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端午┃可惜沒有辣子

民國元清帝知道, 皇後跟他投誠的那一晚就跟他捋了一遍兩個世界的歷史, 他本以為穿越都是從現代, 沒想到太後居然來自民國,但轉念想起貴妃和太傅,就釋然了。

不過也麻木了, 連驚訝都是啊這樣啊的感覺,毫無起伏。

但有趣的是,太後竟然根本不知道昭慈皇太後是穿越的。

皇後試探太後的方式很簡單, 她直接拿了女報去找太後, 太後一瞧頓時傻眼了,報紙她知道啊, 香皂香水什麽的她也知道啊,這不是她上輩子有的東西嗎?

震驚的太後當時就脫口而出了。

皇後一聽立刻驚訝狀, 接下來不用說,大家開始互相交底了。

然後就知道, 原來太後是從民國穿越來的。

太後是在原身在行宮的最後一年穿越來的,原身吃東西噎岔了氣,再睜開眼就換成了她, 她醒來差點再次噎死, 硬生生憋着氣将東西摳了出來,自此多了一條命。

太後穿越前是酒樓大師傅身邊的學徒,大師傅祖上幾代都是禦廚,清滅後,家道中落, 到了如今的長安後世的西安定居,被請到酒樓裏當了大廚,因為太後父親在路上曾幫過他一把,在她父母去世後,見沒有人收留她,便将她帶到了身邊收為徒弟。

太後出身貧農,加上那個時代,沒念過書,當了學徒後又整日待在後廚裏,除了師傅教給她的廚藝,可謂大字不識,但在那個時代,能學到一門手藝已經是極好的了。

誰知眼睛一閉一睜,就成了古代行宮裏的小秀女,雖說年輕了三歲,但對于沒有穿越這個概念的太後來說,可謂是不小的驚吓。

等她還沒适應過來,迷迷糊糊就被送進了宮,然後花了三年好不容易适應下來,又迷迷糊糊就被英宗給睡了,醒來她就吓傻了。

滿宮裏誰不知道皇帝喜歡的是宸皇貴妃,什麽皇後德妃賢妃在宸皇貴妃進宮後一個個都沒了,當時她就吓白了臉。

哪知皇貴妃推門進來,沒有責怪她,反倒責怪了皇帝,哪怕皇帝封她做了美人也沒有欺負她,倒是跟皇帝別扭冷戰了好幾日,然後太後就悟了,從此一心跟着皇貴妃走。

事實證明她沒有走錯,當年阖宮上下十幾個妃子,也就只有她和生了安王的謙太妃安穩到了今日。

所以什麽垂簾聽政什麽奪權的事就是讓太後做,她也做不了,雖說到了大魏得了原身的記憶,識了字明了理,後來又拜師昭慈太後,早便脫離了文盲的範疇,但她對政事基本一竅不通。

Advertisement

以往上朝都是強裝出來的鎮定,加上清朝那位太後的事民國誰人不知,更不敢攬權,生怕也害得大魏滅了國,巴不得元清帝趕緊親政。

因為大字不識,詩詞歌賦更是不懂,所以太後從來沒有懷疑過曾經的皇貴妃如今的昭慈太後是穿越的,她根本不知道什麽叫穿越,一直以為自己是說書先生說的借屍還魂。

所以她起初還以為皇後是跟她同一個時代來的人,等聽皇後解釋完,滿滿的震驚。

“原來姐姐居然是從後世來的……難怪那樣與衆不同……”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不,不是每個穿越女都那樣與衆不同!

皇後心裏默默拒絕。

元清帝沉默,他倒寧願自己的母親能不那麽與衆不同。

太後緩過來,看皇後的目光就帶了新奇:“現代是什麽樣的?皇後原來是做什麽的?還有你們。”

你們說的是梁才人和夏婵。

于是女人們湊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就聊了起來,很快熱火朝天。

元清帝再次沉默,算了,等聊完了他再來吧,反正該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

有皇後在,元清帝便十分放心将太後交給了她們,忙起了政事,他還有很多問題要跟太傅和肅王商讨。

而等太後緩過來,第一件事就是從皇後那裏要來了一大包辣椒種子,在慈明宮後院種了滿滿一大片,據說每日都要去看幾眼。

和元清帝坦誠後,太後也再不用顧忌,卷起袖子就重操起了舊業,又從皇後幾人的報紙得了啓發,打算普及起她知道的廚藝,來改善百姓的生活。

元清帝頓時覺得這一點上,太後跟太傅肯定能說到一起。

據皇後幾人說原本該叫做東坡肉的紅燒肉,就是從太傅府中流出來的,還有其它幾樣超前出現的菜品,皇後和梁平安便是通過這個對太傅有了懷疑,才更加小心翼翼隐藏自己的來歷。

雖然太傅游戲所處的年代并不該有這幾樣菜,但游戲畢竟是游戲,在菜品設定上,并沒有非常嚴謹。

至于太後,太後雖說知道東坡肉的典故,但以她原來的知識水平,也僅限于知道有這麽一件事,恐怕先有宋還是先有唐她都搞不清楚。

太後放飛了自我,然後元清帝幾人便有口福了,各種美食每天不重樣,不過太後到底如今已經是太後,不能總是鑽在廚房,做過幾遍過了瘾,便教給了禦廚,由他們掌勺。

“可惜沒有辣子,我最拿手的是川菜,可惜沒有辣子……”壓抑了十幾年的怨念一朝爆發,太後每每吃飯都要絮叨一番,“等辣子下來,我要做一桌辣菜來給你們嘗一嘗,叫你們見識見識過過瘾,可惜沒有辣子……”

【可惜先帝和姐姐嘗不到了,唉。】

元清帝捧着手裏的油潑面,默。

太後回來已經是四月底,五月一開始,宮中便忙碌了起來,為了即将到來的端午做準備。

其實從前幾日宮人們就做起了準備,只是元清帝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穿越衆身上,沒有太過在意,畢竟端午是年年都過得,來去便是那樣。

因為元清帝本身喜靜,所以宮中其實并不算非常熱鬧,熱鬧在民間。

長樂公主從初一開始就打着去找安王的名頭出宮看熱鬧去了,回來的時候大包小包,身上挂着的,頭上插着的,滿載而歸。

夏婵和宋傑看的眼饞,十分向往,夏婵雖然有原身的記憶,但原身從小就長在宮中,對外面幾乎沒有多少印象,宋傑的原身倒是長在民間,然而他并沒有記憶。

所以兩人對宮外的世界十分好奇。

好在皇後為了宣傳女報,早就下了帖子,邀請了十來位命婦圈的頂級大咖,端午這天來參加定在隔壁集芳園的聚會。

原本發起聚會的是皇後和幾個嫔妃,現在又加了個重量級人物——太後,這下好了,女報辦得更名正言順了。

轉眼到了端午這日,午時沐浴過蘭湯,太後皇後一行便浩浩蕩蕩去了隔壁集芳園。

集芳園顧名思義,收集群芳,這個群芳即指百花,又比喻美人,來自神宗的趣味。

為了這一次聚會,皇後拿出了昔日熬夜公關的精神,和梁才人設計出了這次古今結合的聚會現場。

五月初的天,不冷不熱剛剛好,未時一到,受到邀請的命婦們便十分有序的進了園子。

這是邀請函上規定的時間,許多人擔心耽誤,早早便到了門口。

這些命婦中地位最高的,要數元清帝的三位姑姑,其中以慶康大長公主為首,其實三位大長公主中,慶康大長公主并非最年長,慶陽大長公主才是,但因當年皇子奪位時她堅定站在了英宗一邊,英宗成功上位,她自然也跟着受益。

大魏公主的女兒不算宗親,本是沒有封號的,除非個別受寵的公主可以為女兒讨要來封號,慶康大長公主因為站對了位,女兒直接被封為公主,封號嘉善。

慶康大長公主這次便帶着嘉善公主來了集芳園。

被一衆命婦仆從簇擁着的慶康大長公主帶着十歲的嘉善公主,浩浩蕩蕩進了園子。

慶康大長公主收到所謂邀請函的時候是驚訝的,不提她,所有收到邀請的命婦都跟她同樣驚訝,因為皇後自進宮後,從未舉辦過宴會,往日太後不說,陛下偏愛,大家便也不說什麽。

驚訝過後便是恍然,陛下剛剛納了妃嫔,皇後便置宴邀請衆位命婦,這是想要借機給幾個嫔妃立威?

慶康大長公主拿着邀請函玩味的笑了笑,便決定來走這一趟,倒是要看看皇後打的什麽主意。

随着引路的宮人繞過曲折的回廊,視野頓時開闊,一片草地映入眼簾,放眼可見粼粼湖水。

衆人露出驚訝之色。

只見草地上左右兩邊架起了四個秋千架,然而那秋千架比尋常要寬許多,木架上纏繞着鮮花和藤蔓,還似晾衣服般挂起粉色的輕紗,微風拂過,輕紗飄舞,美輪美奂。

秋千架圈起的空地上,分布羅列着一些椅子,顯然是給她們入座的,只是那椅子上放着四四方方的古怪東西,似乎是用布縫制的。

而最中央,擺着長長的案桌,似畫案,卻比畫案窄一些也長一些,鋪着淡青的輕紗,前後各擺着一個高大的花瓶,花瓶中插滿了時令鮮花,花瓶下各色點心琳琅滿目,慶康大長公主眼神好,目光掃過,發覺竟有許多她沒有見過。

心中正愕然,一聲唱喝,皇後和長樂公主一左一右扶着太後走了過來,身後跟着兩位宮裝打扮的女子,想來便是先前入宮的妃嫔了。

作者有話要說: 皇後:來,大家一起來趴體!

趴體過程就不詳寫了,主要是聚會過後的反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