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買磚蓋房

謝琅呼吸一滞,擠出一絲笑,道:“對,我就是騙你。”

謝建業噎住。

謝琅哼一聲,轉身就走。

“幹什麽去?”

“溫家裏,買磚。”謝琅頭也不回的往西南方向去。

謝建業追着問,“你畫的東西怎麽辦?”

“你不做,我回來自己做。”

謝琅前世天天都在騙人,但他從未騙過親人和戰友。

謝建業不了解他,也該了解三郎。少年人誠實守信,為人仗義,都不曾騙過外人,怎麽可能會騙他。

謝琅從謝建業讓他一個沒爹沒娘,房子快塌了的少年出三十文錢時,就看出他情商低,也沒想到會這麽低。

謝建業此人古道熱腸,謝建業的妻子和三郎的娘關系不錯,三郎對他和他的妻兒喜歡不起來,謝琅還以為三郎挑剔,現在可算找到原因——一家人情商都低。

比如謝建業的二兒媳婦,三郎的爹娘下葬那天,當着三郎的面講,有再多錢又有什麽用,還不是沒命花。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實話,可也不該說給三郎聽。

不過,就算謝建業一家都是這個德行,謝琅還會幫他們。

一是謝建業一家本質不壞,又是三郎的親人。三郎不喜歡他們,也不願看到他們窮困潦倒。二是考慮到漢朝男子滿二十歲須服一年兵役。他不能帶小七同去,而整個養蠶裏只有裏正和謝建業能讓謝琅放心一些。裏正年齡大,謝琅打算到那時讓謝建業幫忙照看小七。三是擔心謝建業嫁閨女的時候找他借錢。

他日謝建業開口,謝琅說沒錢,謝建業一定會生氣。因為他都有錢養沒有血緣關系的小七。裏正也會說他不懂人事。

養蠶裏這地方不錯,前面有河,後面是山,離長安城也就四十裏,裏長通情達理,村民團結,很适合居住。

謝琅打算在此度過他或許短暫或許漫長的一生,于情于理都得跟謝建業保持良好的關系。

不得已鬧僵,他也不能是理虧的一方。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多給謝建業找幾個賺錢的門路,謝建業再找他借錢,他想借就借,不想借就可以回謝建業一句,你比我有錢。

走了大概十丈,聽不見腳步聲了,謝琅慢下來,問小七,“我大伯有沒有跟過來?”

小七搖了搖頭,沒有。

“回裏正家了。”

小七點點頭,欲言又止。

“又想說什麽?”謝琅笑着問。

小七眨巴着眼睛,勾着頭打量他好一會兒,見他當真不生氣了,抿抿嘴小聲說,“你做?”

“我做?”

“賺錢。”

謝琅明白過來,又忍不住懷疑他理解錯了,“你的意思有錢咱們自己賺?”

小七點頭如搗蒜。

謝琅腳下一頓,看着懷裏的小孩,他其實是四十歲,不是四歲吧。

雙手抱着小孩,讓小七面對着自己,“你這孩子,有點意思啊。我出去給別人打井,就沒法給你做飯了。再說打井賺不了幾個錢。咱們先留着力氣,以後賺大錢。”

小七睜大眼睛,很是好奇的看着他。

謝琅有礦,不愁錢用。可他不做事賺錢,還頓頓吃肉,天天喝湯,滿院飄香,就沒法跟鄰居解釋了,“等咱家的房子建好你就知道了。”

小七抿抿嘴表示知道,便不再盯着他。

謝琅趁機把意識放入千裏江山圖中。

千裏江山圖對前世的謝琅來說很雞肋。他可以控制圖中所有東西,比如讓小麥拔地而起,麥粒脫落,把鐵礦中的渣滓去掉。但也僅限于此。

麥粒無法變成面粉,大米無法變成米飯,鐵塊也無法變成刀具。

圖裏的東西都能拿出來,可拿出來就放不進去,包括謝琅自己也進不去。

謝琅前世有車有房有存款,會做飯但他更喜歡叫外賣,因此得了江山圖許多年,他用到的次數屈指可數。

如今到了古代,千裏江山圖終于有用武之地。

謝琅尋到金礦,搞一小塊金子攥在手裏,就把小七放在地上,“我累了,自己走一會兒行嗎?”

小孩點一下頭,就往前跑。

跑出去兩步猛然停下,回頭看謝琅。

謝琅笑道:“沒走錯。你往西南方向看,看到房屋了吧?咱們就去那兒買蓋房子的磚。”

小七再次往前跑。

謝琅慢悠悠跟在後面,見他差不多走一裏路了,才叫他停下。抱着小七又走二裏路,就到溫家裏了。

溫家裏離渭河近,離山也近,因山黃裏在上游,把大魚都堵住了,而上山打獵又危險,他們便在山水之間燒磚。

謝琅要的磚多,到溫家裏就直接去找裏正。

三郎會打鐵,擅木匠活,但他從未幫人建過房子。三郎不知道建一間房要多少磚。謝琅也不知道。到裏正家,謝琅就把他家院子大小告訴裏正,又把他要建的房屋高矮說給裏正聽,讓裏正給他算一下需要多少磚。

裏正算出來,自己都吓一跳,便試探着跟謝琅說,所需的磚有些多。

謝琅立刻把他準備好的金塊拿出來,問道,“這些夠嗎?”

溫家裏的裏正很意外,沒想到身着粗布麻衣的少年能拿出金子,“還差點。”接過去掂量一下說道。

“等你們把磚送齊,我再補給你們?”謝琅問道。

裏正接道:“你何時用?”

“你們磚窯裏若是有磚,今天就可以送過去。”謝琅道,“我家院子大,再來這麽多也能得放下。”

溫家裏的裏正還有點不放心,“一次買這麽多,要不要回去跟你爹娘再商議一下?”

“我爹娘都不在了,不用支會他們。我有個大伯,來之前跟他說了。”謝琅道。

裏正頓時覺得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不知者不怪。”謝琅笑道。

裏正見此,不敢再多話,端是怕又戳到他的傷心事,他一氣之下不買了,“我這就去安排。你要不要跟我過去看看?”

謝琅望着天上的太陽,“不了。家裏還有點事,午時前必須趕回去。”

“那我送送你。”裏正一直把謝琅送到村口。

謝琅等他走遠,立刻拐到渭河邊,趁着小七沒注意,往河邊扔幾根細長的竹子。

走到河邊,把小七放地上,謝琅就脫掉草鞋,挽起褲腳,對小七說,“我去抓幾條魚,留咱們晌午做着吃。”

漢初民風開放,還沒後來那麽多條條框框。父母仙逝,做子女的守百日孝就成了。小七是謝元的孫子,不是兒子,昨天又成了謝琅的孫兒,他又只有四歲,跟着謝琅吃點魚喝點湯,沒人會怪他。

暫時沒法炒菜,剛才去溫家裏的時候謝琅看到一個水溝,就想到抓魚吃魚。

初春時節,渭河水冷,謝琅身體單薄,不敢在水裏待太久,仗着蹲在岸邊的小七看不見水裏情況,從江山圖中放一條鲈魚出來,穿到竹子上。

鲈魚很大,不算魚尾和魚頭,按照漢朝的尺子量也有一尺,也就是二十二公分。足夠他和小七吃的,謝琅就打算上岸。

轉身之際,想到溫家裏的人下午送磚過來,謝建業看到一定會過去幫忙,不喜歡占人便宜的謝琅又在水裏抓一條同樣大小的鲈魚,才領着小七回去。

五裏路,謝琅抱着小七走一會兒,小七自己下來走一會兒,因小孩腿短,等一大一小到養蠶裏,天都晌午了。

炊煙袅袅升起,村子裏分外安靜,謝琅左手拎魚,右手抱着孩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這一刻內心格外平靜。

前世飛機出事前,謝琅打算轉業,為的便是這一刻的平靜。但他知道,去一個沒人認識他的地方,他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安寧。

來到古代得到了,還得個孫子,謝琅推開自家即将破碎的木門,望着随時會倒塌的房屋,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挺好。

“嘎!”

謝琅瞬間清醒過來,低頭看到腿邊的鴨子,連忙把小七放地上,魚放廚房裏,去堂屋舀一瓢高粱撒地上。

再不喂它,它能夥同母雞把家給拆了。

随後謝琅讓小七看着家,就拎着其中一條魚出去。

小孩拔腿跟上去。

謝琅聽到腳步聲,回頭問道,“一個人在家害怕?”

小七看了看他,就改盯他手裏拎的魚。

“想說什麽?”修過心理學的謝琅這次沒能看出小孩在想什麽。

小七指着魚,再次仰頭看着謝琅。

謝琅好像懂了,“你是想問我為何不把這條魚放家裏?”

“放河裏?”小孩問。

謝琅笑了,“你以為我想把它放河裏?不是。這條魚的嘴壞了,放河裏它也活不成。”

那你拎着它幹什麽?小七疑惑不解。

謝琅:“給我大伯送過去。”

小七伸手就奪。

謝琅吓一跳,“你幹什麽?”

“不給!”

謝琅似乎明白了,又覺得不可思議,這麽小的孩子就知道家裏的東西金貴麽。

“不給他?”

小孩連連點頭。

謝琅:“為什麽?”

“壞!打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