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奪下郁林郡

九月初一晚上,月缺光暗之時。郁林郡外,突然四面八方,湧出許多兵馬,可能不下三萬。徐逍身騎駿馬,一身黑袍,提着七尺□□,率先攻城。

士徽在樓上大罵:“鄭軟兒不是在交趾郡嗎?怎麽出現在這裏?”

士音也罵:“章明出海崖州,怎麽會突然出現在這裏?趙子龍呢,去哪裏了?”

突然,兵士來報:“大人,不好!一息之間,城中許多地板突然塌方,鑽出許多黃家軍,現在城中已經殺成一片了。”

士徽士音大驚,正組織放箭守城。

又有兵士急急來報:“大人,不好!城東小森林被挖通了,有一白衣小将,正在城中大開殺戒,無人能敵,已經打入郡衙了,少爺小姐都被抓了。”

士徽一口血噴出去:“黃月英欺侮太甚,士家與她勢不兩立!”

黃家軍久攻不進,心中怒氣深重。今日一旦進城,士兵拼命前進。一時間,城中皆是吶喊聲,哭鬧聲。

士音:“大哥,郁林郡守不住!退守交趾郡吧,趁鄭軟兒不在,奪回交趾郡全郡!”再不走,就被砍死了。

士徽咬碎牙齒:“撤,出東門,往交趾郡而去!”親衛士兵,掩護士家兄弟,往東門而逃,中途又遇趙子龍截殺。

士徽滿臉絕望:“吾兄弟葬身此地!”

鄭軟兒急忙趕至:“刀下留人!吾主黃月英只要九真郡、郁林郡,不打算殺幾位大人,速速離去吧。之後,吾主會将士燮老大人,以及幾位少爺小姐送還。”

士徽滿臉震驚:“汝所說的是真的嗎?”士燮可以不為自己考慮,慷慨就死。然而,他若死,士家就倒了。

鄭軟兒點頭:“大人妹妹、妹婿皆效力于吾主,吾主重視何大人,不會絕情至此。大人還說,興許有一日,兩家可以把酒言歡。”

士徽、士音帶領士兵,倉皇而逃。

九月初二,黃月英接到捷報,喜不自勝。于合浦郡中大肆擺酒三天,各行封賞。

Advertisement

黃月英又贈趙雲一套護甲:“趙将軍有青釭劍,萬軍之中,殺人如麻。但也要保重自身,此護甲是合浦郡三十名織女縫制一年而成,所用材料,都是上品。刀劍難穿透,今日贈予将軍。”

酒宴之後,黃月英與諸葛孔明坐在院中亭子下看星辰。

諸葛亮笑:“月英幾日閉門不出,原來是在籌謀郁林郡。”

黃月英:“軍師不是早就猜到了嗎?三天前,就讓我準備糧食和兵器,難道不是預知大勝?”

諸葛亮朗聲道:“是啊,計劃合浦郡一月之行,半個月就已結束。”

黃月英輕笑:“莫非諸葛軍師舍不得我?”今晚是告別的時候。

諸葛亮不答反問:“糧食兵器可否備好?”

黃月英有些失落,低聲答:“早已經備好,明日我派軟兒送你們出合浦郡,一路護送你們到新野。”

黃月英失望只是一瞬,很快又開心活潑:“孔明,我還按着你的口味,給你備了許多交州特産。彩色的水果糖是阿母特意給我做的,我很喜歡吃,你若不愛吃,就給小阿鬥吧。”黃月英令人擡出兩箱子物資。

“這是一本養生書籍,我親自抄寫的,汝可以翻看,多保重身體。”合浦郡的書基本不外流,工科類的更是嚴防死守。這個時代的醫書,怕是只有《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所以,黃月英這本算得上絕世珍寶。

“這是獨一無二的寶物,透明的玻璃杯子,我本用來飲水。汝時常熬夜,可以将其罩在燭火之上,能防風;也不至于因為光線太暗,傷到眼睛。”從現代帶來的玻璃杯,透明度高、質量很好。

這輩子胖圓胖圓的,很可愛,花了六十美元呢,是黃月英心愛之物,不離手的那種。

黃月英一一細說,越到後面,情緒越低落。

“我有些舍不得你,就像當年送我閨蜜上飛機一樣。”黃月英呢喃,都是千裏來看她,短暫的陪伴,然後離去。

“飛機,閨蜜?”諸葛亮問。

“飛機,類似于馬車吧。閨蜜就是最好的朋友,我愛她如家人,我很思念她。”現代時,黃月英父母重男輕女,黃月英愛閨蜜甚至超過家人,至少超過不學無術的弟弟。

不待諸葛亮出言安慰,黃月英輕聲自我排解:“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是做不到了。我只能看看星空,但願某些星光能與她們共欣賞。”一千八百光年距離。

黃月英的含糊其辭,諸葛亮聽不大懂:“今晚可要共眠?”諸葛亮竟然主動邀請。

然而黃月英意興闌珊:“別了,勞資有心理陰影了。”那只是其中一個理由。怕多留一會,就舍不得他走了。

黃月英承認,人許多時候都是孤獨的,只能習慣一個人的寂寞。她也不會那麽矯情,阿父阿母都很疼愛她,鄭軟兒也全心關心她,人不能太貪心的,對嗎?

黃月英斟滿甜酒,笑:“我給你說些故事吧。”

諸葛亮平靜道:“洗耳恭聽。”

黃月英兩杯酒下肚,似醉似醒:“一萬個萬,才是一億。浩瀚蒼穹,或許有上百億年,就說腳下之地,或許也有幾十億年了。人的記錄,除去伏羲女蝸,也就三千年的歷史。”

“三千年間,最令人向往的是西周和大漢。可我最喜歡的,是戰國時期,百家争鳴,百花齊放。後來世間所有的規則框架,幾乎已被那些聖人定下。秦朝焚書坑儒,武帝之後獨尊儒家,幾乎都是一家之言。”

諸葛亮試探,曰:“月英是不滿儒家嗎?”

黃月英醉笑:“沒有不滿,只是在想,若是只有儒家思想,這個世界将會怎樣?重現西周或者大漢的盛世輝煌?”

諸葛亮答:“惟願盛世重現!”

黃月英越喝越多,仿佛醉了:“可是那不夠啊。最盛世之時,每個國家,仍然無數人餓死。孔明,我舍不得有人餓死……”

“若得高産之糧,便無人餓死。”諸葛亮如此回答。

黃月英借醉,把玩着諸葛亮的修長手指:“夫君啊,高産之糧不是天賜的,是經過人去發明創造的。縱然大漢複興,有何人願意去培育高産之糧、大量發明新興事物呢?”

諸葛亮預感,将聽到一個頂級真理:“月英認為何故?”

黃月英醉着癡笑:“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生産關系反作用于生産力。封建制生産所有制本該長命千歲,可我卻不忍心千年之間無數人餓死,我想促進這個進步。”

諸葛亮隐約明白一些,細想之下又全不明白,曰:“月英能否詳細解說?”

黃月英卻是轉了話題:“若是世間,人人吃飽、家有餘糧、孩子皆能上學讀書、他們便會考慮上天入地。航行于星際之間,創造出無數燦爛的文明。”

“醉言嘴語,孔明無需在意。或許,我只是想說,除了大漢,還會有更燦爛的文明出現。我們應該尋求或擁抱新事物的到來,創造新一番的成就。”

“故而,夫君縱然執念,也盡量不要太深。”以這句話結束了談話。

諸葛亮坐在院裏,涼亭燈下,思考了許久。黃月英所說之話,并非沒有可取之處。可是,那不是他諸葛亮的信仰,不是他的道。

孔明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道。忠于皇叔,複興漢室。

黃月英拒絕諸葛亮的攙扶,踉跄腳步,回了房,明早她不會送行的。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有點短,加更一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