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唐朝·唐太宗長孫皇後·番外

唐太宗番外:

用十年的時間,來期盼死亡。只身一人,活入皇陵。

這天下人都說我們相依相守,但實際上我們卻只有君臣之宜。甚至最終因為他想要改變這疏離的關系,讓兩人變得生死相離。後悔、心痛、亦或是酸澀···在冷靜下來卻多了那麽一分慶幸。至少,在她離開的時候明了他的心意。若是有來世,從一開始他變便不會讓兩人相敬如賓。

長孫無垢讓他這個帝王變得不像帝王,甚至因為她認為國事成了累贅。或許這也是,她不願意睜開眼再看他一眼的原因?那與她極為相似的徐充容說,她的眼眸在昏迷之後顫動了幾分,最終卻是放棄了将眼眸睜開。她放棄的,不僅僅是她自己的生命,還有這個龐大的後宮,以及守在她床畔的人。

太醫一直告訴他,觀音婢的身體能夠撐到那時才逝世便是一個奇跡。她能夠創造一個大的奇跡,卻為何不願意再創造一個小的奇跡。他只是盼望,在她離開的時候眼眸中能夠印上他的影子。讓他有一分奢望,而沒有那麽多的遺憾···

可是,這已經成了永遠都無法實現的奢望。而且,他總是忍不住的想,她的逝去究竟是因為自己不能夠回複她的情感而懊悔,還是因為她認為自己的存在會誤了這大唐的江山而驚恐。最希望是前一個答案,但是理智卻越發的趨向後一個。就像是一根線在心的兩旁拉來拉去,最終也只能夠讓心髒隐隐作痛。只是,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再有一個結局。

現在的他能夠給她的只有一個簡樸的喪禮,不勞民不傷財。這是她想要的,他便依了她。雖然這樣讓他更加的酸澀,委屈了自己心愛的人又怎麽會好過。到現在,什麽都已經不重要,他的願望永遠也抵不上她的遺願。逝者,總是有着任性的權利。而且,她這一生中也從未任性過幾回。

棺柩下葬之後,他便連屍體都無法再見到,瘋狂的想要收錄屬于她的東西。卻發現除了那些随身的衣物外,真正屬于她的東西少的可憐。而她接觸最多的居然是後宮之內各式各樣的賬本,上面的一行行數字都揭示了她有多麽認真的看待這後宮的事物。多麽努力的做好他這個帝王的賢內助。

似乎還依稀能看到在午夜時分,那總是亮着燭光的房間,隐隐約約能夠看到那纖細的身影。被燭光映射在牆壁上,越發顯得形單影只,嬌弱可人。什麽時候開始印象中關于她的記憶就只有這些,明明最初的時候并不是這般。

最初的時候是什麽樣子呢?他居然已經無法記清了,明明知曉并不是這般嚴謹規矩,卻是無法用事實作出反駁。唇邊露出了一絲苦笑,他對兩人之間最親密的回憶居然就只有他為她梳發那一幕是他的主動。

之後無論是她在秦王府中頂着夜色只為給他說一句,‘無論他做出什麽樣的選擇,她都會支持他’,還是為他縫制那針腳最細膩的衣服卻從不告知于他······都是她的主動。

若不是她礙于規矩進了皇宮之後,遵守規矩,不縫制帶着龍紋的衣物。其他的衣物他平日裏又穿不上,讓他有一段時間再也看不到那些精致的衣物,她怕是永遠都不會主動的告訴他那些衣物是出自于她之手。

這後宮的女人都用盡了方式讨好他,想要獲得她的·寵·愛。只有她只會默默的做好自己‘妻子’這個職位應當做好的事情。而他一直都是享受了‘丈夫’這個身份應當享受的,卻永遠不會以這個身份付出。

所以,直到她離去,他體會到的永遠都只有君臣的相處方式,而沒有夫妻之間當有的愛情。他們或許做到了夫妻間的扶持,卻永遠都有着身份的隔膜。是他從未想過打破,到最後又被強行打破才會眼睜睜的看着她離開。

後悔嗎?定然是後悔的,甚至有那麽一段時間極為遷怒那說出口的徐惠。只是,她卻從未想着讓她死亡。只因為她身上有那麽一絲與她的相似,遠遠的看着,恍惚之間也能夠看到她的影子。有時候這般會令他格外歡喜,有時候卻恨不得噬其血肉。

仿佛是兩個人一般,但是帝王的生涯讓他不會将自己的情緒反應在面孔上,否則怕是這宮中的人都認為他這個皇帝已經快瘋了吧。事實上,若不是他身邊還有那幾個傳承着她骨血的孩子,他或許真的會放任自己瘋狂下去。

Advertisement

李承乾是他屬意的太子,雖說他原本沒有太多的時間教導這位太子,甚至印象中最清楚的還是他是個孩童的時候,但是眼前已經器宇軒昂,頗有太子的風範。只是···他從娘胎中帶出來的腿疾也越發的嚴重。

仿佛他的生命是與觀音婢的身體相連一般,在她的身體越發虛弱的時候,他的腿疾也越發的嚴重,這樣更讓他心中多了幾分憐惜。他怎麽會不知道他身為太子卻身有殘疾的壓力,正因為身份太高反而認為自己配不上這個身份。若非有李泰與李治在身旁相助,怕是他早就走了歪路子。

縱然李承乾并不完美,他卻是越看越有觀音婢的影子。就如同她一樣,一絲不茍的做好自己這個身份應當做好的事情。只是或許因為他身體的原因,他更加內斂一些。明明有更優越的能力,卻是将自己表現的極為平庸。倒是李泰與李治兩人,身邊早已經圍上了許多能人異士。當然···這只是表面上。

他怎麽會不知曉李泰與李治身邊的人有多少是李承乾的屬意呢?觀音婢在世的時候總是強調他們三人要互相扶持。在這複雜的皇宮之中,除了她這個母後,也只有他們彼此之間才是真正的血脈相溶。這是他偶爾聽到的話語,當時沒有在意。現在想想卻是,她從未給予過他太多的信任,甚從未想過靠着他來保護兩個人共同的血脈。而是一個人擔下了一切。

那個應當屬于兩個人的小家,一直由她來維持。而他所愛的這社稷江山,也處處離不了他的影子。

李世民看着窗外的明月,今日又是一個月圓之夜,當時她離開的時候也正值月圓。月圓月缺,都說月圓是圓滿,但是他的生命卻恰巧在這個時間變得殘缺。

“皇上,您該好好休息了。”徐惠看李世民的眼眸中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算計,只有身為臣子應當有的尊重。現在她已經不再是充容,而是一個妃子。縱然是一個再也沒有受到過帝王·寵·幸的妃子。她也不在意這些,也沒有人再在意這一點。這可是太醫親口說的,皇上的身體有幾分虛弱,不易過多的行房事。

雖說···這大概是李世民親口屬意太醫這般說的,還是讓她有幾分詫異。因為···沒有一個男人願意讓其他人認為自己‘不行’。李世民卻為了一個逝去的人守身如玉。

在她活着的時候‘後宮佳麗三千,夜夜床上換新人’。在長孫皇後死亡之後,卻諷刺性的‘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飲’。她不知曉應該感嘆長孫皇後幸運的得到了一個帝王的愛情,還是感嘆她可悲的得到了這樣一個帝王的愛情。

明明有着讓帝王獨·寵·一人的可能···卻是這般收場。

“徐惠妃,你說,朕現在傳位于太子如何?”李世民突然這般問了一句,之後卻仿佛自言自語一般徑自離開,沒有再等徐惠的答案。

徐惠心中一顫,她可是前一段時間剛剛聽到李治與武媚娘勾搭上了。李世民便要立李承乾為太子?原本應當出現的太子造反事件也沒有任何眉目。更不用說太子喜愛美色驕奢淫逸之事了。這歷史,究竟走上了什麽樣的方向,她這個徐惠妃又将有怎樣的結局?

想到歷史二字,她突然想到了今年的年限。忐忐忑忑走過了這麽多年,她現在才發現,距離李世民死亡也不過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而她這個随之而去的徐惠妃···

心中仿佛壓了一塊石頭一般沉甸甸的,她小心翼翼的在這皇宮過着每一天,卻很久未想到那些‘前世’知曉的歷史。現在想起來,便是自己的‘死訊’。都說人類最害怕的不是面對死亡,而是知道自己死亡的時間只能無措的等待它的降臨,她此時便是如此。

李世民躺在床榻上,而徐惠現在則是直接去睡了偏殿。對于帝王鸠占鵲巢的樣子顯然已經習慣,他來這裏,只是因為她與長孫皇後有幾分相似而已。就像他看着她畫出來的永遠是長孫皇後或坐或立的畫像。

李世民想到自己與長孫無垢的三個孩子,唇角不由的勾起了幾分。果真是她的孩子,永遠不會讓她失望。如同她一般追求着完美,卻知道什麽時候自己應當作出什麽。有多少人推舉李治為皇,但是李治卻用這種方式拒絕了那些大臣們的蠱惑。誘·惑庶妃···他也這能夠想的出來。

他們這般樣子,他也能夠放下了。李世民滿意的勾了勾唇角,隐隐約約之間仿佛看到了長孫無垢的笑容,很快就好了。

第二日李世民便宣布了自己要退位的消息,開始了長達半年的皇位交接。半年之後,看着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帝王,他心中的愉悅無論如何都掩蓋不住。

站在皇陵之前,不顧任何人的反對,只身進了皇陵。活人入皇陵,或許會讓他親自感受到死亡一步步迫近的感覺,他卻甘之如饴。已經近十年的時間,這世間的帝王也不再是他,他終于可以追尋屬于自己的夢。至于之後他的喪禮,他相信他的皇兒們能夠給予大臣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死亡,是他最好的歸宿。他期待這個時間,已經期待了太久,現在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徐惠聽到唐太宗死亡的消息有幾分恍惚,不知為何她已經有了直覺,直覺自己也将會有一個結局。

不過一個月,她的身體便已經虛弱到了極致,最終也因病痛而死。都說徐惠妃是因唐太宗而亡,卻從沒有人想過她不過是壽命将至。

但是她依舊很想知道,這個唐朝的歷史,還真的是她記憶中的唐朝嗎?帝王不是李治,而變成了李承乾。她想要複制神話的武則天,會不會一直如同現在這般因為王爺的·寵·愛,成為一個永遠的小女人武媚娘?

只是···這些她都看不到了。

眼眸慢慢的閉合,在最後一瞬間,她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問題。穿越一次,她究竟是賺了20多年的生命,還是付出了20年的心憂。只是···同樣也不會再有答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