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幫廚
在未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法之前,張鶴只能将茄子打入“慎種”的名單之內。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谷物。谷物不僅能繳納賦稅,還能留着自家吃,剩餘的就由官府或是米商派人前來收購了換錢。
為了将日子過得富足,她只有順應潮流,種水稻!
五谷是百姓賴以生存的主要作物,而稻谷則是南方最重要的作物。只是不管這時期的水稻有多少品種名稱,它的畝産都只有兩石左右,這還是個別地方才有的産量。
張鶴以前并不懂一石有多少,後來見識廣了,才知道一石大約只有五十多公斤。跟現代雜交水稻畝産四五百甚至是六百多公斤的成果來對比,那就差太多了。
“如果我種的水稻畝産八-九石,被人知道了,恐怕得盯上我的地了吧?”張鶴心想。
看着系統裏為數不多的化肥,她決定不用化肥,用跟普通人家一樣的方式來種植。希望雜交水稻能占優勢,種出個三四石來就足夠了。
在張鶴思考着農田的事情時,擡眼便看見夏紀娘提着籃子走了過來。自從花朝節回來後,她們可沒說過話了。倒不是她們之間交惡,不過是張鶴要忙田裏的事情,夏紀娘又有意無意地避着她。若非張鶴在李大娘的田裏閑聊,她過來給李大娘送吃的,倆人也碰不到面。
“夏娘子。”張鶴開口喚了一聲。
夏紀娘老遠就看見她了,即使不想讓李大娘又胡亂拉郎配,也還是硬着頭皮過來了。她微微一笑:“張二郎怎麽有空過來了?”
“忙裏偷閑,來跟大娘請教一下農務。”
李大娘笑道:“說不上請教,就唠嗑而已。”
夏紀娘沒說什麽,将籃子擱在田埂邊上,對李大娘說:“姨母,快過了吃早食的時間了,快些吃東西喝口水歇一下吧!”
籃子裏裝着兩碗餃子,還有兩塊胡餅一壺水,胡餅是昨天晚上留下來的,被熱一下後就有些軟塌塌的。餃子倒是剛弄的,還冒着熱氣,香味四溢。
“驢哥兒餓了嗎,要不要嘗一嘗?”李大娘眼尖,看見張鶴盯着碗裏的餃子看,便問道。
張鶴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道:“不用了,再過一個時辰我也該回去吃午食了。”她不過是想起夏紀娘的手藝,有些羨慕罷了,卻不曾想被誤會成嘴饞了。
Advertisement
別人在吃早食,她也不好再呆在這裏,便先回去了。夏紀娘和李大娘吃完了東西,歇夠了便繼續幹起了活來。
夕陽西下時,夏紀娘和李大娘才趕着張鶴家的老牛回家去。李大娘在廚房裏準備晚食,夏紀娘則去把老牛還給張鶴。
在門口的時候便聽見張顯的聲音:“二哥餓……”
“我不二。”張鶴的聲音有些飄,像是屋內傳來的。
“二哥好餓!”張顯又呼。
“你才好二!”
夏紀娘聽着他們的對話,只覺得有趣,不過她沒忘了自己過來的目的,便在外頭說了聲:“張二郎,我來還牛了。”
張顯一下子就跑了出來,烏黑的眼睛中閃着亮光:“夏姐姐!”
夏紀娘琢磨不透他為何看見自己是這表情,笑着點了點頭。張顯主動接下牽着老牛的繩索往裏頭拉,又讓夏紀娘進來坐一下。
“夏姐姐吃過晚食了嗎?”張顯問。
“還沒。”一般在一個時辰以前就該吃的了,不過她跟李大娘忙到這麽晚才回來,也就沒吃。而這個時辰是張鶴家剛開始做晚食的時候,她剛好看見張鶴從廚房走出,還端着一盤菜。
“夏娘子來了!”張鶴一如既往地跟她打招呼。
“姨母讓我來還牛,早些時候已經喂過了。”夏紀娘道。
“不需要再借了嗎?”張鶴問。
“嗯,地已經犁好了。”
夏紀娘的視線落在張鶴手中端着的菜上,不過本該色香味俱全的菜卻有些焦,而且也聞不到什麽香味。張顯将老牛趕回到牛棚中回來,看見的時候小臉的表情就垮了,直呼:“我不要吃這個。”
“多吃蔬菜身體好!”張鶴回。
“這個好苦!”張顯繼續反抗。
“苦也要吃。”
張顯躲到了夏紀娘的身邊去,拉着她的袖子,一臉希冀:“夏姐姐做的菜不苦,還很好吃!”
夏紀娘知道張鶴手裏的是芥菜,而這種菜普遍都是有苦味的,所以她并不認為到了自己的手裏就不苦了。不過相較于張鶴炒得這麽焦,她倒是有信心不會炒焦了。
再看張鶴也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她心中一軟,道:“張二郎可還需要幫忙?”
張鶴意外地看着她,旋即搖頭道:“我怎好讓夏娘子無償幫忙呢!”
張顯連忙拆她的臺:“二哥想吃魚,但是他不會弄!”
張鶴感覺面上無光,瞪着張顯:“你再說我明天就送你回族裏進學!”
張顯可憐巴巴地看着夏紀娘,後者被他們逗笑了,道:“張二郎借牛給我們已是大恩,我幫忙做一頓飯菜是應當的。”
“呃……那就勞煩夏娘子了。”張鶴想到上次吃到的魚,便厚着臉皮讓她幫忙了。
夏紀娘在心裏嘆了一口氣,她想避着張鶴,卻還是避不過。不過看張鶴這模樣,也讓人疏遠不起來。
張顯十分高興:“上一次夏姐姐送來的飯菜十分可口,二哥一直都想吃魚,卻弄得都是腥臭味,不好吃!”
張鶴幹脆不去聽張顯說她的壞話,在邊上幫夏紀娘生火。夏紀娘倒沒想到張鶴愛吃魚,她想了想,将魚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蒸一部分煮湯。
“火的大小也是要控制的,還是我來吧。”夏紀娘對張鶴道,便将兩個閑人趕了出去。
“我有那麽沒用麽?”張鶴心裏嘀咕。
張顯趁機将她炒的芥菜端給了夏紀娘處理,張鶴發現她在張顯的心中地位是越來越低了,不由得将他提溜過來:“村塾、家塾,選一個。”
村塾是一些有學識的人在村子裏辦的私塾,主要收的是村裏要啓蒙的孩童。而家塾一般是由富貴人家為了族中的子弟而辦的私學,但有些也會收鄉裏的孩童入學。
相較之下,村塾離家近,但基本上的目的只是讓孩童識字,而學不到更多的知識;家塾則是大家族劃出一部分田産作學田,其生産便是供以族內的子弟讀書的,而這兒主要教授《蒙學》、《千字文》、《太公家教》、《三字訓》之類的啓蒙知識,接下來也會教授更進一步的知識。
張家這樣的大家族便有家塾,不過在張家莊附近,離這兒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張顯若是要去張氏家塾,則還得住回到張家去。
“村塾。”張顯沒想太久就做出了選擇。
張鶴嘆了一口氣:“那就村塾吧!”
上次花朝節進城,她便給張顯添置了一些要進學用的教材,除了筆墨紙硯還有《蒙學》、《千字文》、《三字訓》各一本。這些書上的字她倒是認識,可若要她來教人,還是辦不到的。
“好好學,等你長大一些,就送你去更好的地方找更好的名師求學。”張鶴道。
她沒問張顯長大了想做什麽,畢竟和她只有種田這條路不同的是張顯長大後有許多路可以選擇。而于男子而言的,考科舉恐怕是最好的出路了。
夏紀娘端着菜出來時,外頭的天都已經暗了下來。張鶴和張顯的肚子餓的直打鼓,聞到陣陣香味時,口水都差些流了出來。
“竈上還有魚湯,我已經把火滅了,但是一時半會兒還冷不下來。”夏紀娘道,“我先回去了。”
“夏娘子!”張鶴連忙開口,“留下一起吃如何?”
夏紀娘幫她做飯,做完就讓人離去實在是太不好意思了。
“姨母已經備了我的份了,估計在等着我回去呢。”
張鶴不願讓她空手回去,就去拿了幾個雞蛋給她:“早上撿的,還鮮着。”
夏紀娘推不掉只好收了,又道:“如果覺得芥菜太苦,可以腌制成辣腳子或辣菜,滋味也好。”
“哦,好。”張鶴壓根就不知道辣腳子和辣菜是什麽,只管應了下來。
夏紀娘回到李大娘家,後者也沒追問她為什麽這麽晚才回來,不過看見她拿了幾個雞蛋,便知道肯定又是她幫了張鶴什麽忙。心裏想着如果夏紀娘嫁給張鶴,或許倆人的日子會過得更好。可惜夏紀娘從不着急,而張鶴也沒見有娶妻的意向,她實在是替她們着急!
二月下旬,服差役的“春夫”都陸陸續續地被放了回來,而村子裏的人也漸漸地多了起來。
李大娘和夏紀娘在田間勞作一日,便有七八個服差役回來的村民跟她們打招呼。當他們看見夏紀娘時,不由得多看了兩眼:“李大娘,這是誰家的娘子啊?”
“我外甥女啊!”李大娘道。
“噢,就是三年前來過的吧?”那人有點印象。
“是她。”
“可許了人家?”那人又問。
“許了。”李大娘回。
那人“哦”了一聲,有些失望地走了。
夏紀娘默默地看着李大娘欺騙他,私底下才問:“姨母,你何以要跟他說我已經許了人家了?”
李大娘拉着她囑咐道:“那是村頭的張花,是個造孽的,你見了他們可是要躲遠些。”
“嗯?”
李大娘見她還有些懵,便解釋道:“那張花也不過二十四歲,可他不是個好的。他六年前便娶了妻,第二年還生了一個女兒。不過他不想要女兒,便将剛出生的孩子溺死了埋在屋後。可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生的都是女兒,他都給弄死了。或許是報應,他的妻子去年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但是不過一夜便夭折了,他妻子也去了。”
夏紀娘明白李大娘的意思了,她是擔心自己會被張花看上了。回道:“姨母的話我記住了,我會躲着他的。”
李大娘對夏紀娘還是很放心的,除了張鶴家,倒沒見她往別的男子家跑的。想到張鶴,她忽然發現這一整天都沒見到張鶴的影子,便對夏紀娘說:“紀娘,這兒我忙就行了,你去驢哥兒的田裏,幫他看一看。”
作者有話要說: 餃子在宋代叫馄饨,不過為了不弄混淆了,又考慮是架空的,就直接用餃子來表示了。
還有宋代的饅頭其實是有餡料的包子,而包子……則還是包子_(:з」∠)_
感謝152yuki扔了1個地雷
踏歌知韻晚扔了1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