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依然有堅持
“不要跟我說什麽?”
蘇晴晴和方恒聞聲轉頭的時候,張正彬倚在門口,疑惑地望着她們,“有什麽不能跟我說的?”
她們為什麽會沒有見到張正彬走進來,這又要說到蘇晴晴這個辦公桌的位置,門在她的斜後方,上一次祝遠坐在了她右邊,所以剛巧餘光瞥見了走進門來的張正彬,而方恒此次坐在了她的左邊,所以兩人都等于是背對着門而坐,沒有一個人發現他走近。
方恒有些窘迫,不想讓人聽到的話偏被當事人聽到了一半,倒是蘇晴晴率先反應過來,“都說了不能讓你知道,你還問什麽?”
張正彬提着一包零食晃晃悠悠晃進來,“你們這樣是惹起了我的好奇心,不挖掘到事實的真相會很難過。”
蘇晴晴伸手接過他手上的零食,打開來一一檢閱,“我偏要吊你胃口。”邊說邊挑了兩包自己喜歡的零食據為己有。
為了避免張正彬再追問下去,蘇晴晴很快扯開了話題,挑了一些別的事來聊,三人每人面前放着自己的電腦,手裏幹着自己的活,時而搭兩句話,時間倒也過得快。
方恒看了看表,思量着方以心差不多應該下課了,鄭彥青今天晚上有事情不陪女兒吃飯,她也就差不多到點可以回家了。蘇晴晴見方恒要走,催着張正彬去送送方恒,最後又是客氣來客氣去了一陣之後,方恒還是客氣不過他們兩人,恭敬不如從命。
方恒第一次坐張正彬的車,他的車上顯然不如夏宇楓這麽整潔,前後座上都堆了東西,他開門坐上車,首先把副駕駛座上的一打文件扔到後座上,才示意方恒上車。
張正彬很少和方恒兩人獨處,而自從上次餐廳的事之後,他也沒有機會細問她和夏宇楓之間的事,但他是一個很有好奇心的人,不問總是心癢,問蘇晴晴,知道的和他其實也差不多,問夏宇楓,對方不會理他,他有些想問方恒,卻又礙于自己和她不是那麽熟,不好開口。
他轉而又想到先前那句“不要告訴張正彬”,蠢蠢欲動的好奇心又驅使他想問到底是什麽不能告訴他,他猜測是和夏宇楓有關,但看方恒和蘇晴晴之前的樣子,想來問也問不出實話。
他又想到了祝遠,總算覺得找到了一個可以開口的話題,“你經常來他們公司?”
方恒想了想,答,“偶爾,不能算經常吧,不過認識晴晴那麽多年,加起來來的次數就比較多了。”
“你和晴晴和祝遠是一個大學的吧?”
方恒點點頭,“是的。”
“我前幾年聽說祝遠自己開公司的時候吓了一跳,他高中的時候不算活絡的,沒想到竟然自己當起了老板。”張正彬故作随意提起祝遠。
方恒回想了一下,“嗯,祝遠大學的時候話很少,像你說的不算太活絡,這幾年自己當老板之後就和之前不太一樣了。”
張正彬點頭表示贊同,“我們上次高中同學聚會,大家都覺得男同學裏祝遠的變化算是大的。”
方恒瞟了他一眼,笑笑,“你是不是想問他和晴晴的事?”
張正彬被方恒揭穿了心底所想,頓時有些不好意思,只好也笑一笑道,“厲害厲害。”
“大概只有晴晴自己看不出來了。”一開始沒有留意,但這幾次碰面之後,方恒很明顯就看出張正彬對蘇晴晴的在意,唯獨蘇晴晴一副當對方好哥們的樣子,“她不是那麽細心的,你有什麽想法還是坦白說出來比較好。”
方恒和蘇晴晴在性格上不盡相同,方恒相對而言比較敏感,從一些小事情上就能體會出別人的想法,蘇晴晴則大大咧咧一些,雖然也有細膩的一面,但那似乎只對祝遠存在,其他的事情幾乎是你不告訴她,她不會去想。
張正彬不是沒有想過直接和蘇晴晴表白自己的想法,“我怕她還沒放下祝遠。”
方恒也沉默了,她知道這是事實,畢竟十年的感情,不是說放下就放下的。她見張正彬有些憂愁,開了個玩笑道,“你可以考慮一下趁虛而入。”
張正彬聽得這句玩笑,也順勢說了下去,“唉,我本來也是覺得可以趁虛而入的,但是我後來又發現祝遠似乎不是完全不在乎晴晴。”
方恒疑惑地望着他,轉而又想了想,道,“祝遠的态度一直都不太明朗,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怎麽想的。”
兩人的對話被張正彬的一個電話所打斷,挂了電話後,張正彬道,“算了算了,走一步是一步吧。”
張正彬把方恒送回到她家小區門口,方恒臨下車前,張正彬突然想到另一件事,對她道,“對了,剛才我一個同學打電話給我,說他以前的同事正在幫人搞一件食品安全的集體訴訟,你有沒有興趣幫忙做個報道?”
張正彬的同學剛才打電話找他就是為了這件事,雖然不是那麽熟,但畢竟認識幾個月以來,他也大概知道了方恒的脾氣,知道這樣的報道她會有興趣。
方恒問,“什麽食品安全?”
“就是前一段時間那個奶制品的事,網上有過報道。”
方恒回想了一下,似乎是有這麽回事,但這個城市每天發生這麽多新聞,偶爾零碎的一兩條報道很容易被人忘記,她當時其實還在心裏義憤填膺了一下,奶制品的安全問題涉及最多的就是少年兒童,作為一個兒童的母親,她對于此類事件向來是深惡痛絕。
“我可以去看看,你把聯系方式給我吧。”
方恒雖然在感情上有些患得患失,但在工作上卻從來都是說一不二,她想了想,這一點倒是和祝遠有些相似。
方恒從張正彬那裏取得了聯系方式之後,電話聯系了對方一次,并且上門拜訪了一次,對方見她如此熱心十分感動。其實她自覺自己也不能算是熱心,還是因為張正彬的牽線搭橋才會找過來,只不過看着對方門庭冷清的場面,就知道為什麽會如此感動了。
此類事件通常是社會熱點,但那大多都是在鬧出些名堂之後。
事件的起因是因為一家名為妙原的奶制品公司,某款奶類飲品裏含有某些有害的化學物質,食用之後會引起不良反應,不是所有人都會有明顯表現,但一旦起了反應,輕則皮膚過敏,重則需要入院治療,事情不夠爆炸性的原因只在于沒有人死亡而已。但一件事如果非要到了有人死亡才能引起社會的重視,未免太可悲了一些。
方恒在與負責的羅律師交談了之後,得知參與此次訴訟的受害者有近十人,一半是青少年,而剩下的一半大多是老年人,大部分參與到訴訟中的人都是腎髒出現了問題,有兩個甚至需要透析。
其實能夠聚集到這近十人尚屬不易,起先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受害者。後來通過不斷的打聽和聯系,才有了現在的人數,而期間,也不是沒有被人說他們沒事找事的。羅律師其實也不是幾位當事人家屬所找的第一個律師,之前幾次都吃了閉門羹,這也實屬正常,明哲保身從來都是不會錯的策略。
方恒很佩服羅律師,她不是不通事故之人,她十分明白要做這件事所要付出的代價,羅律師已是年近半百的人,單憑這一份勇氣,就足以令她為這位律師豎起一個大拇指。
羅律師坦言,自己一開始也是猶豫的,他對此事也不算有太大的把握,做律師做了大半輩子,看了那麽多人那麽多事,有時候很多事也不是自己可以說了算,他明白勝算之低,也明白自己可能要面對的風險,只是這一次他想要為自己的信念奮鬥一番。
他說他見到了那兩個要做透析的孩子,那兩張憔悴的臉,兩雙清澈卻又含着痛苦的眼睛,他也為人父親,他見過就難以再放下這個案子。
方恒想,有多少人在經歷了社會的風浪,磨去了棱角之後,還會為自己的信念奮鬥一番,自己到了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又是不是還會有這樣的氣概。
羅律師本意是想找她制造一些輿論壓力,令訴訟得以順利進行,他們兩人商讨了一下,此事現在還在籌備階段,如果太早曝光,未必對整件事的進展有幫助,反而會令對方有時間做應對,要出擊就要一擊即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所以現在只能靜觀其變。
羅律師與方恒談完,正要去探望其中一個受害孩子,方恒便跟着一起去了。這是一對不惑之年的夫婦,因飲用奶制品而出現身體問題的是他們9歲的兒子,一家三口蝸居在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裏,客廳便是兒子的房間。
因為身體原因,孩子現在休息在家,臉色明顯看起來不怎麽好,看不到同齡人的那種光彩和活力。羅律師和他父母交談了一下近期的進展,讓他們稍安勿躁,只要集結到了更多的受害者和證據,就可以訴諸于法律途徑,還向他們介紹了方恒,告訴他們社會輿論也會有所關注。
如羅律師所言,這個孩子有一對見過就讓人難以忘懷的雙眼。
方恒問他,想不想回學校讀書,他說很想。
回去的路上,羅律師開玩笑地和方恒說,這事好比是泰坦尼克號,早晚要撞冰山,沉船之後能不能獲救還尚未可知,她若想退出他也不會覺得奇怪。
方恒倒是被他打的比方逗得一笑,但也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有些事自己不知道是一回事,知道了就不能視而不見,她也有自己的信念,就算是要撞冰山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只能到時候想辦法找塊木板。
方恒回到雜志社,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這件事,就連平時和她走得最近的周曉慧也沒有,她不知道對手實力如何,這需要從旁調查一番,也不知道主編對此事的反應會如何,上次李強的事有驚無險,好在最後沒有成文,而是夏宇楓另辟路徑解決了,這一次會如何,她實在無法預估。這樣的事在現階段,不僅是越少旁的人知道越好,而且既然有風險,又何必去拖別人下水呢。
但她不會放棄,她只要一想到那個孩子的雙眼,想到他對上學的期盼,她就覺得無論如何不能讓步。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