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天下大亂(二)
又過三日,他們抵達紐州,在一個名為生木村的小村莊和準備去邝州的付鳳海告別,剩下的五人則經涼州,繼續向南進發。
晚上,他們随便找了家小店借宿,在用餐時,蘇暮槿問其他人:“李芹姐不去找自己的家人嗎?”
“師姐……”張奕房抓耳撓腮,“我還從沒聽過她說家裏的事情。”
“她進三從方後,就和之前的一切撇清了幹系,若不是我們幾個師弟偶爾會找她問一些有關毒藥的問題,她可能早就把有關淩雲的那些卷宗秘籍忘卻了。”張途說道,“師姐很厭惡過往,和家人似乎也不曾有任何來往。”
“我聽付師兄說,好像就是她的父母把她送進淩雲的,結果長大後初出茅廬的她,立刻因‘來自淩雲’而備受歧視,她心理自然會不好受,因而也會如此迫切地想否定自己的前半生吧。”張途繼續說道。
“不過師姐還算心态端正。”何俊伊笑着說,“不然我這手簡單的醫術也就沒師可依了。”
“嗯。”張途肯定了她的看法。
“師姐是個很堅強的人啊。”張奕房也是初次聽聞這些事情,情不自禁道。
在衆人閑聊的時候,笪千潭偶然間聽到隔壁桌子正談論着一些對他們有幫助的事情,他用眼神示意大家壓低聲音,仔細聽旁邊那些人的聊天。
“贛州已經淪陷了,”一個粗聲男人正小聲地對面前的男人說道,粗聲大漢身穿一聲簡樸的冬衣,但質地很新,腰間還別着香囊,看上去并非無名小卒,“贛州的太守已經投誠雅家了。”
“那東海道豈不是難保?”和大漢聊天的人是個毫不起眼的人,他身穿白衫,臉上雖沒什麽表情,但那雙澄澈的眼睛正不斷傾訴着憂郁。他擔憂地問。
“東海道早就四分五裂了,贛州被雅家收入囊中,那東邊的乾州、游州還不一樣猶如探囊取物?聽說乾州已經被雅家的士兵封禁了,乾州城如今被斷糧,若太守不投降,乾州主城過個半年十月,就會成為死城——”
“雅家若是造反,此時正是争分奪秒之時,他們只會強攻,不會緩進。”
“在理,”大漢投以欣賞的目光,“東海道長史陳毅森已經一溜煙跑了,假意調兵去攻打蠻夷,實際上半途從中州向西,躲進蜀道去了。”他舉起酒杯,碰杯的聲音淹沒進喧嘩的餐館中。大漢一口喝光酒杯裏的淡紅色液體,繼續說道,“現在東海道真是不太平,東邊的乾、游、贛、保被雅家占據,西有蠻夷在不斷蠶食。”
“我聽說了,大尚在半個月前派左自守将軍秦俊南下征讨南蠻,他好像……”
“沒錯,”大漢點點頭,右手劃過自己的脖子,“腦袋被挂在輪州城門上了。”
“确有其事?我還以為是蠻人的計謀。”
“蠻人哪懂得這樣的東西,”大漢不屑一顧地說道,“他們野蠻低能,做事魯莽,毫無遠見。若非雅家這是作亂,哪由得着他們在華夏興風作浪?”
“雅家企圖謀反之意早就為路人所知,蠻夷或許即是看中這點——”白衣男子頓語,“說不定這次南蠻入侵和雅家造反,是一同策劃的,他們如今是一丘之貉,但到雅家——或是南蠻有能力站穩腳跟後,恐怕就會開始瓜分天下。”
“傑尊兄好理解。”大漢拍手稱快,“現在京城正源源不斷派兵南下征雅,和你一同離開這是非之地,也是我的一大幸事。”
“見笑了。”白衣男子揮手自謙,但神情依舊苦悶,有心事一直盤踞在心頭。
之後那兩人聊起一些瑣碎的話題。笪千潭和其他人則把注意力轉移回來。
他們匆匆吃完飯,集中在張途的房間中,讨論起了方才的見聞。
“難怪,我就說南蠻怎會有如此大的能量,”張奕房心中的一個疑問終于得到解答,“前腳還是南蠻入侵的消息,後腳就是大尚亡國——原來是雅家在從中作亂。”
“雅家這是蓄謀已久了,”張途嘆息,“這下難辦了,我們要去的乾州,按照那些人說的,已經被封閉了;游州,過不了乾州和贛州,回游州和保州就是癡人說夢。”
是啊,涼、邝兩州和乾、贛兩州以長江為界。若雅家有意阻隔大尚南征——這幾乎是毋庸置疑,他們不可能占據天塹而讓大尚的軍隊長驅直入——蘇暮槿他們也無法通過乾州。
“不管怎麽說,我們得去了涼州才知道情況到底如何。”蘇暮槿說道。
“所言極是,”張途首肯,“與其在這異想天開,倒不如碰壁後尋找新的方法,而且若雅家已經将南占領,他們為了穩固民心,必然不可能對百姓做極端之事。”
有道理,但不能把羽時月的性命交于他人手中。蘇暮槿是這樣想的,其他人也有同樣的心思。
“雅安定是在贛州,可他的父親不還在京城嗎?”張奕房曾經聽說過雅家家主雅安定父親雅延宜的名聲。大尚對雅家并非毫無防範,相反,雅延宜,還有他的三妻四妾、雅安定的兩個哥哥都以形形色色的身份留在京城,表面上是“尊為上官”,實際是想借此控制雅安定,以求得南方的安寧。
“一心想求得帝王之位的人,不會在意身外之物。”張途冷冷地說道,“我沒見過這個雅安定,不過聽過他的一些蜚語流言——他是個冷酷而心狠手辣的人。”
張途說了一件有關雅安定的事。
“我不知道那件事發生的具體時日,”他緩緩說道,“大歡歷帝曾南下尋訪,去過雅家,居住七日,在第六日,他得知雅家庭院中的一塊巨石,那石頭是從鄱陽湖中打撈而起,約莫一萬五千斤,高四丈,四處有孔洞,朝見能看到雲霧缭繞,如同置身山中。大歡歷帝問巨石之名,雅安定回答為‘定天石’——寓意天子定住南方之天下。
“可那塊石頭實際名為‘争天石’,皇帝在詢問雅安定前就知道答案,他便詢問雅安定何故說謊。雅安定并未回答皇帝的問題,而是反問皇帝從何而知。皇帝說是從那年逾古稀的管事口中得知,雅安定當下便叫來管事,割其頭顱獻于皇帝,‘管事年邁,諸事不清’,他是這樣解釋的。”
衆人露出各種鄙夷而困惑的表情。
“簡直不可理喻,皇帝難道就這樣放過他了?”張奕房理不清這其中究竟有什麽內在關聯。
“世人皆知大歡歷帝性格古怪。他見此,就不再追究,誰都不知道他當時是如何考量的,這件事本身也幾乎毫無邏輯,但雅安定确實做到不被皇帝懲處,只花費了一個陪伴自己長大的管事的腦袋——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