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太子令

廖束鋒有句話說錯了, 華蒼不是第一次來邊疆戰場。

他就出生在邊關, 只不過那時候華義雲的駐地不在北方, 而在西面。他記得在他很小的時候也見過這樣的景象, 焦土、屍體、鮮血……到處是士兵的呼喝聲, 孩童的啼哭聲, 大家倉惶逃離戰亂之地, 原本繁華的街巷一夕之間變得冷冷清清。

有人沖進了城。

母親抱着他躲在屋子裏,告訴他別害怕。

她拍撫着他說:“你父親會守住這裏,他不會輸。”

可是當父親擊退敵人, 把他們接出來時,母親并沒有十分歡欣。那時城裏已被草草清掃過,但她望着難以彌補的瘡痍,望着地上殘留的血印, 仍是潸然淚下。

在華蒼的印象中,母親少有展顏而笑的時候,即便父親得勝歸來, 她也只是沉默地迎接,但她一直對他說,他的父親是個骁勇善戰的大英雄,要他尊敬他,要他聽父親的話。

如今這個大英雄, 卻終是為國盡忠,魂歸塵土了。

華蒼問廖束鋒:“他是怎麽死的?”

他看過那封軍報,軍報上說“華将軍遭遇革朗軍埋伏, 身中數箭,力竭而亡”,可這寥寥幾句話,如何能解他心中疑惑?

廖束鋒垂眸,撫着案上的地形圖,緩緩道:“那日我們出關迎敵,華将軍帶着我們一路追擊,直把革朗軍攆到他們自己的邊陲……”

那裏有座城,名叫剌加。

長豐與革朗交戰,曾數次經過剌加城,那是座小而貧瘠的城池,但正因為它的存在,使得革朗軍在撤退時有了落腳點。一旦在戰場上失利,革朗軍便火速退入剌加城中,這裏有城牆保護,有糧草補給,不出幾日就可再次卷土重來,令護國軍很是頭疼。

這次,華義雲想一鼓作氣打下剌加城。

只要将剌加城拿下,革朗軍便退無所退,長豐即可拒敵百裏之外。而木那塔不僅進不了北峪關,還連帶着失去了本國領土,想來也是無顏去見呼維斜單于了。

不過華義雲始終有所猶豫。

Advertisement

出于謹慎,他遣廖束鋒去落沙城告知華世承,調度一部分援軍和守軍,以防木那塔的瘋狂反撲。不料廖束鋒剛到落沙城,就聽聞上将軍那邊中了埋伏。

廖束鋒攥緊了拳頭:“都是木那塔的奸計,就連我們最開始的勝利也在他的預料之中。他一次次把華将軍引到剌加城附近,就是在等他來攻城。我們以為剌加城中只有退守的區區幾千兵馬,不曾想,木那塔竟然将八成兵力埋伏在了那裏。”

“他一直在等這個機會。”華蒼明白了,“他并不急着入關,火燒赤地也好,屢次進攻也好,都不過是做做樣子,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殺了我父親。”

“是的,為此他們不惜放棄了剌加城。那座城現下已經徹底傾頹,城中尚未逃離的百姓,我們護國軍的一萬兵力,全部葬送其中。”壓下心中翻湧的怨恨,廖束鋒哀嘆,“主帥犧牲,護國軍登時大亂,木那塔長驅直入攻進了北峪關。華世承将軍為替父報仇,不聽勸告,執意迎戰木那塔,結果痛失落沙城,自己也重傷被俘。”

“現在還沒有他的消息嗎?”

“沒有。”

華蒼點了點頭,目光重回地形圖上,繼續這番談話之前的戰況分析。

他神色平靜,廖束鋒猜不透他的心思,也不知該如何寬慰,只能默默站在一邊。

此時傳令官在帳外喊了一聲:“将軍,有秣京來的信。”

廖束鋒出去取了信來,見上面寫着“左将軍華蒼親啓”,便直接交到華蒼手上:“這是軍令?密信?誰寫來的?”

華蒼擡頭,看到那個筆跡就是一愣。

他說:“是太子殿下。”

廖束鋒啧啧道:“太子殿下真惦記你啊,什麽小道消息都先跟你通個氣……信裏說了什麽?是不是朝廷那邊有什麽新動向?難不成又有哪個龜孫子提出要議和了?還是說我們要重新部署兵力?”

他好奇地湊過去看,卻被華蒼一腳蹬開了:“太子谕令,你想看就能看的?”

廖束鋒撣了撣身上的腳印:“好好好,不看就不看,我出去巡城行了吧?”

華蒼這才展開信箋。

入目第一行字,他嘴角就抽了抽,慶幸自己把廖束鋒支了出去。

左将軍華蒼親啓:

華蒼,我剛剛跌了一跤,好疼啊。

就是從長慶殿往通政司去的那條路,你知道的吧?那邊晚上黑得緊,石板鋪得也不平,卷耳又不給我好好掌着燈,害我就這麽摔倒了。

可是以前也沒覺得這條路這麽難走啊。

以前也沒覺得日子過得這麽慢。

哎,你不用太擔心,我沒傷着哪兒。

不過就是膝蓋淤青了,還有點腫,好像抹了藥膏也沒什麽用,還是刺刺地疼。

可能要過幾日才能消腫,不知道吹吹會不會好一點……

華蒼看到這裏,仿佛那張可憐巴巴又故作驕矜的臉就在眼前,心中一軟,竟是有種難以名狀的酸脹感。

自己走路不小心摔倒,怪天怪地怪卷耳,還挺理直氣壯的。

以前的路不難走,那是因為有我給你看着路,我不在,你……

罷了。

日子是過得有些慢,約莫是打仗太磨人。

我沒有擔心,平地摔能傷到哪兒?

到底是太子殿下,金貴得很,細皮嫩肉的,估計摔一下還得氣半天。

說過多少次了,光抹藥膏沒有用,要揉化開,否則淤血散不掉。

什麽叫“吹吹會不會好一點”?跟我說有什麽用,我給你吹一口西北風過去嗎?

寫得密密麻麻的一張紙,大半幅都是在訴說自己跌了一跤的委屈,卻只字未提朝堂上那些紛擾煩心的事。

華蒼怎麽會不知朝中對這場仗的非議,自上将軍華義雲兵敗身故,主張議和的聲音就越來越大,他們在邊關都有所耳聞。皇帝龍體欠安,許多事都要太子幫着處置,說要戰,就要力排衆議,要細致部署,要給他們身在前線的人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這些都談何容易。

可是這人只與他說,我剛剛跌了一跤,好疼啊。

華蒼摩挲着薄薄的宣紙,壓下胸口的酸澀,出了一會兒神。

他倒是真想給他吹吹了。

信的最後,少微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

天氣轉涼了,吃穿都夠嗎?

華蒼皺了皺眉,卻是從中看出了隐憂。

這是數月來的第一封捷報,冕州的峙林城守住了,囤聚在那邊的革朗軍暫且退了兵。

戰局有所緩和,皇帝心中稍安,但正如少微所料,此時前線糧草開始吃緊。

中部運來的糧食不夠,南方因為水患,糧食還未收繳上來,下一批糧草運到,至少要等大半個月,這就意味着将士們在這段時間都填不飽肚子。

朝中尚未商量出一個對策,眼看着每日的米糧越來越稀,保家衛國的戰士們一個個面如菜色,華蒼卻是忍不下去了。

許是被峙林城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執意要去強攻已經淪陷的落沙城,因為那裏有糧食,至少可以解決将士們的燃眉之急。

華蒼意圖奪城的軍報傳來,皇帝不允,可他向來是個一意孤行的主,在軍報還未到達皇城之前,他就已經行動了。這一次先斬後奏的結果,是他大敗而歸,雖然兵将損失不多,可他不僅沒有拿下落沙城,還差點被逼得無法回防,連峙林城也岌岌可危。

皇帝大怒,要以違抗軍令治華蒼的罪,少微心中焦急,連忙跪地陳情:“父皇,這是兒臣舉薦的人,要罰就由兒臣來罰。他莽撞行事,兒臣定會給他教訓。如今邊關戰事危急,兒臣請命前往峙林城監軍,以彰皇威,以鎮萬軍!”

皇帝不舍愛子,當即駁回了他的谏言。然而少微拿定了主意,一而再再而三地懇求。

一面是國之危亡,一面是骨肉至親,皇帝太難取舍。

少微在長慶殿中長跪不起,皇帝到底禁不住他軟磨硬泡,做出了讓步。

玺印落下之時,皇帝看着少微堅毅的目光,驀然發現,面前的人已不再是那個懵懂稚嫩的少年,他的肩膀,也許足以擔得起半壁江山。

十月,太子離京,赴峙林城監軍。

作者有話要說: 下章預告:

啪?啪?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