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青城遭遇洪災是兩個月之前的事情了, 當時大水沖垮了無數房屋,淹沒了無數糧倉, 也淹死了了成百上千的人。

明明是春日, 魏寧所在的京城, 詩人才子們吟讀着“春雨貴如油”此類贊美綿綿細雨的詩句, 而在淮河以南的青城, 卻因為反常的十幾日連綿不斷的大雨,淮河水位急劇上升,堤壩攔不住不住過量的淮河水,全線向下游的青城洩洪。

青城是座大城,當地官府登記在冊的人數有三萬餘人,還不包括崇山峻嶺當中一些沒有登記的黑戶。

這青城雖然繁榮, 可也不是誰家都有錢做結實的青磚大瓦房, 大多數房子地基紮的不夠牢靠,附屬村鎮的大部分人家,都是木屋,窮苦的單身漢, 甚至只有茅草屋一間。

大風都能把這屋子吹倒,更何況是洪水。

這遇天災的三萬人,死了萬餘人, 有一半是天災,被洪水沖垮房屋的同時,人也卷進洪水當中。

剩餘的一半,則是因為官府解救不力。

青城擅長水性的主要是漁民還有一些青壯年, 女眷和小孩子少有,大部分人自身尚且難保,自己的親朋好友悉數救出來就夠嗆,哪有那個能耐和精力去解救其他在水中泡着的人。

在水中泡了兩日,靠民衆自發組織自救,等到大雨總算停了下來,雨水漸漸褪去,那些平日裏對老百姓吆五喝六、趾高氣昂的官兵老爺,才姍姍來遲。

有死了親緣手足,極其憤怒的百姓把縣官老爺擡起來,扔進水中。

那官老爺在冷風中瑟瑟發抖了許久,靠着會水性的衙役劃着竹排,才把人給救了出來。

救人的時候,官府都這麽不作為,後面放糧倉救濟災民的時候就更加了。

因為青城水患,城中糧店糧價飛漲,有的人沒死在洪水當中,反倒被餓死了。

被沖垮的堤壩還需要人來修建,若是再下幾回雨,淮河水位上升,便又是一場災禍。

這次受災這麽嚴重,又是天災又是人禍,那當地的官員一直在簡單粗暴地處理難民,遞上去的折子壓下來,死人的數目直接少報一大半。

最後還是那些難民流竄到了周邊城鎮,被逼得無奈的難民暴動,事情壓不住了,才抵達聖聽。

Advertisement

朝廷已經為災民撥了款項和糧食,可惜那些災糧在途中經過層層剝削,到難民手中,也不能剩下多少。

魏寧未曾到過青城,可也該知道,這偌大一座城池,本不該是這般滿目瘡痍,毫無生氣的樣子。

見浩浩蕩蕩一群人進城,許多人只是麻木地擡起頭看他們一眼,便繼續低下頭來。

看上去倒是一只大肥羊,可這些人一個個身強力壯的,他們哪裏搶得了這些人的東西。

至于來往的商隊,基本都是黑心商人,和官老爺沆瀣一氣,哄擡物價,不顧百姓死活。

官逼民反,災民暴動,這青城的城主一家得了風聲卷了銀兩心軟跑了,縣官被激憤至極的暴民殺了。

糧食被哄搶的暴民搜刮出來,讓剩下的人吃了幾天飽飯。

但那也只是幾天的飽飯而已,帶着暴民暴動本也不是什麽頂好的人,死了縣官,又來了山匪頭子。

青城物價居高不下,有能耐的,能跑的拖家帶口跑了,跑不動的,是投機倒把的商人,然後都是些老弱婦孺,以及戶口難以遷出去的難民。

而且發現了疫病之後,就更不讓人跑了。

見到這哀鴻遍野,便是路上抱怨的官員也閉了嘴,平日裏待在京城養尊處優,只聽得死去百姓的數字,面上擔憂哀切的樣子在真切,內心大多數也無動于衷。

但真的來到了青城,見了這場景,就會發覺,這路上那麽點辛勞根本不算什麽,這青城的普通百姓才是遭了大罪。

一衆達官貴人,都是坐在馬車裏,進城之後,魏寧便把小窗的簾子卷了上去,默默地觀察着城中情況。

徐元嘉雖然是個冷血動物,可看着青城這些百姓,也覺得有幾分憋悶。

他機靈的很,雖然養父養母并不疼愛他,但他懂事起,便靠着自己聰明的腦袋瓜子沒挨過肚子。

居住的小山村不大富裕,可也是依山傍水,沒聽說哪戶人家,能幹得動活的把自己餓死。

餓肚子是世界上最為難受的事情,他在很弱小的時候,嘗試過那種滋味,短短的兩天,像是過去了一輩子那麽漫長。

這些人已經餓得脫了形,比他救下的乞丐沈三石更為凄慘虛弱,看起來就知道餓了許多天。

魏寧看着外頭,徐元嘉則是看了幾眼,便把視線收了回來。

他冷靜理智得多:“我們帶來的這些糧食,十分有限,頂多也是撐上一時,青城的糧價若是降不下去,還是會有更多人死。”

魏寧放下簾子:“青城如今缺一個好的領導人,但不管是我還是代王,都不可能在此地久留。”

他們只是來此地赈災,大部分人的赈災,再好的,也是送到了物資,後續會發展成什麽樣,災民需要多久才能恢複過來,根本不在朝堂的考慮範圍內。

最多一封奏折遞上去,朝堂減免了青城本年的賦稅,可想要迅速恢複過來,并不只靠這一些。

便是心中對代王不那麽喜歡,他也不得不承認,幾位皇子當中,代王對這些百姓最有憐憫之心:“這些百姓應當感謝今兒個來的是代王。”

“子規的意思是,為了拉攏你,代王便是作秀,也會作得到位一些?”

魏寧面無表情地說:“不,我不是這個意思。矮子裏拔高個,其他人更垃圾而已。”

馬車突然停了下來,魏寧拉開簾子,發現是個孩子,攔住了車隊的去路,他生得十分玉雪可愛,身上穿了破破爛爛的衣服,只是因為挨餓,顯得有些面黃肌瘦,一雙大眼睛水汪汪的,看起來十分惹人憐惜。

他梆梆的磕着頭,稚嫩的嗓音奶聲奶氣得懇求:“求求好心的大老爺,施舍給我們一些吃的吧。”

在最前頭的,是代王的馬車。

代王最是心善,掀開車簾一看,便心生憐憫,聞言吩咐下人,給了那小孩一盒糕點。

徐元嘉湊到魏寧的旁邊,自然也看到了這副場景,他看了眼那孩子,又看了看如同菩薩一般散發着聖光的代王,只說了句:“他不該給那孩子吃食的。”

先前的那孩子,一看就不是真的過的慘,畢竟這一路上他們見到了許多忍饑挨餓的人,那孩子還能保持這樣可愛可憐的樣子,顯然是有人養着他,拿他來做讨飯的工具。

趕路的燕十二說:“若是代王不給,他便不是憐憫世人的代王了。”

給了一個孩子,接下來便有無數的人來磕頭懇求,還有很多是餓得虛弱的小孩,身上沒有半點肉,腦袋就顯得特別大,有的眼眶都瘦得脫了,一雙烏黑的眼珠子鑲嵌在臉上,看起來特別滲人。

因為代王的一時善舉,馬車停下來,不得動彈。

他們在來青城前的一個城鎮,補充了不少好東西,代王馬車裏的吃食雖然不少,可也沒有多到可以救濟整個城鎮的地步,一時半會便送光了,後面還有這麽多車隊,也就求到了魏寧還有其他人頭上。

上行下效,代王都給了,其他人能不給嗎?誰都不想被代王視作是冷血無情之輩。

幾個渾身髒兮兮的孩子,都抓住了魏寧這輛馬車,拼命往車上擠,一雙髒兮兮的爪子伸了進來,往車內摸東西。

再這樣下去,他們這車隊,怕是都要被難民給占據了。

徐元嘉武力不高,他用書卷狠狠地敲打這孩子,對方吃痛,卻沒有回縮,還是努力地往裏頭摸。

魏寧抓住了這孩子的手,提着對方瘦弱細小的胳膊,直接把小孩扔了出去。

他掀開簾子站了出來,容顏冷酷,好似一尊煞神:“燕十二,亮你們的劍,大人要是敢靠過來,折斷他們的手,敢起哄的,把手剁了!”

代王是菩薩,不能為惡,他沒那麽多顧忌。

本來就過得苦,若是斷了手,人就沒法活了。

魏寧馬車周圍的人如潮水一般褪去,見他這邊如此,其他人也一一學他的模樣。

原本他們就不是真的個個同情心泛濫,有了魏寧打頭陣,照着做便顯得沒那麽出格。

代王看了他一眼,只嘆了一聲氣,似乎是拿魏寧無可奈何,便放下簾子,坐了回去。

代王周圍的人,為了維護代王,也紛紛效仿魏寧這一邊。

車隊終于可以重新動起來了。

徐元嘉只掃了一眼,然後說:“燕十二可比你那代王表哥身邊的人有分寸多了。”

血腥和肮髒都是旁人犯下的,代王可真是一個菩薩心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