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十四個小瘋子
莉迪亞很快就對這個只會呼呼大睡和哇哇大哭的醜醜的弟弟失去了興趣。
她很快便調整好了心态,也适應了最親近的媽媽班納特太太不得不修養并且照顧弟弟而只能落下她的情況。
莉迪亞在很多方面是很心大的,比如這種對于小姑娘來說可能會很不平甚至瑪麗、凱瑟琳當年都經歷過這種落差的心理,而莉迪亞更是比他們還要受寵愛被關注,但她調整自己調整得很快。
不如說她根本就沒怎麽把這客觀上無法改變的轉變放在心上,簡為此想了許久的安慰也沒能用上,不過莉迪亞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姐姐們尤其是一向難說話的莉茲加倍的關心和愛護,不過她借此減輕課業和作業的小計謀很快被莉茲看穿了。
小半個月後,莉迪亞的生活便恢複到了一個平衡的狀态。
至少,她的課業增多了,媽媽對她的關心和管束減少了,姐姐們對她的行動去向更關注了,但她依然找到了自娛自樂的方法。
在此期間,班納特家每個人除了她,都在為弟弟的名字努力——起名可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最終,是班納特先生翻遍了字典,為這個班納特家的小小男性繼承人起了一個與聖經中最長壽的聖賢“以撒”相同的名字。
以撒,寓意神使我喜笑,用來貼合小兒子在班納特家的格外重要的意義極為合适。
以撒·班納特,接受了正式的洗禮後,便能得到來自上帝和全村人們的認可。
說到這裏,就必須提一提了。
按照英國傳統的習慣,出生的孩子是必須接受洗禮的。
不過村鎮裏并沒有十分明确的文件規定,關于洗禮的時間,其實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
而他們村莊裏的孩子們,也不必完全嚴格地按照模式要求的來。
正常的當然是在寶寶滿月之後,由當地神父為嬰兒進行注水洗禮。
如果孩子體質格外若,出生後就生命狀況不好或者生了病,那洗禮的時間就會推遲一些。
Advertisement
以撒是個正常的健康的男寶寶。
所以在和神父溝通之後,給當地的教堂捐了善款,又格外給本地神父穆勒先生送去了充足的自家制作的果醬面包,來滿足教堂慈善機構孩子們的需要。
給以撒的洗禮當然會十分順利,也算是給小嬰兒結下最初的一份善意。
作為在郎博恩過得不錯的鄉紳,加上又有了繼承人,班納特先生當然不會吝啬這一點。
在洗禮時,必須要有教父和教母作為某種意義上的監護人。
只不過班納特家的孩子實在太多,簡那時候還是妥帖尋找的當地合适名望地位的教父母,輪到後面孩子的時候,就不可能每一個都這麽細致了。
所以這些姑娘基本都是委托了當地頗有地位的老者來做見證人,也就是整個村子絕大多數孩子們的教父和教母。
這樣具備威望的先生和夫人,在村子裏享受有不錯的待遇和地位。
哪怕是這種類似“雲教父”“雲教母”的情況,依然可以得到孩子們的尊重和孝順。
但如果真的要說,是那種具備一定親密關系,真的起到代父母的監督意義和幫扶教子意義的教父教母,那幾個姑娘是沒有的。
就像莉迪亞,就沒有這種實質意義上的教母。
參加她出生時洗禮的,就是父母委托的村子裏威望高的人。
這樣的情況在當地時有發生,就連簡的教父母,與他們家也算不得多麽親近。
不過是逢年過節可以多走一戶家裏,互相送一點東西,再進一步的教養意義,是沒有的。
而事實上,作為鄰居和同村人,他們本來就時常會會面,互相送點東西維系鄰裏情分,除非是關系不好甚至敵對的那種。
盧卡斯家的幾個小的,和莉迪亞一樣,同樣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教父母。
如果不是男孩子以撒剛好出生,又經歷了洗禮,班納特夫婦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社會地位還算可以的特地從隔壁肯特郡請來的紳士作為他的教父,莉迪亞也不會跟着知道,原來自己是沒有這種特殊的教父母的。
她其實也不大明白教父母的意義,不過看姐姐們的樣子,似乎對此也沒有疑議。
而她和凱瑟琳說起,對方也不過是迷迷糊糊的,這個比她大一點的小姐姐凱蒂總被她忽悠也是有道理的,凱蒂就一點都沒有想到這裏的區別。
雖然理智上能夠理解,以撒對他們家來說是不一樣的,尤其他還是繼承人,但當作為被嬌寵長大的莉迪亞的地位突然遭受到了這樣的威脅——最重要的是她覺得這種區別對待不是太好,但她又說不上理由,只是覺得悶悶的不開心的時候,莉迪亞也并沒有掩飾這種抑郁。
情感上的一點轉變的忽視,莉迪亞完全能夠明白,或者說她自己潛意識和本能裏能夠轉化這種情緒,并且積極地忽視它。
但是這種暗帶着包括社會地位和今後可能接受的教育等方面都被影響到的時候,即使她一個小姑娘想不到這一些,她也本能地覺得不開心,覺着這樣的不公是不正常的。
只有在私下裏的時候,莉茲才隐約察覺到莉迪亞的這一點小情緒。
莉茲其實并沒有覺得這種情況有太多的不對勁,時下情況如此,鄰居盧卡斯家還盼着有個兒子,而他們家的大女兒夏洛蒂也同樣習慣了謙讓妹妹,甚至随時準備為未來可能會到來的弟弟讓位或者奉獻,莉茲本來也是相當期待弟弟的。
同時,和簡一樣,她其實是願意謙讓比她小的弟弟妹妹們,而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伊麗莎白嫁人了,到了一個不錯的體面的人家,又或者她有什麽造化自己發達發跡了,當然也會一直幫扶後面的弟弟妹妹,能帶帶他們就不會撂下他們不管。
何況莉茲心裏也有數——
在小妹妹們出生之前,她和簡都是接受了家中大部分資源的傾注的,比起受教育和受寵愛的程度,除了比寵愛的話稍微遜色于莉迪亞一點,單論物質和教育上面,後面哪個妹妹都是比之不及的。
要知道,他們可都是有系統化老師教導,什麽東西幾乎都是用一手的,反而後面的瑪麗、凱蒂、莉迪亞,倒是不得不用了二手的,也只能夠跟着他們兩個姐姐學習,雖然用二手的也不是什麽不能接受的事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又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作為班納特家的長姐和二姐,簡和莉茲都做好了幫扶弟弟妹妹的準備,莉茲本來也沒有意外或者覺得以撒的特別待遇有什麽不對的。
但莉迪亞的态度讓她琢磨出了點不對來,她也沒和任何人說,甚至沒告訴簡,因為她太知道簡是個如何的乖乖女長姐了,說了只會讓她憂慮,反而加倍地想要補償妹妹們——
而問題不在于簡。
沒等聰明又善思的伊麗莎白弄清楚自己因為莉迪亞微妙的态度而引起的同樣的思考結果如何,又源于何處,而莉迪亞本人也心大地忽視了這件事情,來自沙提斯莊的女仆莉莉安就為班納特家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郝薇香夫人願意做莉迪亞的教母。
“我要有個教母了?”
在班納特先生費解地問起的時候,莉迪亞反而是最沒反應過來的那一個。
她似乎真的一點不知道這件事情,而這事情郝薇香也沒有和她一個小姑娘提及的意思,反而是直接讓莉莉安過來傳達這個意向,和班納特家的人商量。
作者有話要說: 莉迪亞思維裏是有現代人成分的,所以她抑郁和擰巴,但又找不到出口
小孩子是說不出什麽大道理來的,她就是本能不高興
不過小孩子的不高興也就一會會,很快會被轉移注意力,倒是莉茲因此得到了啓蒙(?)
而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
一是他們這些姐姐不該做也不能做什麽扶弟狂魔,不能為了給弟弟提供什麽什麽而随便嫁人(重點)
二是總體來說,他們接受教育的機會應當是差不多的,當然孩子多了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是資源應該是一個優先級,不分先後的
我後面會講這個hh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