話頭會忽然轉到他身上,絞着衣袖,“提他做什麽。”
“就問問而已,看你中意怎樣的男子。”馮氏玩笑似的,“他身手出衆,看言行舉止,家世也不差。我瞧你跟他也處得來,性子也合适。若你中意這樣的,娘親往後便按着他的模子來挑。”
這哪兒跟哪兒呀!
玉嬛臉上一紅,只覺得馮氏實在想太多,連人家底細都沒摸清就說這些。
更何況……她嘴裏含着塊甘甜的荔枝肉,搖了搖頭,“晏平是狼是虎都不知道,遠着呢。”說罷,随手将謄抄好的兩張碑文取過來,“爹安排的事,我都做完啦。”
Advertisement
雙手攤開,眼含期待,是一副邀功的小模樣。
馮氏瞧着那泛紅的臉蛋,笑而起身,“走吧,那壇子鵝掌怕是也糟好了,就給你嘗嘗。”
有美食可吃,玉嬛當然歡喜,将拓印的碑文取了,摩拳擦掌。
目光掃見梁靖那張紙條時,卻又停駐片刻。
晏平對謝家有恩,她當然感激銘記在心裏。可他為何無端施恩,玉嬛其實還沒摸清楚。從他後來的行事看,既然将秦骁盯得死緊,又有本事将秦夫人從永王眼皮底下弄出來,恐怕是跟京城的事有關,藏着許多彎繞呢。
那人城府頗深,神出鬼沒的,雖無惡意,卻叫人不敢輕信。
何況當**供時那陰森冷厲的模樣實在吓人,玉嬛覺得,她還是躲着點比較好。
……
梁靖回到武安侯府時,正是烈日高照的暑熱天氣。
梁家雖知道歸期,卻不知道他的行程,這幾日叫門房格外留意,不許偷懶。是以當那匹毛色油亮的神駿馱着背上的健勇男兒小跑過來時,管事一眼就認出了梁靖,一面叫人往府裏去報信兒,一面趕緊迎出來。
一路疾馳,梁靖額間滲出了細密汗珠。
翻身下馬,朝管事颔首示意,交了缰繩便大步往裏走。
繞過照壁,梁元紹身邊的管事劉叔已然迎了過來,“二公子可算是回來了,老夫人和夫人都念叨好些天了。”說着,走至跟前行個禮,聲音稍微壓低了點,“老爺正陪永王殿下在正廳敘話,公子請随我來。”
武安侯府是魏州地界數一數二的人家,那正廳等閑不肯用,仆婦往來都繞道而行。
這會兒正廳敞開,兩旁松柏蒼翠,仆從們規規矩矩地垂手而立,姿态恭敬。
梁靖理了理衣衫,進了正廳,便先端正行禮,“末将拜見永王殿下!”
廳中擺着冰缸,旁邊仆從拿風輪扇開涼氣,倒不覺得暑熱。
永王就坐在正中間的圈椅裏,擡目将梁靖打量過,便笑道:“免禮。”
他跟梁靖見過面,當初梁玉瓊嫁入永王府做側妃的時候,正巧梁靖奉命回京辦事,去拜訪過。不過那時永王已有奪嫡之心,而梁靖跟太子交情甚密,不像梁家其他人死心塌地,所以有些隔閡。
如今重逢,永王那笑容雖溫和,眼底卻是懷着點審視的。
梁靖只當瞧不出來,只和氣地朝永王拱手。
前塵舊事壓在心底,永王霁月清風的容貌下藏着怎樣冷漠的蛇蠍心腸,這世間怕是沒人比他更清楚。深沉恨意藏起來,眼底暗色翻湧,梁靖垂眸躬身,将諸般情緒盡數斂藏,只如常拜見長輩。
行禮罷,寒暄了一陣,無非是問路途是否順利,邊關境況如何。
因武安侯府防衛甚為嚴密,梁靖先前須掩藏行跡,只能從外圍窺探家人。前世的凄苦慘淡壓在心裏,而今親人俱安然健在,雖仍身處翻湧的漩渦,畢竟令人寬慰。他的目光不時瞟過父親的臉,言語帶着世家子弟應有的笑意。
永王再了喝兩杯茶,便适時起身告辭。
衆人恭敬送至照壁,等他坐進軟轎,梁元輔自回衙署辦事,梁元紹便帶兒子往後院走。
梁家後院占地極廣,院落重重,亭臺相繞,屋宇壁垣都氣派得很。
梁靖過去時,梁老夫人正跟來府裏做客的沈夫人說話,他母親薛氏陪坐在側,下首則是兩位姑娘,容貌嬌俏的是堂妹梁姝。旁邊的女子長得端莊溫良,渾身上下衣衫首飾無不整齊貴重,雙手交疊在膝前,哪怕是談天閑聊,也是正襟危坐的姿态。
幾乎無需多看,梁靖便猜出了她的身份——
都督府長史的女兒沈柔華,爹娘有意娶給他的那位。
明知他回府後會來拜見,母親卻仍叫沈家人陪坐在側,可見來往已十分親密。
梁靖只掃了一眼便挪開目光,朝梁老夫人行禮問候。
老夫人上了年紀,最看重的便是兒孫滿堂、承歡膝下。這一年沒見梁靖的面,好容易盼到孫兒歸來,臉上堆滿了笑意,親自起身将他扶起,握着梁靖兩只手不肯放開,只管上下打量。
“瘦了,瘦了很多。”她心疼地念叨着,蒼老的眼睛裏便有些渾濁淚意。
梁靖對老祖母感情頗深,扶着她坐下,繼而朝母親薛氏行禮。
薛氏倒沒老夫人那麽激動,一身秋香色團花錦衣穿得嚴嚴實實,仍舊站在椅旁,只關懷道:“路上順利嗎?用飯了不曾?”叫旁邊仆婦去準備些糕點小菜,繼而又笑道:“這位是沈夫人和沈姑娘。”
說着,微微一笑,遞來個心領神會的眼神。
梁靖眸光微斂,對她眼底的暗示視若無睹,只客氣拱手,“沈夫人,沈姑娘。”
沈夫人含笑點頭,直誇梁靖年少有為,又有膽識,考了進士還能去邊地從軍歷練,如今回了魏州,定能襄助梁家,成就一番事業雲雲。
她說完了,旁邊沈柔華便也盈盈行禮,叫了聲“梁大哥”,見梁靖并沒往她這邊再看,便悄然收斂目光。
氣氛有片刻尴尬,顯然梁靖對沈家女眷只有客氣,沒半點即将融為一家的親近。
梁老夫人跟侯爺夫妻多年,心裏有陳年舊事的疙瘩,對梁元紹極力推崇的沈家态度不算太熱絡。
只是事已至此,也只能聽憑兒子和兒媳安排。
薛氏卻是一心想把沈柔華娶進家門的,方才外頭仆婦來報消息時,也是她極力挽留,想讓梁靖借機見見沈柔華。若兩人能看對眼,那可就皆大歡喜了。
如今氣氛稍覺尴尬,薛氏只能出來打圓場,熱絡了幾句,親自将沈柔華母女送出客廳。
回來後,見梁靖正坐在老夫人下首說話,陪着聽了會兒,便又忍不住探問。
“你父親家書裏提過的事,晏平你可考慮過嗎?方才那沈姑娘你也看見了,容貌長相不必說,別說咱們魏州城,就是擱到京城裏,那也是出挑的。品行也好,性子溫良端方,進退有度,實在是百裏挑一的好姑娘。你覺得怎樣?”
梁靖方才跟老夫人說着軍中的事,陡然被問到這個,神情微頓。
旋即淡然道:“不怎麽樣。”
“這是什麽話!”薛氏跟梁元紹換個眼色,是讓他開口的意思。
梁元紹對沈柔華倒沒執念。
這世間多的是美人,看多了也就那樣,且沈柔華雖端莊溫良,卻因拘束太過,木頭似的,他瞧着不算喜歡。不過沈家也是魏州高門,她父親是都督府長史,府裏跟皇家沾親帶故,若娶了此女,對梁靖定有許多助益。
遂開口勸道:“娶妻娶賢,她的品貌也算過得去,先娶進來放着,也配得上你。”
是否般配梁靖不知道,但這門婚事上爹娘各自打的什麽算盤,他清楚得很——跟朝堂上的利益糾葛沒差別,想想便覺得寡淡無味。
且對這位名滿魏州的大美人,他也确實沒什麽興趣。
梁靖面色未動,仍舊直白道:“父親費心了,可我不會娶她。”
一句話堵住所有迂回彎繞的勸說,薛氏笑意收斂,梁元紹亦氣道:“這婚事門當戶對,兩邊都快說定了,就等着你回來完婚。我跟你母親都商議過了,你別再任着性子胡來!回頭跟我去趟沈家,也該拿出個和氣的态度。”
這跟家書中的語氣別無二致。
梁靖也沒争辯,只站起身來,“我想去見祖父,他身子不好,我在外一直很挂念。”
他出生時據說命格不太好,梁元紹和薛氏都是趨利避害的性子,加上當時處境确實不太順,即便對親生骨肉也有幾分芥蒂,不像對長子似的萬般疼愛。且梁靖上有兄長撐着門戶、下有幼弟博取寵愛,他夾在中間,爹不疼娘不愛,倒是在老侯爺膝下承教更多。
如今大夢歸來,爹娘俱在,就只祖父的身體叫人懸心。
——倘若他知道故人遺孤尚且在世,會是怎樣的态度?若他見到玉嬛,會不會稍覺慰藉,卸下心頭壓了多年的重擔?
念及謝家那抹麗色,梁靖神情中的緊繃不自覺地稍稍和緩。
旁邊梁老夫人笑了笑,起身讓他扶着,“走,一塊過去瞧瞧。”
作者有話要說: 老侯爺: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