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作為開胃菜, 李知之決定簡單地先提幾個問題吧,也許誤打誤撞就蒙中了呢。

荔枝:盲人和朋友們認識很久了嗎?

死神:是的。

荔枝:去年的生日他們也一起過了嗎?

死神:這個問題與答案無關,你跑偏了。

荔枝:[生氣.jpg]

萬萬沒想到第二個問題就跑偏了, 李知之表示很尴尬。不過這在海龜湯游戲裏非常常見, 像他之前回答想喝湯時那種題題都問到點子上的,才是小幾率。不過放飛自我也有一個好處, 就是可以盡量縮小出題的範圍。

他決定再接再厲繼續問問題。

荔枝:盲人在吹蠟燭前有把自己的生日願望說出來嗎?

死神:沒有。

荔枝:朋友們的鼓掌是出自真心的嗎?

死神:是的。

荔枝:朋友們有做過虧欠盲人的事情嗎?

死神:有。

荔枝:盲人是生下來就看不見嗎?

死神:是。

平心而論,海龜湯說是一個推理游戲, 實際上比起推理能力, 更需要的是想象力。不停的提問就像是用圓規在白紙上畫圓, 提的問題越多,圓也就越清晰。

結合剛剛的提問與湯面的內容,李知之能得到的線索有:一、盲人與朋友們相識許久, 關系很好;二、盲人是天生殘疾,并非後天事故;三、朋友們曾做過虧欠盲人的事情;四、故事的關鍵在于掌聲。

嗯……似乎還有一些地方被他遺漏了。

李知之皺着眉頭,又打下了幾個問題。

荔枝:盲人曾經聽過類似的聲音嗎?

死神:很遺憾,你偏題了。

荔枝:[捶你.jpg]

連續兩次偏題, 坐在電腦前的李知之突然覺得自己智商完全不夠用了。他深呼吸一口氣,盯着題目再次苦思冥想起來。

雖然這游戲需要一定的腦洞,但游戲的邏輯必須是簡單易懂的——或許他可以采用逆推的辦法?

盲人會突然殺人, 這也意味着盲人忽然怨恨上了自己的朋友;根據他之前的提問,朋友曾做過對不起盲人的事情……等等。

李知之飛快地提問:

荔枝:盲人不知道朋友們曾經做過對不起他的事情嗎?

死神:不知道。

荔枝:他是在生日派對上發現了這件事?

死神:是的。

哦哦!那麽事情就說得通順了。盲人在生日派對上突然發現了朋友們做過的虧心事,從而産生怨恨,将朋友們殺死——而他發生變化的點就在于:掌聲。

為什麽掌聲會讓盲人察覺到那件虧心事呢?李知之再次陷入了苦戰中。他深覺得一旦将這個問題的邏輯捋順, 那麽就是他解出答案之時。

思考得太過深入反而容易鑽牛角尖,李知之決定采用一個笨辦法,将自己代入故事主角也就是盲人,也許這樣能夠讓他産生一些靈感。

他閉上眼睛,放棄視力,将自己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而在什麽都看不到的情況下,唯獨聽力會變得很敏.感。他想象着自己正身處熱鬧的派對上,耳邊傳來了友人們的愉快嬉笑。面前忽然傳來一些熱意,他知道那是蛋糕上搖曳着的溫暖燭光。在朋友們的鼓動下他許下心願,吹滅了蠟燭,可就在這一刻,耳邊忽然傳來了一陣響亮的掌聲。

憤怒,不甘,不可置信甚至是怨恨,嫉妒,就在他聽到掌聲的那一瞬間湧上心頭。

什麽人才會因為聽到掌聲而生出怨恨?——他是一個天生的殘疾人,他怨恨健全的人?不,不對!

李知之睜開眼睛,忽然靈關一閃。

荔枝:盲人除了眼盲,還有別的殘疾嗎?

死神:有。

他猜對了!

荔枝:他殘疾的地方是手嗎?

死神:是。

荔枝:他有手嗎?

死神:沒有。

荔枝:他沒有手是天生的嗎?

死神:不是。

荔枝:他沒有手因為朋友造成的嗎?還是事故?

死神:都不是。

既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事故更不是朋友們所做的“虧心事”,那麽李知之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荔枝:是他自己主動砍掉手的嗎?

死神:是。

荔枝:他的朋友們所做的虧心事是欺騙了他嗎?

死神:是

荔枝:那麽……答案大概是,在某個情景下,盲人與朋友們曾經約定要一起犧牲掉自己的雙手——根據海龜湯的出題習慣我猜測是大家被困小島或是某個沒有食物的地方,只能吃自己的肉充饑——但是朋友們欺負盲人看不到,于是只有他把自己的手砍掉了。在生日派對的這一天,終于得知自己被騙的盲人這才發了瘋,把朋友們全都殺掉了。

死神:恭喜你,喝到湯了。

僅僅是答完一題,李知之竟然覺得自己像是剛經歷過長跑馬拉松一樣疲憊。他瞄了一眼時間,竟然僅僅過去了十分鐘。邏輯游戲真要命,他下輩子可能都不想再玩這類解密游戲了——開玩笑的,李知之越戰越勇,此時正是游戲瘾上來的時候。

下面的兩題李知之想趁着靈感還在,速戰速決,于是便無視了系統給出的休息時間,直接催促。

荔枝:[快點吧,我等到花兒也謝了.jpg]

而對方也很給面子,直接把邀請發送過來。雙方各自擲甩子,然而李知之卻又第二次擲出了一點,直接成為答題者。他今天運氣是真不好,明明他都已經想好了問題要好好刁難一下這個自稱死神的神秘人。

這一局對方不再放水,并沒有采用系統題庫,而是自己丢出了一個題目。

死神:小男孩的爺爺生病住院,手術失敗死去了。小男孩說了一句話,于是醫生自殺了。請推理其過程。

死神: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題目,如何?[微笑.jpg]

——他是故意的,他是故意的!

這個情境,怎麽看怎麽熟悉,怎麽看怎麽意有所指。讀完題目的李知之渾身僵硬,他再一次地體會到了對方仿佛無處不在的惡意,尤其是那個微笑的表情,幾乎充滿了嘲諷的感覺。他心緒大亂,幾乎是差一點就要沉浸進那段對他而言幾乎是窒息的日子。

他強行鎮定,顫.抖着手指在鍵盤上敲下一段話。

荔枝:不好意思,這題不算海龜湯,我拒絕答題。

死神:哦?這題多好回答啊——你确定要放棄這題?

對方游刃有餘的調侃态度,擺明了就是故意為之。無論是惡趣味還是出于惡意,呵呵,他可不會讓這個人得逞。李知之不再搭話,而是幹脆利落地選擇了認輸。

——他并不是被怒氣沖昏了頭腦,三局兩勝,他放棄掉這一局,下一局如果他還是答題者,那麽他就依舊有機會獲勝。在沒有時限的情況下,總是答題者這一方占優的。

每個人心中總有一塊不希望被人揭開的隐蔽傷口。即使是阿望,他也不怎麽願意将那塊不堪的傷痕展露在他面前,更何況是這個完全就在看好戲的死神?

別做夢了。

無意再與對方糾.纏,李知之選擇立即開局。這一次,他很不幸地,擲出了六點,直接成為了出題者。心态與剛剛截然不同,原本還想着與對方有來有回地對打,可李知之此時卻非常希望對方永遠都不要答對。

或許是那個問題讓李知之看清了現實,他并不是真的來玩游戲的——葉一舟的失蹤,關于無法死亡的真相,這才是他真正急需解決的難題。

不再胡思亂想,李知之思考三分鐘,把自己想好的問題丢了出來。

荔枝:一個生病的人從醫院回到家裏,發現自己的室友不見了,于是他摔碎了自己的藥。為什麽?

謎底說簡單也簡單,說困難也困難。只是憑借幾次與對方的交鋒,李知之認為這個問題一定是對方所無法理解的——無法理解,也就意味着他沒辦法解答。

他對着屏幕冷笑一聲,交錯雙臂,向來帶着笑的桃花眼危險地輕輕眯起,仿佛審視一般地盯着對方的回答。

死神:這個人的疾病是生理上的嗎?

荔枝:不是。

死神:這個人的疾病是否有危害他人的可能性?

荔枝:沒有。

死神:這個人的病齡很長嗎?

荔枝:死神大人,您偏題了。

李知之為這個漂亮的反擊吹了一記響亮的口哨——好啦,他知道自己是有點幼稚,可是誰讓他生氣呢。

死神:他和室友關系親近嗎?

荔枝:很親近。

死神:在他生病之後,他室友的态度對他消極還是積極?

荔枝:再一次的偏題,[微笑.jpg]

死神:……

從這一串省略號看來,死神被他弄得有些焦躁了。李知之啧啧搖頭,忽然覺得對方好像也和他一樣,屬于情緒波動很大的那一類型。不過他可比對方要純良一點。

連續兩次偏題,對方一時半會兒都沒在繼續提問,想來是想要思索一會兒再答題。他采取的作戰思路與李知之也十分相似,不過李知之認準了他絕對答不出這題。

這一題的關鍵在于:主角的病與室友的消失,這兩者之間的聯系。若是能夠圍繞着這兩點展開提問,那麽他就有可能猜到問題。

可就算他提出問題的關鍵,李知之卻認為“死神”絕對無法正确歸納他獲得的線索。

前幾次交手——或者說是單方面的壓制,這個神秘人幾乎都是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充當一個充滿惡意的旁觀者,即使他給予了李知之一定的幫助,可他的出發點未必是幫助李知之——更可能是為了看好戲。

這種性格的人,通常都十分高傲,自以為是,瞧不起所有人——他是沒辦法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刻關系的。

李知之曾經也與他站在同一個位置冷漠地看待世界,可李知之現在不一樣了。

作者有話要說: 阿望:因為有我。(微笑)

李知之:請不要有了這個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前路漫漫,還請阿望同志繼續努力。

阿望:遵命,我的王子大人。

李知之:好好好,我的騎士。

嘻嘻,大家要不要來猜猜這一題的答案?猜對發個紅包做獎勵hh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