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蓼莪(8)
華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度,一部《禮記》實際上也是治國書。這倒不是華夏民族窮講究,只不過禮儀的本質就是‘規矩’,在法律無法徹底被貫徹接受以及理解的時代,這種擺在明面上的‘禮’本身就是維護統治的最好工具。
所以每一個王朝除非是走到禮崩樂壞的王朝陌路,不然統治者的一舉一動都是有相關的禮儀規章的。
譬如說皇帝的後宮,往小了說是天子家事,但這也有着一重一重的‘禮’。
最重視禮的周朝說‘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女’,這樣簡短的一段話既是規定了數量,也是規定了品級。做一個簡單的數學題,也就是說,周朝的天子最多也只有一百多個妻妾…
以古時四海奉養一人的傳統,這堪稱‘簡樸’了。不過這種規矩随着時代變遷肯定是有變化的,到了劉家天下,天子的後宮麽…
天子自然是不再滿足一百多個妻妾了,事實上如果算上‘名義上天子能夠随時寵幸的宮女’,漢代皇帝的後宮動辄就有上萬人的規模!
這個規模不要說先秦以前的帝王了(先秦時代生産力低下,即使是天子也無法供養這樣多的宮人脫産…西周的天子不能說窮,但也沒想過要這樣浪費錢糧,只能說貧窮限制了想象力),甚至在後面生産力更加發展的朝代,這樣規模的後宮也不常見。
劉家天子親民是真的親民,前頭幾代帝王簡樸也是真的簡樸,但這并不妨礙宮廷之中藏着許多千嬌百媚的美人兒。說個笑話…皇帝的節儉…再節儉又能節儉到哪兒去呢?
劉啓自然不是那個例外,他的後宮規模并不算大,但除開那些宮女,剩下真正寵幸過的也不在少數。這些如花似玉的可人兒,除開生育過子女的,大多數也就是一夜承恩了——然後在深宮之中,寂靜老去。
白頭宮女閑坐說玄宗的故事可不是唐代才有的…
相比之下,育有子女的後妃就要好得多了,至少終身有了指望。當然,最好能生個兒子!只要兒子能夠順利長大,将來怎麽也會被封王。而等到天子山陵崩之後,她們就能去兒子的封地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太後。
這也不錯了。
随着天子身體越來越差,生育過的後妃也就這點指望了。
壽少使和審七子,正是後宮之中這樣的嫔妃之一。她們運氣不好也不壞——沒有兒子傍身,但還是趕在天子劉啓身體徹底不好之前抓住了機會,生育了個女兒。至少…至少将來不會終身無靠。
少使和七子都是漢代早期後妃的品階…嗯,屬于底層的那種,七子比少使高那麽一點點,少使是最低的品階——但那又有什麽意義?都是被天子抛到腦後的無寵妃子。
事實上,兩人是宮女出身,帝王寵幸也是意外居多,只能說好運所以有了生育。這一點從兩人的品階與女兒的稱號就能看出來。
兩人是生育之後才有了品階的,然而品階如此吝啬,就能看出帝王心意了,只不過是對有生育後妃例行給個位置而已。而兩人所生公主,壽公主劉婉、審公主劉妙?
漢代重視母族,常常有兒女随母姓、外祖母姓的例子,這種事情在宮廷之中也有體現。常常見史書中有稱呼,如粟太子、衛太子、衛公主,都是跟着各自母親的姓氏稱呼。
但是,若是在史書之外還這樣稱呼,這就比較罕見了。皇子們基本上沒有這種情況,公主們倒是能夠見到——一般來說,公主們都有封號,封號由自己的封地來。而後,等到她們嫁人了,他們的封號可能跟着自己丈夫的爵位變化。
典型的例子是漢武帝劉徹的姐姐陽信公主,嫁給平陽侯之後就改稱平陽公主了。
至于說壽公主和審公主,這就是還沒有确定封地了!
公主出嫁的時候自然會安排好封地,但具體什麽時候劃撥封地,這卻是沒有固定時間的。只能說天子想起來了就能辦,但若是天子沒有想起來…那又能怎樣呢?
不過也不獨壽公主、審公主這樣‘倒黴’,事實上,靠後出生的女兒,特別是母親本身沒有多少恩寵的女兒,劉啓一慣如此……
“孫女拜見皇祖母!皇祖母長樂無極!”
大漢國母的長樂宮舉辦家宴,那自然是極盡排場的,壽公主與審公主縱使貴為金枝玉葉也沒有多少機會能常常得見——雖然她們是皇女,但并沒有因此獲得太後的另眼相待。平常的待遇大概就是公主規定要有的,至于其餘的,多一分不多。
此時殷勤問安之餘也覺得雀躍…說到底只不過是十歲上下的孩童而已,喜歡熱鬧、豪華、歡慶的場面,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作為大漢國母的老太太并沒有折騰兒子後宮的習慣,總的來說不會沒事兒找她們麻煩,但想要親近也很難。所以此時帶着女兒的壽少使、審七子?老太太只是淡淡的‘嗯’了一聲,就讓她們去旁邊的位置了。
身為後妃與公主,在今天的場合裏自然是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的。除非皇太後、天子這樣的人物一時突發奇想,有意調動她們的位置,而現在看來顯然是沒有這種可能的。
壽公主劉婉和審公主劉妙因為年紀相近、處境相似,所以一直走的比較近。此時兩人都注意到了陳嫣,乖乖巧巧回到自己位置的同時還給對方使了個眼色。
而陳嫣呢,這邊陪着劉嫖、窦太後坐了一會兒。劉嫖摸了摸陳嫣的小臉:“阿嫣今日還是沉默了些…和姊妹們玩兒去吧。”
也是,就算阿嫣這孩子再懂事老成,自己和母親說的話她也插不上話吶!劉嫖這樣想着。
陳嫣其實還比較樂意呆在母親和外祖母身邊,因為一旦離開這個位置,很多人就會找上她——很多人看重她的‘影響力’。或許她表現的比一般孩子要懂事,但在外界看來依舊是個小孩子。
小孩子總有辦法糊弄…呵呵…
長信宮在日落之後徹底被點亮,無煙的長信宮燈由青銅鑄造鮮亮大方,還沒有來得及染上光陰流逝帶來的古拙。連枝燈則是如同密集的星星,點亮了幽遠的夢境——這一切本就像是一場公元前的華美夢境。
兒臂粗的蠟燭是蜂蠟做的,在公元前的華夏,也只有蜂蠟制成的蠟燭才能做成這樣形态的固體蠟燭,這個大小絕對價比黃金!燭光灑在陳嫣的臉龐上,她微微低下了頭:“唯…”
總不能拒絕母親的好意…陳嫣知道母親是希望自己‘活潑’一些的,就像她熟悉的那些大漢貴女。
大漢貴女是什麽樣…這是屬于她們的好時候!要知道即使是公主也不見得能人人好過。看看清代公主吧——慘的衆所周知。而就算不提清代公主,就說宋代的、明代的,就會好很多嗎?
沒有那種事!公主依舊是錦衣玉食,但她們并不比普通女孩有更多的自由。這一點很像陳嫣上輩子所知道的一些西亞石油國家的王室公主,她們有很多很多錢、一輩子怎麽揮霍都花不完的那種,也大多受過很好的教育,畢業于西方主流強國的著名學府。
但是,當她們回到她們的國家,她們就得規規矩矩地做一個出門得包裹在長袍、面紗裏,在家得無條件服從的‘傳統女性’,她們甚至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倒是有皇室公主嘗試過改變本國女性的處境…畢竟她們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有這種想法誕生并不奇怪。
而這種嘗試無一都失敗了,進行嘗試的公主也往往會被王室‘處理’……
但公元前的西漢王朝就不是這樣了,天之驕女們的尊貴不只來源于錦衣玉食、金尊玉貴,更來自于社會風氣的寬容。
看史書就知道此時的貴女們有多厲害了。
環境使然,這些貴女在長輩眼中或許表現的還算乖巧,但在此之外?自行體會吧——不過長輩們大多不把這當回事,甚至認為是一種‘活潑’。
也對,男子還會有‘纨绔子弟’的擔憂,女子就完全沒有了。特別是皇家,就算公主脾氣不好,誰又在意呢?總歸該搶着尚公主的還是會搶着做。
陳嫣由宮人伴着去了公主、翁主堆中——她雖然很少加入這個團體,但生在皇室中的孩子,無論傻還是聰明,總是有一定眼色的,對于她只有‘歡迎’的份兒。
“阿嫣,這邊來!”有稍微能和陳嫣說上幾句話的女孩子立刻熱情招呼。
不過有人這樣‘歡迎’,自然也就有人不那麽歡迎了。在這一群未成年的貴女中,壽公主劉婉和審公主劉妙也算是衆星捧月的人物了…雖則二人并不得寵,但未成年的公主本來就少!在大大小小貴女當中數她們地位最高,大家自然習慣于捧着她們。
但陳嫣一來,所有人的風向全變了!讓她們如何不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