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衆叛親離(一)

“明珠蒙塵, 不過時候未到。待到海清河晏之時,拂去上面的塵埃便是。”

崔頌還在構想接下來的布局,聽到郭嘉這一句話,一時沒反應過來。

他頓了一頓,才想明白郭嘉說的是什麽:“這是自然……恩師高義, 寫下此番策論, 非為名利, 不過是為了‘學’字本身。”

崔頌想起那本書上類似編者按的自述。

“故異想天開,大膽謬言。後世之人, 如有時遇, 盡可自取。”

何休并不在意虛名浮利。他一生專研經學,心質純粹。為了所堅持的學術,他潛心耗費十七年心血, 集之大成。他的政治言論大多揭露時弊,非為一利之私。

許多著作從未公開, 甚至不曾署名, 也不願署名。

那些不懂其中深意,又無視何休警示與規勸的人, 哪怕竊去了高論,也讨不到好,反而會招來禍事。

事态的發展不出崔頌的預料。幾日後, 董卓參照江遵獻上的策論, 大肆改制, 引起士族們的強烈抵制。董卓一意孤行, 以權鎮壓,結果受到更為猛烈的反彈。

被蒙在鼓裏的李儒、戲志才二人,得到消息後皆是一驚,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

李儒在心裏怒罵:“這是活膩歪了不成?這一招爛牌,再多兵馬也得完蛋。”

又轉念一想,董卓悶不吭聲地放了個炸彈,甚至不曾咨詢他李儒,這是何意?

莫非……果真因為下毒一事對他心有芥蒂,戒備如斯?

比起董卓的前景,李儒更關心自己的未來。一想到董卓藏在這番行動下的深意,李儒就覺得坐立不安。

他來回踱了幾十步,擡頭盯着牆上的挂弓,又看了眼酒杯中的蛇影,咬牙下了決定。

“良禽擇木而栖。董仲穎(董卓),你且好自為之吧。”

另一頭,戲志才得到消息後,立刻前往董卓的居所。

董卓見他前來,沒有冷遇,但也沒有以往的熱情。

戲志才心有所感,然則要事在身,無暇顧及這些:“太師,近日來在朝中推動的行制……”

“志才不必多言,我心中有數。”

戲志才心頭一涼,驀然擡頭:“太師——可是煥做錯了什麽?”

董卓臉頰上的肥肉顫動,甕聲甕氣地道:“你沒有錯。只是這件事我意已決,你就不用多嘴置喙了。退下吧。”

戲志才執拗不退:“請太師聽我一言——”

“你不用多說,退下!”

戲志才上前兩步:“今日便是死谏,也要請太師聽我一言!”

“大膽!”董卓一雙虎目射出寒光,朝左右喊道,“你們都是死人嗎?容戲煥在此放肆,還不把人拖下去!”

“自漢光武帝開國以來,士族之治便根深蒂固——縱使要拔除士族的勢力,也不當在此等重要關頭進行!你還未穩定根基,如何能挖掉根脈?!你若強行如此……唔咳咳,咳咳咳——”

又急又長的一串話說完,被衛兵強行拉扯往外拖的戲志才再也抑制不住,劇烈地咳嗽起來。

鮮紅的液體不但濺落在他的衣裳上,還有少許噴在與他推搡的衛兵的臉上。

被高超的雕工與磨磋技術修整得華麗锃亮的石質地板落滿紅花。那執行命令的衛兵心生恻隐,松了手上的勁道,擡頭向董卓請示。

“太師——”

董卓同樣有所觸動:“罷了。你們帶他去太醫令那看看……悠着些。”

一幹人走後,侍女上前,将廳堂的地面重新擦得一塵不染。

無名謀士從屏風後面走出,行禮:“太師……”

他很擔心董卓被剛剛的事影響,改變主意,不再推行變制。

如果董卓反悔,他不但會失去一展身手、取信董卓的機會,還會平白承受士族們的怒火。

是以,雖然與戲志才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無名謀士還是訾言道:“這戲煥倒也有心,可惜了……”

董卓聞言,用力冷哼了一聲:“有心?他對我只能算略盡忠心,對我的家婢倒是‘有心’得很。”

無名謀士假笑:“許是一時糊塗?”

董卓冷哼不語。

自他得知戲志才與貂蟬有過密切接觸後,便時不時地想起那一日殿堂驗毒時的情狀。

「志才為何害我!」

李儒那時候的震驚與震怒,不似作僞。

何況李儒說的十分在理——他們這些親近之人,哪個不知他的習慣?明知他會驗毒,還行下毒之事,豈不荒謬?

況且他珍重性命,把府裏治理得如鐵桶一般。別說下毒,就是府裏多了一只蒼蠅,他也能即刻揪出來。

因此,那件事始終透着蹊跷。無論是動機還是犯案手段,都令董卓摸不着頭腦。

直到董卓得知戲志才與貂蟬有染一事,頓時豁然開朗。

如果是親近之人與內侍裏應外合,确實有可能尋到府中的漏洞,伺機下毒。

至于動機?李儒那句「為何害我」便足以說明原因。

如果下毒之人是戲志才,那他的目的就只可能是一個——将李儒拉下馬,取而代之,成為他董卓最器重的謀士。

單看這件事的結果,誰最得利?

戲煥,戲志才。

不但讓他對李儒生出疑心,不敢再重用李儒,轉而将他捧上幕府第一謀士的寶座,予以了大把的權柄,還“仁慈”地為李儒說了好話,換來李儒的感激。

這戲志才,果然心智非凡。

董卓自覺已看穿了真相。

他其實不在意戲志才對李儒的“陷害”,也不管他與自己的侍女是否真的有染——他對貂蟬毫無興趣,若手下有人看上貂蟬,必回眼也不眨地打包送上,以做拉攏。

唯獨一點。董卓能夠容忍手下人相互算計、互相攻讦,卻容忍不了他們算計到自己頭上。

在董卓看來,戲志才給自己“下毒”這件事犯了大忌,簡直不把他董卓放在眼裏。

所以,哪怕再是惜才,董卓也決定先把戲志才冷落上一段時間,殺殺他的銳氣,讓他清醒清醒,弄明白自個兒的身份。

至于李儒……也先一并冷着吧。這些老人跟着他久了,一個個都有了別的心思。不如先冷落擱置,待到他們惶恐不安後,再好生安撫,這樣才能對自己更加忠誠。

董卓想得很美,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好生安撫”之前,他已衆叛親離,被呂布斬于宮門之外。

傍晚時分,崔頌與郭嘉二人正準備吃晚飯,門人前來通報,有一女子求見。

不多時,一個低着頭,穿着青色襦裙的女子驅步而入。待擡頭現出真容,崔頌不禁訝然起身。

“任姑娘……?”

貂蟬并袖欲拜,被崔頌制止。

再擡首時,已是淚盈于睫:“此事全乃妾之過錯,本無顏來見公子……只,戲公子命在旦夕,不敢隐瞞……”

崔頌瞿然色變,立即動身,跟着貂蟬來到一處簡陋的民舍。

方一進入庭院,崔頌就察覺到幾陣異樣的聲響,立即拔劍而入。

同類推薦