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刺秦(1)
第4章 刺秦(1)
1、方略
雖然時值盛暑,天氣燠熱,張浚在政事堂與呂祉會面時,心情還是甚為愉悅。他甫一見呂祉的身影出現在廳門,便用誇張地語氣稱呼自己下屬的表字道︰“安老,你人還沒有到臨安,我就已經聽說了,你這次真是讓後護軍的一衆人等瞠目結舌!有人告訴我,你在校武場上持槍躍馬,示衆三周,挑戰鄂州諸将,這些驕兵悍卒竟然無一人敢上前相應,連岳少保的兒子岳雲也甘心蟄伏,着實是威風八面。”
“相公說笑了。”呂祉躬身答禮畢,解釋道︰“下官當是一時技癢,然而鄂州一軍衆人很是知道些文武尊卑的禮節,尊重下官便是尊重都督行府,便是尊重朝廷諸公,俱都怕傷到下官,自然便百般推讓。是以下官無奈只好一人做些馳馬技擊之事。”
“安老,你還是這樣的誠實穩重。”張浚笑着讓呂祉坐下看茶,文武尊卑四字将他熨帖的甚是舒服,“某本還想着,竟是從不知你有如此驚人的身手,何時将某也瞞了過去?”
兩人在略作閑談之後,很快進入了實質性的內容。
張浚呷了一口茶,輕搖羽扇︰“安老,你書中言道,雖有防秋之論,岳飛倒是猶有進取之心,你觀此次岳少保進兵,方略如何?”
“岳少保的方略嗎,”呂祉習慣性地撚須沉吟。他還記得岳飛與他議論北伐大計直到深夜方才就寝時的激動神态,也對其大政方針之後細致入微地理由多有了解--岳飛的謀劃更注重于立足,譬如弈棋得一角而一角固。然而這更讓他感到為難,需要謹慎應對才能敉平張都督的“雄心壯志”與現實之間巨大的落差。
張浚其實并不對呂祉地回答抱有多大希望,左右諸将糊弄朝廷已經是常态,即使岳飛素稱忠勇,平楊?之際也是直到圖窮之時,方才把用兵大計向自己一一陳述,還懇請自己暫留身七日。他見呂祉不開口,遂揶揄道︰“莫不又是兵家深機,不可輕述?”
“兵家機巧貴拙速以收奇效,”這些紙上談兵的功夫呂祉已經是做了兩輩子再熟悉不過,但如何把岳飛的方略描繪得讓張都督聽得悅耳,則是新近修煉的技藝,“讓敵人輩不可測識,方可出奇制勝。岳少保言道,都督既已經略中原為己任,劉逆(指劉豫)自然股栗,必集重兵于開封四周。某等不如兵鋒自襄陽出鄧州,之後分作兩路,一路東向至颍昌一帶擾敵耳目,岳少保自帶主力揮兵西北,全取商洛,再合軍攻打開封。岳少保為此措置甚大,除後護軍的人馬外,更已聯結太行義士,一旦出兵,忠義軍民自會奮起響應。”
張浚起初表情甚為高興,然而聽到兵分兩路之時,神情便暗淡下來︰“哦,岳少保說,自将主力往西北方向?”
“不錯,這是六朝之時劉裕北伐的故路,當能奏功。”呂祉早就料到張浚會有此一問,是以補充道︰“何況前年虜人自商洛以窺蜀口,關中震動,險些釀成大亂。保有商洛,方能讓蜀地的防守固若金湯,實在是一舉數得的妙招。”
提起蜀地,張浚不由聯想到吳,吳推脫乏糧以及漢中蜀地都需要重建,對于這次北伐并無半分相助之意。這讓他暫時忘了岳飛的方案中不能滿足他要求之處,只是說道︰“如能成功,當然是好的。”
呂祉聽出張浚話中意猶未足之情,忙将話題引開︰“此次出師,事關重大,宣王師之威儀,鎮服醜類盡皆在此一舉。岳少保言道,尤需注意應付大軍後勤,以備不時之需。朝廷派下霍蠡,可謂得人,相公遠略讓人敬服不已。”
張浚終于泛起一絲笑容,“你可跟岳少保說過,我出督之日,曾與陛下言道,明年當在東京君臣同慶上元。”
呂祉微笑道︰“岳少保聽後當即以手加額,贊嘆不已,唯有加倍努力以報君恩。”
“為君王了卻煩憂,原是做臣子的本分。岳飛以前跟朱藏一(朱勝非,指收複襄陽時朱勝非授予岳飛節度使,岳飛辭謝之事。)說自己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看來倒是句實話。”
呂祉見張浚此時心情甚好,笑問道︰“待一掃逆豫之後,不知相公更作何打算?”
張浚不答,卻道︰“安老,你連日視師勞苦,我卻還要勞煩你一趟,過些日子,你要代我去見一個人。再就是,你已磨勘多年,也到了該轉官的年資,這趟差事辦完,且把手中的文牍盡數了解,也該履新了。”
作者有話要說︰
--------------
張浚時任右相兼都督。
史實部分︰張浚一掃胡虜的言論很多,當然多被嘲笑,比如有人問他用笤帚掃還是用掃帚掃之類的。關于約做東京上元嗎,這事當然是會被岳飛譏諷的(相公得非睡語乎,不過這事存疑。),不過嗎被穿越者改頭換面了。類似的話在歷史上倒是張俊說的︰)其餘岳飛出兵方略是依據史料記載,考察當時形勢,如果後勤不出問題,相信岳飛還是會揮師東向的。考慮到山區地形,岳飛的方案其實更多立足于能夠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