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女神經屆的一股洪流
文斌悄悄走了進去。
“那世界上最忠心的又是什麽呢”
“是肉啊,怎麽甩也甩不掉啊”
“呃~~~~~~~”
只見周靖對着手機擠眉弄眼賣力表演着,最後的‘呃’是一串蘿莉嗲哭音。聽得文斌一陣肉麻。
攝像機搶時間拍着周靖魔術般的顏藝,輕快bgm響起,畫面定格一瞬,幾個花體字蹦跶出來:知名網瘾少女對嘴網紅。
備注:女神經屆的一股洪流
周靖聽見聲音扭頭,自娛自樂的愉悅被打斷窺見,不及褪去的快樂夾雜着錯愕,那一刻表情精彩極了。
不愧是新生代的演技擔當,文斌快笑瘋了,強行正經問:“大靖兒,幹嘛呢?”
周靖瞬間把手背到身後,硬凹無事,圓圓的大眼睛快速眨動,僵硬笑:“沒事啊呵呵,刷會微博呵呵呵。”
可惜手機裏傳出的聲音出賣了她:
“麻煩你,魚丸粗面。”
“木有粗面~”
……
電視上的畫面一陣抖動,傳來所有人的爆笑聲。
電視前的觀衆也笑,甜美老太太、毒舌老太太、賤萌小正太、蘿莉段子手,周靖無縫銜接,輕松駕馭。
Advertisement
正式打過招呼,周靜和文斌相認。
鏡頭一轉,貫空劃過呼嘯的飛機,已到了繁華的大都市東方明珠——港城。
一路說笑,文斌和周靖到了星辰唱片。
随着周靖緩緩推開房門,第一束陽光傾撒,Lenka自由清新的歌聲響起:“You're the cheering talk(你是我無話不說的密友)…”
一點一點,門扉開啓,陽光鋪滿畫面。
”The apple of my eye”
(你是我的掌上明珠)
”You h□□e me and hello”
(你問候我之後我便屬于了你)
“And no never say goodbye”
(我們之間沒有再見 永不分離)
Lenka可愛慵懶的聲線格外适合午後暖暖的陽光,随着光門完全開啓。
米色v領薄衫、印第安藍休閑長褲,修長纖細的身材、精致深邃的五官,仿佛是從漫畫中走出來的明媚清新。
“哇~!”電視機外的觀衆不約而同贊嘆,這個女孩有種讓人怦然心動的特質,美得獨特。
此時Lenka正好唱到:
“You are a diamond in the rough
(你是天然去雕飾的鑽石)
“A needle in the hay”
(萬裏挑一的完美之人)”
……
節目組太會拍了,這個配樂這個鏡頭,如果有這個水平咋不給自制劇用上,盡是些糟心的雷劇。
不過也不能怪他們,也需要hold得住的顏值與氣質,最近湧現出的奇形怪狀的所謂小花小草們……顏值不提也罷。
這個新人太美了!
繼續觀看,美貌與家世是天生的,娓娓而談的智慧光芒真是太圈粉了。
直到林清妍自彈自唱。
會唱歌的女生。
能自彈自唱的漂亮女生。
自己作詞作曲自彈自唱的白富美。
觀衆們再也抵擋不住奔騰的少女心,小姐姐太蘇了!!d(`ω)b怒贊
繼續看下去,一個花體字的歌手。
接着是演員、模特,陳敏儀很有風情呀,理智禦姐,說出了這麽多年電視劇群衆的心聲,昙花一現太可惜了。
還有這個小模特好美好仙,那一頭如雲秀發牽動了多少少男少女心。
韓穎,相當一部分的觀衆是小花粉絲,但是也不得不說被掩蓋了光芒,屏幕上被蓋章飯店老板,倒是圈了一些中年粉,小姑娘踏踏實實的做生意,孝順父母,難得難得。
董曉藝沒啥說的,一代人的回憶,可惜當年的案子相當轟動,現在退圈安心當個媽媽。
最後一個嘉賓了,來了來了,大部分觀衆都是沖着尋凝來的,畢竟太傳奇了,難得媒體誇的天花亂墜也不誇張的演員,誰能做到這種地步,幾億呀幾億說放棄就放棄,利落灑脫。
尋凝認真簽名的側影,完美诠釋腹有詩書氣自華。
讓一些惡意揣測代筆、瑪麗蘇自傳還沒說出口就被數據和事實轟成渣渣。
《幽芳》的版稅被尋凝全部捐助,目前銷量累計達到510萬冊,這才是剛開始,收入就達到1200萬左右,全部用于教育、醫療、改善用水環境等。
電視中傳來熟悉的凄婉簫聲,看過《靖康》的觀衆頓時有淚目的沖動,這是素心出場的背景樂。
《靖康》結局不算悲劇,只是讓人深沉的無力無奈,一個時代的不幸,尋凝戛納獲獎之後就神隐了,讓人無從慰藉悲傷的情緒,現在看見她,恍如那個悲苦的堅毅女子穿越千百年的時光,遠離戰亂,幸福的生活着,真好。
所有嘉賓到齊,很快到了游戲環節,所有人都好有趣,氣氛輕松搞笑又自然,有意思,沒有想象中的紀錄片式的單調刻板。
當晚數據出來,第一期節目收視率可觀。
第二天網上獨播後炸了鍋,港澳臺三只太讨喜了,尋女神走下神壇,顯得真實可愛,哎呦好看!必須追。
漫長的一星期,又到了周六的晚上,22點準時開播。
冗長廣告後,一個航拍綠意盎然,古色古香的小鎮全景。
屏幕上打出姑蘇市,畫面轉黑。
懷念憂傷的琴音響起,一行宋體字‘針跡記錄針尖下的藝術’淡入又淡去。
這是一個紀錄片,記錄了刺繡國家大師趙文英老師的事跡。
趙文英,女,1937年出生,江蘇省姑蘇市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蘇繡皇後”。
1945年跟随母親學習刺繡。1954年8月在姑蘇市文聯刺繡小組工作。1965年10月後擔任姑蘇刺繡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兼總工藝師,1986年11月創建中國蘇繡藝術博物館任館長、總工藝師。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1999年6月退休。2001年建立工作室。
中國刺繡藝術史上第一個進入國家級藝術殿堂——魔都美術館舉辦個人藝術展的刺繡藝術家,曾受到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随着鏡頭,一件件美輪美奂的繡品呈現在觀衆眼前,不光是這些代表作,還有繡制的古畫《姑蘇繁華圖》、《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維摩演教圖》等傳世作品更是巧奪天工。
年輕的觀衆耐着性子看完,年紀大些的觀衆深有感觸,當年這些繡品問世時,引起了多大的轟動,老外們也喜歡,邀請了多少次趙老師出國教授繡藝,國家領導人更是頻頻接見,直到現在也是送給外賓的首選禮物。
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那段歲月,他們是等着明星們出現。
很快,一輛行駛的房車上,斌哥做着講解:“等下,我們會去拜訪趙老師,這次是帶着任務去的,趙老師會傳授一些簡單的針法給我們,兩天以後你們要交出一幅作品,趙老師會評選出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第一名會得到神秘禮物,最後一名當然要……”
他看着尋凝壞笑:“接受懲罰。”顯然是想到了擊鼓傳瓜。
尋凝輕笑,這裏這麽多嬌小姐,別的不說,看向林清妍,無法把她與需要縫縫補補聯系起來。
林清妍身體一緊,羞澀又雀躍。
怎麽辦?被尋凝一看,她就好緊張。
車子很快駛到目的地,柳煙村。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好一副江南水鄉。
斌哥撫着一顆兩人合抱的柳樹:“長條別有風流處,密映錢塘蘇小家;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柳、留同音,每逢送別遠行客,古人會折一枝柳枝,伴着古曲《折楊柳》與親友依依惜別,這種風俗在唐代最為盛行,所以柳樹歷來為文人墨客所青睐,相關詩詞文章數不勝數。
“柳煙村種柳得名,柳樹的壽命在木本植物中不算長,通常能活30—150年,而這顆老壽星已經有近500年的樹齡了。”
“500年時代變遷,這顆柳樹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歲月。”
“哈哈,我小的時候,和村裏人在這顆樹下乘涼,如今當初的小孩子都變成老奶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