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天剛剛亮,京城厚重的城門緩緩開啓,等候在城外的各色人等井然有序地等着進城。人群中有一輛深夜便抵達等候于此的馬車。出示了身份文牒,馬車駛入京城,走了有一會兒,馬車停了下來,一位小廝先行下車往另一個方向而去,馬車繼續前行,拐過兩條街,進入京城的萃院街,這裏是朝廷重臣、皇親國戚聚居之地。馬車在一座大宅前停下,宅門上的金字匾額寫着四個字——【師學翁府】。
馬車停在正門,一人從車上下來去應門。朱紅大門開啓,一位小廝探頭出來,雙方說了兩句,那位小廝立刻打開大門,先是叮囑另一人去通禀主人,然後匆匆布下樓梯親自去牽馬車。
師學翁府是兩朝帝師翁老的府邸。先皇晚年縱情寵妃,聽信讒言,弄得朝堂上下烏煙瘴氣,家國動蕩,民不聊生,翁老力挽狂瀾,并輔佐當時的太子如今的永明帝在虎視眈眈的其他皇子中保住太子之位并順利登基。之後,翁老退居京師國子監,為朝廷選拔人才,為皇帝分憂,忠義兩全,也因此深得永明帝的信任。
翁老剛起身沒多久,聽管家通禀自己的學生蔣康寧來訪,他很是驚訝。蔣康寧在永修縣做知縣,怎麽突然回京了。在外為官者無上峰或皇帝親召是不得入京的,哪怕蔣康寧本身是京城人士。翁老馬上意識到蔣康寧那邊定是有大事發生。他馬上命管家把蔣康寧帶到書房去。
翁老來到書房剛剛坐定,蔣康寧就到了,身後還跟着幾位府中的家仆人,擡着兩個酒桶,提着兩個大竹箱。蔣康寧向老師行禮,翁老張口就問:“寧兒,出了何事?怎如此貿然進京?”
“義父,孩兒是有要事禀報,此事孩兒不放心交給旁人傳信故私自進京。”蔣康寧說着從懷中取出厚厚的一本雙手呈上。翁老慎重接過,讓蔣康寧坐并吩咐下人送來茶水早飯。外人只道蔣康寧是翁老的得意門生,但朝堂上的人都知道蔣康寧其實是翁老的義子。
蔣康寧幾乎一夜沒睡,但看上去卻格外精神。翁老見他氣色不錯,該不是出了什麽壞事,便放心看了起來。看了幾行之後他驚訝的看了眼蔣康寧,神色越發認真起來。下人們很快送來茶點吃食,蔣康寧也确實肚子餓了,見義父肯定沒心思用飯,他也不拘束,自顧吃喝起來。待到蔣康寧吃喝完了,翁老還在品讀,不時拍着桌子叫聲“好,好極”。
蔣康寧叫人來把食盤收下去,又送上府內最好的甘泉水,從帶來的一個竹箱內拿出一套茶具,又拿出一罐茶葉。
翁老看完,雙眼炯炯有神的看向蔣康寧:“好,寫得極好!寧兒,你是如何想到的?那茶葉你可是帶來了?”
蔣康寧把茶具和茶葉罐拿到義父面前的長桌上:“義父,孩兒慚愧,這些所想并不是出自孩兒。”
“嗯?怎麽說?”
一早就前來拜訪翁老的人全部被管家攔在了外面,只說老爺有要事在辦,無法見客。翁老的書房內,茶香袅袅。品一口龍井,翁老再一次愉悅的眯了眯眼,感慨:“沒想到妙至極的主意竟是出自一位農家子,為父慚愧慚愧啊。”
蔣康寧道:“那邵雲安确是個妙人。他已經與魏弘文的手下有接觸,我也告訴他魏弘文的身份,他卻仍堅持把茶葉和酒的生意交給家兄,只說他認得我,卻不認得那侯爺之子。還口口聲聲說要我做他的靠山。”
翁老笑了幾聲:“此人不僅是個妙人,還是只小狐貍啊。”
“呵呵……”
翁老又品了口茶,問:“那酒,你也快給為父倒上一杯。”
Advertisement
蔣康寧無奈了:“義父,您一早還未用膳。”
翁老眼睛一瞪:“那你還不快給為父叫吃的。”
蔣康寧讓人趕緊送來早膳,又親自重新給義父泡了杯茶。翁老看着那一罐罐茶葉是兩眼放光又萬分可惜,太少,太少了。
匆匆用了早膳,翁老馬上讓蔣康寧給他倒酒。在他用膳的時候,蔣康寧就先醒着酒了,喝了一口,翁老的眼睛就瞪圓了,看着那兩桶酒就彷佛餓了許久的狼看到一只肥嫩嫩的羊。蔣康寧急忙說:“義父,我只帶了這兩桶酒進京,還要送去給皇上品鑒。”
“你怎麽不多帶些來!”
蔣康寧再次無奈:“孩兒要全帶來恐怕一文錢也賣不出去了。義父,現在是為皇上賺錢為主,孩兒保證,明年讓您有足夠的酒和茶喝。”
“你說的!”
“孩兒說的。雲安是孩兒的義弟,少了誰的酒和茶也少不了您的啊。不過義父,您不能再喝了,這酒喝多了會上頭,您還得幫孩兒面見皇上呢。孩兒這回可是私自進京。”
“再喝一杯,醉不了。放心,皇上絕對不會治你的罪。這酒還是太少了。”
“……”
蔣康寧不想說他此時腦袋裏浮現的出的人是岑老。
聽到帝師求見,剛下朝的永明帝立刻宣召。翁老兩手,一手抱着一罐子茶葉,一手提着小罐子的羊奶子果酒跟着傳報的太監進入禦書房。走在他前面的太監提着一個竹箱。翁老進來後永明帝立刻賜座。翁老兩朝帝師,永明帝能順利登上帝位他也是功不可沒,但翁老從不攜恩自傲,在永明帝面前永遠都是那個一心一意輔佐、支持他的忠臣,也因此,永明帝對翁老更加信任。
翁老坐下後就讓人取宮內最好的水,說要泡茶。永明帝笑呵呵地看着翁老,示意太監去取水,還好奇的問:“朕看帝師今日的雅興極高,是特地來與朕品茶的嗎?還巧了,朕剛得了一些好茶,正要命人給帝師送過去呢。”
翁老把手裏的兩個罐子放到手邊的案幾上,賣關子:“皇上,臣前來是請皇上喝茶的。臣敢說,皇上的茶絕對沒有臣的茶好喝。”
“哦?朕自認朕手中的茶乃我大燕國最好的茶,難道帝師還有比朕更好的茶?”
“自然。不僅有好茶,還有好酒。皇上勤于政事,偶爾也需放松放松。自皇上登基之後,臣與皇上倒是再也沒有坐在一起好好品過茶,飲過酒了。”
皇上的眼裏浮現一抹淡淡的懷念:“是啊。那朕今日定要好好品一品帝師的‘好茶’、‘好酒’。來人,朕今日有要事與帝師相商,不許打擾。”
“是。”
蔣康寧等在宮外,以他的身份除非皇帝傳召,否則他是沒有資格面見皇上的,即便他是翁老的義子。蔣康寧突然進京,但凡對翁老和皇上關注的官員權貴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尤其是蔣康寧進京後翁老馬上就入宮,衆人紛紛猜測這其中的深意。
時已過午,蔣康寧倒也不餓,來之前他就又吃了些東西,知道會等上許久。有義父出馬,這一面皇上肯定會召見,就是不知會是何時。邵雲安希望他能拉兩位大神入夥,蔣康寧對此又何嘗不是躊躇滿志。若此事真能如他與邵雲安展望的那樣,那……想到家兄,蔣康寧握了握拳頭,縣令不過是他為官的一塊基石,總有一天,他會位極人臣!
“這位可是永修縣令蔣康寧蔣大人?”
一位管事公公走過來詢問。蔣康寧精神一震,行禮:“下官正是。”
“皇上召見,請蔣大人随咱家前往。”
“煩勞公公。”
蔣康寧塞了一小塊銀錠給對方,壓下體內沸騰的血液。
禦書房內,永明帝手捧一本特別的厚厚書本式的奏折來回翻看,不時說幾句“好,好”。他的面前有三個水晶杯,一個杯子裏是碧綠的龍井茶,一個杯子裏紫紅的羊奶子果酒,還有一個杯子裏是金黃的金絲皇菊茶,三個杯子擺在一起煞是好看。
“老帝師,您有個好學生,好義子啊。這蔣康寧所思真是好極好極!”
翁老道:“康寧确是我的學生中最聰慧的一位,也是一心為朝廷、為皇上所思。臣也不瞞皇上,這雖是康寧所思所寫,也同樣是受了這位制茶、釀酒的農家子提點。這農家子也是身世凄苦,其遭遇令康寧感同身受,康寧便認了他為義弟。兩人也頗投緣,受其影響,康寧才有如此所思。”
以邵雲安的身份,受到過多的關注,特別是皇上的關注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會成為禍事。所以蔣康寧直言他需要把這份功勞拿到自己的手上,邵雲安也明白這一點,明白蔣康寧這麽做對他百利而無一害。翁老是完全知道此事的,蔣康寧并沒有隐瞞他,翁老也贊成蔣康寧的做法。但這樣的商業構想又确實是出自邵雲安,為了避免日後可能會帶來的某些麻煩,翁老才會在皇上面前提及一下邵雲安。
翁老把邵雲安和王石井的事情簡單提了提,皇上便明白為何蔣康寧會看重那兩位農家子了。他也沒有過多的關注邵雲安的與衆不同,而對蔣康寧,皇上這回是大為贊賞。
等到蔣康寧來到禦書房後,永明帝又詳細詢問了他關于以茶葉為一個起點,逐步發展大燕國商業的構想。永明帝很缺錢,缺到他繼位之後甚至無錢修繕皇宮,缺到他自己的私庫都快空了。要問永明帝眼不眼饞恒遠侯府的富裕,那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但他也只能眼饞,不能把人家抄家。為此,永明帝每次看到朝堂上只會争權奪利,不會真正為他分憂的朝臣們就窩火。而每次戶部跟他哭窮,說哪哪哪都需要銀子了永明帝就恨不得把戶部尚書踢到護城河去。現在,終于有人能真正為他分優了,心情大好的永明帝午膳都多吃了兩碗飯,完全忘了蔣康寧還在外頭受凍挨餓呢。
蔣康寧這一場與皇帝的會面一直持續到天大黑。心情大好的永明帝甚至賜蔣康寧随同用膳。商業構想是邵雲安提出的,蔣康寧卻也是細細規劃了好幾個夜晚,因此,對于皇帝的種種提問,蔣康寧都解釋得極為詳盡。永明帝對蔣康寧極為滿意,翁老也臉上有光。直到宮門要關了,翁老與蔣康寧才走出禦書房,離開皇宮。
品下杯中的最後一口羊奶子酒,永明帝站起來:“來人,把這些東西拿到‘景悠宮’去,朕今晚就在那兒歇了。”
“是,皇上。”
景悠宮是君後寝宮。永明帝登基第二年就廢了由太子妃進封的皇後,立代家旁支的一位男子為後,此事在當時引發了朝堂上的震動與争議,不少大巨們紛紛上書請求永明帝收回成命。但永明帝不為所動,摘了幾名反應最為激烈的官員的烏紗帽後,又在翁老一派的沉默中,此事才被壓了下去。
但新後并沒有因此就被群臣接受,皆因新後冊封時已二十有五,如今兩年過去,新後遲遲未能有孕,永明帝又只有兩嫔一貴人,也只有一個庶出、生母已亡的皇子和一位嫔妃生下的皇女,可謂是子嗣單薄,永明帝已三十有三,朝中讓永明帝選秀納妃的折子從未斷過。但永明帝以國庫空虛為由,一直拖着不選秀女,又總是在君後那裏過夜,朝臣們不敢說皇上的不是,就把矛頭指向了君後代齊攸,也連帶指向了代家。
步行至景悠宮,永明帝慕容坤揮退宮女太監,獨自走了進去。已得到消息的君後代齊攸上前為皇帝寬衣,俊逸的面容帶着淺笑。
“聽說皇上與翁老在禦書房呆了整日,心情頗好,可是有好事?” 代齊攸好奇的問。
慕容坤毫不惱怒君後打探政事,笑着說:“是有好事。朕讓人送來的東西送到了嗎?”
“送到了。”
“來,朕告訴你是何好事。”
牽着代齊攸有着薄繭的手,慕容坤朝內堂走去。看着皇上臉上難得一見的輕松喜色代齊攸也露出笑容,心裏也滿是好奇。
出了宮,蔣康寧又随義父回了帝師府,二人又聊了許久之後蔣康寧才暫時拜別義父離開。還是來時的那輛馬車,蔣康寧朝另一條街駛去。
馬車停在一處普通宅院的大門前,立刻就有人上來牽馬,掀簾。蔣康寧下車,接應的小廝馬上說:“二少爺你可回來了,大少爺等了您一天呢。”
“兄長睡了嗎?”
“沒有,一直等着您回來呢。”
蔣康寧腳步匆匆地邁入宅子,直奔兄長的居所而去。
坐在床邊的蔣康辰心神不寧地繼續輕拍已經熟睡的兒子。屋外有人敲門,蔣康辰的手一頓,立刻起身出去。打開門,看到門外的人,蔣康辰激動的把人拉進來,低聲問:“康寧,是不是出什麽事了?”
蔣康寧反手關了門,安撫:“哥,沒事,我這次進京是有好事禀報皇上,所以沒來得及先來看您。”
蔣康辰一聽頓時安心不少,急忙問:“你吃飯了嗎?我讓人給你弄些吃的。”
“吃過了,在宮裏吃的。熙兒呢?”
“熙兒睡了。康寧,真的不是出什麽事了吧?”蔣康辰還是有些不放心。
“沒出事,此事重大,我不便派別人前來。哥,你可還好?那邊有沒有找你的麻煩?”
蔣康辰笑笑:“沒有,我和熙兒都很好。”
蔣康寧沒有揭穿兄長的謊話,轉而道:“哥,你若不累就到書房吧,我有事跟你說,是大事。”
一聽弟弟有大事跟自己說,蔣康辰立馬表示不累,兄弟二人去了蔣康辰的書房。床上,年約七八歲的孩子手裏握着一塊木頭安然熟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