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章節

這麽說。」做這個夢,八成是不行了。

「我活了六十三年,已經夠了,是該挪位置的時候了。」成啓銘說道,「還是讓振清他們幫我和馥瑩另尋地方吧,祖墳那地方,不能斷了。我,愧對列祖列宗,不配在那地方。她說得對,此生不要再有牽絆,來生各自安好。」

次日辰時剛過,永寧侯府就敲響了喪鐘,成啓銘拒絕喝藥,病發而亡。病痛折磨了他一晚上,走得半點也不安寧。至于他臨終的遺願,成振清還拿不定主意,說要請堂伯來商議過後再做打算。

成靖寧一早返回京城,半道上就遇到去青苗莊報喪的下人,聽過大致經過後,嘆息一聲後讓車把式快些趕回去。

成靖寧趕到時,成永安和殷元徽也剛到,兄妹幾個相顧無言,一起進了去。靈堂也布置好了,成啓銘的遺體也放到了昊晖堂。

七日後,成啓銘還是葬進了祖地,就挨在李馥瑩旁邊。成振清和成啓正商議過後,決定另擇地方,畢竟成家這麽多年子息薄弱,祖墳之處風水不好占了很大原因。

葬禮過後,成振清辭官,為父守孝三年,孫輩則守孝三個月,期滿過後繼續回原處做事。至于沈太夫人,夫孝可守可不守,頭七一過,就南下去了五臺山,之後一直逍遙山水,到走不動路、頭發花白時才回永寧侯府。

晚年,她在侯府養老,一直活到九十歲,膝下玄孫都有了一打,到過世的前一天,還和孩子們說着江湖山水裏的奇人趣事。

【番外篇三】

「最近大夏那邊不太平, 朕欲派鎮北侯去鎮守西疆, 皇後以為如何?」趙澈拿到最新的西疆知府的奏報, 問成宜惠說。自從出了玉妃那事後,他便不怎麽寵幸新進的年輕嫔妃, 有寵也不會太過。上年紀後, 他數了一圈身邊人,到頭來發現還是皇後最貼心,加上太子做事穩重又極有分寸,永寧侯那家子也安分聽話, 便三五不時的到鳳儀宮來尋皇後說話。

成宜惠笑着奉上新茶,說:「這等國家大事,自是由陛下和前朝的大臣們商議, 臣妾一個婦道人家哪懂那麽多?」平日裏再如何親近, 也知這道線碰不得,當即把球抛了回去。

「說說而已,這裏又沒外人。」趙澈堅持着問道。

「臣妾不過是個無知婦人,說出來也是鬧笑話。自是如何對大祁好,就如何來,臣妾相信陛下的裁斷。」成宜惠也堅持着不說, 哪怕玉妃的事過去了好幾年,她也沒忘記教訓。伴君如伴虎, 誰知道他往後又是什麽嘴臉?小心為上總沒錯。

趙澈被成宜惠的反應弄得無可奈何, 只好問起沈太夫人的行程來。對母親的選擇,成宜惠自是大加贊同, 尤其外出走一遭後,老人的精神越發的好了,現在蘭姐兒又大些了,陪在她身邊,祖孫二人游山玩水好不自在。「母親現在去了蜀地,要去看都江堰、峨眉山、武侯祠和詩仙故裏。每回讀母親寫的游記,真真讓人心馳神往。」

沈太夫人的游記趙澈也讀過,點頭道:「岳母的文采的确不錯,又記錄了當地傳說和風俗,等日後她老人家走不動時,可整理出來刊印成冊,全國發行。」

「那臣妾先替母親謝過陛下了。」成宜惠先前怫了趙澈一次,這回很自然的随杆而上。

Advertisement

鎮北侯府中,蕭雲旌正扶着一歲零兩個月的女兒走路,一旁的六歲蕭昱在拍掌鼓勁兒。成靖寧瞅着這模樣,深覺這回又白生了,什麽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都是騙人的。

小姑娘叫蕭瑜,去年五月裏頭生的,和蕭昱一塊兒,正好湊成一個好字,和她大哥一樣,生來就黏蕭雲旌,成靖寧也只能從他們兄妹的指甲縫裏,得到零星的關注和關愛。

蕭瑜逞強,不到一歲就想下地走路,結果每回都摔得嚎啕大哭。她不喜人抱,除了蕭雲旌之外,是以每回只有她爹哄得了她,等到她一歲之後,每天都教她學步,真真兒是個慈父。

「陛下有意讓我去西疆。」

成靖寧心裏還在吐槽着兒女和老公的事,冷不丁的聽到這句話:「什麽時候的事!」像這類邊疆大吏,家眷差不多都得留在京裏,難道以後他們夫妻要分割兩地?

「就最近的事。」蕭雲旌把女兒交給乳娘,讓蕭昱去找太爺爺玩兒。

「真的要走嗎?」家裏老的老小的小,她必須留下。

「聖旨還沒下來,不過是遲早的事。」蕭雲旌也為難,無論老小都經不起長途跋涉,尤其西疆地區艱苦,他們受不了那個罪。成靖寧也去不了,家裏得留一個能管事的。

成靖寧垂頭喪氣的想了一陣,說:「辛苦你了,走的時候要帶哪些人,和我說就是。」夫妻兩個相顧無言,接着就是一陣沉默。

「真要這樣的話,我先去那邊,安排好了再接你們過去。」蕭雲旌現在沒法子,也只好如此安排了。

用過晚飯後,蕭雲旌到外書房和蕭祖父說了此事,開始着手安排去西疆的事。今上的旨意來得快,準許他帶家眷過去。回府和家中長輩商議過後,蕭太爺和王太夫人都讓成靖寧去。

「我們老兩口現在還能動,看住侯府,管束兩個孩子沒什麽難事。真正等到我們走不動了再回來吧。」王太夫人說。她年過七旬,精神和精力都還好。

蕭雲旌拒絕道:「不成,西疆那邊的狀況我知道,春夏兩季還好,秋冬一冷起來就要人命,不說那地方亂,我先過去安定下來再做打算。」

成靖寧也附和道:「昱兒和瑜兒也還小,您們也都過了古稀之年,我得留下,不說其他,家裏總要有人照看。」好說歹說,才讓兩位老人打消了念頭。

五日後,蕭雲旌出發去西疆,成靖寧此番也接過他曾經擔起的重任,開始全面接手蕭家的生意。每每忙到夜深人靜,總要感嘆一番家裏人丁單薄,要等到兒子成年理事,至少還有十年。

到八月,收到蕭雲旌寄回的信,說他在那邊一切安好,家中無需挂念。只是想他們母子幾個得很,望她多寫信送畫過去,還說等明年年初,派人回來接她到西疆游玩。

分隔兩地,成靖寧也不習慣,只是現在她走不開,等下邊安排妥當了,每年過去住幾月也無妨。

夫妻兩個幾乎隔一日就傳書信和畫作,便是宮裏趙澈見了,也玩笑似的和成宜惠開玩笑說他好像「棒打鴛鴦」了。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鎮北侯家裏的兩位長輩都過了古稀之年,下邊的兩個孩子又小,可不得留下一個照看。」成宜惠萬分同情成靖寧,只是家和國不可兼得。

「說起來,我們也成婚二十七年了,朕還記得你在鄉下爬樹摘大棗時候的樣子,像個皮猴子似的。」趙澈不是明君賢主,但于朝政上兢兢業業,除去年節喪會和生病之日,不曾缺席過早朝。他操勞過度,最近幾年老得越發的快了。

成宜惠低頭淺笑,說:「都多少年了,陛下還記得。」

她是被徐太後拉出來惡心離間方賢妃和寶貴妃的把子,二人在先帝時期鬥得如火如荼,她身為是非漩渦中的人物,難免被雙方勢力惦記。因她永寧侯之女的身份,尤其被方賢妃和趙澈不喜,到成婚前幾月,趙澈還想壞她名節,甚至殺了她,攪黃這門婚事。

鄉下莊子的初遇,并非他說的那麽美好。成宜惠始終記得那天,十四歲那年,她随沈太夫人到鄉下莊子避暑,一直住到大棗成熟的時候。她是個閑不住的,又見棗樹上的棗子大個肥厚,便提了籃子搭了梯子去摘。為了摘新鮮大個的,她便爬到樹上,反正無人瞧見,她便沒那麽多顧忌。

青天白日裏,突然出現一名刺客,她吓得抱着樹幹不敢動,眼睜睜的看着貼身丫鬟倒在血泊裏,眼見着自己就要死于非命,趙澈突然出現,從刺客手裏救下她。兩人真正的緣分,就始于那次英雄救美。

那次之後,她身邊的一應牛鬼蛇神都不見了,嫁進王府後,趙澈也對她寵愛有加。如果沒有聽到方氏故意說漏嘴,她會以為,一切是命中注定。

那場刺殺,正是趙澈親自安排的,不過後來他見到了她的人,突然改變主意,順帶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戲碼。得知真相後,她把這個秘密埋藏在心底,除了身邊的心腹丫頭外,無人知曉。

正是那一次,她才明白美貌的力量,在王府站穩腳跟之前,她借着她的美貌,盡最大努力贏得他的寵愛,先生下嫡子,後拿回王府中饋大權。

她也明白,兩人真正的矛盾在何處,父親給她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