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黃雀

“便在高祖神主前跪着!何時知道自己的錯處,何時再起來!”

景硯繃着面皮,話一出口,雲睿登時呆住了。

她難以置信地眨了眨眼,瞪着一雙晶亮的眸子盯着景硯,似乎想确定剛剛進入耳中的話是否當真是阿嫂所說。

阿嫂說讓自己跪在高祖神位前受罰?

跪着!

阿嫂罰自己跪着!

她雲……唔,宇文睿是何人?大周帝國的儲君啊!未來的皇帝!堂堂天子怎麽可以被罰跪!

這會子,雲睿倒是端起儲君的身份來了。

被罰跪,不是應該是景嘉悅那種小瘋丫頭該承受的嗎?

為何是自己被如此對待?

雲睿鼓着腮幫,仰着臉,緊緊地盯着景硯,眸光中閃爍着委屈與不甘。即便這樣,她也并未忤逆阿嫂而站起身來——

不知是出于何等心思,雲睿在潛意識中不忍心悖逆阿嫂的任何決定,哪怕是要她自己受苦的決定,雲睿也不忍心悖逆。

景硯微微低下頭,看着那如同被冷落的小獸一般可憐巴巴的眼神,心裏先就軟了。

那一瞬,她很想一把拉起這孩子,告訴她“下不為例”。

然而,她知道,這孩子太過聰明,心思又太過跳脫,若是此時不加以管教,不令她知道“敬畏”二字,将來日漸長大,說不定就會惹出禍事來。若是個尋常人家的小孩子,哪怕是世家子弟,頑皮胡鬧,充其量不過是敗壞家業、傾家蕩産,讓家族蒙羞;可是身為一代帝王,若是不知敬畏,當真有朝一日手握大權,為所欲為,說不定将要面對的便是亡國滅種、生靈塗炭。

武宗皇帝年輕的時候,又何嘗不是聰敏睿智、文武雙全,為高祖所欣賞?可是,回首看看武宗中年之後所做下的荒唐事……

想及此,景硯不由得打了個寒噤。繼而柳眉一豎,毫不客氣地迎着雲睿的眼神逼視回去。

只這一個回合,雲睿便敗下陣來。如同洩了氣的皮球,她小小的身子,也不似之前那般繃直挺拔了,而是,頹然地窩在蒲團之上,渾然沒了精氣神。

景硯心中雖是憐惜她非常,臉上卻看不出分毫來。她不言不語地轉身,帶着秉筆和侍墨直奔殿門。

又是一陣“隆隆”的門響。

這次,雲睿可是感覺不到什麽“身為宇文氏子孫的使命感”了,她只覺得自己的心髒正被那“隆隆”的聲音碾碎,碎屑又被無情的罡風吹散得幹幹淨淨。

想到這空曠的大殿裏即将只剩下自己一個“活人”,雲睿心裏委屈得跟什麽似的。鼻頭一酸,淚水便要奪眶而出。

雲睿使勁兒咬住自己的嘴唇,仰起頭看向殿頂繁複的花紋,生生憋回了眼淚,不讓它們傾瀉出來。

慫包才哭哭啼啼的!軟|蛋才那麽沒出息!

景嘉悅那種弱女子被罰跪了才淌眼淚!

我是誰?我是大周的儲君!未來的天子!我才不要哭!才不要被天下人笑話!

雲睿咬着牙,看着頭頂的雕花紋飾,心中暗暗給自己打氣。

她的一舉一動,皆透過大殿窗棂子的細小縫隙被景硯看了個一清二楚。

景硯微微動容,一股子酸澀感泛了上來。

秉筆瞧得心疼,湊上前來,低聲道:“主子,睿殿下還小呢……”

景硯深吸一口氣,緩緩輕聲吐出:“玉不琢,不成器……”

秉筆暗嘆一聲,不敢再勸。

景硯仿佛下了極大的決心,再不看窗棂內的雲睿一眼,而是低聲吩咐秉筆和申承:“你二人在這裏伺候殿下。”

二人一凜,明了景硯這是不放心殿裏的那位小主子,令自己在此處照應着。主子還是十分在意睿殿下的。

緊接着,景硯忽的高聲道:“申承,回坤泰宮!”

內廷總管登時頭大如鬥。他于宮中厮混了幾十年,怎會不懂得主子話語中的深意?

這是給殿裏那位小祖宗聽的……

哎喲我的主子哎!您這是坑我啊!您這不是讓老奴我得罪未來的小皇帝嗎?

申承暗自叫苦不疊,卻又無可奈何,縣官還不如現管呢!在皇後主子手底下做事兒,不就得按她老人家的主意辦事兒不是?

他只好硬着頭皮高聲道:“皇後起駕坤泰宮!”

眼睜睜看着皇後儀仗越行越遠,申承耷拉着眉角,又垂頭喪氣地立回了殿門外。

果不出景硯所料——

雲睿跪在殿內的蒲團之上,心中雖然難受至極,兩只耳朵卻始終豎着,凝神聽着殿外的動靜。

她很擔心阿嫂就這麽不理會自己了,那會讓自己覺得茫然無措。

然而,殿外突地傳來阿嫂的聲音,說要回坤泰宮?

她就這麽扔下自己,走了?

由不得雲睿不相信,馬上便傳來了申承尖細的聲音,然後就是由近而遠,直到遠得聽不清楚的腳步聲聲。

雲睿惶然,第一次在這空曠曠的禁宮內感受到了孤獨。

她四顧無措,鼻間充斥着檀香的氣味,再也沒有了阿嫂身上好聞的氣息。

雲睿當真忐忑了,她顧不得難過,只在心裏一個勁兒地問自己:我當真錯了嗎?不然的話,緣何惹阿嫂這般生氣?她……定然是生氣了吧?

且不論雲睿是否懊悔,單說景硯。

她內心不安何曾遜于雲睿?一路恍然,一忽是阿睿可憐兮兮的小臉,一忽是哲深情凝望着自己的臉。

自己懲罰阿睿,何嘗不是自我磨折?

景硯暗嘆一聲。

理智卻又告訴她,對于那個跳脫的小孩子,不管教是不成的。

如此心思纏|綿糾結,展眼間已經遙遙看到了坤泰宮。

一個熟悉的身影堪堪迎了出來。

她怎麽來了?

景硯暗暗皺眉。

玉玦迎着景硯的肩輿,行禮道:“娘娘讓奴婢好找!”

景硯連忙在肩輿上欠了欠身:“玉玦姑姑有事?”

玉玦微微一笑:“奴婢哪敢勞動娘娘?是太後她老人家,着奴婢來尋娘娘。”

景硯一凜:“母後?”

她的記憶中,太後從沒主動派人來找過她,何況還是派身邊第一貼身侍候的玉玦?景硯焉能不納罕?

“正是呢!太後她老人家請娘娘去壽康宮,說有要事相商。”

景硯連忙躬身稱“是”,又道:“本宮知道了。有勞玉玦姑姑了。”

甫一踏入坤泰宮,景硯便呆住了。

段太後端坐正中,氣色比前日好了許多。可,她下首那人,身形瘦削,面目清癯,須發灰白,一身當朝一品的官袍一塵不染——

不是尚書左仆射段炎段之亮,又是何人?

大周朝立國伊始,便循着前朝舊制設三省六部。然而幾代帝王下來,尤其是到了武宗朝,皇權集中得厲害,中書、門下二省幾成虛設,就連總領政事的尚書令,也因武宗擔心危及皇權而經年位置虛空着,只留下尚書省兩位副長官——左仆射與右仆射互相牽制着權力。因大周朝又以左為尊,是以這尚書左仆射俨然位同宰相,乃文官之首。

這段炎段之亮也是個有來頭的。他祖籍渭州,乃渭州段氏宗族子弟。段氏為渭州望族,前朝以商賈起家,後捐了個小官。官商兩路皆吃得開,是以家族日盛,漸成渭州大族。太|祖昔年起兵,糧草用度,大部分仗着段氏一族運籌帷幄,所以才可後顧無憂,所向披靡。太|祖立國後,遍封功臣,段家家主得以封侯。而這渭州段家,正是段太後的母家。

段炎并非段家嫡支,只因家境貧寒,他唯有靠寒窗苦讀謀得入仕。他是武宗朝的進士,先後輔佐武宗、仁宗和宇文哲三位帝王,堪稱三朝元老。他更因着是兩任帝師、一朝宰相,俨然為衆臣工之首。

不待景硯将眼前情狀想得分明,段炎已然起身施禮。

“臣段炎參見娘娘千歲。”一躬到地,語氣不卑不亢。

他的年紀,足可做景硯的祖輩了,又是太後的族兄,三朝元老,景硯怎好意思平白受他的禮?

“段大人。”景硯欠了欠身。

段太後撩起眼皮,掃了一眼景硯,淡道:“皇後來了?坐吧。”

景硯謝了座。

段太後轉向段炎道:“之亮啊,這幾日前朝都還安妥吧?”

景硯聞言,一凜。

段炎拱了拱手,恭敬道:“臣幸不負太後所托,朝廷安妥,諸般政事俱都按部就班,并沒有失了分寸。”

段太後舒然一笑,“那便好啊!國家遭逢大變,總算有列祖列宗庇佑,安然過渡了才好。”

說着,她沖着段炎微微颔首:“之亮啊,辛苦你了!”

段炎連忙起身拜道:“此乃臣職責所在,又是太後重托,豈敢有分毫差池?”

這一幕看在景硯眼中,恰如一出排演妥帖的好戲。

景硯心中突地湧上悲涼——

她殚精竭慮地請父親聯絡群臣,又費盡心思地接近各路節度使,如孟昭輝之屬,只為了給新皇登基一個安穩的保障。而她的姨母,這位太後婆母,卻早已不動聲色地暗布棋子,将朝廷中的一切都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她甚至直到此刻,才将這些告知自己。

雖然,同為大周江山,同為新皇着想,這般被排斥于決策之外,景硯還是隐隐泛上一股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苦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