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低調退讓

更新時間2014-5-4 16:27:35 字數:2914

“嗯……明天的曲水流觞詩會,可不敢沒了林真兒的在場!”

“那麽……”高舍雞踴躍獻策說:“小的倒有一計:我這就去把林真兒收做女徒弟!這樣一來,就算是大唐皇帝親自找上門來問我要人,我也敢抗旨不交。我們高麗武士,願意為大唐效忠戰死在疆場,卻向來不肯奉旨入朝面君。前朝高宗皇帝和則天順聖皇帝,也都不曾逼迫着我們高麗武士勉強前去叩拜中國皇帝。”

高舍雞敢于當面不拜皇帝和皇後,當然也并不僅僅出自于高麗武士的榮譽感。

去年的玄武門兵變當中,護送着上官婉兒和李裹兒蹈險如夷,平安闖過了叛軍槍林箭陣的人,正是這位韓國第一勇士護駕得力之功。

當日李重俊策動的玄武門兵變勢在必成,李顯俨然已經成了李淵。李重俊幾乎就要成功翻版李世民。

李顯已經失去了對于禦林軍的掌控力。

當時正是上官婉兒冒險建言,鼓勵着李顯親自登城宣诏,才得以絕地反擊成功。

這一計,卻是學自于三國時代不識字的文盲将軍王平。按裴松之所注陳壽三國志所載:當諸葛武侯病死于蜀漢軍中時,前将軍魏延領兵作亂,意欲與姜維楊儀争權。當時正是中軍執掌門旗的宿衛将軍王平帶着寥寥幾名手下,擡着諸葛靈柩站了出來,大聲宣谕道:“丞相遺骨未寒,靈柩在此!爾等敢不棄械跪拜!”

王平不識字,說話不多,沉穩厚重。僅此短短的兩句話,便說得魏延數萬兵馬半數跪降,半數逃散。諸葛武侯在蜀漢軍中的德望甚重,竟然在死後依舊餘威尚存。雖然此事全賴諸葛亮遺愛深厚所致,但是,在亂軍之中想要站出來說話而不被敵人趁亂誤殺,也需要王平那個檔次的強悍武力,以及沉着态度。

在萬軍之中保全數人性命,這樣強大的武力,高舍雞剛好就有。

處變不驚的沉穩風度,李顯雖然沒有,上官婉兒卻有。

諸葛武侯遺愛澤被蜀中,蜀人以白布纏首為之戴孝,此孝歷經兩千年之久而不除。直到20世紀的中華民國時代,四川老鄉的頭上猶自還纏白布包頭。這樣深厚的仁德,李顯依舊還是沒有。

雖然李顯膽小、怕黑、怕鬼、不谙弓馬武技,不識兵家韬略,他幾乎就是除了作詩之外,別的啥本事也沒有。真本事雖然是完全沒有,李顯皇帝卻身懷有大唐李氏、大周武氏共同傳下的皇帝血統。

上官婉兒乃是為武則天拟慣了女皇诏書的一代才女。她當即便為李顯想到了合适的說辭。

當夜,在夜幕籠罩下的玄武門城頭上,在成百上千火炬熊熊燃燒發出的血紅光芒的團團照耀之下,李顯高聲背誦婉兒為她的皇帝老公即興創作的勘亂平叛诏告:“壯哉我大唐!煌煌我大周!李氏武氏兩族所傳歷代帝君,向以孝義治天下!大唐皇帝李顯親口在此宣谕三軍将士!逆子李重俊不孝無道,天人共厭之!共棄之!朕受命于天!爾等誰敢助逆叛亂,罪不容赦!一切幡然覺悟者,朕赦其無罪!并親賞其功!”

Advertisement

這番話說完之後,玄武門城上城下的禦林軍無數精銳将士,紛紛棄械,一齊俯首叩拜于地。太子叛亂就此兵不血刃地得以敉平。

整個過程看起來李顯皇帝恍若神人天降一般,凜然出現在玄武門城樓之上,霸氣莊嚴,講起話來擲地有聲。令三軍将士不得不為之屈服。

其實這個過程完成得一點也不輕松,在大多數禦林軍将士瞧不見的黑暗夜色掩蓋之下,一路上早已殺得來屍橫遍地,血腥狼藉。

在上官婉兒貼身護衛着李顯皇帝奮勇登臨玄武門城頭的途中,沿路都在浴血厮殺。在李顯大聲唱誦婉兒所拟诏書的關鍵過程中,飛矢橫空,劍鳴铿锵,近身和遠程展開的生死搏鬥從未有過一時半刻的稍歇。

這一切最終能夠克成大功,全仗了高麗武士高舍雞及其扈從者的拼死舍命相護。

當李顯終于說得了大唐禦林軍将士們,跪伏叩拜時,高舍雞本人也已經多處負傷,他所帶來的高麗、新羅、百濟、扶餘四國箭手、力士和刀客門徒,其中多數的鮮卑族英雄勇士,在這一役裏幾乎死亡殆盡。

高舍雞所建的這場大功,理應封侯拜将。但他一向自謙自诩為高麗公主的家奴,堅決不肯領受大唐帝國的任何官爵。于是,李顯皇帝不便相強,事後另加其各種恩遇,賜之以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的隆重殊遇。

“劍履上殿,贊拜不名”,這歷來是攝政王才能獲得的特別隆重恩遇。實際獲得過此項殊榮的歷代名臣包括霍光、王莽、董卓、曹操……等等、等等。

于是,上官婉兒其實早就提前猜到了:只要她假裝愁眉不展,佯作為難……那麽……眼前這位頭腦簡單而且熱血豪邁的高麗武士大叔,必定會主動蹦出來奮勇替她擔下所有的麻煩。

讓林真兒拜在高舍雞的門下,自然是可以安全逃避掉皇帝和皇後所頒的兇險宣召。

“好!”婉兒抿嘴笑道:“高師傅所見極是高明!那就趕緊把事兒給辦了吧!你得趕在安樂公主的前頭,先一步找到林真兒。那孩子現在廚房那邊煮珍珠呢!諒那李裹兒一時半會兒之間,還找不到她那裏去!”

當安樂公主挾怒闖門時,自有聰明乖覺的家丁們,飛也似的的四下裏跑開了去,向各處火速通傳此事。當婉兒娘娘得知時,武延秀幾乎在同時也就聽說安樂公主帶着人抓他來了。武延秀其實這一次并沒有背着公主老婆出來拈花惹草,但他還是毫不遲疑地撒腿就跑。

他确實犯過些那樣欠抽的前科。

另外,抛妻棄子的事情,他也曾轟轟烈烈的幹過。武延秀的原配發妻,還有一子一女,直至此刻,尚還定居在河東道上河套草原那邊的突厥可汗九原王城。

河套草原乃是大中華疆域之內最負盛名的三大良馬牧場之一。

此地在林真兒所處的未來時代劃屬于內蒙古。在武延秀掙紮生存的這個大唐突厥時代,卻歸于大唐帝國山西行省河東道的名義管轄之下。只不過,九原城淪入突厥敵人之手,已歷三世之久。大唐兵馬一直無力光複山西北部的這片有利于駿馬繁衍的北疆沃土。

現如今李裹兒和武延秀做了夫妻,兩人都是改嫁和再娶的關系。關于男女之間的那些事兒,看待得也就比別人更加随便起來。

李裹兒動不動就會打罵自己的丈夫。武延秀不敢與她公然對抗,但是,他卻可以逃到一邊去躲起來,教那個兇惡老婆一時找他不着。當武延秀一次又一次苦苦躲避李裹兒的無禮作踐和暴力侵犯時,他總是十分懷念被他無情遺棄掉的那個原配妻子突厥公主。

可是!除了悲傷和憂郁之外,武延秀什麽也做不了啊!當大唐和突厥交戰的時候,身為大唐帝國武氏世家所出的一位郡王,他總不能繼續留在突厥老丈人的胡虜侵略軍中,摻活幫襯着蠻族部落針對大唐邊疆發動的野蠻劫掠戰争吧!武延秀的心中對蠻族公主前妻滿肚子揣着思念之情,且又滿懷愧疚,卻并不為自己的抛妻棄子之舉覺得後悔。

果斷逃跑和低調退讓,既是延秀的天賦和強項,也是此情此景最為和諧的矛盾緩解之道……武延秀總不能憤然把自己如今的大唐公主老婆,綁縛起來臭扁一頓吧!

武延秀完全就不是李裹兒那一類潑婦型的魂淡,他的态度和高力士一樣恭謹有餘而剛烈不足。

當武延秀進入宜春坊南院時,他是規規矩矩地有請管家們通傳上去,禀明過婉兒娘娘之後,在六名上官家臣的陪護之下,合禮合法地前往流觞詩會場地,去做過了些必要的環境預覽和熱身排練。

淮陽王帶來的私人扈從們統統被留在了門房裏頭,打牌喝茶,鬥雉呼盧,休閑玩耍。

陪護着武延秀一路走動的,乃是宜春坊裏服役的婉兒家丁。

也就是因為武延秀沖着林真兒面前跑來時,其身後所追随的,既不是公主府上的宮廷侍衛,也不是魏王府的家臣服色。那一群人看上去全是宜春坊的低階執事仆人。所以林真兒才一時沒有辯認出對方的身份來歷。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