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院長?
風波過後,日子繼續。
在生活中,風雨總是暫時的,而且,風雨過後也會有抹彩虹作為獎勵。
于蘇濛和易卿旋而言,只要兩人彼此信任,智歡這種有意為之的“挑撥”就不會構成任何威脅。而挑撥之後的彩虹,就是彼此愈發甜蜜了。
易卿旋感激于蘇濛的信任,蘇濛呢,則覺得有必要适時溫柔,以達到讓智歡知難而退的目的。
在蘇濛的悉心照料下,沒幾日,易卿旋的感冒便幾乎好了。
這本是件好事,但聽說感冒在将好未好之前那段時間傳染力最是驚人,或許是病菌們預感到自己即将消亡,所做出的最後一點垂死掙紮吧?
這言論是與不是尚待考證,而信與不信也全憑個人,只是,卻實實在在印證到了易卿旋生活當中。
眼瞅着她快好了,小易然卻又病了。
小家夥從學校回來就蔫蔫的,只顧被姐姐牽着手悶頭走路,卻是一句話不說,全然沒有了往日叽裏蹦跶、咋咋呼呼的活潑樣。
易卿旋開始只當她是在學校學習一天累着了,也沒太在意,待進了家門,小姑娘話都不說鑽進卧室一頭紮床上動都不動時,她才覺出有些不對勁。
走上前貓腰低頭看,小臉紅撲撲,鼻尖還沁出一層薄汗,再擡手探額間,竟然微微發着熱——發燒了!
易卿旋皺眉,繼而輕聲細語問女兒:“小肉團,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小姑娘閉着眼睛點點頭,不說話。
易卿旋接受不了她突然從生氣十足變得如此弱柳扶風,一時心疼不已,三兩下幫她把鞋子和外套脫掉,又鋪好床将人塞進了被窩裏。
“你乖乖躺着,媽媽出去找點藥來。”
小姑娘應了,伸手扯一旁秀秀的手:“姐姐陪我。”
易卿旋回到客廳,翻出家用藥箱找能用來給小家夥退燒的藥——空腹吃藥對腸胃不好,她拿出之前買的退燒貼,取出一片捏在手裏,轉身回卧室。
秀秀正湊在床前陪小肉團說話,她臉上一貫表情很少,大多時候冷冰冰一副酷酷的樣子,眼下倒是很柔和,嘴角上揚着,白皙小手摸着小易然紅撲撲的臉蛋哄她。
“小肉團乖,吃過藥病就好了。”
“可是……藥很苦……”
吃藥似乎是孩子們心中最難過的坎之一,雖然為此廣大制藥者也想出了很多改良方法,譬如盡量在藥丸外面多裹上點糖衣,抑或将藥丸直接變成顆粒,沖食即可。
但小朋友們對吃藥的恐懼似乎天生俱來,又似乎小小年紀的她們已經懂得了“百變不離其宗”這個道理,你外表形式再變,藥不還是藥嗎?是藥都會苦,反正我就是不喜歡吃。
易卿旋一早就想明白了這件事,所以一旦小姑娘有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了,就盡量使用些土法——咳嗽多喝水、感冒多蓋被之類的。
秀秀也怕吃藥,但從小無父無母的她知道,有些事情再害怕都好,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再說了,良藥苦口利于病,藥雖然苦,但吃過病就好了呀,還是很有存在必要性的。
“院長說,不吃藥就會死掉了……你乖好不好,一會兒吃完藥我拿奶糖給你吃。”
以前在孤兒院時,每次有小朋友生病,院長都會故意板着臉說“不吃藥就會病死”——孤兒院那麽多孩子,院長只有一個,固定的護工也只有三四個,她們不可能、也沒有時間因為一個孩子生病而耐着性子溫言軟語來勸吃藥。
吓唬顯然是最省時有效的,當然,每每在孩子們乖乖吃完藥後,她們也會重新展露慈祥笑顏,然後變戲法似的從背後掏出點小玩意——一塊冰糖、兩顆紅棗、或是三四個炒熟的帶殼花生。
易卿旋拿着退燒貼正好走進門,聞言稍稍愣了一下:院長?
這稱呼實在太熟悉了,從有意識起到現在,孤兒院長大的易卿旋不知道叫過多少遍。
當然,院長這個稱呼可能代表着很多身份——孤兒院院長、醫院院長、中科院院長……但這麽丁點大的孩子能接觸到的,似乎只有孤兒院院長。
可……秀秀不是被王大姐買來養大的嗎?又怎麽會跟孤兒院扯上關系?
易卿旋不着痕跡蹙眉,随後很快舒展開,若無其事走上前,對着兩個孩子說:“姐姐說的對,生病了不吃藥可不行,但現在晚飯還沒有吃,媽媽先幫你貼片退燒貼好不好?”
不知道是秀秀的勸說奏了效,還是退燒貼沒有“殺傷力”,小姑娘表現的異常乖巧,點點頭,大眼睛盯着易卿旋任由她擺布。
做飯期間易卿旋有些心不在焉,她努力回想着從見秀秀第一面起到現在的情形,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先是第一眼所見,秀秀和王大姐實在算不上親昵的态度;再是DNA結果出來确定秀秀是蘇濛女兒後,小姑娘臉上難掩的歡欣;之後,就是自己和蘇濛講過的、秀秀不同于王大姐的口音……加上今晚的那聲“院長”……易卿旋心裏一激靈:難道說,秀秀根本就不是被王大姐買來,而自始至終就是在孤兒院長大的?
假若事實果真如此,好端端的,王大姐又為什麽非要撒謊說秀秀是被自己買來然後養大的呢?難道就是為了賺取一筆不低的“報恩費”?
可,孤兒院裏那麽多孩子,她又是怎麽成功找到秀秀,且篤定她就是蘇濛女兒的?這點更是蹊跷,易卿旋想來想去都不明白。
蘇濛這陣子很忙,幾乎每天都加班到很晚。
易卿旋做好飯,先手把手喂小肉團喝完粥、吃過退燒藥,掖好被角看着她睡着後,這才蹑手蹑腳出來,回到餐桌前和秀秀一同吃飯。
事情的前因後果雖是想不明白,但她可以先搜集些線索、确定些事情。
易卿旋一頓飯吃的心不在焉,頻頻擡眼打量坐在對面的秀秀。小姑娘倒是和往常無異,秉承着“食不言、寝不語”的原則,小手端着飯碗,一口飯來一口菜,安安靜靜吃的歡暢。
一碗飯吃完,整個碗內幹幹淨淨,連一顆米粒都沒剩下。
秀秀這個習慣很好,一直以來都被自己和蘇濛誇贊,說她節約勤儉,是個不浪費糧食的好孩子。初時,易卿旋還當是因為王大姐家太窮、經常吃不飽飯,孩子才養成了吃飯絕不浪費的習慣。可眼下再細細一想,如果常年吃不飽飯,秀秀在吃飯時絕不會是現在這般安靜淡定的模樣,不說狼吞虎咽吧,至少,也要稍稍表現出些許興奮才正常。
她淡定的太反常,雖然這與性格有關,但多半,也離不開自小長大的環境影響。
易卿旋也是從孤兒院長大,她清楚地知道:孤兒院的孩子生活雖說不上多好,但有政府的補貼、社會上很多好心或有心人的捐款,還有熱心的社工們常常來探望,日子其實過得還算不錯,至少溫飽從來就不是問題。
孤兒院裏孩子太多,難教。但是不教又不行,所以大多就采用類似軍事化的強硬教學法。
譬如吃飯,吃多少,盛多少,碗內不能有剩飯,桌上不準有飯粒。
譬如玩具,大的要謙讓小的,小的要謙讓更小的,不準争奪,更不允許哄搶。
譬如生病,乖乖吃藥會有小小一點甜蜜的獎勵,若是不聽話,就橫眉倒豎的訓斥。
譬如教育,大的、已經上了學的孩子,空閑之餘就教小的、還未上學的孩子讀書識字,這辦法其實很好,既能有人分擔幫忙看孩子,還能讓小小的孩子們盡早接觸知識,有了興趣之後,甚至很多孩子會更早成熟起來。
讀書識字?對呀,窮苦山村出來,幾乎從未正兒八經上過一天學的秀秀竟然會讀童話給小肉團聽,這事,不也很奇怪嗎?
事情發展到這裏,易卿旋好似被人打通任督二脈般突然開了竅——秀秀的來歷有貓膩,這顯然已經是不争的事實。
“當”的一聲輕響,成功召回了易卿旋神智,擡頭再看時,秀秀已經将碗筷規規整整擺好放在了桌上,看樣子應該是吃飽了。
易卿旋見狀,擺正身體清了清喉嚨,先問一句:“吃飽了?”
“嗯。”
小姑娘乖乖點頭,之後準備起身:“我去房間看看妹妹。”
“先等等。”
易卿旋擡手,在虛空中輕輕一揮,頓了下:“你先坐下,我有話想問你。”
相處了數月,秀秀對易卿旋像對蘇濛一樣,已經頗為熟悉且親切,聞言乖乖坐回去,沒說話。
自從上學以來,她們總時不時會拉着自己問些問題:新學校怎麽樣,還習不習慣呀?同學們還好相處嗎,有沒有欺負你?老師講的東西能不能聽懂,不懂就要問,千萬別害怕。
秀秀早習慣了,因此表現的很淡定。
豈料,這次的問題卻有些不一樣,易卿旋剛開口問完,秀秀就愣住了。
她問:“秀秀,你跟阿姨說實話,你以前……是不是住在孤兒院?”
秀秀蒙了,小腦袋瓜裏第一瞬間是空白,随後才是緊張和害怕。
易阿姨是知道什麽了嗎?怎麽辦?怎麽辦?送自己來的那個所謂“養母”曾經千叮囑萬囑咐一定不能告訴媽媽自己是孤兒院出來的,否則,媽媽就會丢下自己不要了。
秀秀不想被丢棄,她嘗到了母愛,嘗到了溫情,甚至,嘗到了有兄弟姐妹的美好滋味,怎麽肯就此放手?
然而,小小的姑娘亦不會撒謊。接受叮囑不說是一回事,可讓她否認事實說自己不是從孤兒院出來的……心思純正的小姑娘又實在說不出口。
說不出口就只能選擇沉默,沉默卻還不是以前淡定倔強的沉默,反而帶着緊張、帶着害怕,帶着即将被丢棄的恐慌,肩膀輕輕抖着,小腦瓜默默垂着,在易卿旋看不見的地方悄悄紅了眼角。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瞄了瞄大綱,似乎也沒有幾章就要完結了,既如此,這兩天就以它為優先争取一口氣更完掉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