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父母愛情

魏齊

四十年聚會的盛大讓魏齊重新審視了那個因為離開太早,只給他留下零星回憶的男人。

老一輩來了一百多號人,有的是爸爸的同期戰友,有的是爸爸帶出來的兵,還有一些是非常賞識爸爸的首長們。

這些人大多已經離開部隊,有的從商,有的當了工人,有的是種糧大戶,也有的繼續求學成為教授,甚至有一些移民定居國外的人也為了這次聚會拖家帶口地回來了。

爸爸四十年紀念日,比魏齊結婚時候的場面隆重多了,這是對他短暫一生最大的認可。

“媽,我和我爸像嗎?”熱鬧的間隙,魏齊和媽媽談起了那個離去多年的人。

“長得像,性格不太像。”媽媽回憶着,想了想又搖頭,“我和你爸爸認識那麽多年,沒出現過什麽分歧,所以也不知道他那種情況下是什麽樣。你和我對着幹的樣子我可記得清清楚楚,不敢想象如果是你爸爸,我該有多傷心。

他走得太早了,我們甚至還沒來得及七年之癢厭棄對方。別人眼中的繁瑣,是媽媽一輩子都得不到的遺憾。”

“當初,為什麽看上方方,非得撮合我們兩個?”魏齊艱難地提起那段黑歷史,當初抗争的時候也曾不止一次發脾氣質問過這個問題,可是媽媽給的答案不足以說服他,他總懷疑有其他未出口的原因,如今兩個人能心平氣和地交談了,魏齊想得到答案。

媽媽笑了笑,表情裏有愧疚有溫柔:“因為啊,因為……”

“爸的戰友那麽多,比她合适的女孩子大有人在,為什麽非得是她?”魏齊插話,這是他當年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看方方憨頭憨腦的樣子又不像是個多會撒謊讨好人的,他只能懷疑媽媽是被人下了降頭了。

為了這次聚會,舉辦人專門包了一家酒店,如今外面燈火輝煌,表演的節目結束一場又來一場,旁觀的人迅速熟悉起來,幾個人一結伴,一邊看表演一邊天南地北地聊天。方方似乎早就蛻去了曾經的不自信,很快就在一群年輕人中找到了聊得來的朋友,這會母子倆在酒店房間休息閑話,她則和朋友一起玩去了。

媽媽看着隔了一層窗簾也沒擋住的燈火輝煌,愧疚越發深了。

“我知道你為了這個恨過我,我現在也後悔了,是我當年太自私了,完全不顧及你的想法。是我……唉!”

她搖搖頭,停了停,才問他:“你站在兒子的立場上評價一下我,我是什麽樣的人?”

“勇敢堅強、努力自信,美麗的女人。”魏齊回想過去多年媽媽單獨撫養他和維持爸爸人際關系的經歷,緩緩說出真實的評價,末了,有些不好意思,“還有些固執。”

Advertisement

固執到有些不近人情。

媽媽笑了笑,點頭:“我以前可不是這樣的。我十幾歲的時候啊,特別像方方,就是剛來咱們家時候那個怯生生特別好欺負的樣子。”

魏齊驚訝。這怎麽可能。

外面燈火如晝,媽媽嘴角含笑,慢慢地說起了那段塵封多年除了爸爸再也沒人知道的往事——

媽媽和爸爸是一個村兒的,兩家關系好,口頭上定了娃娃親。後來随着兩人年紀越來越大,差距也越來越大了。

爸爸大她三歲,從小就是個帥氣英俊的孩子,成績優秀性格良好,被身邊的人所喜愛。可是農村孩子家裏窮,初中畢業之後就面臨着人生轉折,爸爸很争氣,通過檢查當上了兵,在衆人豔羨的目光中帶着紅花坐上了黑龍江邊境的火車。

媽媽呢,自小就喜歡爸爸,可是不知道為什麽,她繼承了爸媽身上的全部缺點,既不好看性格也不讨喜,除了死讀書有點成績,在孩子一輩裏幾乎是個透明人。

媽媽一直偷偷單戀孩子王的爸爸,可是随着年齡增長,當初那個既沒請客也沒留下信物的所謂娃娃親早就沒人提了,兩人的關系就只是和藹的哥哥和膽小的妹妹。

初中畢業以後,媽媽的人生也迎來了轉折——她得離開學校了。

她暑假時候和大人們去工廠幹過活,被繁重的工作和麻木不仁不想未來的平庸折磨哭了。

她不想這麽稀裏糊塗過幾年,年紀大了随便找個條件相當的人結婚,生孩子養孩子,一輩子就這麽毫無希望的過下去。

那時候媽媽還是個小慫包,慫到有了心事也不敢和別人說。

她郁悶了好幾天,終于在某一天腦子一熱寫了一封信發給了已經留在部隊裏面的他。

那是他長到十六歲第一次做出勇敢的事情,她本來沒報什麽希望的,就當成乖巧人生裏唯一的一次叛逆。

沒想到爸爸的回信很快就來了,除了分別寫給她老師希望做思想的信,寫給她爸媽勸解的信,寫給她希望他繼續堅持求學的信,還有一張彙款單。

農村生活多年的人心粗糙得像是水泥牆,從不知細膩的心思是什麽。媽媽長這麽大第一次被人這樣重視,她拆開了所有的信,流着淚讀完以後分別轉交給了爸媽和老師,自己留着彙款單和專門寫給她的信一遍遍讀着,淚流滿面。

他在信裏說起了當兵三年的心裏變化——他曾經以為自己很優秀,哪怕沒讀過高中,僅憑着自己的聰明也能在社會上混得很好,可是進入到部隊接觸到了更多人,接觸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氛圍以後他才發現自己以前多麽的淺薄。

他說了很多很多,通過媽媽的信分析了媽媽的性格,建議媽媽通過努力學習離開現有的生活環境,走到更高處去。

她也毫不避諱地指出了媽媽的缺點,建議通過學習讓自己眼界更開闊,有了更多選擇,不至于陷入迷茫。

單獨寫給她的信,足足寫了十頁信紙。

媽媽從貼身的包裏翻出一個信封,小心翼翼拿出兩封信,一封舊的破破爛爛的,一封八成新。

“我看了太多次,信紙都爛了。”媽媽心疼不已,“後來和你爸爸在一起以後又逼着他給我原樣抄了一份。”

媽媽美滋滋地笑着,那是他青澀卻美好的往事。

“您後來一路讀到大學是聽了爸爸的鼓勵?”沒想到媽媽和爸爸的故事這麽浪漫,魏齊驚喜。

“我慫了那麽多年,自己都看輕了我自己,決定要放棄了,忽然間有一個我一直仰望的人跟我說,‘你是珍寶,你值得全世界最好的人生’。換成是你,你能無動于衷嗎?”

媽媽仰着頭看外面懸挂的燈籠,表情幸福:“我長那麽大第一次那麽受重視,你爺爺奶奶上門勸,老師上門勸,你爸爸的信也勸,轟動了整個家族。最後還是我贏了。

開學的時候我去讀了高中,成績特別好,高考考到了上海,就一路念下來了。”

媽媽把信放進了信封裏裝好,拍拍兒子的肩膀,“走,咱們也下去熱鬧。”

魏齊答應一聲,扶着媽媽一起走下樓,母子倆一邊走還一路講着過去那個年代特有的純粹的感情——

“那時候在一起的?”魏齊問。

“沒呢。我們就一直通着信,我那時候嘴還笨,寫信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就聊學習,把我的成績單寄給他,他回信誇我就夠我美一個月的了。唉,我們那時候一個月才一封信。”

母子倆一邊說着一遍走到了熱鬧之處,有人看到他們出來了,立刻上來打招呼,有人敬酒有人塞吃的,有人讓座,媽媽嘻嘻哈哈應酬了一番後拉着兒子坐在角落的位置。那裏安靜,适合談心。

“我大三那年你爸爸退伍了,分配工作也在上海。我作為比他早來三年的前輩當然得負責招待他,放假的時候就領着他四處亂跑熟悉當地環境……”

“然後就在一起了。”魏齊接話。

“哈哈哈。”媽媽笑起來,有點小女兒的羞澀。

那個時候兩個人都二十多了,一個忙着讀書充實自己,一個把九年時間都獻給了部隊,兩人對彼此傾心的時候,竟然還都是彼此的初戀。

初戀總是青澀的,沖着結婚而去毫無雜質的戀愛又是純粹又熱烈的,那之後幾年爸爸和媽媽盡量調配時間一起出門,先後去了首都,去了杭州,去了南京,當然也去了爸爸駐紮過的黑龍江。

“那時候蘇聯還沒解體,你爸爸守邊境,巡邏的時候幾個人一組,總是提心吊打的。可是閑暇下來,他們幾個聚在一起,也最愛在邊境上唱蘇聯歌曲逗那些不知道藏在哪裏的蘇聯兵玩。”

一直到現在,媽媽還記得最經典的幾首蘇聯小曲。、

“媽。”媽媽回憶過往的時候撥通了方方的電話,她順着指引很快就找來了,媽媽拉她到身旁坐下,把一個口琴給了她,“今兒個回憶過去,你吹一首蘇聯小曲吧。“

“好啊。”方方在那邊喝了點酒,臉紅紅的,像一個桃子。她喝了酒之後不再拘謹,性格開朗許多,拿起口琴試了試音,确定沒問題後拉起媽媽撒嬌:“媽媽,這裏太吵了,我們去那邊的小河邊。”

說完,另一首拉起魏齊:“走啊,走啊,一起走。”

她嘴裏哼着調子,哼了幾句之後将口琴放到嘴邊一路走一路吹,風格明快卻又溫柔的曲子《喀秋莎》從琴口中飛出。

一下子将氛圍帶到了特定的那些年。

一曲畢,三人已經走到了河邊,在晚風中聽着河水潺潺流動,看着遠處燈火餘晖下美麗的白桦林,魏齊心裏塵封許久的某個開關似乎打開了,他有些激動,扭頭看方方:“什麽時候學的口琴?是爸爸教的嗎?”

他說的爸爸是指方方的生父,他和魏齊爸爸當年是戰友,這次也一起來了聚會。這些個曲子,爸爸會,他自然也是會的。

方方怔了一下,她好久沒聽到魏齊這樣稱呼他爸爸,還沒等她反應過來,媽媽立刻像邀功一樣舉起一只手,“是我,是我教的。”

滿臉的自豪。

魏齊像失了寵的小孩:“媽,你怎麽不教我?”

媽媽一巴掌呼過來:“你爸爸教過你,可你小時候就喜歡吉他。”

魏齊果然被堵住。

他不記得了,他對于爸爸的記憶模糊得估計都不如方方爸爸的多。

方方又開始吹口琴,接連吹出了《山楂樹》和《白桦林》等上世紀流傳到中國厚風靡的古老蘇聯歌曲。

“爸守了九年邊境,沒看到蘇聯解體。”魏齊心裏算着年限,忽然間湧上傷感。

“嗯。”媽媽應一句,聲音低低的,“他也沒熬到跨年,沒看到奧運。如果他活到零八年,汶川地震他會去救災的。方方爸爸就去了。”

兩個人說起共同愛着的人,眼淚同時流下來。

“你問我為什麽選擇方方,是我的私心。因為方方和以前的我太像,你又和你爸爸長得特別像,我就存了荒謬的想法——這可能是你爸爸冥冥之中的意思,讓我倆斷掉的紅線在你倆身上接下來。你們倆幸幸福福的,把我們沒談夠的戀愛,享受到的美好生活一起接下來。

對不起,兒子。媽媽的偏執害了你,也害了方方。

我之前想過,如果不是逼你和不愛的人在一起,把你的選擇空間給擠壓沒了,說不定你也不會吃回頭草和你現在這位結婚。

你是不是特別恨我啊。

兒子,別為了對抗我毀了你後半輩子,你和林洛真的不合适,你們分開吧。”

“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