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知寒
淮京城外有兩座名寺, 一座雞鳴寺, 是達官顯貴祈求仕途順暢、金榜題名的地方,另一座栖霞寺是祈求姻緣喜事和福泰安康的地方。這兩座寺廟還被太-祖皇帝附庸風雅各自提了個十分文藝的別名,前者“知寒寺”, 後者“知暖寺”。
其實也不是特別文藝, 簡直是簡單粗暴。
去年殷氏他們找人去知暖寺求了雲字輩大師親自開光的護身符, 讓顧子舒送給了老夫人, 如今顧子舒已死, 殷氏早已後悔讓兒子送出那護身符。
聽竹香說, 殷氏暗地裏一直覺得顧子舒的死老太太要擔一份責任, 只因為她覺得是自己兒子的安平通過護身符給了老太太, 所以老太太才能“老不死”,她兒子卻英年早逝了。
理論十分奇葩, 只在玉蘭跟前說過。玉蘭告訴了竹香, 卻沒告訴別人, 不然殷氏怕是早就被老太太收拾了。
“我們要去知寒寺?”喬安呈坐在馬車上,端着太子的架子沒有扒在窗口朝外張望。
顧憐與他說了兩座寺廟的歷史淵源,然後提起了之前被打斷的話題。
“你父皇教你太子的儀态和威嚴,但是你要知道什麽時候該端着,什麽時候不該端着。”顧憐說道,“你現在一直這麽端坐着,累不累?”
喬安呈誠實地點頭:“累。”
不僅身累,心更累。
他想要玩,想要像個孩子一樣肆意, 而不是被太子的身份框住。但是他父皇說他是太子,不是普通的孩子,不能只知道玩了。
如果是從前,他父皇恐怕不會這麽早教他這些,也不會這麽早就規範這麽多。還是因為跟着顧憐學了那麽多東西,熊孩子變得知禮起來,兩個不合格的爹就開始覺得孩子已經可以開始教育了。
然而,喬安呈是個孩子,他心裏還是想玩耍的。兩個熊爸不知道什麽叫勞逸結合,尤其是瑞帝,按照規範大人的方式規範孩子,要不是有個顧憐,喬安呈遲早要出問題。不是長歪了,就是心裏對父親怨恨起來,長大之後就更無法親近了。
顧憐摸了摸他的頭,安撫了一番:“在老師面前,就不用端着了。”
喬安呈聞言立刻卸去了力氣,玩顧憐懷裏一趴,半癱了起來,整個人沒骨頭似的。顧憐難得摟住他讓他靠着,而不是推開這小子讓他自己去一邊躺着。
“人要學會偷懶。”顧憐說道,“偷懶使人進步。”
君不見多少發明創造就是人類為了更好的偷懶發明出來的!
“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會累死的,而且你還是個小孩子。該偷懶的時候就要偷懶,在外人面前端着架子就夠了,親近的人面前,你可以展露真正的自己。不過你要記住,你心中的想法,你得掂量着往外露。即便是至親,有些話也不能告訴他們。”
喬安呈懂這個道理,要不然他姑姑也不會吐槽他只在顧憐面前有一說一。
“我只抱你一回,之後你就得自己去一邊歪着,不許賴在我身上。”顧憐故作嚴厲地說道。
喬安呈才不怕,不過他還是裝起乖來,不然惹惱了老師,會被老師和姑姑一起收拾的。
馬車搖搖晃晃地來到了知寒寺前,顧憐坐在車內倒是沒什麽感覺,車裏裝了彈簧,坐着沒多少搖晃感,但是從外頭看的時候卻能看見車廂不停地起伏震動。馬車一向如此,比不得玩家們嘴中的懸浮車。
顧憐查看了一下喬安呈的情況,見他沒有暈車這才放心下來。
“走吧。”顧憐牽着她慢慢走上石階。
本朝知寒寺有三千三百三十三級臺階,意為三千煩惱和磨難。因為本寺是為求仕途順利和金榜題名的靈寺,因此來拜佛燒香的人必須徒步走上這三千多級臺階,否則不會靈驗。然而六百米高的臺階,一般人沒有點毅力的話根本爬不上來。
顧憐牽着喬安呈一步一步走了一百多級臺階,就十分煩躁了。
她左右看了看沒人,這個點少有人來寺裏,畢竟最近實在太過炎熱。天熙朝的科舉考試在春秋兩季進行,夏季沒有考試,自然也沒百姓跑來求金榜題名,而達官顯貴更不會大熱天出門求仕途順利,因此夏季的寺廟很是冷清。
既然沒人,顧憐也就不管那些了。禿驢們的手段她懂的很,什麽心不誠就不顯靈之類的,都是糊弄人的。要她說,求神拜佛不如靠自己,沒看見道家一幫子道士背地裏對什麽三清祖師壓根不在意麽,因為道教核心教義就是求神不如求幾,信神不如信己。這群人壓根不是什麽教徒,就是一群無宗教信仰的人士。
身為道士的兒子,喬安呈自然不需在意什麽靈驗不靈驗,否則他娘絕對要收拾他。
顧憐毫無心理壓力地拎起喬安呈,運起輕功在臺階上縱躍,一眨眼的功法就過去了數十級臺階。喬明瑜見狀也運起輕功跟上,于是兩大一小邊用作弊的方式爬上了三千臺階,在最後一百級臺階前停下,慢悠悠地往上走,假裝自己是爬上來的。
喬安呈一臉冷漠,這真是太無理取鬧了。還好他們這裏沒有人信佛,否則肯定要氣死了。
“不許信佛。”顧憐小聲教訓徒弟,見徒弟沒反應,她加了一句恐吓,“不然你娘肯定就不要你了。”
喬安呈立刻點頭,他可以不要父皇,不能沒有他娘!
果然還是小孩子好騙,要是再大一點,她說了這話,估計孩子就要反駁她,說她騙人了。畢竟大人都愛用“你爹娘不要你了”來進行恐吓威脅,次數多了,傻子都不信了。
“為什麽,要推行佛法?”喬安呈問道。
本朝佛道都很興盛,開國的時候推行的是道教,後來佛教越發鼎盛,壓過了道教的風頭。可是他皇爺爺在的時候,道教忽然又興起了,壓過了佛教。到了瑞帝繼位,佛教也沒徹底壓回來。
但是顧憐卻教導他,等他等級的時候要推行佛教。
他作為靈宿的兒子,自然不願意抛棄他娘的宗教去推行另一個。他對禿頭沒有好感,尤其是他老師讓他這麽做之後,他更讨厭和尚了。
顧憐并不在意小孩子那點單純的喜惡,揉了一把太子的小腦袋,教育道:“道教講究無為而治,佛教推行‘輪回因果’之說。開國初時,推行道教能給朝廷和百姓争取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樣才能慢慢發展壯大。之後換成佛教進行推行,則是為了教化百姓。”
所謂因果輪回說,是說佛教傳播的一個說法。具體是說,佛教認為人是有輪回的,這輩子乖乖當個好人不做壞事,下輩子就能投個好胎。統治者利用這一點告訴百姓要安分守己,長久的教化下來,百姓不敢輕易造反,由此來維護社會穩定。
先帝在位的時候扶持道教是因為那會兒和匈奴打仗,雖然把匈奴打殘了,但天熙朝也傷筋動骨,百姓需要喘口氣。之後恢複了太平盛世的表象,然而國庫不豐,再加上奪嫡時的亂象和後來的二次征戰,天熙朝還沒有完全調養過來,因此瑞帝繼續推行道教。
等喬安呈繼位,基本上就已經休養的差不多了,顧憐覺得那個時候應該推行佛教了。
古代沒什麽好的辦法教化民衆,總不能跟後世一樣上政治課給所有人教導統一的價值觀,這不現實。最方便快捷的方法的是利用宗教,而佛教顯然是目前最好的工具。
喬安呈還小,聽得雲裏霧裏,不是很懂。顧憐也不強求,她只是先初步減弱喬安呈對佛教的排斥感,免得這小子以後反抗得太厲害。
喬安呈不是普通孩子,他雖然聽不懂,卻知道這很重要。因此也沒有鬧脾氣,反而乖乖聽着,記下了這個問題,決定等長大之後再問一次老師,那個時候他肯定就可以聽懂了。
“到了。”顧憐指了指雞鳴寺高大的紅門,然後伸出食指放在唇上,“噓。”
她剛剛說的話,可不能被和尚們聽了去。
老和尚肯定懂這些,但小和尚不會懂,給他們聽去了影響不好。
喬安呈乖乖點頭,眨了眨眼,閉緊了嘴巴,裝作自己是個普通孩子的模樣。
喬明瑜心塞地跟在旁邊,每次阿憐教育蠢侄子就會忘記她的存在,她難道這麽沒有存在感?!
事實證明,是的,就是這麽沒有存在感。
“三位施主。”掃地的小和尚迎了上來,行了一個佛禮,“阿彌陀佛。”
顧憐和喬明瑜還了一禮,喬安呈慢了一拍,擡頭看了看兩人,學着他們行禮。
“我們只是來上香的。”顧憐笑了笑。
小和尚了然,便沒有多此一舉地跟着招待,讓他們自己進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還認真算了一下,一級臺階18厘米,3333級臺階就是599米左右,雞鳴寺海拔621米,差不多_(:з」∠)_我真是閑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