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民國之寫文(28)

《最後一個不吸毒的人》收獲的反饋比樂景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樣。

在前兩天所有報紙一片風平浪靜, 偶有點評,也都是不痛不癢,冷清到樂景都開始懷疑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寫的太差了。

楊經綸倒是對此松了口氣。他對樂景說了實話,“作為編輯, 我當然是希望先生這篇文章能引起反響, 但是作為讀者, 我卻希望先生這篇文章永遠不要被人注意到, 引來的麻煩越少越好。”他擡眼深情的注視着樂景,認真地說:“先生還年輕,屬于先生的未來才剛剛開始, 我實在不願先生過早夭折。”

樂景知道楊經綸的意思, 他現在還是太年輕了, 他還有未來幾十年的時間去做他想要做的事, 所以不必焦慮, 也不必氣餒。但是, 真的是這樣嗎?

自從大病一場後, 樂景就有一種緊迫感。他的穿越本來就是突如其來, 不可控制的,他很擔心哪天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離開了這個時空。所以他才那麽着急。他想要在最短的時間裏盡可能多做一些事情。

就在樂景開始思考要不要再寫一篇文章時, 第三天後遲到的反饋終于款款而來。

另一家老牌紙媒《朝陽報》刊登了響應《最後一個不吸毒的人》的文章, 作者赫然便是周德璋校長。不過想想那日周校長對鴉片問題的深惡痛絕, 他會第一時間出來響應樂景主張禁煙的文章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周德璋外, 還有一位大佬在《文學報》發表文章為樂景站臺。這位大佬名叫黃芪軒,筆名黃粱夢,是一位統治了初中語文課本的BOSS級人物, 每年的中考押題卷命題老師都會把這位大佬的文章作為閱讀理解的重點突破對象,但是比他在考場上的統治地位更讓後世吃瓜群衆津津樂道的就是這位大佬和他發妻之間的相愛相殺。

黃大佬和發妻熊美蝶是包辦婚姻, 熊美蝶是将門虎女,拳腳功夫硬的很,黃大佬嫌她沒有文化,沒法和他有思想的共鳴,一直不待見她。所以他倆結婚沒多久,黃大佬那點子心思就泛濫了,開始和自己的女學生眉來眼去起來。

這事很快就被熊美蝶知道了,當天晚上她直接踹開書房門,沖着讀書的黃大佬甩出了一柄菜刀,菜刀擦過黃大佬的臉頰深深沒入他身後的牆壁,就在黃大佬滿頭大汗兩股戰戰之際,發妻滿臉殺氣地放狠話道:“黃芪軒你這個狗東西下次要是再敢勾搭別的小浪蹄子,老娘就閹了你!”于是從此夫妻二人就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成為民國有口皆碑的模範愛侶。

黃芪軒雖然在情感生活裏是個奇葩(貶義),經常因為招花惹草被妻子“家暴”卻又死活不肯離婚,但是骨子裏其實是個很正直,很有操守的文人的,用一句話形容就是私德有暇,大節無虧。這點從他為樂景站臺寫的書評就可以看出。黃大佬在書評裏如此說道:

【讀《最後一個不吸毒的人》——瘋的是我,還是社會?

初讀這篇文章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屋外我的孩子們正在嬉戲打鬧,愛妻在外面和仆人小聲說話,我坐在向陽的書房裏,只覺得如墜冰窟,全身都在發抖。

守夜人把鴉片稱為毒品,把吸大煙稱作吸毒,沒有比這個稱呼再精準不過的形容了!初讀時,讀者應該會覺得這篇文章內容荒誕,怎麽可能會存在因為不吸毒就要把國民抓起來的國家和政府呢?文中吸毒者對于主角的種種迫害看起來也格外像是瘋子的癡言呓語。然而事情真的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嗎?

文章裏的一切虛構都是建立在現實的高塔上進行的!小說裏那個逮捕不吸毒的健康人,鼓勵國民吸毒的國家正是我們華夏!

為了讓農民多種鴉片換錢,某省軍閥甚至用高額的糧食稅恐吓想要種糧食的農民!為了讓更多的土地種上鴉片,各個産糧大省的土地兼并加劇,土地都到了大地主大資本家的手裏!憑借這小小鴉片帶來的稅收,輕而易舉地養活了整個華夏的‘上頭人’。他們的錢袋通過搜刮民脂民膏而鼓了起來。我忍不住想要問問那些‘上頭人’,這染了人血的饅頭好吃嗎?

而我們的國民呢?諸君請去大街小巷的煙館裏瞧一瞧,這華夏到底有多少吞雲吐霧不事生産醉生夢死的大煙鬼?!

我們華夏可還有可種之田?

我們華夏可還有可用之兵?

我們華夏可還有健康的國民?

待到天災來臨,我們的政府除了鴉片外,又能給饑餓的國民吃什麽?!

去他媽的“天朝上國”,不過是一群東亞病夫的意淫罷了!

這個由瘋子統治的瘋狂世道究竟還要存在多久?

若我們華夏還想有未來的話,若政府還想讓國民們生活在一個能吃飽肚子的國度的話,就請禁了這鴉片!還給子孫後代一個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整篇文章讀起來慷慨激昂,但是樂景卻為黃大佬那句求生欲很強的“愛妻”給逗笑了。笑過後,他真心實意的開始感謝黃大佬了。雖然不知道他的這篇文章是怎麽進入黃大佬的法眼的,但是先後有了周校長和黃大佬這兩位老前輩為他的文章站臺背書,他的文章注定不可能再默默無聞下去了。

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樂景所料。

接連兩位大佬的發話,就好像一顆巨石墜進湖面,掀起驚濤巨浪,産生了不亞于平地響驚雷的震撼。就好像有無數人如夢初醒突然間發現了守夜人刊登在《文學報》上的《最後一個不吸毒的人》似的,風平浪靜的表面終于被打破了,然後便是“轟”的一聲,火藥桶徹底爆炸了。

不過憑借幾篇文章在民國文人圈展露頭角的守夜人并沒有被很多人放在眼裏,所以在《最後一個不吸毒的人》初初刊登之際,文化圈對這篇文章的整體态度就是漠視。

但是在有了周德璋和黃芪軒這兩位前輩大佬為守夜人站臺就不同了。和之前默默無聞的守夜人不同,這兩位都是成名已久的老前輩,在文化圈都各有擁壘,是衆所周知的硬茬子。反對派們也不笨啊,柿子當然要沖軟的捏啊,更何況守夜人才是一切事情的罪魁禍首。

于是報紙上針對守夜人的一場史無前例的罵戰開始了。

對方辯手為:吸毒愛好者,各路軍閥的狗腿子,政府的禦用文人,毒販子的打手,大地主大資本家階級出身的文人墨客……

吸毒者愛好者罵守夜人是信口雌黃,颠倒黑白,鴉片明明是他們靈感的缪斯,根本不會對健康有害。

軍閥的狗腿子們說鴉片稅有利于國計民生,正是因為有了鴉片稅充作軍費,華夏如此貧弱才能有錢買飛機大炮,才能發動軍隊抵抗外國軍隊。而且民衆栽種鴉片完全是出于自願,此舉有利于他們以種養吸,讓國民吸上低價鴉片,減輕國民負擔。國內一旦禁煙國民就只能去買外國鴉片販子的高價煙了!守夜人一定是收了外國鴉片販子的錢才寫文鼓吹國內禁煙!此舉和賣國賊何異?

政府的禦用文人說鴉片稅已經成為了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橋鋪路,興辦教育,采買洋貨,國防安全……方方面面都少不了鴉片稅的資助!鴉片交稅,不過是為了讓窮者戒吸富者少吸,從而達成不禁而禁的目的。而且國産土藥和洋藥不同,國産土藥會有地裏的土氣中和毒性,對國人身體無害。守夜人的主張淺薄可笑,若有人真的按照他的主張行事,将來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

……

雖然有很多利益集團派人拼命往樂景頭上扣帽子潑污水,但是華夏從來不缺少清醒明白的人,也從來不缺少一些啃不動的硬骨頭。

正如那位文豪所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于是樂景就見那一個個或青史留名或殒後無名的大人物小人物相繼站了起來,在報紙發文為他聲援,在市井發聲為他争辯。

這場有關禁煙的辯論耗日持久,逐漸從最開始對樂景的小規模“圍毆”發展成了整個華夏禁煙派和吸煙派交鋒的戰場,無數人被牽連其中。無數人為所屬的利益集團游說奔走,也有無數人為了心中的公平正義搖旗吶喊。

樂景不過是點燃火藥桶的一枚火星,這場大爆炸會持續多久,會以什麽樣的結果收場,對于所有牽涉其中的人都是一個迷。

也許這場盛大辯論會在後世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辯論的導火索和發起人,樂景也會在歷史上留下名姓。樂景不知道後世人會對他做出什麽樣的評價,但是他所做一切皆無愧于心。

然後便是一天中午,楊經綸拼命地敲響了樂景的院門,聲音劃破了深秋的靜美,“先生,先生,快、快開門!”

樂景坐在書桌前,合上筆蓋,把鋼筆放進了筆筒裏。

院子裏很快響起了楊經綸跌跌撞撞的跑步聲,和他破音的嘶吼聲:“先生,快、快随我離開這裏,警察很快就到了!”

“什麽?!警察為什麽要來抓哥哥?”

“沒時間解釋了!先生在哪裏?”

“在書房!我領你去!”

樂景站了起來,輕輕撫平白色長衫上的些許褶皺,他整理的相當專心,待到書房被破門而入後,他才轉過身,對氣喘籲籲的楊經綸和李淑然燦然一笑。

該怎麽形容這個笑容呢?

明亮如煌煌陽日升空,舒朗如清風明月入懷,堅定如百折不回的求道人。

楊經綸愣了一下,才找回自己的語言,忽略心中的異樣急急開口:“先生,警察馬上就到,我已經準備好了汽車和去日本的船票,我們趕快出發!”

樂景微笑着搖了搖頭:“我哪裏都不會去。”

楊經綸驚愕地睜大眼睛,“先生?”

樂景笑道:“還有比這次禁煙運動的發起人被警察逮捕更轟動的消息嗎?所以我才不能走。”

就讓他的入獄,給這場愈演愈烈的運動再加上一把火,讓火燒的更旺起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