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等早上, 一家人收拾好, 太陽已經差不多半挂在空中了, 趕到村頭的時候, 就看見只有宋池一人站在那裏, 旁邊停着一輛馬車,一輛驢車。

宋池看了一眼老宅的方向, 怕華桑等的着急, 看着華桑宋良說道:“娘她們一會兒就來, 咱們先等一會兒吧。”

華桑點了點頭, 拉着宋懷揚找了個偏僻的地方站着。

村頭是夏天很多村民納涼的地方, 因是連續租了兩輛車,所以引起了不少人在一旁圍觀,蘭花節雖然是個節日, 但是其主要熱鬧的地方是在鎮上, 而且是在晚上,來去路途遙遠,所以不少人雖然知道, 但是因為去一趟免不得要花些錢,對于不少家庭來說,這是一筆沒有必要的花費,所以不少家庭并不會參與, 有些村民更是從未去過。

“你們家這是去哪啊?還租了兩輛車,真是有錢。”有些人忍不住好奇,問了宋池。

這話問的略有些酸, 華桑擡頭一看,果然是老熟人,正是剛來的林苗母女二人,問話的可不就是林苗。

話說兩家都已經鬧到這個地步,雖然外人不知道,但是應該默認彼此之間有了過節,這人現在倒像是無事發生過一般。

因着人多,宋池也不好當着這麽多人的面下她面子,于是冷淡的回答道:“出去辦點事。”

偏偏林苗就是不自覺,還繼續追問:“辦什麽事兒,還需要一家人都去,還租兩輛車?”

經過上次之後,林苗越發變得偏執瘋狂,仿佛就是之前的姜芸娘,說話不是嘲諷就是陰陽怪氣的。

聽完這話,不僅宋池,連宋良都不禁皺了皺眉頭。

不是華桑愛鬧事,是這人忒愛找事,華桑拉着宋懷揚走到宋池旁邊,笑意盈盈的說:“喲,這不是林苗嗎自從上次一事,這有段時間沒見了。”

華桑來的時候沒怎麽說話,又刻意找個不惹眼的地方站着,所以林苗母女來的時候并沒有看見她。

華桑這話提到了上次的事,隐隐有威脅之意,并不是她不會說話,而是華桑有意想戳林苗的肺管子,她被人輕薄,她并不會幸災樂禍,反而多有同情,因為這個時代女性是确确實實的弱者,但對方一而再再而三的挑事,就怪不得她了。

看見華桑,林苗的氣焰明顯弱了下去,看來上次對她的警告還是有用的。

聽到華桑提到上次的事兒,宋良忍不住拉了拉她的胳膊,示意她別沖動,宋池也是一臉的緊張,生怕華桑一時沖動,把那事說了出去。

Advertisement

看看,這就是宋家人的修養,怎麽還就好意思逮着人家使勁欺負呢。

華桑沖宋良眨了眨眼,笑着說:“放心,我有分寸。”

宋良微微有些臉紅,遂不再阻止她。

看着宋良拉了一下華桑,林苗雖然雖華桑有些懼意,但這麽多人,她還敢對自己怎麽樣?這樣一想,又忍不住說道:“我問問怎麽了?”

雖然确實如她想的那般,這麽多人在,自己不會對她怎麽樣,但論起打人,怼人她也同樣在行,“你問問不會怎麽樣,但我們就是不想告訴你!你又能奈我何?”

“你!”林苗又忍不住想擡手指人,迫于上次華桑的警告,最終放下。

“怎麽?你羨慕、嫉妒、恨啊?”看她一時無話,又溫和的說:“小姑娘,姐姐告訴你,做人啊,自己的事情管好就行,不要老是對被人家的事感興趣,對你沒有什麽好處。”

華桑這後半句話說的溫和,像是一個過來人對後輩的諄諄教誨,但就是這樣才更讓林苗氣到無以複加,誰都可以對自己說這番話,唯獨她姜芸娘不行,她自己又是個什麽東西,憑什麽來教育她。

教誨?華桑表示她才不會吃飽了撐的去教誨她,她沒有那個閑工夫,說那句話純粹就是惡心林苗的,看她那副氣到扭曲的臉,華桑表示效果不錯。

許是被華桑這番話惡心的狠了,直到老太太一行人來,林苗母女都沒有再說什麽,只是站着那裏瞪視着華桑,當然這對華桑來說,無關痛癢,随她去。

馬車相對驢車來說,行駛過程中更加平穩,所以是老太太,王梨,華桑還有兩個孩子坐在裏面,另外的驢車則就是給三個大男人坐的了。

老太太雖然年紀大了,但整個人的精神狀态很是不錯,一路上靠在王梨準備的墊子上,笑眯眯的聽兩個孩子說話,時不時的露出慈祥的笑容。

“昨天你嫂子從你那裏拿的雞蛋,味道很不錯。”老太太聽着聽着,忽然轉過頭跟華桑說了一句。

“做法也簡單,我已經教給大嫂了,回頭您要是想吃,就和大嫂或者是我說一聲,我們還給您做。”

老太太聞言點了點頭,便靠在一旁閉目養神了,不知老太太是專門說這一句誇她,還是別有深意,華桑不自覺的看了一眼坐在老太太旁邊的王梨。

王梨笑着搖了搖頭,示意她不要多想,然後才小聲的說:“老太太一貫喜歡吃有味的東西,但是辣的又不能吃,你做的雞蛋确實得了她喜歡,昨天吃了兩個呢。”

華桑這才放心,看着老太太,忍不住心想:原來老太太也是吃貨一枚呀。

蘭花節的舉辦地方并不是華桑以往去的那條街上,而是泰寧寺山下的一條路,平時這條路就是一條普通的路,甚至除了要上寺裏拜佛的人,少有人走,但是到了蘭花節這一天,道路的兩旁擺滿了小攤,賣着平時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比鎮上最繁華的那條街還要熱鬧。

馬車經過那條路的時候,華桑觀察到路上已經陸陸續續被攤販占滿了,并且還有人挑着裝滿東西的擔子,在尋找未被人占的空位。

等到泰寧寺,太陽已經高高的挂在空中了,到了寺中,便被一小僧引去吃齋飯。

這齋飯雖然都是素食,談不上多好吃,但似乎是因為是受佛門淨地的熏陶,連飯菜那極為清淡的澀苦都仿佛帶了點禪意。

老太太吃完之後,放下碗筷,詢問一旁等着的小僧:“不知靜聽主持現在是否有空?”

那小僧雙手合十,回道:“主持已等候多時,請施主随我來。”

老太太遂起身,那小僧又對剩下的人說:“諸位施主可同去。”

華桑本來還想去看一看後山的那條河,現在聽說要一起去,只好起身跟着。

一行人跟着那小僧走,走了沒多久便停在一寺院的門口,那門口站着一位僧人,年紀和老太太差不多,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只是那眉毛長的很長,已經到了腮邊,華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這應該就是老太太口中的主持了。

果然老太太上前笑着說:“靜聽主持,別來無恙啊”

那主持雙手合十,微微傾身,說道:“阿彌陀佛,一別經年,施主可還安好?”

“一切順遂安康,多謝主持挂念。”老太太說完便把宋懷軒和宋懷揚拉到面前,笑嘆道::“只是,數年不見,我連孫子都已經這麽大了。”

那主持看了一眼兩個孩子,笑着點了點頭。

靜聽主持與宋哲,也就是宋良的爹爹是少年好友,蘇穎與他也認識多年,雖然後來靜聽出家,卻一直沒有斷了來往。

宋家三兄弟小的時候,每年都會跟随大人來泰寧寺,所以宋良等人對主持即便多年未見,但是并不陌生。

那主持看完宋懷軒宋懷揚兩個人,又把目光轉向老太太後面,看到華桑的時候,忽然目光一頓,轉頭問道:“這位施主是?”

蘇穎随着他的目光一看,笑着回答道:“這還是宋哲活着的時候為老二定下的婚事,這是我的二兒媳,姜芸娘。”

聽到老太太介紹自己,華桑也雙手合十,向主持彎腰行禮,雖然華桑一直是唯物主義的堅實擁護者,但是穿越這事本就充滿了神異色彩,以前堅定不移的信念,也難免有些稍稍的動搖。

主持看着華桑,微微一笑,“華而有實,桑蔭不徙,望施主忘卻前塵往事,順勢而為,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主持前八個字,前四個字表面意思是不僅表面光鮮,內心也充滿才能,後四個字是意氣相投,相知無須時日長久。華桑不知道主持這段話是想說明或者是映射什麽,只是這兩句的首字,連起來卻是她的名字!

不确定主持說出這段話只是巧合,還是他推算出了什麽,自古以來高僧道士之流就一直是神神叨叨的,華桑不确定對方是否已經知道自己的來歷。

“前塵一夢,敢問主持,來處可否找尋?”華桑委婉的問道,既是試探,也是真心求問。

“不可說,一說即是錯,施主既來之,則安之,何不順勢而為?”說完這句話,主持又緊跟一句:“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主持言盡于此,華桑明白他不會多說,也就不再多問了。

華桑與主持的這段話,大家都聽到了,其他人以為她想追問以前的記憶,主持勸她不必執着,現在這樣就很好,這恰是宋家人想說的。

唯有宋良聽出了華桑真正想問的,她想回去!想回到她原本的地方。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