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暗換乾坤(上)
闵府的管家颠颠跑去支了一趟銀子,因為怕叫三姨太發現,也不敢聲張。回來的時候,正碰上謝長庭出來。闵夫人親自送她到門前,托着一只紫檀描金木盒。那盒子尚沒有手掌大小,卻仿佛千鈞之重。
闵夫人猶豫了片刻,終于咬牙遞給了她。動了動嘴唇,究竟是什麽都沒說出來。
謝長庭接過了,對她一笑:“夫人放心,必不負所托。”
一尺二見方的銀印青綏。銀質比較軟,年深日久,右上角被磨掉了一小塊——那只紫檀木盒裏所裝的,正是闵禦史的官印。
謝長庭回到千重之後,便将木盒收了起來。随後吩咐寧子:“叫人用缣缃織一條新蔽膝;再去廷尉寺,悄悄告訴吳寺監一聲,讓他去相府查案之前,務必來一趟店裏。”
蔽膝織得很快。那邊吳寺監接到的消息,卻一頭霧水。生怕謝長庭又出什麽變故。
好容易等到查案這天,他知會了廷尉寺卿,自己先一步啓了程。半道上在小巷子裏叫停了車,間四下無人,才獨自拐進千重來。
謝長庭就站在櫃上等着,見他來了,目光閃爍,幾度欲言又止。
吳寺監有點急了:“姑奶奶您有什麽事快着開口吧!待會兒寺卿要到了相府,發現我不在可沒法說。是怎麽了?我可在寺卿面前打過了保票。正要開始查,別是又出了什麽問題?你這不是要我的命嗎!”
謝長庭垂下眼簾,是個欲說還休的模樣,遠不似平常那樣從容娴靜。如此一來,吳寺監心中更是沒了底。只聽她嗫嚅了幾番才道:“沒有,我就是托您件事兒——您查您的案子,能不能別把我抖落出來?就說這罪證是您自個兒發現的,自始至終別提我,成嗎?要不我手上攥着您以前的那些案底,保不齊就……”
吳寺監大松了一口氣:“鬧了半天,就這麽個事兒?”他好大喜功,本就沒打算把這份功勞分她一半。當下也沒有将她的威脅放在心上,擺了擺手,“行了行了,我記着了。”
他說罷,轉身欲走。卻沒想這時候,迎面裏門簾一掀,正有個人撞上來。
寧子端着個托盤,被他撞得踉跄了幾步,慌忙“哎呀”一聲。一整杯茶水就鋪在了吳寺監的蔽膝上,嫩黃的茶葉,沾了大半塊布。
吳寺監臉一下沉下來:“瞎眼的東西!這雙眼不想要了是不是?”
寧子吓得臉都白了,連連告罪。謝長庭賠着笑上前來:“您瞧瞧,真是對不住。寺監您高擡貴手,看在妾身的面子上饒他一次吧!”又轉頭對寧子道,“還不快去找條新蔽膝,給吳寺監換上?”
寧子應了一聲,忙去後頭取了新蔽膝,替吳寺監将那條沾濕的替換下來。吳寺監餘怒未消,步步高升的大好日子,一大早上遇到這麽個糟心事兒,他覺得實在是晦氣。看寧子礙手礙腳替他系腰帶,他低罵了一聲,将人踹開,自己一提褲腰,“欠管教的東西!”說完擡步向外走去。
謝長庭笑着相送,親自伸手替他整了整腰帶,又在懸挂的笏囊上輕輕一握。片刻,才退開一步:“吳大人好走。”
闵谕的案子,已經在廷尉寺壓了半個來月,這次吳寺監信誓旦旦說必定能破,大家夥兒都是将信将疑。但畢竟是一條線索,廷尉寺卿也很重視,帶着左右平、奏擜掾、奏曹掾一幹人等,浩浩然前往相府查案。
這邊剛剛啓程,那邊就有人到鎮北巡撫,給符止報信。
他趕到的時候,相府已經被廷尉寺的官差圍了個緊。女眷、仆役一些無關人等,這時候都被留在內院不準出入。書房門前,是廷尉寺卿和吳寺監等人,王丞相也站在一旁,望着差役進出的書房門,神态顯得格外蒼老。
“寧朔将軍也來了?”廷尉寺卿很快瞧見了他,卻也不覺得驚訝。點了點頭,“您來得正好。巡撫臺協助辦案,也顯得公允。本卿先謝過将軍和巡撫大人了。”
巡撫臺有協助辦案的權責,只不過與廷尉寺相互獨立,極少有通力合作的時候。符止只身前來,鎮北巡撫并不知曉。不過這個由頭正好,他便也不解釋,對廷尉寺卿淡淡一點頭。
“——找到了!書架背板後果真有東西!”正當這時,門內的衙役忽然大呼出聲。
吳寺監頓時喜上眉梢,一時不顧旁人,率先跑到了門前。衙役小心翼翼托着個綢布包,呈遞上來。是個一尺二見方的官印形狀,托在手裏,沉甸甸的。廷尉寺卿伸手要接,卻被吳寺監一把搶了先——他抑制不住心裏的狂喜,自己往後的官途運道,全押在這小小的一尺二見方之上了!
因而廷尉寺卿面露不虞,他也沒有在意。尖着嗓子道:“王丞相,你謀害禦史大夫闵谕,私藏物證!如今證據确鑿,你還有什麽話說?”
他說着,将那綢布包層層打開。綢布太滑,裏面的東西不意一滾,從他腳邊滾了出去。
站在近處的一個衙役見了,忙彎腰拾起來。迎着光一打量,卻是一臉異色:“吳、吳寺監……這好像是您的官印啊?”
此時院中衆人都看了個清楚,那衙役手中所拿,是一枚銅印黑绶。這事态叫人面面相觑,不是闵谕的官印嗎?怎麽銀的變成了銅的?吳寺監也懵了,手裏還托着塊綢布。将那布抖了抖,裏頭什麽都沒有了,他不由慌起來:“胡說!銅印黑绶的官員不止我一個,何來說那是我的!我的官印好好帶在身上——”
他說着将綢布向地上一扔,下意識去解自己腰間的笏囊。
方才一番變故符止都看在眼裏,不覺得意外。只等着官印呈交廷尉寺卿的時候,自己以巡撫臺的身份出面,暫時扣下便好。可到了這個時候他心裏卻猛地一沉,不對!
他竟還是低看了謝長庭。
到了此刻,卻是要阻止都來不及,吳寺監三兩下解開了笏囊,一枚銀印青绶就這麽暴露在衆人的視線之下。
“這、這……不可能!”吳寺監全然亂了陣腳。那枚官印像是灼燙,他手一抖,官印骨碌碌落在地上,滾了幾滾。闵谕的官印不該在相府書房裏嗎?怎麽會跑到他身上!這變故來得匪夷所思,他今早出門前還确認過,自己的官印好好帶在身上。中途除了千重,哪兒也沒去……不,不對!吳寺監面色劇變,千重!謝長庭!
就是在換蔽膝的時候,他笏囊裏的官印也被換過了——只能是那個時候!
查案查到這個份上,事情實在是十分撲朔迷離了。罪證不在相府,卻在吳寺監身上,再繼續下去,只怕更是一鍋粥。衆人的目光落在廷尉寺卿身上,現在到了拿主意的時候——究竟是沒完沒了地查下去,還是把罪名推到吳寺監身上了事,都看他一句話了。
王丞相默然立在一旁,事到如今,他卻仿佛已經置身事外。低沉沉的面龐上沒有一點表情,就像某種認命,結果是怎樣都已經無所謂了吧!欠下的,早晚要還,而今禍端只引到了他身上,尚且不連累他的家人,那麽就還不算太壞。
廷尉寺卿沉吟着,半晌,才打了個官腔,拖長聲道:“吳寺監,你三番五次保證,你知道闵谕一案的內情。可現在,這罪證在你身上搜出來,是怎麽回事情?你所謂的內情,又是從何而來?”
吳寺監做事不牢靠、貪功冒進已經不是一次兩次,廷尉寺卿對他甚感厭煩。眼下既要忙着結案,将吳寺監推出去倒是正合适。
吳寺監臉色變了幾變,臉上的橫肉顫抖着——一切都是謝長庭!她本就打着要害他的主意!他蠕動着嘴唇,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心中不斷回想起她的威脅,切切猶在耳邊。倘若他此刻說謝長庭陷害他,這些人會不會信是一方面,而她掌握的那些他的舊案底,必定會全部公之于衆。
他面如死灰。到時候,他同樣是必死無疑。
這時候,卻忽聽一個低沉的聲音說道:“依我看來,闵禦史之死未必與吳寺監有關。銀印青绶不止這一枚,未可知便是出自闵禦史。此時定罪未免武斷。”
是符止。他緩步上前來,将地上那枚銀印青绶拾起來。在手中把玩了下,轉頭問,“寺卿,您以為呢?”
廷尉寺卿略一遲疑,有些摸不清他的意思,這是不贊同給吳寺監定罪了?不知道是這位的意思,還是巡撫臺的意思,但不論哪樣都是廷尉寺卿不想得罪的。那就先不定吧!反正這案子磨磨蹭蹭拖了這麽久,也就不在于這一時半刻。點了點頭,方要說話,卻聽院外一陣慌亂,一個女人披頭散發、哭哭啼啼沖進來——
“求求各位大人,替妾身做主,給我家老爺伸冤!”
來人是闵府的三姨太。人失去理智的時候有多可怕是顯而易見的,她一哭鬧起來,方才平靜下來的場面,頓時又是混亂不堪。
廷尉寺卿面色也不太好看,“胡鬧,怎麽放人進來了?還不快拉住!”
闵三姨太抹了把臉,将衙役一推,放聲大哭:“簡直是沒天理了!死了人不讓叫屈,殺人不用償命,這世道是這樣,妾身恨不得也随着老爺去了!”
她哭着就要往臺階上撞,符止站在一旁,眼疾手快攔下了。細細端詳這位,沒見過,雖有幾分姿色,但掩不住徐娘半老之态,大約也不可能是假扮的。可出現的太巧,廷尉寺一早來查案,怎麽就讓她知道了?
這時候,闵三姨太卻瞧見了他手中的東西,一把搶了過去:“這……這是我家老爺的官印!我認得,掉了一個角,這就是我家老爺的官印!”
作者有話要說:
解釋兩個事兒:
1°廷尉寺就是大理寺的前身,這樣說大家應該明白了。本文官制原型取材三公九卿制。作者考據無能,好多地方是自己編的……總之不要在意這些細節_(:з」∠)_
2°我們假設是同級官員的官印是一樣的。符俊臣和吳寺監同級,他們是銅印黑绶。闵禦史是銀印青绶。謝長庭放在相府書房的官印是符俊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