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谯郡

如那茶棚中的旅人閑聊所言, 路上的流民,的确比先前少了許多。

且公子侍衛的陣仗一看就非比尋常, 個個騎着高頭大馬,腰挎長刀。雖非官府中人,也頗有幾分威儀。故而就算經過山賊土匪流竄之地,也無人敢惹。

幾日後,車馬順利過了汝陰, 進入谯郡。

桓氏的祖地,就在谯縣。在當地, 桓氏是第一大姓,提到谯縣,人們總會首先說桓氏。

雖然公子這一支自祖父起已經遷往雒陽多年, 且各有封地,在谯郡并未留下許多田地屋宅, 但祖地畢竟還是祖地,老人死後都歸葬此處。每年秋後, 桓肅幾乎都會攜家人回來祭拜。

不過,公子自那場大病之後,長公主和桓肅總憂心他經不得遠行,每每祭祖, 都将他留在家中。故而我此番來谯郡, 乃是第一次。

據公子說, 近來宮中和朝中多事, 桓肅早就想回谯郡來拜拜先人請求護佑, 但是在抽不開身,故而公子提出他替桓肅來祭拜一趟,桓肅很快就答應了。

我聽着公子這話,總覺得這行事之法頗有些我的風範,心想公子嘴上雖瞧不上,自己卻也會學會了用些神神道道之事來掩人耳目假公濟私。

公子祖父這一支雖非嫡支,但在谯郡桓氏之中乃是最為出息。尤其桓肅,又是娶公主又是封侯,自是風光十足。此事從公子踏入祖宅的那一刻開始,便可見一斑。

聞知公子來到,一幹我從未見過面的桓氏宗老和公子的族伯族叔以及同族兄弟已經等候在那裏。

公子幾年不曾來過,他們看公子的目光,多是好奇。而公子則一副知書識禮的自若之态,與衆人見禮,又将桓肅等人未能前來的因由加以陳述,言辭文雅,如往常外出交游一般,平和而不平易。

衆人亦知曉公子的名聲,看他談吐舉止,大多露出欣賞稱贊之态。而如往常一般,不少女眷躲在屏風、窗背和門後朝公子窺觑,秋波暗送。

公子從雒陽去淮南的路上,已經派人到谯郡來準備祭祀之事,三牲果品等祭物早已預備好,一應俱全。

第二日,公子穿戴整齊,與衆宗老一道,到祠堂中去祭告先祖。

這是桓府的正經祭祖,排場自然要比淮南的那場盛大許多,禮節繁瑣,祭拜了一整日才罷。

公子名聲在外,知道他回了谯郡,許多族人或當地士人官吏登門來拜訪。公子一貫對此無甚興趣,除了幾個平日與桓府來往密切親故,一律以身體不适為由婉拒。故而來到谯郡的第三日,祖宅中就安靜了下來。

Advertisement

公子的祖父和桓肅兄弟畢竟都位高權重,祖宅幾經擴建,比我家中自是要氣派許多倍。家具仆人亦一點不缺,就算主人們有時一年也不回來一次,屋舍中也打理得井井有條。

不過就算如此,這裏與雒陽的桓府也還是有些不一樣。早晨,我侍奉公子用過早膳之後,發現除了跟他眼對眼看着,無所事事。

因為青玄的疏忽,公子的刀劍等物都沒有帶出來,也沒有帶上他平日練習喜歡用的筆墨和紙張。

公子卻似毫不在意,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道,“霓生,随我去騎馬。”

我訝然:“公子要去鄉間騎馬?”

“這鄉間道路平坦,且景色不輸淮南,騎馬甚好。”公子道,“你随我去看看便知。”

不都是鄉間,有甚好看。我心裏嘀咕着,但既然是公子想去,我自然不會敗他的興。

于是,公子騎着青雲骢,我則挑了一匹白額棗紅馬,一前一後出了祖宅。

公子說和我去,就真的是和我去。

不過,他讓我去廚中取來一直小竹簍和一只食盒,我問他要做什麽,他沒有說。而出門的時候,林勳和幾個護衛要跟着,也被公子拒絕,只說去去就回,将他們留在了宅中。

昨夜剛下過一場雨,風中的味道甚是清新怡人。馬蹄踏在路上,無甚塵土,揚起點點泥星。

谯郡的地勢比淮南平緩,一眼望去便是曠野天際,無山川起伏。這般時節,農田已經收割,田土上堆着一個個草垛,馬蹄踏過田間小路,驚起一群群的麻雀。

即便公子穿着一身尋常的衣袍,不帶随從,在雒陽那樣的地方,也很少有人可以忽略他。何況這這般鄉野之地。

無論是路過的行人,還是桑間田上的農人,看到公子走過,無不投來好奇的目光,盯着他看。

我早已經習慣,自若地跟在公子身旁,欣賞着周遭景致。

“霓生,”走了一段,公子忽而轉過頭來問我,“你從前在淮南家中,每日做些什麽?”

我回憶了一下,道:“有時跟着祖父去巡巡田,有時自己出去玩,再回來看看書。”

“你那田莊之中,可有最喜歡去的地方?”公子問。

我說:“有啊。我家東邊有一處桑林,結出來的桑果甚大甚甜,每到成熟之時,我便每日去爬樹。”

“爬樹?”公子訝然。

我點頭:“不爬樹如何摘得桑果?”

公子:“……”

“你祖父也是士紳,可曾請先生來給你教授經史女誡?”他問。

我鄙夷:“請他們來做甚,還不如我祖父知曉得多。且我想看什麽就看什麽,祖父從不逼我看經史女誡。”

公子對我大言不慚的厥詞早已習慣,只是嘆了口氣,搖頭:“怪不得。”

我瞅他:“甚怪不得?”

公子沒有答話,卻指指不遠處:“看見那道小河不曾?”

我順着望去,只見那的确有一道小河,蜿蜒而過,河邊長滿了蘆葦。

“看到了。”我說。

公子道:“那便是我自幼最喜歡的去處,每次回到谯郡,我定要到那小河邊玩耍。”

我了然,望着那邊,亦不禁好奇起來。

“那河邊有甚有趣之處?”我問。

公子興致勃勃:“你去看了便知。”說罷,他輕輕打一下馬臀,青雲骢輕快地走下土路,朝河邊而去。

河面很是平緩,最寬處也不過數丈。水中的都是卵石,水流經過,嘩嘩地想。我跟着公子下了馬,踩着岸上的細沙過去,只覺綿綿軟軟,幾乎沒足。

公子走到水邊,望了望,神色頗為怡然。

“如何?”他問我。

“甚是不錯。”我說。

這是真心話。公子從未與我說過這裏,我也從不知道公子還有這般鄉野情懷。

公子道:“可惜秋冬水枯了些,若是春時,水漫上來更好看,還有野花。”

他說話的樣子頗為認真,我忍俊不禁。只覺這話從公子嘴裏出來,比看這些景色有意思多了。

我的興致也起了來,道:“公子從前來此處做甚?游水麽?”

“有時也游水,”公子道,“不過游水并非最有趣。”

我訝然:“哦?”

公子未多解釋,只四下裏望了望。未幾,朝一處矮樹叢走過去。只見他将那樹叢的幾根枝條劃拉了一下,看了看,拔出腰上的短刀,将其中一根砍下。

他将枝條上的枝葉去掉,只留一根主幹和樹杈,又将樹杈兩頭細細削尖,動作頗為麻利。

我在旁邊看着嗎,明白過來,那分明是魚叉的形狀。

我訝問:“公子會打魚?”

公子看我一眼,唇角彎了彎:“我為何不會打魚?”

說罷,他将袖口拉起,将袍裾別到革帶上,又脫了鞋襪,将袴腿折到膝上。

他的小腿白皙而筆直,肌理線條緊湊,望之頗為順眼。

我從未見過公子這樣,定定看着,只覺不知他又會做出什麽我從不知道的事來。

公子卻神色自若,仿佛一個雒陽的名門世家公子,天生就會打魚。待得将衣服整好,他拿着魚叉踏入水中,徑自朝水深處走去。

“公子,小心些。”我忍不住道。

公子卻頭也不回地擺擺手,示意我低聲。

待得再走兩步,他停下來,握着魚叉,盯着水面。

水聲嘩嘩而過,仿佛除此之外無所動靜。公子立在水中,如雕像般靜止,引得我也不禁摒心靜氣。

突然,他将魚叉紮下,在水面上濺起水花。待他再将魚叉拿起來,只見上面已經叉着一條魚,在叉尖上徒勞地掙紮。

我又驚又喜,不禁笑起來。

公子将那魚取下,扔到案上,我忙跑過去,拾起魚,放到竹簍裏。

他的确是個高手,沒多久,接連再下,雖得到的魚有大有小,但幾乎每次都不落空。

可惜魚簍不大,未多時就滿了。

公子走回來,坐到沙地上,我取出巾帕給他拭淨腿上和腳上的水,船上鞋襪。

“打了多少?”公子問。

“有七八條。”我說,“可要拿回宅中?”

公子搖頭:“這魚已經刺傷,死了就不好吃了,須得現在就做。”

我詫異不已:“現在?”

“自是現在。”公子說着,站起身來。

他将短刀在水中洗了洗,又将一條魚從簍中取出。我見他竟是要剖魚,忙要上前接替,公子卻擡手将我止住,“你不會,勿動。”

我:“……”

他神色堅決,我也只好在一旁的石頭上坐下,看他動手。

跟打魚比起來,公子剖魚顯然很是不在行。他盯着魚腹,好一會,才下刀去,卻劃得不夠開,掰扯得有些艱難。

我看不過去,道:“公子,還是我來吧。”

公子看我一眼:“你剖過?”

我癟癟嘴角:“不曾。”

公子:“……”

他沒理我,将魚腹再劃開些,終于打開來。可當他看到裏面血糊糊的內髒,他皺了皺眉。

我不禁問:“公子從前來打魚,可有人陪伴?”

“宅中一個叫阿丁的老仆。”公子道,“可他三年前就不在了。”

我問:“打魚也是他教的?”

“嗯。”

我心裏嘆口氣,這位老仆确實有心,讓公子做最有趣的部分,自己則攬在最髒的,讓公子天真至今,給我們都出了難題。

那魚腥十分鐘,混着血氣,我不禁想到遮胡關的時候,公子見到死屍便嘔吐的事。正擔心會不會再來,卻見公子皺着眉,迅速将那些內髒抓出,待得取淨,将魚放到水中清洗。

他似乎下了極大的決心,緊繃着臉,唇角幾乎抿成一道直線。

一條洗淨之後,他放在旁邊的禾草堆上,又從魚簍中拿出另一條,照樣剖開,洗淨……

我在一旁目瞪口呆,忽而對公子生出了幾分敬佩。

我說:“公子,魚油和魚子也甚是好吃,公子可留下……”

“不要了。”公子一口拒絕。

我只得閉嘴,繼續看他剖魚。

待得那些魚全數收拾好,公子長籲一口氣,将手在水中搓洗許久,用巾帕擦了又擦。

好一會之後,他終于将巾帕放下,又去取柴火。不遠處的農田上,堆着許多禾草,河邊上也有些被水沖來的樹枝浮木。雖昨夜下過雨,但入秋日久,這些柴草都已經幹透,可作燒火之用。

我正要跟着他去幫忙,公子卻又将我止住,道,“你看着魚,莫教野狗叼了。”

哪來的野狗……我四下裏望了望,哂然。

阿丁顯然仔細教了公子如何烤魚,不一會,公子抱來柴火,在一處空地上堆好,還用石頭疊起了竈,用樹枝把魚穿好,架在上面。

他這般流利熟稔,當他掏出火石的時候,我已經見怪不怪。

未幾,禾草被點起,公子将幹柴架在上面,将火撥旺。

他知道如何燒火不會冒出濃煙,免得将魚熏黑;那石頭竈臺也搭得頗為講究,不高不低,魚架在上面,不會被火燒到,卻能烤熟。

我蹲在公子身邊看着,不一會,就聞到了烤魚的香味。

公子不時翻動着,魚皮和魚肉的顏色漸漸變黃,魚油在上面點點炸開,聞着那味道,我也不禁咽了咽口水。

“給你。”待得烤好之後,公子取下一條,遞給我。

我瞅着他,虛情假意:“還是公子吃吧,這是公子做的。”

“還有許多,涼了便不好吃了。”公子道。

我笑笑,不再推讓,大方地接了過來。小心地在上面吹了幾口氣,咬下一點。

出乎意料。我本以為無鹽無味,這烤魚也就吃個香。但公子的手藝竟是精湛,魚的表面雖焦黃,裏面的魚肉卻仍然鮮嫩清甜,勝于我以往嘗過的任何一頓。

“如何?”公子問。

我吃得說不出話來,連連點頭。

公子看着我,莞爾。火苗的光映在他的臉上,帶着一層溫暖。

少頃,他轉回頭去,将烤好的魚放在一邊,又将魚簍裏剩下的魚串起,繼續烤起來。

公子的魚雖然好吃,但畢竟都是大魚,我們吃了三條之後,已經覺得飽了。

我将剩下的魚盛到食盒裏,公子将竈裏的火滅了,與我一道牽了馬,離開小河邊。

“從前公子與阿丁來,也是公子燒食麽?”我問。

“起初是阿丁,後來我覺得有趣,便自己來燒。”公子道。

我了然,忽而覺得公子跟那些離了仆人便如廢物一般的纨绔還是十分不一樣。至少只要他願意,還會學着做吃的,且做得十分不錯。這麽想着,我的思緒又飄起。想當年祖父帶着我在外頭游逛的時候,也時常要露宿,自己煮食。可惜無論他還是曹叔,做飯最多只能做到可下咽,講究美味則遠遠算不上。以至于後來回了淮南,我吃到陶氏做的飯菜之後,便堅決地要祖父将她請來做廚娘。

我以為公子又是捕魚又是烤魚,大概也玩夠了,要回老宅裏去。可過了岔路口,我發現他又去往了另一個方向。

“公子要去何處?”我問。

公子道:“再去尋些吃的。”

我訝然:“去何處尋?”

公子道:“去了你便知曉了。”

見他悠然的模樣,我知道他定然不會先告訴我。有了方才之事,我也不亂猜,只跟着他前行。

沿着小道,走了不出三裏,公子在一處屋舍前停下。

我望了望,只見那是一處農舍,用荊棘紮作籬笆和柴門,上面攀着瓜苗的藤。

當我們走到近前的時候,一條黃犬從院子裏跑出來,對着我們大聲狂吠。不久,屋中走出一位老婦,向黃犬喝了一聲,黃犬随即安靜下來,跑到別處去了。

“來者何人?”老婦走出來,問道。

“朱阿媪,是我。”公子上前,微笑道,“多年不見,朱阿媪可還記得?”

老婦走近前,眯着眼睛打量公子,片刻,似恍然想起。

“可是從前那總跟着阿丁來換酒食的兒郎?”她問。

“正是。”公子道,“朱阿媪好記性。”

老婦露出笑意,招呼公子和我入內。

“阿丁去了之後,我許久不曾見你,以為你再不來了。”老婦道,“今日來此,可又是要換酒食?”

“正是。”公子将食盒拿出來,道,“多年不曾做魚,也不知可還對阿媪胃口。”

老婦将食盒打開看了看,取來一雙箸,剝下一點魚肉放入口中。

“甚好,是阿丁當年做的滋味。”老婦滿意道。

公子問:“阿媪今日可做了黃酒和酥餅?”

“黃酒有,酥餅不曾做,你且坐着,我現下去給你做來。”說罷,她将食盒捧走,到竈臺邊上煮食去。

公子應下,乖乖地站在一旁。

我将這屋子四下打量,只見陳設雖簡陋,卻收拾得頗為幹淨。

“這阿媪從前是做食肆的,”公子低聲對我道,“她做的黃酒和酥餅遠近聞名,有時鄉人登門來買也買不到。從前阿丁與她相熟,知道她愛吃魚,總帶我來用魚換,她便常做給我吃。”

我了然,看看公子,心想以他那挑食的脾性,也不知這黃酒酥餅有多好吃,能讓他如此念念不忘。

朱阿媪做起酥餅來,甚為行雲流水,毫無蒼老之态。和面燒火,事事有條不紊。公子看了一會,走過去給她打下手,朱阿媪也不客氣,讓他加柴添火,又讓他取這取那,全無拿他當貴客的意思。

而我站在一旁看着,倒成了無所事事的那個。

“這是你的婦人?”間隙時,朱阿媪看看我,向公子問道。

我和公子皆是一怔,莫名的,我的耳根熱起來,哭笑不得。

公子卻神色自若,看了看我,微微一笑。

“阿媪怎知她是女子?”他問。

朱阿媪搖頭:“有甚不知。生得這般眉清目秀,不是女子是什麽。”

聽着這話,我心底莫名的舒服,覺得這位朱阿媪果然是有眼光的人。

我看看公子,笑笑,故意道:“他也眉清目秀,阿媪怎不說他是女子?”

朱阿媪道:“他雖也生得好看,可男子女子終是不同,聲音舉止皆各有異。若說誰看不出來,不過不曾用心罷了。”

我想了想,此言倒是不假。

有公子幫手,酥餅做得很快,一個時辰之後,黃澄澄的酥餅已經出鍋。朱阿媪用荷葉包了,又給了公子一小罐酒。

公子謝過,帶着我與朱阿媪道了別,走出門去。

我問公子:“公子從前與阿丁得了酒食,往何處去吃?”

公子道:“不過用些酒食,往何處不可?”

我說:“可這般野外,公子也不曾帶坐席。”

公子騎在馬上,忽而指指田野中一個個的稻草垛:“那不就是現成的坐席?”

我愣了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