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位于美國東北部的波士頓, 夏天很短暫。
哈佛大學每年有一大半的時間在經受自然的考驗——多雨的夏季,多雪的冬季。
顧新橙打開郵箱,浏覽郵件。
她用湯匙輕輕攪拌杯中的燕麥片, 瞥了一眼電腦右上方的時間。
已經六點半了,是時候收拾一下出發去圖書館了。
顧新橙推開木格窗戶, 晨光微熹 ,常春藤纏繞着松樹蒼勁的枝幹爬上窗臺。
一只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跑過來, 黑豆般的眼睛亮晶晶的, 蓬松的尾巴覆了一層淺黑,像是染了墨汁。兩只靈活的小爪子動了動——它在向她乞食。
她把一顆花生放到窗臺上,它立刻抱着花生跑遠了。
顧新橙微微一笑, 喝光燕麥片, 去水池沖洗杯子。
她背着包出發, 在宿舍門口等擺渡巴士, 十分鐘一班。
她住的是校內一棟紅牆宿舍樓, 頗有些年代了,遠遠看去像童話裏的房子。
陸陸續續有同學從宿舍裏出來,大家互道早安。
巴士慢悠悠地停下,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她上了車, 找了個靠窗的座位。車窗開了一道縫,清風徐來。
查爾斯江波光粼粼,有學生正沿着綠樹萦繞的江畔晨跑。
巴士沿着既定路線前進,顧新橙趁這功夫研究了一下這周的課程研讨話題。
Advertisement
沒過多久,巴士在位于哈佛中央的Widener圖書館停了下來。
許多人對于哈佛這樣的世界頂級學府, 一直有種近乎膜拜的虔誠。
比如國內流傳的某個謠言——淩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事實上,淩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并沒有什麽人。
大家平時都是該吃吃、該睡睡,恐怕只有考試前夕圖書館才會一座難求。
國內網絡上還說,哈佛大學圖書館牆上有二十條訓言,字字珠玑,都是至理名言。
顧新橙剛來的時候特地問了自己的同學瑞秋,瑞秋驚訝地說:“哦,天哪,是嗎?我從來沒見過。”
後來她親自去圖書館求證,才發現,并沒有。
這些“哈佛名言”全是中國網友杜撰的,顧新橙也是“假雞湯”的受害者之一。
參天大樹掩映之下,Widener圖書館顯得分外宏偉。
整個圖書館非常安靜,頂部懸着巨大的水晶吊燈,林立的書架上各類書籍琳琅滿目,書桌邊坐着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各種膚色、各種國籍、各種性向……豐富多彩。
圖書館地下有六層,隐蔽的角落很多。
據說哈佛新生有三個傳統,其中之一就是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和自己的伴侶在地下圖書館為愛鼓掌一次。
顧新橙起初不信,後來有次她意外聽見某些奇怪的聲音,像是在鬧鬼。
誰知身旁的女同學分外淡定地沖她眨了眨眼,她才意識到是怎麽回事。
她找了個空位坐了下來,身旁是個阿拉伯裔女孩兒,包着彩色頭巾,正在發郵件。
整個圖書館的學生都很忙碌,大多是在做教授布置的閱讀任務或者寫課程論文,還有人聚在一塊兒進行小組讨論。
顧新橙拿出電腦,打開文獻,翻開筆記本開始安心閱讀做筆記。
每周兩百頁的全英文文獻,這還只是單個課程。
到了十點半,她将本子合上,閉着眼睛微微轉動眼球緩解壓力,打算休息一會兒。
她的休息方式挺特別——去書架之間散散步。
每當顧新橙走在迷宮般的書架之間,都會生出感慨。
前人的智慧浩如星海,人這一生若能擇一葉小舟,暢游書海,也是一件幸事。
繞過幾個書架,忽然有人拍她的肩膀,“嘿,好巧。”
顧新橙一回頭,是個金發碧眼的高個大男孩兒,名叫安東尼。
他倆不是一個學院的同學,安東尼在工程與應用科學院,兩人是在某次校園組織的名人交談會上認識的。
那個交談會邀請的是哈佛傑出校友,某位世界五百強公司的創始人。
“感恩節假期有什麽計劃嗎?”安東尼問。
“感恩節假期……”顧新橙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國內沒有感恩節,“暫時沒有。”
“一起去加州玩啊,瑞秋也去,還有其他人。”安東尼說,“上次你做的食物味道很好,我想再吃一次。”
顧新橙想起來了,是她包的餃子。
當時十來個中國留學生在一塊兒聚餐,安東尼也來參加。他嘗了她包的餃子之後,贊不絕口。
“去加州做什麽?”顧新橙問。
她來美國之後,只在波士頓及周邊活動,從沒有出過遠門。
“我家在加州,”安東尼羅列了不少景點,他說,“……哦,對了,我們還可以去加州一號兜風。”
“聽上去不錯。”顧新橙說。
“我有個朋友在矽谷的實驗室,我們可以過去參觀。”
“什麽實驗室?”
“人工智能實驗室,我打賭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之一,有很多新鮮的東西。”
聽到這幾個熟悉的字眼,顧新橙來了興趣。
當初她去參加人工智能峰會,對這個行業了解了不少。
顧新橙這學期選修的課程裏也涉及了這一方面,她挺想去看一看。
“行,我和你們一起去。”顧新橙說。
“沒問題,保持聯系。”安東尼做了個電話的手勢。
今天下午有一門課,名叫《技術與運營管理》。
這門課的女教授喜歡穿男士襯衫,總是一副男孩子的打扮。
顧新橙在食堂吃了一頓簡易的午餐,便前往教室。
美國大學的教室布置和中國不太一樣,講臺在中間,學生的座位環繞着講臺。
授課是互動式教學,而不是教授講學生聽。教授和學生更像是在交流,各種思維和想法的碰撞,甚是奇妙。
一節課下來,顧新橙收獲頗豐。
周圍其他同學大多用電腦或平板做記錄,只有她維持着用筆寫筆記的習慣。
筆劃過紙張的觸感,給她一種踏實的感覺。
教授下課前布置了下周的作業,文獻閱讀和課題展示缺一不可。
在美國,大學生的課業并不輕松。
下課之後,顧新橙繼續去圖書館自習。
周教授在這兒當訪問學者,平日裏還挺忙碌,和她聯系并不多。
偶爾也會有點兒事情交給她,比如說,讓她翻譯文獻。
今天他給她發來了一篇文獻,顧新橙一直翻譯到晚上九點,這才弄完了初稿。
她收拾東西出了圖書館,一擡頭就望見一輪圓溜溜的月亮。
她想起一件事,明天就要過中秋了。一眨眼,她在美國已經待了兩個月了。
她回宿舍的第一件事,便是給顧承望打了個微信電話。
波士頓時間比北京慢了十二小時,這會兒大洋彼岸已是中秋節上午九點了。
“喂,爸。”
“哎,打電話來有什麽事啊?”
“我看日子已經中秋了,就打電話來問問。”
“我跟你媽晚上去你爺爺家吃飯,你中秋節怎麽過啊?有沒有留學生一起過啊?”
“明天要上一天課,應該沒空。”
“要不要給你寄點月餅?”顧承望問。
“不用,等寄到了中秋節都過了。”顧新橙将電話調成免提,開始換衣服,一會兒她還得洗澡。
“最近錢夠不夠花啊?”
“夠的。”顧新橙住在校園裏,省了一大筆房租支出,平時花不了太多錢——然而美國的生活費還是比北京貴多了。
“不夠你跟我說,我跟你媽攢的錢,都是留給你的。”
“知道啦。”顧新橙哭笑不得,顧承望這話說得好像他倆給她存了幾百萬似的。
洗漱完畢,已是深夜十一點,顧新橙靠在床上翻着一本英文原版愛情小說《One Day》。
她隔壁的室友這個點兒還沒有回寝室,大概和男朋友約會去了,看來今晚是不打算回來了。
她想起自己和傅棠舟荒唐的那一年。那時候,她的室友們恐怕也是這麽想她的。
她忽地輕笑,将書翻過一頁。
沒有愛情的日子裏,看看愛情小說解乏倒也不錯。
只不過,小說裏的愛情要麽過于夢幻,要麽過于殘酷。她不知道自己将來的愛情會屬于哪一種。
她把書頁折在第67頁,然後塞到了枕頭底下。
願今夜好夢。
十一月底的某一天,一架波音777飛機像一只巨型蜻蜓,降落在舊金山機場。
美聯航的金發空姐提醒傅棠舟,可以下飛機了。
他以前在加州讀大學,這種十來個小時的越洋飛行他經歷過許多次。
他在飛機上工作了幾個小時,縱使在頭等艙,也難免疲乏,于是他睡了一陣子。
而現在,他迅速調整好狀态,走下飛機。
這趟來加州,他有許多公事要辦。今天下午就有一場商務會談,他連倒時差的時間都沒有。
升幂資本有一個項目,他很看好,從A輪一直跟到現在。國內目前的上市機制過于繁雜,所以他打算收購一家納斯達克的殼公司,讓這個項目在美國先行上市。
傅棠舟剛坐上車,于修把平板電腦遞了過來,說:“傅總,這是今天下午談判的主要事項,請您過目。”
他的英文堪稱母語級別,這些文件閱讀起來毫無障礙。
他花了十分鐘大致看完,心中已有了底。
“接下來幾天的行程呢?”傅棠舟問。
于修将平板電腦調至另一個頁面,“在這兒。”
他先看了一眼日歷,發現過幾天就是感恩節。
這是個徹徹底底的洋節,回國以後他早已淡忘——工作一旦忙起來,誰還有空關心這些東西?
分手這半年來他甚至沒有好好睡過一個整覺。
傅棠舟的手指向下滑,明天要去參觀矽谷的一間實驗室。
實驗室的縮寫是AML(Applied Machine Learning),專攻機器學習領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