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緣起

認識蘇逸是件偶然的事情,但我相信這也一種必然。

飛鳥眷戀天空,游魚癡迷大海,我愛上蘇逸。也許早已注定下這樣的結局。

誰讓飛鳥是飛鳥,游魚是游魚,我是我,你是你。

愛上蘇逸,本就是我的命運。

1991年。我固執的放棄了國內大學保送的機會,只身來到倫敦,開始了我的異國求學生涯。

我承認當時的想法有些幼稚,那時我還不明白理想的實現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達到的。

如果沒有後來與蘇逸的一場相遇,我想我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我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家裏面的人大多是搞音樂的,尤其是我的父親,在業內是位很有名氣的鋼琴家。可以說,踏上鋼琴之路對我來說是毫無懸念的。

也許是遺傳的原因,我的鋼琴學的還不錯,從來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被父母逼着罵着去練琴。

雖然我對鋼琴的态度并不十分熱衷,但是也不會讨厭,更多的是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

因為大家都喜歡我這樣,所以我也從沒覺得這樣有什麽不好。

直到高二那一年,一切都改變了。

我陪一個學美術的朋友去看了一次畫展。

對于美術,一直沒什麽特別的喜好,學校的美術課也只是簡單的應付了事。

現在想起來,應該是那位朋友對美術的熱忱直接刺激了我吧。

當我看到他面對一幅幅油畫時那種近乎瘋狂的眼神,我突然覺得這種感覺是那麽的美好。

Advertisement

想想自己,好像真沒有被什麽事情所打動過,生活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日子平靜的像杯白開水。

于是,我開始主動和那位同學一起,看專業書,跑畫展,聽講座。

那些日子很忙碌,卻是過的很愉快。但我想那時候的我更多的是在享受一種投入的樂趣,而并非美術本身。

如果那位朋友學的是聲樂,那我沒準就會出現在歌劇院裏了。

家裏面知道我在研究油畫,并沒有介意。

因為我的鋼琴成績不錯,已經取得過一些獎項,而且當時我在讀音樂學院附中,所以保送進入音樂學院的事情基本上是鐵定的了。

但是,我并不這麽想。

我永遠記得那一天,當老師給家裏打來電話,問家長是否考慮清楚要放棄保送名額時,父親打了我一個耳光。

生平第一次被打,可我并不恨他。

我知道是我讓他失望了。

當看到父親近乎怨恨的眼神時,我很自責,但我堅持認為我還會讓他更失望。

他圈禁了我三天不許我出門,我也絕食了三天來表達我的意願。

父子間的較量,勝出的往往是孩子。

最終,在家人的勸說下,父親妥協了。

于是,我來到了倫敦,開始了我的美術學習。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