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事驚天天不應
正如馨媛說的那樣,這徐府就是在大白天裏也會讓人覺得猶如一潭死水,有時還會散發出陣陣惡臭,難怪下人們都私底下議論“這府裏陰森森的”,可這話萬萬不敢讓徐老爺聽到,因為他的陰狠是出了名的。
說起這徐志凱——徐老爺倒是有些耐人尋味:他的祖上是京城裏的名門望族,雖說到了他這一輩,家境大不如從前,可畢竟徐家的名氣還在那兒——糊口還是可以的,所以早年的時候他也算個人才:詩詞歌賦無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知。聽說還和梨園有名的周秋影極為要好——連周秋影和私奔的秦家大小姐——秦如煙的住處也是知道的!後來他又喜歡上自己的梳頭丫鬟——陳憐玉。兩人花前月下,好不親熱,雖說當時是背着徐老太太的,可整日的耳鬓厮磨下來,這份情也有了別樣的滋味。誰知好景不長——老太太硬是逼着他娶了京城四大繡莊之一——“念绫繡莊”莊主的妹妹——白素绫。這新娘是個可憐人——五歲便沒了娘,九歲又沒了爹,若不是白老爺留下“出閣前繡莊一半家産歸白素绫所有,如若發生不測則将其所有財産捐給圓通寺,以此為白家祈福。日後納采、鋪房時應将繡莊三分之一家産當作嫁妝,為其尋戶好人”的遺囑,白素绫恐怕早被兄嫂趕到大街上去了。也因着這份嫁妝,就在辦喜事的前一天,老太太便命人将憐玉趕出了徐府,還說門當戶對生的孩子才能繼承徐氏家業。剎那間徐志凱便失去了初戀的愛人——對母親倒是敢怒不敢言,可對那蒙在鼓裏的白素绫竟敵視的很。就在他盤算着如何接回陳憐玉時,徐府裏又飛來一件禍事——新娘子過門沒幾天,徐老太太竟突然被刺身亡,後來衙門報出來的結果是“歹人入室劫財,遇到反抗,遂殺之”,至于這歹人是誰,也無從考之。因着府裏損失不大,這案子又實在是霧裏看花——讓人理不出個眉目,徐志凱只得将母親好生安葬。辦完喪事後,待他再去尋找憐玉時,卻是佳人已去,空餘恨悠悠。因着憐玉從前不喜歡六月初五開窗、打傘,所以徐志凱便令徐府上下——以後每年六月初五不準開窗,不準打傘。
一月之內,一個人連失三位親人,其悲痛可謂刻骨銘心。如果說這些事帶來的唯一好處,那便是由于白素绫豐厚的嫁妝,徐志凱在京城三錦之一的的“羅緞莊”謀了個二管事的差事。這“羅緞莊”可不一般,他的绫羅綢緞都直接供給了天皇貴胄,富豪權貴們。與其他兩大布莊不一樣的是,羅緞莊直接從桑農手上收購蠶繭,用自己的織工設計布樣,織成成品。因此總有些其他布莊買不到的稀奇布料——價錢當然也是最貴的。所以莊裏每個人的工錢都要比同行的高些,單這二管事的酬勞就和三品大員的俸祿不相上下——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可徐志凱并不這樣想,他只念着那些悲痛,從未想過眼前的好處。
因此也難怪下人們突然發現以前那個和善的主子變了,變得刻薄、陰狠。自老太太死後,徐志凱稍有不順心便對白素绫拳打腳踢,可憐這白素绫只能打落牙齒往肚裏咽,委屈的狠了就跟自己的奶娘——吳媪媪哭哭,從來不在馨媛面前表現出來——真是個良善的娘親!後來白素绫有了身孕,徐志凱才有所忌憚,可還是經常給她氣受——可憐肚子裏的孩子在娘胎裏就沒幾日好過!——夫人都這樣,下人們更是大氣都不敢出,唯恐哪一句話說錯了,又要被打的皮開肉綻。可從徐府還是傳出了順口溜:徐府不虛浮,外是金玉枕,內有黑心絮,主子半生人,也要走一朝。
要說府裏有還誰能在徐志凱身邊說上話,那就只有李溫玉——李大夫了。此人是陳憐玉推薦給他的,一直給徐志凱看着心悸的病,憐玉走後徐志凱念着舊情,再加上吃了他的藥丸,心悸的緊的時候倒還能緩下來,所以對他的話有時還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