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去見爺爺
他現在的內心已經被我一定是認識了個假的白夜給刷屏了。
好了,告訴你自己要冷靜,要冷靜,一定要冷靜。然後司玉深呼吸了幾下,平靜下來。
不理會白夜,司玉自顧自的收拾東西。幸好白夜也沒有過多的糾纏,司玉收拾好了東西就出去了。
遠遠的,就看見莫寒等在一旁的樹底下。司玉高興的向着莫寒招了招手,然後快速的跑了過去。
“哥哥!”
【滴,莫寒好感度加到百分之七十】
果然,司玉就猜到這個弟控哥哥會是這個樣子,所以才喊了一聲。
莫寒摸了摸司玉的頭頂,然後對着司玉說道:“小玉,今天我帶你去看爺爺!”
爺爺,司玉的記憶中沒有這個人。不過聽莫寒的口氣,似乎這個爺爺和他們很是親。
不過,司玉又怎麽會怕呢。一臉迷茫的看向了莫寒,莫寒這才想起來,司玉似乎是失憶了。
“沒事,我回家把照片給你看,你就會認識爺爺了!”
司玉點點頭,然後和莫寒一起回到家裏。
給爺爺準備的禮物,莫寒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所以現在直接拿着就可以去爺爺家了。
司玉覺得自己即使是失憶了,禮物光讓莫寒去準備的話,自己也還是蠻不好意思的。于是,他在走的時候,把自己一套珍藏已久的茶具帶了過去。
帶茶具這件事,司玉并沒有給莫寒說。
爺爺年紀有些大了,比較喜歡幽靜的地方。所以莫寒特地給爺爺找了一處郊外房子。
Advertisement
車進入大門裏面,大老遠,司玉就看見了一個有些佝偻的老人站在門口,笑着望向他們。
看到司玉和莫寒下車來,老人連忙笑眼咪咪的看着他們。
“呀,小玉,爺爺可是想死你了!”
看到司玉,老人一下子撲了過來。司玉連忙将老人接住。
“好了,爺爺,我們先進去,這麽老是待在這裏也是不太好的啊,這麽冷的天!”
老人點了點頭,歡快的拉着司玉跑進房子裏面。別看老人年紀大了,那身子骨可是比莫寒他們還要硬朗呢。
“小玉,你現在這裏坐着,我去和爺爺說幾句話”
看樣子,莫寒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爺爺說,所以司玉乖乖的點了點頭,坐在沙發上。
莫寒和老人進入到書房裏面,老人有些疑惑的問到:“你這小子,找我來幹什麽?”
“爺爺,我有件事要告訴你,但是你聽後一定不要驚訝!”
老人點了點頭,示意莫寒繼續說下去。
“爺爺,其實,司玉前些天因為遭遇了一些事情,所以導致了記憶有一部分沒有了,可能司玉現在已經不認識您是誰了!”
“這個我知道啊!”
莫寒驚訝的望着也爺爺,說道:“什麽,爺爺,你知道?”
“你這小子,以為爺爺在這裏住着,就不知道你那邊發生的事啦,真是太小看爺爺了!”
“是是,爺爺最厲害了”
莫寒無奈的笑笑。
“哼,你沒有保護小玉的事情,爺爺我可是記在心裏了呢,你要小心一點哦!”
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心态卻還是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有時幼稚有時又調皮的,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看着爺爺和莫寒有說有笑的從書房裏面走了出來,司玉眼角也挂上了笑意,看來他們談的不錯!
“對了,爺爺,這是我們給你帶的禮物。”
莫寒從外面把禮物拿了進來,禮物是一塊上好的佳玉,細膩的觸感,微微發亮的顏色,哪一件都證明着它的價值不菲。
爺爺拿過禮物,細細的端詳着這塊玉。玉上的那幾個字明顯就是莫寒親自刻下的,玉雖然是好玉,但是讓爺爺最在意的還是莫寒刻的那幾個字。
莫寒把司玉的禮物也準備好了,正當給爺爺說的時候,司玉卻是搶先一步。
“爺爺,我也給你準備了禮物!”
“喲,小玉玉也給我帶禮物了,快拿出來給爺爺瞧瞧!”
司玉把茶具拿了出來,茶具是他珍藏已久的一副茶具。
這是由木魚石制成的茶具,木魚石是一種很稀有的空心石頭,又叫太一餘糧,俗稱鳳凰蛋。具有消災,延年益壽的象征。
木魚石大小不一、形态各異,空腔內有的呈卵形核狀,有的呈粉沙狀,有的為液體,用手搖動,可發出動聽的聲響。古人有詩贊曰:“曾見山有洞,罕聞石中空,雖非珠玉類,可在一絕中”。古代的文人墨客利用它來做硯臺,墨放到裏面,縱使過了很長時間,那墨香還是存在與裏面。
史料記載,這乾隆皇帝為這木魚石茶具曾題過字。
木魚石茶具是指用整塊木魚石作出來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壺、酒壺、竹節杯、套筒杯、冷水杯、茶葉筒。
爺爺看見了這套茶具,簡直就是愛不釋手。他也是懂文化的人,自然知道這套茶具的珍貴。
作者有話要說:
由于有些家事,所以今天更得比較少。不要介意啦!
這裏說一下,關于文中木魚石茶具的事:
木魚石茶具指用整塊木魚石石塊作出來的茶具,主要包括木魚石茶壺、木魚石酒壺、木魚石杯、套筒杯、冷水杯、茶葉筒等。木魚石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空心的石頭,又叫“太一餘糧”、“禹餘糧”、“石中黃子”,俗稱“還魂石”、“鳳凰蛋”,象征着如意吉祥,可護佑衆生、辟邪消災,佛力無邊。木魚石茶具系天然礦石,不經過後期燒制,使用前需用少量溫水預熱,以防茶具破裂。
木魚石是一種礦物類中藥。中國大多數藥學著作和藥典中均有記載,《神農本草聖經》将其列為上品:“久服可延年不老”,《本草綱目》記述:“久服耐寒暑不饑、輕身延年不老、除邪氣。”許多中藥方劑中含木魚石,有“止血、止瀉”之功效。近年來中藥的成分和作用受到重視和研究,但是對礦物類中藥的研究仍較少,應該引起醫學工作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