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唱詞
第一次燈會時,扶蘇提議肆裏皆設更鼓為號,如今新設了“北市”,自也新做了幾面大鼓,分設在街口兩邊,安排了鼓手到點擊鼓,好叫百姓知曉時辰變化。
北市正式開業這天,許多人早早過來了,因着不是天一亮就開市,所以大夥到了地方仍是市門緊閉。
有小孩不懼役卒威儀,還大膽地湊上前去摸一把那簇新簇新的大鼓,滑溜溜的鼓皮,刷上丹朱色的鼓身,瞧着就喜慶。
一個小孩摸了,其他小孩也湊上去摸,因着有役卒在旁邊等着吉時到來敲鼓,他們都是摸一把就跑,不敢太過分。
役卒見了,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多加呵斥,很快地,小孩子都跑去抹了把又圓又大的更鼓。好在漆是新上的,被小孩子們這麽輪流摸,也沒掉多少紅,瞧着還是嶄新的大鼓一面!
吉時一到,隸卒們便都聽令而動,抄起鼓槌大力敲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
七聲更鼓響起,代表着七更天到了,這個點一般是“食時”也就是吃飯的時候。今天為了過來湊熱鬧,大夥都沒吃早飯,不過想到馬上能痛快搶購一通,壓根沒人覺得餓。
當然,搶購大軍之中購買力最強的還是駕着車過來的那些仆從,要不是大家集中在這一天過來溜達,大夥還不曉得鹹陽城裏有這麽多能夠一車一車往家裏采買的人家。
看着那些奉命而來的仆從如狼似虎地把貨物往自家車上搬,不少人都覺得自己挑來揀去好像不夠豪邁,要是挑慢了,一會這些家夥把貨全搶完了怎麽辦?好了,不猶豫了,果斷一口氣把想買的全買了!
少府衙門那邊也按照扶蘇的要求,從俘虜裏面挑了一批趙韓兩國的官員和貴族出來當店員幹點雜活。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事挺埋汰人的,說不準很多趙韓兩國的官員和貴族會羞憤自殺,不過在選人的時候大夥都發現不是那麽回事了。
秦國拿下趙韓兩國之後,唯一沒動的只有普通老百姓;工匠樂人宮婢全部納入少府,安排到指定崗位幹活;商賈一個沒留,不是遷入鹹陽就是征調去戍邊;剩下的那些個官員貴族,表現突出的不是死完了就是收用完了,一般般的那些既沒有過人才華又沒有實幹精神,全都和兩國士兵一起當俘虜去了!
當俘虜過的是什麽日子?吃不好穿不好,天天得幹活,不幹活就挨鞭子!
平時吃慣了苦的士兵們還好說,以前他們不也這樣過?可對于那些被俘虜的官員和貴族們就不一樣了,想想看,他們以前擦屁股都是用絹帛的,還得用織得細密柔軟的那種!現在!讓他們用竹片和茅草!還是舊得像長了毛的竹片!
這是人過的日子嗎?
每每回想以前用來鋪地紮棚搞排場的絹布,他們都會捂着腚淚流滿面:假如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把它們留下來擦屁股!
現在,秦國朝廷決定給他們這些能識文斷字的人一個再就業機會,讓他們發揮一下餘熱,跑跑腿或者結個賬什麽的。
這活兒薪酬福利頭三年統統沒有,只一點好,不用去修路挖渠了!還有一點,生活物資統一配備,睡的大通鋪變成小通鋪,再也不用聞那麽多臭腳了,心動不心動!
心動也沒用,還得參加統一考試,精通秦國話或者算術好的人優先。
要換以前,很多人只會說:呸!什麽玩意,我就是餓死都不會幹這種活計!
在俘虜堆裏熬了一兩年的人卻說不出這兩種話了:他們都能為一口飯和別人幹架了,能脫離苦海當然早早上岸!至于不體面,他們現在這灰頭土臉的模樣難道就體面了?!
唯一的問題了,他們服了這麽久苦役,都快把自己識文斷字的本領忘光了,算術也不一定還有原來的水平,要是考不上可怎麽辦?
經過為期幾天、十分嚴格的筆試和面試,一批趙韓兩國的官員和貴族們脫穎而出,成功競争上崗,穿上了統一分發的店員工作服,開始在全新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比如完成十分重要的收銀工作!
這批店員原本還在心裏犯嘀咕,感覺會不會有人認出自己,要是以前打過交道的家夥來嘲諷自己怎麽辦?結果到正式開業這天,他們才發現自己完全是杞人憂天了!
一整天下來壓根沒人會在乎他們是誰,進店的人個個財大氣粗,一捆一捆地搬草紙,一袋一袋地買面粉,好像買慢了會虧似的!那些明顯是公卿大臣家的仆從也就算了,便是普普通通的鹹陽百姓,到了店裏也是這個我要了那個我要了,花起錢來眼也不眨!
秦國的百姓已經富成這樣了嗎?
同樣被震驚到的還有那些被安排在北市周遭落籍的趙國豪強富戶。
他們的家財一路上被人順走不少,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所有人都忍氣吞聲聽從安排,現在他們終于擁有正式戶口,可以不用擔心自己那點錢被人順走了!
對于鹹陽這個北市,他們心裏有點抵觸:據說這是仿着他們趙韓兩國的王宮搞的,這不是欺負人嗎?咱國都亡了,你們還要這麽對咱的王宮,和墳頭跳舞有什麽區別?
不過,錢帛珠寶可以自己放很久,每天都要用的日耗品囤不了啊,還是得去買。
他們現在已經被編入市籍,往後還是繼續當商賈,雖然眼下還沒他們插手北市生意的份,可總得先熟悉熟悉市場,研究研究做什麽生意能賺。要不等他們錢花沒了,估計得和那些掏不出錢遷入鹹陽的小商賈一樣被發配邊關搞建設去!
于是懷揣着“我沒有對故國王宮不敬的意思,我就是想找條活路”的想法,遷入北市的趙韓兩國富戶豪強混入了秦國百姓的逛街隊伍之中。他們現在都夾起尾巴做人,穿得很低調,全仿着秦國百姓來,不開口沒人看得出他們不是鹹陽人。
可惜區別還是有的,區別在于秦國人都把限購商品買光了,他們才後知後覺地走到空空如也的貨架前,站在那裏傻眼了。
幸好經過幾天的備貨,普通日用品貨量充足,即便滿鹹陽的人都來買也還供應得上。只是人還是特別多,要不是每家店門前都有人維持秩序,限制進店人數,也說不準會出什麽亂子!
所有人心滿意足地完成大采購,前頭就有歇腳的地方:各式酒肆食肆組成的美食一條街,裏面有各種熱飲熱食,沿街小店誰都能進,由趙王宮改建而成的那家酒樓可就有身份限制了,你要是報不出個名號來就得付足了錢才能進去看上一眼。
瞧見滿街飄香的盛景,拎着一堆掃貨成果的人都覺得餓了,三三兩兩地在沿街的小店裏落座叫了吃的。
北市商賈紮堆,他們本身要吃飯,來采買的人也要吃飯,這就是一大客源。
而且後頭還有個達官貴人們用來舉行宴會的大型宴飲酒樓。
想想看達官貴人們在裏頭宴客聽曲,沒個一天半天結束不了吧?那些個擡轎的、辦事的、跑腿的,總不能一整天不吃不喝吧?所以這些酒肆食肆只要用心開,往後不會缺客人!
哪怕這些客人都掏不出多少錢,可他們走的是薄利多銷、積少成多的路子,每個月除去租錢、稅錢的純利潤對普通老百姓依然有巨大的吸引力。
思及日後的紅火日子,一幹小店的店家們全都幹勁十足,熱情招待湧入店裏的客人。
這天是休沐日,不過百官都收到了扶蘇的帖子,表示要在新開的“趙宮酒樓”宴客,正式給這座官營大酒樓開個張,希望有空的人都賞臉來吃頓飯。
趙宮酒樓最終定名為“玉瓊樓”,趙國都沒了,自然也沒有趙王宮了,玉瓊樓取的是玉宇瓊樓之意,聽着很有仙氣。
朝中諸官收到帖子,都麻溜地把當天的安排往後推了推,有什麽辦法呢,這可是頂頭上司的兒子請客,還是官營産業正式開業,誰要不去說不準會遭清算!
想想前幾次公費聚餐的遭遇,不少人都開始發愁:接下來他們家有什麽要開宴會呢?兒女嫁娶?父母過壽?孫子滿月?要不給兒子辦個謝師宴?反正大王的面子總要給,必須當場預定一兩場宴會!
臨到開宴時分,出來采買的人潮已經散了大半,北市雖還是車馬如龍,瞧着卻沒有早上擁擠了。
一衆達官貴人提前乘車騎馬來到玉瓊樓前,乍一看大門上龍飛鳳舞的“玉瓊樓”三個字時都有些恍惚,很有些滄海桑田的感慨。他們還不知曉什麽“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只覺得心情非常複雜,有一點點惆悵,又有一點點唏噓。
還有一點點爽。
在門口碰上的文武諸官對視一眼,笑呵呵地上前相互寒暄,結伴從“玉瓊樓”正門魚貫而入。
扶蘇早就到玉瓊樓坐鎮了,他給嬴政也送了帖子,不過嬴政沒說來不來,只說到時候再看看,瞧着好像興致缺缺。
不管嬴政最後來不來,扶蘇都是按着嬴政會來做準備的,直接把安防調整到最高級別。
為了迎接開業,扶蘇還特意調了批樂人過來熱鬧熱鬧,并且貼心地讓樂人們選唱文武百官寫的詩,好叫文武百官知道他們的優秀作品沒有被埋沒!
等文武百官陸續入場之後,樂人們也伴着樂曲歡欣鼓舞地唱了起來。
樂人們嗓音清越,歌聲悠揚,本應是極為動聽的,有的人臉上的笑容卻逐漸僵硬。
這歌兒,聽起來有點耳熟。
作者有話要說:
扶小蘇:好作品,應該大力推廣!
文武百官:笑容逐漸消失.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