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重回學校這是方愛愛曾經被打碎, 但是又重新實現的願望。

不過不管是老師,還是家裏人, 對她重新回去讀書的願望都是考上中專。

她知道這年代中專比高中還要難考, 也知道中專畢業是包分配的, 但是按照她以往固有的觀念, 中專就只是中專了, 考上高中之後,還是可以往上考大學的,從長遠來看, 應該還是考高中比較合适吧。

說實在的,因為之前上過大學,哪怕沒上幾個月, 但是好歹有這麽一份經歷, 方愛愛對上大學的執念并不是特別深,只是出于好奇:

“中專真的有那麽好嗎?應該比不過大學生吧。”

段家之所以在周圍這麽牛氣,可不光是因為有當領導的大家長在,還是因為段浩宇是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 這裏面的含金量可比往屆厲害多了,甚至比将來的還要厲害。

停了10年的高考, 積攢了那麽多的人才, 錄取人數又那麽少,萬裏挑一挑出來的人才,自然備受矚目和重視。

在老師來之前,方愛愛就已經想過了, 沒辦法參加升學考那就只能走別的路子,上夜校,然後再通過自考上大學。

含金量肯定要比正兒八經的大學生稍低一些,但是在這個年代,自考的大學畢業證應該就已經夠用了。

不過如果能夠參加升學考試,那就是更好的安排了。

“那肯定是比不過大學生的。”方明啓說的很是直接,“就算是考上了高中,能考上大學的概率也不高,而且中專生都是包分配的,就算是不去做那份工作,學歷大家也都是認可的,也能在學校裏頭學個一技之長,高中學的不還是文化課那點知識。”

方明啓現在是知道一門手藝的重要性了,學歷倒還在其次。

事實上,方明啓的态度就是家裏其他人的态度。

說到中專無非就這兩個優點,包分配,學手藝,至于還有沒有更長遠的發展前景,家裏人就都不知道了。

方愛愛覺得這事兒還是問專業人士比較好,十三中的老校長和這次登門拜訪的張老師,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可以重新回去上學這事兒,最興奮的還是王美麗同志,比當事人都要興奮。

Advertisement

當天晚上就去找同事換了班,明天要親自送女兒去上學,不光是她要去,方家父子倆都要去。

“你們倆一個塊頭大,一個個頭高,過去撐撐場子。”王美麗同志也是從學生時期過來的,撐場子吓唬的不是老師,吓唬的是壞學生。

老爺子就不用去了,老人家雖然塊頭也大,當了一輩子的廚師了,光是看颠鍋的那個勁頭,就知道手勁兒有多大了,可是不在廚房,僅從外表上來看,老爺子還是不夠有震懾力。

已經16歲的方愛愛,身材窈窕,亭亭玉立,在外人看來已經是個大姑娘了,就算是背着書包去上學,那也是大姑娘了,不是還需要家長接送的學前班小孩兒。

是以,被一家三口送到學校的方愛愛,還是挺顯眼的,這次可不是下課時間,而是學生進校的時間,從校門口到校長室的這一段路,就已經有不少同學看見了。

這裏面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方愛愛,即便是之前見過,現在也應該認不出來了。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次畢業考湧現出來一匹黑馬,一個已經辍學一年多,卻沖進年級前20名的方愛愛同學,而且還是數學滿分。

據說,要被學校特招回來。

新面孔,後邊還跟着三個家長,十有□□就是被特招回來的方愛愛了。

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第一反應都是好看。

在這年頭,能看到一個白得發光的人,這概率跟中彩票也沒什麽區別了。

除了白,還自帶美人的氣場。

所謂‘美人氣場’,一定是從容又自信,打扮得不說多時髦,但是肯定不會土氣,要麽簡潔大方,要麽清新可人,不然就是粉嫩粉嫩的那一種,光看背影,就能夠感受到這樣一股不一樣的氣場。

質地一般的衣服看上去好像都多了幾分美感。

“升學考的名單實際上早就已經統計上去了,方愛愛同學想要參加考試,得去教育局那邊才能辦成,光學校同意沒用。”老校長認為自己很有必要把這中間的難處都說出來。

來之不易,學生才知道珍惜。

“如果不是方愛愛同學成績确實優秀,具備了考中專、考高中的可能性,我們學校也不會費這麽大的周折,還得跑教育局去找上級領導。”

王美麗同志還是很上道的,“多謝您了,多謝學校。”

一邊說着,一邊鞠躬,還得給旁邊的三個木頭疙瘩十顏色。

木頭疙瘩們齊刷刷的跟着鞠躬,就差沒跟着一塊喊口號了。

“這些虛禮就沒必要了,我說這些也不是為了讨人情,而是想讓方愛愛同學接下來一段時間專心學習,家裏頭也要搞好配合,我知道你們家開了鹵肉店,生意挺忙的,但是孩子的學業要緊,就這多半個月了,別耽誤在這時候,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裏,主要任務都是學習。”

可千萬別讓方愛愛同學回了家,再去鹵肉店幫忙幹活。

基本上不問外事的十三中老校長,都知道方家鹵味店,可見在海昌市,方家百年鹵味已經小有名氣了。

方明啓有些得意的挑了挑眉,別看現在夏天生意不是很好,比不上其他三季,但是這裏邊的利潤要是說出去照樣惹人眼紅,可比當工人賺錢多了。

“是是是,都聽您的,我們家裏邊肯定都做好配合。”王美麗同志趕緊道,“您看我們是不是得交點什麽學雜費之類的,對了,中午飯我們孩子就不在學校吃了,家裏邊給她送,本來就是賣吃食的,也方便。”

十三中食堂什麽菜色,她還不知道嘛,往前數上一年,她肯定不能嫌棄人家的飯菜,但是現在,跟自家的比起來,那絕對是沒有營養,又沒有油水。

“既然不在學校吃中午飯,那飯錢就不用交了,學雜費和考試費加一塊,就交上兩塊錢吧。”

老校長并沒有獅子大開口,甚至去教育局的路費都不需要方家人報銷,本來特招這個學生進來,也不是為了錢。

兩塊錢對方家來說,一天的夥食費都比這高,當然了,方家主要的財政支出還是在夥食上,家裏頭有三個大廚,整天都換着花樣的做菜做飯,食材也是挑着買,忽略了‘穿住行’,光是從‘吃’上來看,方家差不多應該已經達到小康水平了。

方愛愛并沒有被安排進哪個班級,她的學習進度跟其他的同學不一樣,學習方法也不一樣。

就在老師的辦公室裏,多放了一套桌椅,剛上來也不是教學,而是摸底考試,九門功課的試卷是同時拿過來的,沒有規定什麽先後順序,也沒規定什麽時間限制。

方愛愛一來就是坐在板凳上做試卷,按照她的習慣,從語文先開始,最後一門是生物。

除了上廁所和中午吃飯的時間以外,就沒離開過座位,從早上過來一直寫到下午放學,才把這九張試卷做完。

跟之前的畢業考比起來,難度是大幅度提升的,尤其是政治,對方愛愛來說,最難的就是這一門了。

有些話不敢寫,照本宣科把課本上的一些內容弄上去,但有些也總覺得沒寫全,或者是不夠符合題意。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試卷上有空着的地方,知道的要寫上,不知道的蒙也要蒙上,總有那麽幾句是萬金油,放在相似的題目上都可以。

走過高考的獨木橋,方愛愛也是學到了不少技巧和經驗的,如今也照樣用在這裏。

九門功課的試卷,一直都是寫完一門,改一門,方愛愛自帶屏蔽功能,寫完的試卷被哪個老師拿去批改都不知道,至于課間那些擁進來問老師題目的學生,自然也沒有注意。

這年頭學生跟老師距離感還是比較強的,絕大多數學校,課間能跑到辦公室問老師題目的學生,那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人數不多,不像十三中的初二,人群洶湧,學生們幾乎都要在教室裏排着隊。

這并非是十三中的傳統,而是由一個叫段青青的同學帶來的改變。

從年級倒數到年級中有,這位雖然不是黑馬,但是一年多以來也頻頻出現在老師門口中,勤奮努力又好學,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拿着題目去辦公室問題。

在老師們的宣傳下,初二年級對段青青的學習水平那都是知情的,人家在年級倒數的時候,都敢跑去辦公室問題,老師也都樂意,而且還把段青青拉出來做榜樣。

有這樣的榜樣在前面,當然也有跟着學的人了,十三中初二的課間辦公室,也就有了這樣的盛景。

不過因為來請教問題的學生太多了,老師太少了,幾乎是下課鈴一響,一些學生就要跑過來搶位置,沒有搶到前兩名位置的,那基本上就要排隊等着了。

前邊問的題目簡單,那就有可能排上,如果問的題目深奧,那就不用排了,直接回教室等下一個課間。

還好初中的數學不像高中的數學一樣那麽複雜,不至于把老師們都難倒,也不至于一道題目一講就是四五十分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