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子貴妃(12)
趙祯十三歲登基,比起其他宋國君主,妃嫔實在少得可憐,他不是第一次做父親,事實上龐妃所生的小公主也不是他第一個孩子,只是其他的孩子都沒能成活。
按照皇室的規矩,早夭之子不計其名,所以雖然前頭已經有了好幾個“長公主”,但如今宮裏也只有一個活着的小公主,趙祯有一段時間接連喪了三個孩子,在十七八歲精力最旺盛的少年期,他有整整一年都沒碰過女人,後來大約是想通了,也有可能是不想去想了,納了龐妃,又封了兩個美人,偶爾也去宮外獵豔。
宋朝開國不久,正是鼓勵生育的時候,貧家急着嫁女,富貴人家也怕耽擱花期,正當年紀的婦人生産都是在過鬼門關,更別提那些身骨都還沒長成的少女,不是沒人知道少女不适合生育孩子,但在上層階級平均壽命都不過六十的時代,誰家能把女兒留到根骨長成的年紀再出嫁?
例如包拯,他的原配夫人就是早逝,朝中的士大夫們十個裏也有八個續過弦,這還是生活比較優渥的階級了。
帝王少子有時候也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妃嫔入宮的年紀都很小,少女的那幾年是得寵的花期,而等到了生育的最佳年紀,已經算是後宮的老人了,入宮的新人仍舊青蔥水嫩十五六,生下的孩子豈有健康的道理,古來的多子君王,其實多半都有些喜愛年長婦人的癖好。
趙祯至今還沒生下皇子,倒不是他貪圖新鮮,而是和郭皇後一批的妃嫔大多喪過孩子,他不大願意去,偏偏這些人的年紀才是最合适生養的,之前他沒有親政,大臣們也只好從後宮方面催促他,越催越喪,越喪越催,成了個悲劇的循環。
對于既醉懷孕這件事,趙祯極為重視,洞房也省了,太醫院在職的太醫在殿外直接排成隊,得出的結論大差不離,娘娘身子骨非常健康,脈心有力,沒有絲毫不好的征兆,加上……前頭還生過兩個孩子呢,這第三胎理應更加順遂。
趙祯聽了滿耳朵的生育醫理,看着愛妃妝容精致的美人面,腦子裏忽然升起一種不合時宜的念頭:怪不得民間生育過孩子的寡婦受人追捧。
想起寡婦,就想起那個死掉的陳世美,趙祯不怎麽介意陳世美這個死斷袖,但确實有一點心虛,畢竟愛妃當初來到汴京的時候,陳世美可還沒死呢,雖然其中的因果比較複雜,但從結果來看,他殺人奪妻的事跡也許是要被記入帝王野史裏的。
罷了,後世的事,交給後世去議論吧。
既醉原本還想等太醫走了之後再蹭點龍氣補補,卻不料平日裏一勾就上手的趙祯忽然立地成聖,別說是給龍氣,就是被摸一下手都立刻縮回去,躺在既醉身邊,扮演一根木頭。
既醉撩撥了許久,木頭忽然背過了身去,口中喃喃有詞,既醉攬住這根堅貞不屈的木頭,舔了舔他的耳垂,把耳朵側過去,卻聽他在念清靜經。
趙祯的記性不錯,清靜經背得一字不差。既醉聽得索然無味,踹了這木頭一腳,也躺平睡了。
隔日趙祯就宣布了這個好消息,昨天宣太醫的動靜本就不小了,藏着掖着只會引人注意,何況懷孕這種事情在後宮裏是少不了的,就算是今年,除了順利生産的龐妃,宮裏還有個才人懷孕五個月沒保住流了胎。
反倒有人因此高興,畢竟寵妃有孕,得耽擱一年才能承寵,一入宮就成貴妃,這位新主子來得氣勢洶洶,卻一入宮就失了一年聖寵,去年龐妃有孕,如今出了月子,不也被冷待了?
至于即将生下來的孩子,後宮的妃嫔都有些麻木,這些年宮裏死的孩子真不少了,何況就算生下來,萬一是個二公主呢?倒也很少有人在意。
郭皇後雖然在意得不行,但上次被當衆斥責,甚至貴妃入宮都不允許她去觀禮,她倒不是笨人,知道官家是在防着她對新人發難,太後那邊又實在指望不上,所以她雖然惱恨,但總算沒有立刻做點什麽。
就在後宮各處都在觀望,看官家下一個寵幸誰處的時候,立秋當夜,劉後宮裏傳來聲聲悲泣。
原本被診斷還有二三年壽數的劉後傍晚時忽然念了幾聲昭陽,那時宮中的仆婢并沒有放在心上,不料晚間準備給劉後擦洗時卻發現人已經僵了,消息傳到趙祯宮裏的時候,趙祯人不在,正在前殿聽大臣奏事,他這些日子十分勤勉,力求在朝政上花光全部精力,免得佳人相邀時,還有餘力起反應。
驟然聽聞噩耗,趙祯愣了片刻,悲痛還沒浮上心頭,腦海裏卻忽然浮現出方太醫離宮那日的身影,方卿他那天……好像挎着藥箱跑得飛快?
将胡亂的思緒撇出腦海,趙祯終歸還是發出了孝子的哭泣聲,坐也坐不住了,腿一軟跪在地上,哀聲痛哭起來,奏事的兩個大臣連忙相扶,跟着落了幾滴淚,還哭着勸慰君王不要悲痛傷身。
太後大行,喪禮辦得極為隆重,劉後攝政臨朝近十年,朝中依附她的官員不勝枚舉,雖然很多人都在盡力撇清自己,但也不乏有深受恩典者為此痛哭流涕,趙祯雖然也很傷心,但這局面是容不得他傷心太久的,喪禮奠儀一應儀式都要他這個孝子來辦,昭陽那邊是半點都指望不上,好在太後的陵墓是一早定下的,要與先帝合葬,省去了太多事情。
但就在這時,忽然有禦史奏報,稱劉後并非天子生母,天子生母為前兩年去世的李順容,當初先帝去世,劉後将李順容與其他先帝妃嫔打發去皇陵守靈,李順容病故後,劉後薄葬之,如今劉後與先帝風光合葬,卻置天子生母,那位簡單葬于妃妾陵寝的李順容于何地?
趙祯拿着奏折,腦子裏一下子嗡嗡起來。
他幼年時曾見過那位李順容,那時她的地位更低,只是個才人,他偶然見了就覺得親切可喜,和宮人問了幾句李才人的事,之後就因為進學忙碌而忘在腦後,直到父皇駕崩,劉後命妃嫔前往守靈,他再也沒見過那位見之親切的宮妃。
他這輩子,只見過生母一面?
趙祯冷靜了許久,開始着人挨個詢問,也許是劉後去世沒了顧忌,被他問及的宮人大多告知了他詳情,也有些人堅持不肯說,他也沒有過多為難,只是一點點拼湊出了事實。
劉後曾是匠人妻子,被父皇看中納為私有,那時父皇還是親王,不敢将人帶進府裏,只好養在外宅,後來父皇做了皇帝,便把劉後接進宮裏做了妃嫔,那時劉後年紀已經不輕,後來侍女李氏承寵,生下了他。
因為宮中少子,父皇寵愛劉後,假稱他為劉後所生,他寵愛一個人,便要在他生前死後都庇佑她榮華富貴,至于他的生母,在父皇眼裏不過是個借腹的侍女罷了。
趙祯呆坐了很久,直到既醉輕輕用茶盞碰了一下他的臉,初秋尚暖,他卻是滿臉霜寒,被溫熱的茶盞碰得渾身一個激靈。
既醉剛剛顯懷,穿着一身華貴衣袍,卻不怕髒,見趙祯在地上坐着,也撩了衣袍在他身側坐下,不說話,只是把茶盞遞給他,示意他喝。
趙祯才發覺自己的嗓子幹啞,幾乎要流血,他喝了一口,發覺是用梨子熬的湯,不怎麽甜,卻如甘露滋潤了他的喉嚨。
眼眶裏的熱意再也控制不住,趙祯将梨湯摔在一邊,抱着既醉,大聲地哭嚷起來。
“朕不知生母啊!他們怎麽能這樣?憑什麽能這樣?朕只見過她一面……她住在冷宮裏!憑什麽要讓我做劉氏的兒子?她有多狠心,拿走別人的兒子,還要薄待于她!”
皇宮裏一般會有些偏僻宮室安置一些或是上了年紀或是地位極低的妃嫔,冷宮只是一個籠統稱呼,住在冷宮,代表的是比一般宮人還不如的日子。
既醉輕輕揉了揉趙祯的腦袋,“想哭就哭吧,門口的宮人我都遣遠了。”
趙祯哭得更大聲了,到最後不似哭聲,更像嚎叫。
直到夕陽落下,無人掌燈的殿內漸漸昏暗下來,趙祯的聲音才漸不可聞起來,他哭累了,從抱着既醉的姿勢變成了窩在她懷裏,是個宛如幼童抱母的姿勢。
說到底,劉後并沒有對他灌注太多的愛,有了他之後,劉後高齡産下昭陽,先帝與劉後二人将昭陽愛之如珍寶。從小昭陽可以在宮裏大哭大鬧,他卻連腳步快了幾分都要被斥責,昭陽想要什麽就有什麽,他卻少有發言的權力,昭陽還在膩着和劉後撒嬌,他已經被管束成啞巴,漸漸地,不喜不怒,溫吞內向。
生母尚且有恨,何況是借腹仇人,可偏偏他知道實情的這天,這對恩愛帝後都要夫妻合葬了。
趙祯哭得滿面淚痕,在既醉懷裏抽噎着,哭了一個下午,耗盡了他全部力氣,他抱住既醉的腰,臉貼在她的小腹上,仿佛能感受到裏面的小生命,貼着貼着,力道漸小,他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