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阿俏上學的第一天,關注此事的可不只葉家的人,宮裏那位也留意着呢。
一天下來,小姑娘自我感覺還不錯,這種與小夥伴一起,跟着和藹可親的夫子學習真是一個有趣的體驗。在阿俏模糊的記憶中,夫子這種生物好像都不太友好。
以阿俏現在的水平,琴棋書畫肯定是要墊底的,她自己早有心理準備,因此依然樂呵呵的,該努力努力,該幹嘛幹嘛,每日的行程安排的井井有條,充實又忙碌。
倒是泰安帝看着她那水平不一的字跡有些頭疼,當年教的那些東西,真是被遺忘的徹底,都還給他這半個師傅了。
葉家衆人見她對上學的日子适應良好,便都放下心來,該幹嘛幹嘛去了。只有葉三老爺,每日依然準時接送女兒上下學,慈父當的不亦樂乎。葉老夫人看着不像話,特意把他叫了過去,好生訓了一通,葉清風這才收斂了許多。
其實阿俏的算學還不錯,畫畫也有些功底,最擅長與最喜歡的是刺繡與廚藝。只是京中世家多認琴棋書畫,其他都算閑雜技藝,難登大雅之堂。
這一日,阿俏做了小點心,邀請姐姐們一起來做功課。
葉芷娴盯着阿俏手邊的繡籃看了看,擺出一副語重心長的模樣,勸阻道:“四妹妹,像咱們這樣的人家,姑娘家應該注重的是自身的氣質涵養,妹妹千萬不要走了偏路,一味沉迷在那些不重要的東西上。像這刺繡和廚藝,最多不過是表達心意的小手段罷了,用不着太精通。哪個府裏都有繡娘和大廚,哪裏就需要咱們親自自己動手了?”
這話,餘娘子心中倒也是贊同的。在她看來,自家姑娘身份貴重,這些東西只要會一點,将來能拿來糊弄糊弄鬧脾氣的主子就可以了。
阿俏起身認真的謝過了葉芷娴的好意提醒,心中卻暗自打着小算盤,認定這兩門手藝不能丢,還要精益求精一些。
二姐姐是沒有在外面吃過苦的人,這麽想并不奇怪。可是對她來說,琴棋書畫雖然好,關鍵時刻卻不能讓她吃飽穿暖,還是這兩門課更重要。再說,對于身無長物的阿俏來說,還真的需要靠這兩樣技能來表達心意呢。
比如那中秋佳節,她送大家的禮物,就都是自己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阿俏別出心裁的自己設計了一款抹額,配了同款的束腰帶,送給了每一個家人。
那抹額中間是葉家的家徽,周邊以暗紋繡成的不同枝葉相托。葉家三代人顏色不同,枝葉的圖案也不同,各有寓意。女子的款式上略有不同,加了不同的元素,看着更柔美一些。這份禮物,既用心,又別致新穎,得到了長輩們一致的贊賞。
這禮物雖然并不名貴,阿俏卻很是心安理得。
因為這中秋禮物,皇帝陛下還偷偷吃了好大的醋,為此還特意讓暗衛傳信,将餘娘子訓斥了一通,大意就是他家丫頭身嬌體貴,怎麽能做這些繡娘的活計呢,萬一累到了怎麽辦?
Advertisement
實際上就是皇帝陛下看着他那幾塊少得可憐的小月餅不知足了,想要早日将小姑娘接回身邊的心情越發迫切了。
這一日下午無課,阿俏午睡起來,梳妝打扮之後,就捧着那本厚厚的《大靖國史》,皺着小眉頭湊到了大夫人面前:“大伯母,如果阿叔想去參加武舉,咱們家可以給他出一封證明信嗎?我看這上面寫的考試內容,阿叔都沒問題的。阿叔會騎馬,力氣大,又能百步穿楊,就是這兵書考校有點困難,他不識字,但是我可以教他。”
大靖朝的武舉初選的要求很低,只要習過武,身體健康無殘疾,家世清白都可以報名,其中又以最後一條最為重要。因此,京城人士只要能提供有效的身份證明即可,外地人士還需要有戶籍所在地官府或者京城人士幫忙出一封證明信,證明此人無作奸犯科的過往,品性優良。
袁氏撫了撫阿俏一頭如墨的長發,笑着問她:“晴姐兒怎麽又改主意了?又舍不得你阿叔阿嬸了?”
阿俏在中秋之前就早早拜托了袁氏,求她幫忙尋找一處帶後院的鋪子買下來。不用太大的地方,前院能開一個早點鋪子就可以,後院要能住人,院子裏最好帶水井,治安要好。
袁氏當場就應了,還将阿俏的寶貝小錢匣子塞回到了她的懷裏:“這買鋪子的銀子,就從公中出吧,他們夫婦照顧你這麽久,葉家總要表示一下謝意的,你祖父祖母也早早就吩咐過這件事了。”
前兩日,袁氏手底下的人剛剛将選好的兩間鋪子的情況遞上來,原本是想等阿俏休息那一日再一起去看鋪子的,誰想小姑娘這麽快又改了主意。
阿俏合上書,無奈的嘆了一口氣:“鋪子的事,我和他們說了,阿叔阿嬸都不同意,阿嬸當場就掉了眼淚。他們說,要是這樣呆在葉家不方便,他們可以簽賣身契的,阿嬸想當我院子裏的掌事嬷嬷,阿叔想給我當車夫,其實我也不舍得他們。”
“可是,開一間賣吃食的小鋪子,是阿嬸的願望,我想幫阿嬸實現她的願望,又不想和她分開,這才想出了開早點鋪子的主意。這樣的話,阿嬸每天忙完生意就來看我,晚上早些回去歇息,兩不耽誤。阿叔身手那麽好,我哪舍得讓他當一個無所事事的車夫,天天等着我出門呀。要是他能中舉,我想去求大堂哥幫忙想法子幫一幫阿叔,争取給他分派一個好一點的差事。有阿叔的俸祿,再有我的補貼,阿嬸再做點小生意,用不了幾年,他們就能有些積蓄了。到時候阿嬸再調養好身子,說不定以後還能有一個寶寶呢,養小孩子很費錢的。”
阿俏為餘家夫婦考慮的周全,連之後要求人幫忙的事都想好了。這件事不夠重大,不能勞動祖父和大伯父出面,只能找大堂哥幫忙,吃喝玩樂的事則要找二堂哥,讀書的事要找三堂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