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高攀龍奏請

海裳染血,熊熊烈火,焚燒殘軀。

不多時,東江兵們将一壇壇骨灰收攏抱在懷裏,将少女們生前的破爛衣裳草草掩埋,靜靜于岸邊伫立。

“複土,複土…”

毛文龍臨立碣石,面相無盡的海波,極目四望,耳邊仍不斷回響着少女們的凄厲喊聲。

縱使他心如刀割,卻也要在全島軍民面前,表現的堅韌果斷。

正在毛文龍嘆息時,毛承祿回去取了一張薄毯為他禦寒,帶着二百餘名親兵靜靜站在周圍。

良久,毛文龍悶悶的聲音伴随着海浪傳來:

“遼東邸報已至,蒲河、沈陽失陷,尤世功、賀世賢戰死…如此一來,熊經略難免又要被言官彈劾。”

他背對諸将士,未見其面,依稀可知其聲中悲恸。

毛承祿聽聞此言,回想起來。

毛帥當年是從廣寧出來的,如今的遼東經略熊廷弼也曾上疏舉薦,此人于他,有知遇之恩。

想到這裏,他一時詞窮,不知該如何安慰。

“我欲上疏,請聖上派遣監軍來東江。”

毛承祿驚道:“大帥出于什麽考慮?自古将帥最恨監軍掣肘,聖天子還未提及,怎麽我們卻要自請?”

毛文龍仍未回頭,冷冷道:“那群文臣,只因聖上賜了我總兵官,便開始百般诋毀、诽謗。”

“奴兵雖退,但兩員總兵戰死,無數村堡遭毀,數萬百姓被擄,這個過失誰來承擔?”

Advertisement

“熊經略此番尚難自保,我不能坐以待斃,不若請皇上派監軍入島,親自來看看,到底誰是為國而戰!”

毛承祿聞言,再也沒了話說。

這朝廷上的蠅營狗茍,有些是他根本不懂的…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毛承祿看向前方毛文龍的身影,不知在想些什麽。

只見晨曦郁郁而生,赤光如血,毛文龍似與蒼茫天地化為一體,身鍍朝雲。

在震耳欲聾的拍岸聲中,毛承祿也長嘆一聲,以只自身可聞的聲音,喃喃念道:

“國家養仕三百年,社稷危如累卵,百姓積屍塗炭,文武獨計除異己,不計除外侵,唯将江山快私忿,操戈矛向同室。”

……

春夏之交的紫禁城,朱牆綠樹,瓊樓玉宇,其特屬于皇家的莊榮之雅,随處可見。

宮牆之內,唯有漸生的鳴蟬與樹冠間的黃莺略顯鼓噪。

西暖閣裏,朱由校脫下衮服,摘去大帽,只着暑衣,網巾玉冠,正一手持書,細細品讀。

手邊,靜靜放着來自東江的捷報與奏疏。

近來閑暇之時,朱由校除常去南海子狩獵外,也常靜坐讀書,調養心性。

朱由校正看到興處,凝神靜氣,專注其中。

正待此時,王體乾手中捧着文書趕來,在閣外高聲呼道:“禀陛下,都察院左都禦史高攀龍奏請!”

朱由校手中一頓,慢慢擡起頭,眉宇中隐隐浮現幾分陰郁。

昨天才剛接到遼東塘報,今日這幫東林黨就要搞事情了。

随即,朱由校放下手中書本,在東暖閣換上常服,前往文華殿接見了泰昌皇帝四位顧命大臣之一的高攀龍。

去年,剛穿越來時,高攀龍因力谏西李選侍移宮,在朝中名望赫赫。

半年多以來,朱由校提拔魏氏,意在暗壓其一頭。

“陛下。”高攀龍拱手奏道:“臣聞陛下欲遣內臣往東江監軍,我太祖高皇帝曾三令五申,嚴禁宮廷內外交接。”

“遼事自有文武諸臣,遣用內臣,反滋多口,成何政體?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由校單手撐頰,冷冷地望着他,半晌才是輕笑道:“先生之疏,朕已知曉,太祖之訓,朕豈能不知?”

“只是成祖以來,內臣監軍,并非特例,此出于一時權益,暫且一用罷了。”

“他日當撤之時,不必先生再提,朕自會裁撤。”

面對朱由校這番寬容之言,高攀龍并不買賬,他再一叩首,高聲道:“文武皆齊心為國,有何權益?”

“朕意已決,不必再提!”朱由校面色逐漸沉了下去。

“既然如此,臣還有本奏!”高攀龍說道:

“近來常得奏報,言毛文龍于海外擁兵自重,欲自立門戶,或言其與後金勾結,意圖反叛。”

“此番捷報,又有多少是他殺良充功所獲?”

朱由校眉頭微皺,低聲道:“這且是你一家之言罷了,毛帥孤軍漂泊風浪之中,深入豺狼虎穴。”

“朕今日才剛得捷報,東江軍擄奴酋之女,正押往京師。何況……”

“陛下,在此女送達京師之前,尚不能斷定此捷真僞!”高攀龍打斷了朱由校正要說出口的話,繼而又道:

“何況,我上下文武齊心,豈需內臣?”

朱由校靜默半晌,展顏諷刺道:“文武是否齊心,先生難道不知?非要朕明說了麽?”

高攀龍憤然道:“即便如此,陛下也不當抛棄國體和祖宗法度,信閹宦而遠賢人。”

“近年來,陛下以言官參內臣而免言官,廣開內操,編訓勇衛,使斧钺卑鄙之身,淩駕于外臣賢人之上,辱朝廷而亵國禮,實傷了天下文人之心!”

朱由校閉上眼睛,深深吐息,似乎強忍着怒火,聲音變得更加冰冷:

“先生此言即是在說,國家體統,比邊疆将士的清白與遼民百姓的性命重要了?”

高攀龍似有備而來,目光炯炯似火:“陛下說清白,臣另有本奏!”

聽見這話,朱由校心裏一聲尼瑪,這貨有完沒完了,非不讓朕舒服是吧。

只見高攀龍趨近一步,提袍而跪,慨然道:

“臣聞宮中乳母客氏,離宮之前,妄殺帝母,擅殺宮人,這等冤屈,陛下一句遣返,就不打算伸張了嗎?”

“高攀龍!”朱由校忍無可忍,拍案而起,勃然怒道:“宮壺嚴密,爾從何得知!”

“你身居都察院,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誰給你的膽子,管起朕的家事!”

“你的眼中,可還有君臣之別!朕看,你那一身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吧?”

“陛下的家事,就是國事!”高攀龍一副铮铮鐵骨的模樣,絲毫不懼龍興,與朱由校四目相對。

“陛下以髒言辱臣,臣卻仍要直言勸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